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批评,打动心灵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isn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对老师的批评非常在意。他们不喜欢 “你总是怎样怎样”,“你又如何如何”,“你真是什么什么”,“你太那个那个”等一些感情有些强烈、认识有点片面、错误有些夸大的言辞。为避免这种批评带来的不良影响,我总是耐心控制情绪,慎重斟酌语言,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在批评教育中注入人性关怀,让学生顺畅地接受并心怀感激。
  一、选准角度
  孔子说:“攻其恶,毋攻人之恶?”即指责过错,不要指责人有过错。意思是说要把过错和犯过错的人分开,可以指责过错的危害,但不要指责对方有这种过错。危害是那种过错造成的,不是那个人造成的。
  比如,假如学生犯了粗心的毛病,只需说粗心的危害就行了,让学生自己体悟,自觉改正。当学生知道自己错了时,或许会自我承认,并自觉改过。但如果是老师把这种错误指出来,学生即使接受也非常勉强。大多会在心里为自己辩护,认为自己早已知晓,或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学生有时候会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很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一旦老师指责他有错时,他就会对此指责感觉不快而硬起心肠来,会不自觉地坚定那种信念。并非是学生觉得那种信念正确,而是受了自尊心的挑唆。所以我们只能批评错误而不能批评人,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批评得无奈,老师也正为他着急、不安、难过。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二、适可而止
  我班有一个男孩子非常调皮,学习是班级最后一名,作业经常写得很潦草或完不成。一次,他的作业又像往常一样,书写脏乱、错误百出。于是,我故意在课上让他站起来,用欣赏的语气说:“我发现今天你的作业中有一个字写得很好看,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每一次的作业都能像这个字一样写得干净整齐,好吗?”他涨红了脸,第二天的作业果然有所好转。我又及时表扬了他:“你们看,他是不是个要求上进的同学?昨天老师刚刚表扬了他,今天他就进步神速了。”从此,他再也没有完不成作业。即使错了也正正规规地写。在家长会上我表扬了他这种上进心。家长本来想放弃的念头也打消了。回去与孩子一起面对困难。现在,无论课前准备还是课堂听讲他表现都很积极。选择好的教育角度,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创造。
  三、刚柔相济
  一般来说,批评都要诉诸声音、语调和动作。然而,在一定场合,教师有意识地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方法。实施这种“无声”的批评,首先要创造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不满和责备,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并在自我反省中领悟到自己的不足或过错,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一次体育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来到教室吵声一片,铃声响了也无济于事,因为教室里的吵声已经盖过了铃声,我片刻无语,任随他们吵,吵了几分钟后,学生们有点惊讶了,都转过头来看我,我一脸严肃地看着他们,他们看着我沉默且带有严肃地表情,都明白过来了,教室突然鸦雀无声。这样的“绿色批评”如春风拂面、春雨润物,虽悄然无声,却深入学生的心田,使其愉悦、主动地根据老师的暗示,向老师所期望的目标靠拢。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我常常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均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为原则。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批评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美国著名的管理家亚科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这就说,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更好。
  四、跟踪反馈
  爱因斯坦说:“教育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完成”。批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保护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健康良性发展,不能简单地批评了事,有必要进行批评后的追踪教育与信息反馈,这样既彰显了教师对学生一如既往的关爱,又便于教师适时调整惩罚的力度和方向,提高批评教育的效率,消除批评教育的后遗症。
  为此,我在实施批评后及时补课,对症下药,做了如下补救策略。
  补情感。批评是否过于严厉、苛责,批评中是否投入情感,都要及时地总结反思,并开诚布公地和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感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牵挂着自己。
  谈认识。批评要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为何犯错,为何受惩罚。批评是为了加强学生知错、改错的责任感。如学生认识不够,那么要动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把缺点、错误认识透。批评中的说理,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对批评的时间、强度、态度、方式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和调节作用。
  事实告诉我们,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并不容易,他的确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涵养性格,修炼心性。然而,当我们真正参悟到现代教师职业的特点及学生的特性的时候,我们定然会抑制住生活的方方面面给自己带来的急躁、烦恼、愠怒等情绪,去平和而热心地对待每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
  最后,让我们用萨笛的名言共勉:“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过分的温和会有失威严。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温和得让人胆大妄为。”把握好绿色批评的艺术,把教育的幸福播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瓦特看到沸水掀起的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这些科学家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受到启发而发明创造的,可见情境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面对新世纪教育的挑战,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浅谈教师如何创设情境
期刊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今天,我们发现小学生一项最基本也是相当重要的能力——写字能力普遍较差:书写姿势不端正,字形不规范,笔顺不正确,结构不合理,书写速度慢,错别字多。这与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掌握执笔、运笔方法”、“写得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相距甚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因此,切实搞好写字教学迫在眉睫,这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 
期刊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样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发探究学习。  现结合实际教学感受谈几点作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乐学情境  
期刊
步入二十一世纪,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名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个性、综合、全面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逐渐升华与完善,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它指导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进行着不懈地教育教学探索、尝试、改革和创新。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角色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何成为孩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做孩子喜欢的老师?本文作者做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小学生 赞扬 鼓励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对孩子们说:“只要课堂上表现好,就能有‘星星’或者‘苹果’从‘天上’掉下来,而且集满一定数量就能换一份神秘的礼物。”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总有“星星”和“苹果”来到好孩子们的手中。时光悄悄流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农村初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调查,我们看到农村教师至少在教学观、知识观、能力观等方面已经有了转变。这引发我们对农村教师观念转变过程的思考:自我实现需要的增长与培训平台设置的不足、自我价值的理性建构与管理机制的保障难度、自我发展的主观选择与客观环境的空间限制,使农村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内在转变不断面临理论与实践的考验。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
期刊
摘 要: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他们存在着很大的压力,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社会上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教师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师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在应对这些压力的过程中教师的应对方式对于其心理健康会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概述  1.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涵义  
期刊
“用真诚赢得家长的信赖,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去想方设法做好的重要的事情。每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是要利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最可能多地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和家长,这可以使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对教育每一个孩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把自己的做法整理出来,愿意与广大的同行们切磋交流。  一、特殊的短信  对于个别的学生的特殊情况我总是能找到最好的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孟
期刊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教学转向现代的迁移性与发展性教学,培养学生终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我认为一节成功的《体育与健康》课应该体现新、趣、美的特点。  一、体现“新”  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体育与健康》课上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1.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新课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教育、虚拟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效益,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具有智能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在以下两方面更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