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是美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从自然美、情感美、理趣美、人性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中学语文 美育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当通过优美文化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语文教师要通过再现真、善、美的艺术情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达到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琳琅满目的无比瑰丽的美的世界,其中蕴涵着自然美、情感美、理趣美、人格美等等。教师如果多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树立追求完美的人生理想。
一、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自然风光、锦绣山河,蕴涵这丰富的自然美:争奇斗艳、春意盎然
的春天;千里莺啼、绿树红花的江南;野芳幽香,佳木繁阴的醉翁亭;笔直挺拔,参天耸立的白杨树;水清境幽的小石潭、积水空明的承天寺、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别具魅力的威尼斯……
一支花蕊、一声鸟鸣、一片落叶,都是能引起学生遐思和感情的波澜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营造美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领略意境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勾勒那一幅幅清幽、自然、平和的美景,可让学生采用扩写、绘画、朗诵等形式再现课文中的美景,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他们的身心在美妙的大自然中得以和悦成长。
二、引导学生体会情感之美
情感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蕴涵着大量的情感
因素:《我爱这土地》表现诗人对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蒹葭》表现一位恋人对爱人魂不守舍的思恋之情;《出师表》表现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和对陛下的赤胆忠诚;《我的母亲》展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及母亲善良、宽容、坚强的性格,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师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优美片段,联系生活实际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资源,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引导学生体会理趣美
“文以载道”,语文课本有不少富于理趣的文章。有的文章借景生理,《紫藤萝瀑布》一文中
作者见一树盛开的紫藤罗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发出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却无止境的”感叹,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有的文章因物生理,如《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把石灰自比,表达自己为国忠心,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的决心。有的文章缘事生理,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写了小亨特在童年时期,在小伙伴的怂恿下,爬上了悬崖,结果却被困在了半山腰,最后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成功爬下了悬崖。从这个故事中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化小胜为大胜,赢得最后的胜利。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教师也可以根据文中的内容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多维度地去挖掘文中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如在教授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时,我补充了一个事例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及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每天亲自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直到临终的前一天,还用颤抖的手在病榻上记下当天的气温。毕生积累了40多本气象日记,为探索我国气象规律保存了第一手资料。在这些事例的佐证下,学生结合诗句就能深刻体会到这两句诗蕴涵着“实践出真知”的理趣。
四、引导学生体会人性之美
人性美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情感,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充分展示语文教材中的美好人性,指导学生在欣赏人物的人格魅力中吸其精华,内化素养,使人在效法榜样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接受道德教育。
如《散步》此文通过一次全家四口人散步的事件,抒发了作者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人之间的浓浓的亲情,使同学们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驿路梨花》叙述了“我” 与同行者老余在哀牢山南段的深山中一间小屋借宿一天的经历。充分体现了小茅屋里的人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品质,很好地阐释了雷锋精神,表现人物的心灵美。又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展现文天祥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抒发了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上述课文的人性美显而易见。学生通过阅读就能体会出来。
有的课文所蕴涵的人性美比较含蓄,这就要求老师适当引导、点拨。例如《湖心亭看雪》,此文记叙了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幽静深遠,洁白广阔的雪景,体现作者孤傲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体现了他的故国之思。这里的感情就比较含蓄,学生一时体会不出来。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一下,如张岱为什么要晚上,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可以看出他性格孤傲,不同常人的特点。文中“崇祯”是明朝的年号,开篇就敷上一层怀旧的色彩;“金陵”是故国之都,引发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我们还可以结合语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比如:课外阅读、影视欣赏、写人物传记、开展辩论赛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受到人性美的熏陶。在学习名著《水浒传》时,我开展了一场“如何看待李逵侠义精神”的辩论赛。有同学认为李逵是真豪杰。他为人善良,孝顺母亲,对宋江忠心耿耿,是真英雄。有同学认为李逵称不上真豪杰。他滥杀无辜,做事冲动,好赌,喜欢闹事,是个假英雄。从辩论中同学们学会了用批判性思维看待《水浒传》中的侠义精神,既看到其精华,又看出它的糟粕,也就能明辨是非,择善而从了。
总之,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富的美学魅力,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挖掘教科书的美学元素,以此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 美育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当通过优美文化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语文教师要通过再现真、善、美的艺术情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达到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琳琅满目的无比瑰丽的美的世界,其中蕴涵着自然美、情感美、理趣美、人格美等等。教师如果多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树立追求完美的人生理想。
一、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自然风光、锦绣山河,蕴涵这丰富的自然美:争奇斗艳、春意盎然
的春天;千里莺啼、绿树红花的江南;野芳幽香,佳木繁阴的醉翁亭;笔直挺拔,参天耸立的白杨树;水清境幽的小石潭、积水空明的承天寺、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别具魅力的威尼斯……
一支花蕊、一声鸟鸣、一片落叶,都是能引起学生遐思和感情的波澜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营造美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领略意境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勾勒那一幅幅清幽、自然、平和的美景,可让学生采用扩写、绘画、朗诵等形式再现课文中的美景,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他们的身心在美妙的大自然中得以和悦成长。
二、引导学生体会情感之美
情感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蕴涵着大量的情感
因素:《我爱这土地》表现诗人对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蒹葭》表现一位恋人对爱人魂不守舍的思恋之情;《出师表》表现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和对陛下的赤胆忠诚;《我的母亲》展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及母亲善良、宽容、坚强的性格,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师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优美片段,联系生活实际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资源,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引导学生体会理趣美
“文以载道”,语文课本有不少富于理趣的文章。有的文章借景生理,《紫藤萝瀑布》一文中
作者见一树盛开的紫藤罗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发出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却无止境的”感叹,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有的文章因物生理,如《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把石灰自比,表达自己为国忠心,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的决心。有的文章缘事生理,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写了小亨特在童年时期,在小伙伴的怂恿下,爬上了悬崖,结果却被困在了半山腰,最后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成功爬下了悬崖。从这个故事中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化小胜为大胜,赢得最后的胜利。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教师也可以根据文中的内容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多维度地去挖掘文中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如在教授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时,我补充了一个事例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及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每天亲自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直到临终的前一天,还用颤抖的手在病榻上记下当天的气温。毕生积累了40多本气象日记,为探索我国气象规律保存了第一手资料。在这些事例的佐证下,学生结合诗句就能深刻体会到这两句诗蕴涵着“实践出真知”的理趣。
四、引导学生体会人性之美
人性美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情感,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充分展示语文教材中的美好人性,指导学生在欣赏人物的人格魅力中吸其精华,内化素养,使人在效法榜样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接受道德教育。
如《散步》此文通过一次全家四口人散步的事件,抒发了作者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人之间的浓浓的亲情,使同学们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驿路梨花》叙述了“我” 与同行者老余在哀牢山南段的深山中一间小屋借宿一天的经历。充分体现了小茅屋里的人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品质,很好地阐释了雷锋精神,表现人物的心灵美。又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展现文天祥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抒发了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上述课文的人性美显而易见。学生通过阅读就能体会出来。
有的课文所蕴涵的人性美比较含蓄,这就要求老师适当引导、点拨。例如《湖心亭看雪》,此文记叙了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幽静深遠,洁白广阔的雪景,体现作者孤傲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体现了他的故国之思。这里的感情就比较含蓄,学生一时体会不出来。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一下,如张岱为什么要晚上,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可以看出他性格孤傲,不同常人的特点。文中“崇祯”是明朝的年号,开篇就敷上一层怀旧的色彩;“金陵”是故国之都,引发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我们还可以结合语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比如:课外阅读、影视欣赏、写人物传记、开展辩论赛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受到人性美的熏陶。在学习名著《水浒传》时,我开展了一场“如何看待李逵侠义精神”的辩论赛。有同学认为李逵是真豪杰。他为人善良,孝顺母亲,对宋江忠心耿耿,是真英雄。有同学认为李逵称不上真豪杰。他滥杀无辜,做事冲动,好赌,喜欢闹事,是个假英雄。从辩论中同学们学会了用批判性思维看待《水浒传》中的侠义精神,既看到其精华,又看出它的糟粕,也就能明辨是非,择善而从了。
总之,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富的美学魅力,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挖掘教科书的美学元素,以此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