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灵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实践应用新模式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ho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会产生心理问题,若不及时疏通就会成为心理障碍。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可运用团体心灵教育方法,以心灵垃圾回收站为实践应用模式和载体,探寻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的心理发展过程规律,从培养成熟就业心理入手,着手在大学生心理疏导过程中起到强化大学生就业意识的作用。本模式采用四个活动过程,每个过程都有针对性的主题,根据对身、心、灵三个层次的目标,从身体、情绪以及思想观念三个层面介入,通过“生理-心理-精神”的互动,利用短程化、集中化、系统化的活动过程,帮助大学生摆脱不良情绪,让其通过良性自我认知,达到心理情感平衡。这样既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又激发了他们的心理潜能。使参与的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相同的情感体验,并通过情感共鸣,自主的产生精神领悟,形成自我认知、自我调节,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最终得到人格的发展与升华,促使他们在就业中取得成功。
  关键词:团体心灵教育;就业指导;心灵垃圾回收站
  伴随着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才的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临就业挑战和就业抉择的时候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大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内,身心成熟、自我意识增强,敢冒险但承受力低,当机遇和挑战与困难和问题并存交织时,不可避免地會产生难以化解的心理问题,如果不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便会形成心理障碍。因此,就要求辅导员工作必须探寻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的心理发展过程规律,从培养成熟就业心理入手,着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强化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心灵垃圾回收站”,就是这样一种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触动大学生心灵成长和团体心灵教育的实践新模式。
  一、团体心灵教育的技术特点
  (一)团体心灵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模式
  目前,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通常都是利用有意识的教育方式来实现。有意识教育过程中,易将知识与生活情境相隔离,导致情感无法深入。无意识教育包含和提倡的交流平等性、内心愉悦性等特点,相对于有意识具有更大的塑造空间,更加有利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潜能,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受教育者塑造更加完善的人格。
  (二)团体心灵教育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
  有的理论坚信道德教育的精神层次高于心灵教育;有的理论把人的精神境界教育与教导等同于心灵教育;有的理论结合宗教精神对人进行心灵教育,把心灵教育看做一种实践方法。分析和理解各家理论过后,本实践模式依专家樊云的理论:“心灵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培育受教育者的爱心、真心、善心的教育活动。”根据已有的理论研究方向,结合前沿教育研究的现状,把实践教育界定为心灵教育的一种基础功能,通过探究人的本质、寻找人的价值,成为一种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思想境界的教育活动。心灵教育具有无意识性、反思性、养成性,“心灵垃圾回收站”,就是这样一种心灵教育实践活动。
  (三)团体心灵教育实践模式具有的利他主义因素
  古老的犹太教故事里,牧师和上帝谈论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同样是一锅肉和一个长柄的勺子,地狱中的人只顧自己,勺子太长不能吃到嘴里,饿得面黄肌瘦、焦躁不安;天堂中的人互相喂食,安逸幸福,利他利己。“心灵垃圾回收站”作为团体心灵教育实践模式就是这样,参与的大学生通过付出而有所收获,不仅从接受帮助、相互给予、接受关系支持中受惠,也从给予的行为本身有所获益。
  二、团体心灵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实践应用
  (一)模式内容
  团体心灵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实践新模式——“心灵垃圾回收站”,是在无意识视阈下综合心灵教育的理论,结合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创造的辅导员工作实践新模式。本模式采用四个活动过程,每个过程有针对性的主题,根据对身、心、灵三个层次的目标,从身体、情绪以及思想观念三个层面介入,通过“生理-心理-精神”的互动,在朋辈环境中,利用短程化、集中化、系统化的活动过程,帮助大学生摆脱不良情绪,让其通过良性自我认知,达到心理情感平衡。
  (二)实施过程
  (三)主要成效
  参与“心灵垃圾回收站”实践模式的学生(随机抽取50名),与没有参与“心灵垃圾回收站”实践模式的学生(随机选择50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见表2:
  “心灵垃圾回收站”过后,SCL-90分值在参加实践模式后与之前比较有显著差异的改善,所有测试项目中有以下几项看出明显改善,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定期随访检测后显示,参与学生在分值上比较前面仍保持明显性趋优,显示出“心灵垃圾回收站”实践模式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有效性。
  三、团体心灵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实践应用的优势
  首先,“心灵垃圾回收站”实践模式强化了就业指导教育主题的感召力。辅导员充分发挥自身人格的力量,引领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实践自己所塑造的形象,树立高尚的人格。
  其次,“心灵垃圾回收站”实践模式提升了就业指导教育内容的渗透力。在“心灵垃圾回收站”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辅导员通过间接融入的方式,更关注大学生内心的感受。在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参与里得到人格的塑造,坚定其就业信念。
  最后,“心灵垃圾回收站”实践模式增强了就业指导教育环境的熏陶力。在“心灵垃圾回收站”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辅导员与大学生都拥有独立的精神领悟能力,在交流与沟通中超越了彼此的固定角色定位。这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教育环境的熏陶能力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互相感应,在“心灵垃圾回收站”团体内形成的共鸣,可以在塑造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责任编辑王思静)
其他文献
摘要: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力推行本科生科研制度,现已形成三种基本形式。本文通过对华中地区三所研究型大学1200名本科生实施了科研参与经历与收获的问卷调查,在对三种大学生科研参与形式的比较中发现:在表征科研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集中投入度、与学长的互动和与同学的互动方面,以及在学习收获——研究能力、学术技能、社会性技能、研究品质和态度的体认以及职业/教育道路的选择和准备方面,科技创
期刊
摘要:目前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激发和鼓励研究,已成教育界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创业认知和职业锚理论为基础构建研究模型,采用已有成熟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创造性人格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的直接影响,并探索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四个维度在创造性人格与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创造性人格各维度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性人格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创业意愿及其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职科研队伍。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成功经验来看,成规模、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建设非常必要,随着高校科学研究职能比重日益加大,专职科研队伍建设亟待推进。当前形势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须加强顶层设计,突破各项体制机制障碍,本着“按需设岗、绩效导向、能进能出”的思路和原则,优化队伍结构和管理模式,加快专职科研队伍建设。  關键词:专职科研;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
期刊
摘 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具有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点的20所社会学系专任教师的博士毕业院校数据,本研究构建了由626名教师构成的20所社会学博士授予点之间的博士互聘网络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和Ucinet分析软件,本研究分析了我国社会学博士互聘网络的基本特征、密度、中心度和可视化网络。结果表明:社会学博士毕业生互聘网络中存在较大程度的不对称性,依据博士毕业院系的声望排名形成了社会学学术劳动力市场聘
期刊
摘要: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以我国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产生的入学机会在时间和地区两个层面的双重变异为个体受教育水平的工具变量,实证估计了我国居民的个体教育收益率。实证结果发现如下结论:第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使我国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了1.132年。第二,我国居民个体教育收益率的IV估计值为12.6%,为OLS估计值的两倍左右。第三,分样本回归发现,女性的教育收益率为
期刊
摘要:中国正在从效率驱动型国家向创新驱动型国家转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路径。女性创业者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大学生是潜在的女性创业者和未来的女企业家。但是,中国女大学生却面临高创业意愿与低创业活动指数的困局。本文分析了该困局的现实表现,基于创业过程理论揭示了困局产生的阶段性和累积性原因,在众创时代背景下提出了破解女大学生高创业意愿与低创业活动指数困局
期刊
摘要: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有效预测指标,以意向为切入点的创业行为研究对缓和我国劳动力市场饱和状况、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以北京大学本科生为问卷调查对象,来讨论教育相关因素对本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和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男性在大学期间的创业意识与倾向强于女性;大學期间接受教育内容与时长不同,对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影响不同;随家庭资本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会随之增强
期刊
摘要:CAS学生工作模式中的C、A、S分别是英文单词Care(关爱)、Appreciate(赏识)、Support(支持)的缩写。CAS学生工作模式,是指通过关爱感化学生、赏识激励学生、支持帮助学生,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体验成就感,树立自尊、自信,增强学习动力,走上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的道路。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探索、运用CAS学生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显著改善了学生的心理状况,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期刊
摘要: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研究是教师激励的基础性问题。对来自广东省8所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共1092份有效问卷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因子,按照方差解释贡献率的大小,依次命名为职业保障需求、职业成就需求、职业尊重需求和职业安全感需求。用主成分因子解释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特点,从职业发展保障条件的创设、教师发展制度的完善、组织文化环境的营造、激励要素的系统性构建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构
期刊
摘要:英美文学专业的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阅读文学文本时不知如何进行叙事解读。基于教学实践,本文试从百衲被叙事、内聚焦叙事和个人型叙事声音三个方面来对艾丽斯·沃克的《紫色》进行抛砖引玉。多种叙事策略在小说中的精妙运用充分揭示了黑人女性在性别与种族双重歧视下忍气吞声的辛酸与痛苦,逐步展现了她们摆脱父权制后苦尽甘来的重生与再塑,并最终体现了她们的叙事权威的确立而使其迈进自由平等的紫色殿堂。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