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形成性评价是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常用评价方法之一,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种解决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立多层次的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的选择要有趣味性,结合任务型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建立相关的监督奖励机制确保形成性评价得以实施。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形成性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从而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2]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依然还停留在单一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上,重知识点掌握的考查,重基本概念掌握与否的考查,英语的评价中听、说、读、写看起来面面俱到地都进行了评价,就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而言,英语的口试、听力加笔试,全部在教师一人的操作下进行,教师一人说了算,这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评价要求相背离,长此以往势必会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理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问答、观察记录、学生作品分析及测验等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度和语言发展状态作出的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作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1]。形成性评价可以反映学生在掌握教材中存在的困难和缺陷[3]。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测试的结果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某单元的英语掌握情况。教师通过考查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练习,突破难点,查遗补缺。同时,形成性评价还能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并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反馈。形成性评价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最大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监控。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该课题进行过研究,他们的研究侧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运用多种方法对小学英语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4][5]。但是他们都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评价中只注重定性评价忽视定量评价;评价方法的选择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张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确立多层次的评价目标;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评价内容的选择要有趣味性,结合任务型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主张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确保形成性评价得以实施。
一、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关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新课标明确提出:“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5]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事物的存在,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学习背景和社会背景,这必然构成他们的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认知能力差异、气质差异、兴趣与习惯差异、意志差异等。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能力差。在感知观察方面,有的学生感知带有感情色彩,容易加进自己的臆测和虚构;有的学生观察事物仔细和全面,尊重客观事实。由于英语学习侧重交际性训练,表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特别多,故气质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较其他学科更大。比如,模仿能力的强弱、反应的快慢、敢不敢开口、怕不怕出错都与学生的气质类型有关。此外,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对英语越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英语就越起劲,而且学习信心越足,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学习兴趣也能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有了兴趣就能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一种苦役,学习没有信心,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意志是否坚定决定能否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学习英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下苦功夫学和练。在学习中会不断地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但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意志坚强,有必胜的信心;有的学生则意志薄弱,遇到一点困难就退却,甚至放弃。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磨炼意志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单词和句型。
在访谈中我了解到,许多小学英语老师在使用形成性评价时都未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老师虽然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比如,在对待“差生”时,老师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的层面上,没有对这些“差生”进行思维要求或训练。他们对这些“差生”要求往往是:只记住单词就可以了,在阅读中知其意,能基本弄懂文章意义就足够了。老师并不要求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单词的意义,以及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完全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和着眼他们的发展。再如,对待班上那些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意志力不强的学生,老师局限于口头的鼓励,效果不明显。另外,学生的学习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善于做英语习题,但是不善用言语表达;有的学生善于口语交际,但是笔试成绩非常差。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忽略了这个方面的内容,未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评价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
通过对有关教师和学生的访谈,我了解到,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老师对形成评价理解得不充分,他们误以为形成性评价就是不对学生进行纸笔测验,他们认为纸笔测验只有在总结性评价中才用得到。例如,李老师在教《小学牛津英语(4A)》Unit 2 Read and say时主要通过观察的方式了解学生语音、语调是否准确,通过检查学生作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单词写法是否正确。他认为如果对学生进行测验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等。还有的老师跟李老师相反,他们重视用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但是,他们更为关注学生测验的结果,而不是对测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学生哪些方面掌握得还不到位,还需进一步加强练习。综上所述,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形成性评价方法,而是在评价中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定量评价的检测作用。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对定量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而不是只关注评价的结果。
(三)形成性评价内容的选择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注意的保持能力比较弱,如果评价的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他们就会不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以致于不能很好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通过访谈我了解到,目前很多教师所选用的评价项目不符合低年级学生开展评价活动。他们使用的评价常常是以一系列规范的量化图表或者特定的评价项目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既复杂繁琐又死板无趣味,因其不切实符合这些年龄段的孩子的性格特点,所以容易让孩子们对评价内容失去兴趣。
(四)形成性评价的组织实施还不完善。
一般来说,对英语学习过程的评价和描述要比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多且难度大。形成性评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需要教师的恒心和毅力。就建立学习成长记录这一评价手段而言,学习后期所形成的自觉行为与教师的坚持辅导、及时督促、不断鼓励和定期的评价是分不开的。形成性评价的操作过程要教师进行周密和整体的规划,并持之以恒;同时要注意英语教学过程中数据和材料的及时积累和整理,以防止评价流于形式。虽然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其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所以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减轻工作量,他们在使用形成性评价时试图偷工减料,应付检查,甚至有的老师都不使用这种评价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形成性评价得以有效实施。
二、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针对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与相关教师进行交谈。在借鉴有关观点的同时,我也积极地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初步提出了以下几个解决措施。
(一)应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确立多层次的评价目标。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不同个体由于其遗传素质和所受环境影响的不同,在个性特征方面也表现出两种差异:其一是非稳定性的个性差异,具有包括需要、兴趣、动机等的不同;其二是稳定性的个性差异,具有包括气质、性格等的不同[7]。尽管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处于同一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顺序也大致相同,但个体之间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进一步导致他们之间的兴趣不同,在学习方面有可能表现为:有的学生更喜欢语文,有的学生更喜欢数学……这些个性特征上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构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形成性评价?
1.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差异意识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评价。
在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努力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包括免于惩罚的学习环境,亲切友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不受歧视的个性自由表现机会等。教师要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人不可能也不应该都变成一模一样,所以教师眼里不能只有“分数”而没有学生。在英语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条件让他们全面地表现自己并及时地肯定他们点滴进步,不断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如学生在读一般疑问句时读错了一个单词,老师对他进行评价时可这样说:“你上课听得很认真,知道一般疑问句要用升调读,而且声调读得很准确,只要下次注意这个单词的读法就很完美了,请跟我读一遍。”评价学生时可以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不足,在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纠正了他读法上的错误,同时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按教学目标分别评价。
教学目标应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无论对于哪一层次学生,为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但同时又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有的老师虽然注意到了学生差异,比如,在对待“差生”时,老师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的层面上,没有对这些“差生”进行思维要求或训练。他们对这些“差生”的要求往往是:只记住单词就可以了,在阅读中知其意,能基本弄懂文章意义就足够了。老师并不要求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单词的意义,以及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完全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和着眼他们的发展。再如,对待班上那些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意志力不强的学生,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也有适合他们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差异教学的目标,按照制定的教学目标分别进行评价。同时,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评价要与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相一致。
3.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在一个班级里必然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合这一学情。在同一个班级使用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进度,这要求一个教师来完成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试一试这种办法: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这里说的同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完全一样,可以适当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比如,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评价可分层进行。优等生要能够流利地与人进行交流,并且要学会运用多种句型和词汇,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一般学生只要先能运用学过的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就可以了,经过以后慢慢地练习,逐渐达到运用自如的目标。这样,优等生在一般水平上得以提高,同时加强教育中等学生,使他们达到基本要求。阅读教学也可以如此进行:让优等生阅读较长的、生词偏多的文章,中等生阅读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文章,“差生”阅读一些较容易的文章,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提高,还有词汇教学、写作教学等都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英语教师评价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来高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个体差异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我们做一个有爱心又细心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可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强调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业绩情况[6]。定性评价是指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定性评价常采用观察、访谈、调查、查阅文字资料等方法获取评价对象各方面的信息,对评价对象的状况作出描述、分析与评价结论[8]。定量评价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信息,运用数学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主要是采用教育统计学方法。下面我针对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法来解决。
1.定性评价。
(1)教师观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战场,也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时首先应关注所有的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9]。例如,英语老师在讲一般疑问句时举例:“Is this your book?”这个句子在读的时候应为升调,升调的读法有一定的技巧,学生在读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这就要求教师在观察时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读正确。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他们读,如:“Good!You do it well.Please try it again.”其次,教师应重点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观察。如老师喊了几位同学读过之后再喊学生读还读错的话,就证明这个学生他上课没认真听讲。这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教师在评价时要委婉地指出来,以便学生改正。
(2)师生座谈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座谈有利于评价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感觉和看法,但这种交谈必须基于师生关系平等且师生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如在处理《牛津小学英语(3A)》中的Sing a song(say a rhyme)这一环节时,李老师开始采取课上跟唱(读)、课后演唱(背诵)的方法,但学生似乎并不喜欢,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根据这种情况,她及时通过座谈了解学生的想法。
师:你们喜欢课本上的歌曲和歌谣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学过的歌曲和歌谣你们都会吗?
生:不全会。
师:为什么?
生1:有的歌词我们不会读。
生2:录音机里的歌词有时听不大清。
生3:最好能把我们不会的歌词领我们多读几遍。
生4:有的不会唱的同学有时也跟着我们乱唱。
师:那我们以后就这样,课上把不会的歌词学会,回家后自己跟着录音机学唱,到下一节课可以自己要求上来演唱,我给你们记好成绩,记入期末总评成绩,OK?
生1:还可以进行比赛呢!
生2:那歌谣也可以这样啊!
师:那歌谣也和歌曲一样学习,然后每个月搞一次歌曲(谣)擂台,比比看谁唱得最好,谁说得最好。
生:好!
(3)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交的过程[10]。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高,他们单独进行自我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认为可以以同伴评价为准,引导学生在小组里选择评价参照对象,从而过渡到自评。在评价的进程中,学生的自评一般是通过自我分析各种学习情况,阶段性地解剖自己的学习弱点的方式,以求起到督促自我和更有效地促进今后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以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状况作比较。如:根据三年级学生自我分析能力较差的情况,评价时可要求学生自评以小组活动方式来进行,即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中的六人或四人各为自己选定评价的参照对象,同时设计同伴评价表,以同伴评价为准。具体表现为,譬如在“语音语调的自评”中,学生A选定学生B为评价的对象;在小组朗读课文的活动中,A就可以与B的语音语调作比较。因为A有了参照的对象及参照的素材,所以就能够清晰地判断自己的语音语调是否比同伴的更准确和流畅,或者存在着不足之处。以此为例,故事表演、英文歌曲、日常用语等其他项目的评价,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从同伴的互相评价,逐渐往自评过渡。
(4)记分评价
我在实习中尝试用记分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记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难关,我在实行了计分评价以后,学生每节课都说:“Miss Cai,我们来玩猜单词比赛吧。”顺其自然地,猜单词比赛成了每节课的亮点,也是课堂气氛最活跃、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最浓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我通过利用教具——图片和单词卡片,让一个学生上台手持图片,另一个学生上台背向图片,让他(她)的好朋友看着图片做动作,老师则计时计分,看一分钟内谁猜的单词最多,胜出者为这堂课的擂台得主,记上五分。让人兴奋的是全班学生都一起做动作,把信息尽快传给guess的同学,体现了合作精神,每个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都不完全相同,所以做出来的动作也多种多样,展示了个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我惊喜,有一个学生不到一分钟猜对六个单词及其正确的拼写。
2.运用定量评价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进行检测。
定量评价将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单化,教师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通常是通过定量来进行的[1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评价个人成绩要因人而异,重点看这个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的进步和提高,允许分级考核,允许因某方面能力特别突出而弥补其他能力的缺陷。定量评价不应只关注测验的结果,而是重视对测验结果的分析。如:在对《小学牛津英语(4A)》Unit 3进行测试时,不应将学生按成绩排名或者进行比较,而是看该学生本单元与前一个单元相比有没有进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考查第三单元的有关知识时可适当增加一些前两个单元的知识,以便考查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过程中评价内容的选择要有趣味性,结合任务型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具有评价方式灵活化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必须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才既便于教师使用又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关老师介绍,他在进行的“Task-base Teaching”教学时,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方式使学生学得有趣,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结合任务型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的项目,可形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上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如在教“Numbers”时,他曾把教室空间虚拟设计成1—10号的房间,房门上只写上阿拉伯数字;然后给学生分发已经填写了数字的英语单词卡One—Ten,让他们根据单词卡找到自己的房间;最后依据学生完成此项任务的兴趣、策略、态度等开展小组评价。对此类评价的总结和分析,不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而且给教师提供了大量比较详实的信息,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评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而教师在形成性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他认为最主要的,不是评判,而是提醒。形成性评价就其本质而言,不应是一种评价手段或总结手段,而应是一种激励手段或促进手段。但是不是说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奋斗目标以后就可以撒手不管了,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他们尚无完整的自律性和学习自觉性,教师的任务就更重了。教师在任何时候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他是任务型教学活动项目的选择者、剔除者。在摈弃枯燥的评价项目这点上,教师的决策和眼光是非常重要的。
(四)建立相关的监督奖励机制,确保形成性评价得以实施。
形成性评价得以实施须有与之相关的政策的支持。首先,要进行考试改革。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具体地分析指导,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排名。关于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其次,校长组织成立监督组考察教师是否认真地完成任务。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他们觉得形成性评价太繁琐,浪费很多时间和经历,于是在教学中不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加强校长监督,校长可领导和组织教师进行良性竞争,学校设立特定的奖项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评价中来。最后,适当地进行工资补贴。形成性评价中教师的确付出很多时间和经历,鼓励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工资补贴。教师也是人,不能一味地要求教师增加工作量,而没有任何报酬。
目前,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虽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也正因其是开端,所以在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1)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重了工作量;(2)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作出较好的评价,但不能达到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程度作出较清晰评价的效果。因此,我们应科学地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3)形成性评价不能清晰判断哪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特殊能力。要克服上述局限性,就要求每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教学评价的改革是一个质的飞跃,而形成性评价对很多教师和学生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它的优越性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它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难。我们要勇于实践和大胆探索、创新,将形成性评价行之有效地引入自己的教学中,以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生更大可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版:110-121.
[2]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http://220.182.20.31/kegai/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4.
[3]谭细龙.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234.
[4]张建芳,金晓江.形成性评价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68-69.
[5]张宏.谈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5,(23):137.
[6]李志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第1版:51-52.
[7]王虹.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http://acad.cersp.com/simple.htm?art_id=866870.
[8]王景英.教育评价.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18-19.
[9]刘厚强,阮翠莲.教师的观察能力及其培养.教育艺术,2004,(1):29.
[10]王景英.教育评价.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252.
[11]袁利芬.评价的激励功能及应用.教学与管理,2006,(6):52.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形成性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从而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2]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依然还停留在单一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上,重知识点掌握的考查,重基本概念掌握与否的考查,英语的评价中听、说、读、写看起来面面俱到地都进行了评价,就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而言,英语的口试、听力加笔试,全部在教师一人的操作下进行,教师一人说了算,这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评价要求相背离,长此以往势必会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理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问答、观察记录、学生作品分析及测验等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度和语言发展状态作出的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作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1]。形成性评价可以反映学生在掌握教材中存在的困难和缺陷[3]。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测试的结果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某单元的英语掌握情况。教师通过考查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练习,突破难点,查遗补缺。同时,形成性评价还能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并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反馈。形成性评价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最大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监控。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该课题进行过研究,他们的研究侧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运用多种方法对小学英语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4][5]。但是他们都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评价中只注重定性评价忽视定量评价;评价方法的选择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张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确立多层次的评价目标;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评价内容的选择要有趣味性,结合任务型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主张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确保形成性评价得以实施。
一、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关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新课标明确提出:“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5]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事物的存在,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学习背景和社会背景,这必然构成他们的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认知能力差异、气质差异、兴趣与习惯差异、意志差异等。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能力差。在感知观察方面,有的学生感知带有感情色彩,容易加进自己的臆测和虚构;有的学生观察事物仔细和全面,尊重客观事实。由于英语学习侧重交际性训练,表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特别多,故气质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较其他学科更大。比如,模仿能力的强弱、反应的快慢、敢不敢开口、怕不怕出错都与学生的气质类型有关。此外,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对英语越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英语就越起劲,而且学习信心越足,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学习兴趣也能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有了兴趣就能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一种苦役,学习没有信心,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意志是否坚定决定能否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学习英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下苦功夫学和练。在学习中会不断地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但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意志坚强,有必胜的信心;有的学生则意志薄弱,遇到一点困难就退却,甚至放弃。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磨炼意志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单词和句型。
在访谈中我了解到,许多小学英语老师在使用形成性评价时都未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老师虽然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比如,在对待“差生”时,老师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的层面上,没有对这些“差生”进行思维要求或训练。他们对这些“差生”要求往往是:只记住单词就可以了,在阅读中知其意,能基本弄懂文章意义就足够了。老师并不要求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单词的意义,以及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完全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和着眼他们的发展。再如,对待班上那些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意志力不强的学生,老师局限于口头的鼓励,效果不明显。另外,学生的学习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善于做英语习题,但是不善用言语表达;有的学生善于口语交际,但是笔试成绩非常差。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忽略了这个方面的内容,未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评价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
通过对有关教师和学生的访谈,我了解到,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老师对形成评价理解得不充分,他们误以为形成性评价就是不对学生进行纸笔测验,他们认为纸笔测验只有在总结性评价中才用得到。例如,李老师在教《小学牛津英语(4A)》Unit 2 Read and say时主要通过观察的方式了解学生语音、语调是否准确,通过检查学生作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单词写法是否正确。他认为如果对学生进行测验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等。还有的老师跟李老师相反,他们重视用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但是,他们更为关注学生测验的结果,而不是对测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学生哪些方面掌握得还不到位,还需进一步加强练习。综上所述,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形成性评价方法,而是在评价中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定量评价的检测作用。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对定量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而不是只关注评价的结果。
(三)形成性评价内容的选择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注意的保持能力比较弱,如果评价的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他们就会不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以致于不能很好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通过访谈我了解到,目前很多教师所选用的评价项目不符合低年级学生开展评价活动。他们使用的评价常常是以一系列规范的量化图表或者特定的评价项目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既复杂繁琐又死板无趣味,因其不切实符合这些年龄段的孩子的性格特点,所以容易让孩子们对评价内容失去兴趣。
(四)形成性评价的组织实施还不完善。
一般来说,对英语学习过程的评价和描述要比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多且难度大。形成性评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需要教师的恒心和毅力。就建立学习成长记录这一评价手段而言,学习后期所形成的自觉行为与教师的坚持辅导、及时督促、不断鼓励和定期的评价是分不开的。形成性评价的操作过程要教师进行周密和整体的规划,并持之以恒;同时要注意英语教学过程中数据和材料的及时积累和整理,以防止评价流于形式。虽然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其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所以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减轻工作量,他们在使用形成性评价时试图偷工减料,应付检查,甚至有的老师都不使用这种评价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形成性评价得以有效实施。
二、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针对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与相关教师进行交谈。在借鉴有关观点的同时,我也积极地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初步提出了以下几个解决措施。
(一)应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确立多层次的评价目标。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不同个体由于其遗传素质和所受环境影响的不同,在个性特征方面也表现出两种差异:其一是非稳定性的个性差异,具有包括需要、兴趣、动机等的不同;其二是稳定性的个性差异,具有包括气质、性格等的不同[7]。尽管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处于同一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顺序也大致相同,但个体之间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进一步导致他们之间的兴趣不同,在学习方面有可能表现为:有的学生更喜欢语文,有的学生更喜欢数学……这些个性特征上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构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形成性评价?
1.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差异意识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评价。
在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努力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包括免于惩罚的学习环境,亲切友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不受歧视的个性自由表现机会等。教师要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人不可能也不应该都变成一模一样,所以教师眼里不能只有“分数”而没有学生。在英语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条件让他们全面地表现自己并及时地肯定他们点滴进步,不断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如学生在读一般疑问句时读错了一个单词,老师对他进行评价时可这样说:“你上课听得很认真,知道一般疑问句要用升调读,而且声调读得很准确,只要下次注意这个单词的读法就很完美了,请跟我读一遍。”评价学生时可以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不足,在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纠正了他读法上的错误,同时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按教学目标分别评价。
教学目标应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无论对于哪一层次学生,为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但同时又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有的老师虽然注意到了学生差异,比如,在对待“差生”时,老师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的层面上,没有对这些“差生”进行思维要求或训练。他们对这些“差生”的要求往往是:只记住单词就可以了,在阅读中知其意,能基本弄懂文章意义就足够了。老师并不要求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单词的意义,以及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完全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和着眼他们的发展。再如,对待班上那些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意志力不强的学生,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也有适合他们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差异教学的目标,按照制定的教学目标分别进行评价。同时,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评价要与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相一致。
3.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在一个班级里必然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合这一学情。在同一个班级使用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进度,这要求一个教师来完成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试一试这种办法: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这里说的同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完全一样,可以适当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比如,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评价可分层进行。优等生要能够流利地与人进行交流,并且要学会运用多种句型和词汇,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一般学生只要先能运用学过的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就可以了,经过以后慢慢地练习,逐渐达到运用自如的目标。这样,优等生在一般水平上得以提高,同时加强教育中等学生,使他们达到基本要求。阅读教学也可以如此进行:让优等生阅读较长的、生词偏多的文章,中等生阅读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文章,“差生”阅读一些较容易的文章,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提高,还有词汇教学、写作教学等都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英语教师评价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来高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个体差异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我们做一个有爱心又细心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可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强调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业绩情况[6]。定性评价是指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定性评价常采用观察、访谈、调查、查阅文字资料等方法获取评价对象各方面的信息,对评价对象的状况作出描述、分析与评价结论[8]。定量评价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信息,运用数学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主要是采用教育统计学方法。下面我针对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法来解决。
1.定性评价。
(1)教师观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战场,也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时首先应关注所有的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9]。例如,英语老师在讲一般疑问句时举例:“Is this your book?”这个句子在读的时候应为升调,升调的读法有一定的技巧,学生在读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这就要求教师在观察时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读正确。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他们读,如:“Good!You do it well.Please try it again.”其次,教师应重点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观察。如老师喊了几位同学读过之后再喊学生读还读错的话,就证明这个学生他上课没认真听讲。这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教师在评价时要委婉地指出来,以便学生改正。
(2)师生座谈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座谈有利于评价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感觉和看法,但这种交谈必须基于师生关系平等且师生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如在处理《牛津小学英语(3A)》中的Sing a song(say a rhyme)这一环节时,李老师开始采取课上跟唱(读)、课后演唱(背诵)的方法,但学生似乎并不喜欢,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根据这种情况,她及时通过座谈了解学生的想法。
师:你们喜欢课本上的歌曲和歌谣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学过的歌曲和歌谣你们都会吗?
生:不全会。
师:为什么?
生1:有的歌词我们不会读。
生2:录音机里的歌词有时听不大清。
生3:最好能把我们不会的歌词领我们多读几遍。
生4:有的不会唱的同学有时也跟着我们乱唱。
师:那我们以后就这样,课上把不会的歌词学会,回家后自己跟着录音机学唱,到下一节课可以自己要求上来演唱,我给你们记好成绩,记入期末总评成绩,OK?
生1:还可以进行比赛呢!
生2:那歌谣也可以这样啊!
师:那歌谣也和歌曲一样学习,然后每个月搞一次歌曲(谣)擂台,比比看谁唱得最好,谁说得最好。
生:好!
(3)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交的过程[10]。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高,他们单独进行自我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认为可以以同伴评价为准,引导学生在小组里选择评价参照对象,从而过渡到自评。在评价的进程中,学生的自评一般是通过自我分析各种学习情况,阶段性地解剖自己的学习弱点的方式,以求起到督促自我和更有效地促进今后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以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状况作比较。如:根据三年级学生自我分析能力较差的情况,评价时可要求学生自评以小组活动方式来进行,即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中的六人或四人各为自己选定评价的参照对象,同时设计同伴评价表,以同伴评价为准。具体表现为,譬如在“语音语调的自评”中,学生A选定学生B为评价的对象;在小组朗读课文的活动中,A就可以与B的语音语调作比较。因为A有了参照的对象及参照的素材,所以就能够清晰地判断自己的语音语调是否比同伴的更准确和流畅,或者存在着不足之处。以此为例,故事表演、英文歌曲、日常用语等其他项目的评价,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从同伴的互相评价,逐渐往自评过渡。
(4)记分评价
我在实习中尝试用记分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记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难关,我在实行了计分评价以后,学生每节课都说:“Miss Cai,我们来玩猜单词比赛吧。”顺其自然地,猜单词比赛成了每节课的亮点,也是课堂气氛最活跃、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最浓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我通过利用教具——图片和单词卡片,让一个学生上台手持图片,另一个学生上台背向图片,让他(她)的好朋友看着图片做动作,老师则计时计分,看一分钟内谁猜的单词最多,胜出者为这堂课的擂台得主,记上五分。让人兴奋的是全班学生都一起做动作,把信息尽快传给guess的同学,体现了合作精神,每个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都不完全相同,所以做出来的动作也多种多样,展示了个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我惊喜,有一个学生不到一分钟猜对六个单词及其正确的拼写。
2.运用定量评价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进行检测。
定量评价将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单化,教师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通常是通过定量来进行的[1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评价个人成绩要因人而异,重点看这个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的进步和提高,允许分级考核,允许因某方面能力特别突出而弥补其他能力的缺陷。定量评价不应只关注测验的结果,而是重视对测验结果的分析。如:在对《小学牛津英语(4A)》Unit 3进行测试时,不应将学生按成绩排名或者进行比较,而是看该学生本单元与前一个单元相比有没有进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考查第三单元的有关知识时可适当增加一些前两个单元的知识,以便考查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过程中评价内容的选择要有趣味性,结合任务型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具有评价方式灵活化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必须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才既便于教师使用又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关老师介绍,他在进行的“Task-base Teaching”教学时,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方式使学生学得有趣,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结合任务型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的项目,可形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上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如在教“Numbers”时,他曾把教室空间虚拟设计成1—10号的房间,房门上只写上阿拉伯数字;然后给学生分发已经填写了数字的英语单词卡One—Ten,让他们根据单词卡找到自己的房间;最后依据学生完成此项任务的兴趣、策略、态度等开展小组评价。对此类评价的总结和分析,不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而且给教师提供了大量比较详实的信息,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评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而教师在形成性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他认为最主要的,不是评判,而是提醒。形成性评价就其本质而言,不应是一种评价手段或总结手段,而应是一种激励手段或促进手段。但是不是说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奋斗目标以后就可以撒手不管了,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他们尚无完整的自律性和学习自觉性,教师的任务就更重了。教师在任何时候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他是任务型教学活动项目的选择者、剔除者。在摈弃枯燥的评价项目这点上,教师的决策和眼光是非常重要的。
(四)建立相关的监督奖励机制,确保形成性评价得以实施。
形成性评价得以实施须有与之相关的政策的支持。首先,要进行考试改革。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具体地分析指导,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排名。关于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其次,校长组织成立监督组考察教师是否认真地完成任务。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他们觉得形成性评价太繁琐,浪费很多时间和经历,于是在教学中不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加强校长监督,校长可领导和组织教师进行良性竞争,学校设立特定的奖项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评价中来。最后,适当地进行工资补贴。形成性评价中教师的确付出很多时间和经历,鼓励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工资补贴。教师也是人,不能一味地要求教师增加工作量,而没有任何报酬。
目前,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虽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也正因其是开端,所以在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1)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重了工作量;(2)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作出较好的评价,但不能达到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程度作出较清晰评价的效果。因此,我们应科学地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3)形成性评价不能清晰判断哪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特殊能力。要克服上述局限性,就要求每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教学评价的改革是一个质的飞跃,而形成性评价对很多教师和学生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它的优越性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它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难。我们要勇于实践和大胆探索、创新,将形成性评价行之有效地引入自己的教学中,以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生更大可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版:110-121.
[2]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http://220.182.20.31/kegai/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4.
[3]谭细龙.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234.
[4]张建芳,金晓江.形成性评价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68-69.
[5]张宏.谈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5,(23):137.
[6]李志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第1版:51-52.
[7]王虹.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http://acad.cersp.com/simple.htm?art_id=866870.
[8]王景英.教育评价.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18-19.
[9]刘厚强,阮翠莲.教师的观察能力及其培养.教育艺术,2004,(1):29.
[10]王景英.教育评价.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252.
[11]袁利芬.评价的激励功能及应用.教学与管理,2006,(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