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舶来

来源 :报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10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均GDP去年突破5000美金,高收入阶层已经成型,奢华时代也随之而来。2011年,中国PK掉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这一切繁荣的背后,遵循了哪些独特的商业逻辑?
  奢华时代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在2011年坐上世界冠军的宝座。今年虽然经济形势严峻,但是奢侈品消费依然十分红火。中国已然跃进了奢华时代。
  上海,南京西路的恒隆广场,顶级的中国高端消费购物中心。今年7月,中国最大的LV专卖店花落恒隆广场。专卖店由建筑大师彼得·马里诺(Peter Marino)设计,是中国内地的首座,也是全球的第16座“路易威登之家”。这是LV在中国20年之际,首度以“路易威登之家”的模式登陆中国。
  去年夏天,新浪微博上一张2007年南京LV旗舰店开业遭疯抢的照片被挖了出来,不断被网友疯狂转发。仅其中一条微博的转发量就达到了2.6万多次,评论四五千条。其他转发的微博,延续转发量及评论也都在四位数以上。人们惊呼“南京人太疯狂,太有钱了。”
  目前,LV在中国已在29个城市有近40家店,包括北京和上海各有好几家。虽然较之十年前,开店速度甚是迅速,但还是比不上其在日本的普遍程度:其仅是在东京就有12家店,在另外27个城市还有45家店。
  不过,中国LV专卖店和旗舰店的数字还在不断被刷新,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南京、成都、厦门、温州、大连、杭州、昆明和青岛等中国经济较为富庶的城市,都有LV专卖店的身影。在这些城市的大街小巷,且不论真假,我们能够轻易地看到手拎LV包的俊俏女郎。
  以LV在中国市场的饱受追捧之斑,可窥中国奢侈品消费之凶猛成长。
  新消费主义
  按照经济学的定义,奢侈品是对其需求的增长,高于收入增长的物品,是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它涵盖的范围可能很广,从牛肉、人参到奔驰车,都有可能是奢侈品。
  实际上,近些年,全球各大奢侈品企业,纷纷加速涌入中国的趋势愈发明显。Gucci、Chanel、阿玛尼和爱马仕等国际奢侈品牌,已经开始布局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当某地专卖店开业,许多女性顾客会在柜台前蜂拥抢购,让人不禁感叹中国富人阶层已成规模。
  继2010年“屈居”世界第二之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在2011年坐上世界冠军的宝座,且占据全球近三成的市场份额。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高的奢侈品消费国家,连续四年增长率和销量保持第一。中国已取代曾经占有全球40%份额的日本和38%份额的美国,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
  尤其的,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十年来,世界各国奢侈品牌在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时期。当年,在中国消费者记忆里,曾经的“皮尔卡丹”已经算是高端品牌的代表,但是在今天,路易威登都快成“街头货”。短短十年间,形形色色的奢侈品牌,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次登场,引领了一个又一个的奢华大时代。
  何以奢侈?
  一般而言,只有当富人数量形成规模之后,对奢侈品的需求才会迅速腾飞。过去十年,中国名义GDP增长了近5倍,2011年达到了47万亿元,这些财富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对矿产、石油等资源能源的大量开发,以及前些年在股市成功逃顶的财富。这些巨额财富约有三成被政府以税收等手段拿走,剩余部分的财富增长多转化为私人财富。由于这些财富多是通过价格套利和制度红利所获得,钱来得相对容易,他们挥霍起来十分惊人。
  有调查发现,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约在20岁到40岁,而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多在40岁至70岁;虽然有49%的受访者称他们无力购买奢侈品,但是将来打算购买。
  确实,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愿意用奢侈品来奖励自己。有关数据显示,新兴奢侈品消费者正在改变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他们有许多是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居民。在中国的富裕家庭中,年收入在30万至100万元(4.5万至15万美元)的家庭,已构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客户群,并且整个群体正以每年15%的速度不断庞大,到2015年,中国将会有560万户家庭达到这一收入级别。而极端富裕家庭(年收入超过100万元,通常拥有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增长速度甚至更快,年增长在20%左右,到2015年将有100万户家庭达到这一收入级别。而在未来五年,极端富裕家庭将推动奢侈品市场实现更快地增长。
  在车展上屡屡可以看到,一些人动辄就能购买数千万元的豪车,在他们眼里,好比买白菜。而很有趣的现象是,这巨额财富的主人可能就是东部企业的大老板,他们的财富恰恰是最底层的工人群体创造的。可是,就是这样一辆豪车的总价可能就是某个工人100年以上的全部工资收入。
  但现实就是如此残忍,豪车市场的快速分化,充分彰显了何以中国奢侈品市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迅速地分成了奢侈品市场和大众市场两级。大众市场的价格水平已经相当接近于国际市场价格。”他认为,就像发生在其他许多制造业产品上的一样,2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因此,中国的汽车价格应当和其他国家相同甚至更低。
  谁在奢侈?
  “而在豪华车市场,情况则大不相同。中国的买主付出更高的价格以显示着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种情况可能将持续很长的时间。尽管有着非常不同的税率,豪华车在香港的价格和大陆差别不大。但是文化因素才是豪华车生产商定价时考虑的主要方面。”谢国忠说。
  可以想象,造就中国式奢侈的根源因素,物质的富裕仅是表面现象,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炫耀性消费,盲目的跟风攀比才是拉升奢侈品市场快速繁荣的主要因素。
  北京的大望路地铁站附近,本是个十分不起眼的地方,但如今却成为大牌云集的地方。每次走进新光天地,古琦(GUCCI)巨大的logo,挂在外墙最显眼的地方,无时无刻不在炫示着这里的奢华和高档。   新光天地开业仅仅5年多,但已经升格为中国最顶尖级的购物场所。2007年4月19日,新光天地正式开业,这里汇聚了全球938个品牌,有24个国际一线品牌首次在中国亮相。PRADA、CHANEL、GUCCI、COACH等均在新光天地设置旗舰店。据称,这些全球知名品牌旗舰店将与全球货品“零时差”,每一季新品将与其在法国巴黎、美国纽约展示的商品毫无二致。
  而且,消费群体日趋年轻化正成为不可逆转的现象。由罗德公关(亚洲)领衔发布的《2011中国奢华品报告》的结果显示,来自于北京、上海、广州、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17个二线城市的1000多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一半的受访者在20岁到30岁之间,年收入低于18万元。
  年轻的消费者自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固然能够给这些品牌带来大量的财富,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年轻人的非理性消费,也会给奢侈品牌带来负面印象。比如,20岁的郭美美在微博上炫耀她的玛莎拉蒂和爱马仕包,这几乎给这些奢侈品的品牌形象带来毁灭性打击。这种“野蛮”消费,只能让品牌档次不断被降格。
  所以,在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耀看来,“今后奢侈品消费市场可能继续升温,但奢侈品绝不是大众化的。从商家来看,奢侈品营销应该考虑地区高端消费人群的购买力和文化层次,不能揠苗助长。从消费者角度讲,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文化需求来取舍。”
  战略品牌营销专家陆亦琦则直指问题的实质,“现在所处的奢侈消费阶段显示国人的财富与智慧不匹配。欧洲许多有钱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有财力也有很高的智慧。但中国现在市场经济早期,有许多有钱人,但他们不一定都有很高的智慧。大量的买奢侈品有时候是我们被外国人唬了。”
  “北京镑”横扫欧美
  巨额的价差是造成海外狂购的一大原因。伦敦奥运期间,英国媒体创造“北京镑”这个名词,感叹中国游客强大的奢侈品消费能力。
  奢华时代已然来临。不过,这群消费能力极强的人群,却并未成为拉动中国内需的中流砥柱。恰恰相反,他们成就了“外需”的欣欣向荣。
  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媒体创造“北京镑”这个名词,感叹中国游客强大的奢侈品消费能力。目前,“北京镑”所消费的Burberry、LV、Gucci等大牌奢侈品,预计已经占整个奢侈品行业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尤其的,最近两三年,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升级和欧元的大幅贬值,中国游客赴欧洲大肆采购奢侈品,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扫货的逻辑
  巴黎拉法叶百货公司,位于奥斯曼大道,是诞生于1893年的老牌百货公司,至今已经有120年的历史。有趣的是,其中文译名是“老佛爷百货”,得益于此,这里已经成为巴黎中国人密度最高的地方,更是中国游客心目中的“血拼”胜地。
  据统计,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超过50%的营业额来自游客,特别是亚洲游客的消费,巴黎春天百货公司的营业额40%来自游客,游客中超过三成以上来自中国。
  每天都有几十辆大巴,满载着中国游客,在导游手中一面小旗的指引下,从位于Mogador路的一个旁门,“杀进”老佛爷百货。据法国大型调查公司统计,2010年中国游客数量增长23%。2011年全年,共有约90万中国游客来法旅游;在未来五年内,将有400万到500万中国游客来法。
  更为有意思的是,虽然很多品牌的产品,原本就是产自中国的代工厂,但是漂洋过海来到巴黎,又被中国消费者以昂贵的价格买了回去。可是,滑稽的是,这些奢华产品居然还是比中国商场里的售价便宜许多。一切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春节期间,仅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就高达72亿美元,远高于年前预期的57亿美元,同比增长28.57%。
  法国当地报纸《费加罗报》,在今年初以《中国游客在法疯狂购物》为题,报道中国游客在巴黎大肆消费的现象。报道称,中国游客2011年在法消费占欧盟境外游客在法退税购物总额的25%,其消费总额在2009年至2010年期间增长了90%。
  刘先生在不久前的一次8天的法国旅行中,其在购物方面花费达到60多万元,其中以腕表、皮具等奢侈品为主。这些商品在国内与国外的价格差距较大,因此备受刘先生的青睐。
  “国外奢侈品的价格比中国便宜太多了,在法国老佛爷全部中国游客都是要买LV,门口都排起长龙,欧洲规定一个服务员只能够服务一个客人,要服务完了以后才让新的客人进去,所以门口排队就排了很长,所有人宁可排一两个小时的队,都要等到可以进去购物,感觉像菜市场里面在买菜。”刘先生在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时表示。
  于是,“中国游客拯救世界经济”的新闻大标题不断见诸于国外主流媒体,但正如白岩松所言,对这样的标题,他丝毫没有骄傲和自豪的感觉,而是在思考,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如此地热爱奢侈品,尤其在国外去买奢侈品,除了便宜之外跟国外去比,是不是也有面子的问题。同时,中国在刺激内需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价格倒挂十分严重
  确实如此,巨额的国内外价差,是造成中国消费者海外狂购的一大原因。调查发现,在众多品类奢侈品中,腕表的境内外差价最为悬殊。以欧米OlympicCollectionTimeless腕表为例,其官网售价2900美元(约合18560元人民币),天津市商场售价却高达51200元,差价幅度达到176%。
  而一款巴宝莉经典格子女士长款钱包,在其英国官网售价是142英镑(约合1462元人民币),而在天津市巴宝莉专卖店的售价是3200元人民币,差价达到1738元,天津市售价高出境外售价119%;古琦一款“sukey”仿古纹理挎包,美国官网售价795元(约合5088元人民币),天津市商场售价9010元人民币,差价达77%。
  据商务部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国内外差价相当大,境内市场比香港地区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如此悬殊的价格差距,让多少本应该属于“内需”的消费流失到海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损失可谓巨大。   纵使国内市场大幅降低进口关税,这些品牌的大部分利润还是被外资企业拿走,但至少交易成本会大幅降低,同时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
  当然,当奢侈品“卖场”大量落户中国之后,奢侈品也有可能在中国沦落为街边货。
  幸运的是,近一年来,中国开始小幅下调奢侈品进口关税,长达多年的关税下调传言也终于得到官方证实。但是,这是否能够为巨额的奢侈品消费留在国内变成内需奠定基础,海外扫货狂潮有望渐渐褪去,尚且难以判断。
  至少,短期内只怕难以起到效果。
  代购的生意
  代购正成为一门不错的生意。不久前,一位现年30岁的前空姐李晓航,多次赴韩国往来代购高级化妆品被清查。法院认定李晓航逃税100余万元,并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这一案件短期内势必会重创海外代购业务,但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代购已然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选。一直喜欢在网上购买高端化妆品的杨女士,就对李晓航案件的审理疑惑不解。在她看来,“现在国内衣服化妆品越来越贵,那些稍好的牌子,除了从淘宝网上选择海外代购,她想不出别的办法去购买。”在她眼里,从来不觉得代购化妆品和衣服是违法的。
  香港,因对国外商品基本都免税,与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形成巨大的价格差。于是,“水客”应运而生,不断往来于两地,赚取差价收益。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水客泛指那些以营利为目的,从香港带大量货品入境的过境者,多为能够频繁进出香港的人群。而奢侈品代购成为水客业务的主体,从中赚取劳务费或物品差价。在罗湖、落马洲等深港关口,就能时常看到水客的踪影。
  实际上,“奢侈品消费热”已经不单单使得水客涌现,而更严重的是成为走私分子青睐的对象。据《深圳商报》的报道,今年3月底,深圳海关缉私部门根据掌握的情报发现,一个以吴某江、吴某源为首的“吴氏”走私团伙,以“水客”蚂蚁搬家方式走私爱马仕、阿玛尼、古琦等国际高档品牌服装、箱包、鞋子等奢侈品,然后通过国内物流公司发货给天津、杭州等国内多个城市的客户。根据这一线索,海关缉私部门立即展开摸排,一举摧毁了这一走私团伙。
  显然,代购已经不简单是水客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缩小奢侈品价格倒挂问题,只怕奢侈品走私将越来越普遍。
  如何转为内需
  为了规避高昂税收,或因巨额的价格差,带来了疯狂的海外扫货和海外代购,相关的税费和利益留在了国外。而只要奢侈品的购买发生在中国,相关的税费也会留在国内,从而拉动国内就业或产生其他协同效应,这是一个简单的常识。
  因此,降低奢侈品关税就显得尤为迫切,虽然商务部已经初步意识到这一问题。而那种认为降低奢侈品关税,仅仅是富人得益的观点,不仅狭隘,而且违背常识。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依绍华,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首先要调整奢侈品征税范围,适当降低关税,将按品类改为按照到岸价格分级征税,对服装、食品、箱包等一般奢侈品大幅度降低关税,对高档奢侈品继续实行高额征税以调节消费;其次,降低各类税费额度,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消费者福利。”
  她还建议,“可以参照海南建立境内免税店的做法,考虑在其它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和城市进行试点,增开境内免税店,同时提高海南目前5000元的免税门槛。此外,呼之欲出的中国二手奢侈品交易以及逐渐兴起的中国奢侈品电子商务,也都成为吸引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市场,还应该着眼于市场的规范上,并着力解决维修难、价格高、维修点少等售后服务问题。”
  实际上,富裕阶层旺盛的投资和消费能力,的确到了必须找到泄洪闸门的时候,否则货币汪洋一定会急速拉升所有的消费品价格,房价稳定也无可能。通过降低进口关税,分流更多的资金到繁荣的奢侈品市场,以高价商品的大量成交,用较低的政策成本冻结住泛滥的流动性。
  奢侈品中国之道
  在人们开始预期LV和古琦店面,会像银行分行或麦当劳餐厅一样,在中国很多城市遍地开花之际,这些大品牌的成功之道就格外让人关注。
  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规模不断创出新高,腕表和箱包市场尤为明显。本来,奢侈品牌都是舶来品,多数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并不合拍,但何以却能赢得市场追捧?
  甚至,奢侈品牌的成功是,越野性越被大家追捧,越追捧也就越成功。那些耳熟能详的奢侈品牌何以能在中国成功?这背后有着怎样独特的逻辑。
  大品牌的野心
  中国新富阶层的崛起,消费需求的升级,不断驱动着奢侈品消费的快速增长,而今年无疑被行业以及各大奢侈品牌寄予厚望。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北京大约在2.6平方公里内,新开设了3家购物中心,而第4家就要马上开业,所有的购物中心里到处是奢侈品品牌专卖店。
  看到这些,很多人或许会认为,不久后路易威登和菲拉格慕店面,就会像银行分行或麦当劳餐厅一样在北京遍地开花。
  不过,2012年,一些奢侈品品牌正在做谨慎的决定,以减缓其在中国拓展的速度,并更加专注店面销售业绩的提高。奢侈品品牌高层访问显示,很多品牌进入中国后,发现中国这块看似诱人的大蛋糕,却并不是一根好啃的骨头,奢侈品企业要把握增长机遇,需解决好一系列关键性战略问题。
  零售布局至为关键
  业内人士反映,尽管中国的富裕人群购买力丝毫不输于发达国家,但想在这里迅速热卖是不成熟的想法。ENZO集团首席财务执行长区凯骏坦言:“中国市场的培育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要在这里一炮而红是不现实的想法,需要有足够的曝光率和覆盖率对其铺垫。可以尝试在同一大品牌旗下,针对不同的市场来开发不同的品牌家族。”
  在这个时候,准确选址就成为众多奢侈品品牌,站稳中国市场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不熟悉的二三线城市,从选定目标城市到决定具体的店铺位置,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些奢侈品店大获成功,而另一些则门庭冷落,不得不悄然关闭后,另行选址。
  影响中国消费者奢侈品选购,最大的因素是品牌,这在任何一种奢侈品品类里均如出一撤。
  拿红酒消费为例,就可见一斑。在国际消费市场,选购红酒最看重的是口感,而在中国消费者眼里,在消费红酒时最看重的因素依然是品牌。   应该说在广大的中国市场,奢侈品消费仍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最容易受到媒体传播的影响,此时也是品牌进行广告的最好时机。
  同时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中老年高端人群,在奢侈品消费方面比年轻人更加冲动,更容易被广告和促销所打动,并且喜欢炫耀名牌,认为使用名牌产品可以提升形象。
  卓越的服务
  强调卓越的店内服务,事实上,在所有可能的消费者接触点中,近一半的奢侈品购买决定受到店内体验的影响:包括试用和试穿、与销售人员的交谈,以及产品在店内的展示情况等。
  但因为最近一两年,奢侈品品牌渠道大增,各地服务良莠不齐,特别是在服务上,基本是单纯的买卖居多,而缺少销售过程中品牌理念的传达,以至于很多奢侈品品牌一直被打上中国人所认为的“烙印”,比如劳力士“暴发户的表”。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于不同品牌的理解与认识大多非常的浅薄,仅仅停留在logo的符号阶段,对于品牌背后的内涵知之甚少。
  因此对于大多的奢侈品牌来说,未来要想扩大在中国市场的领地,必须要让自己脱颖而出,需要更加差异化的展现在中国消费者的视野中,而不仅仅是一个美女+logo,营销的内容更需要基于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而营销的方式也要由原来的单向传播将转向为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在这个时候更需要鼓励自己品牌一线的销售人员,花费更多时间向消费者宣讲品牌故事、建立深入的客户关系,而不仅仅只是推销商品。
  同时,很多城市高端人群都表示对在华奢侈品售后服务的不满。奢侈品牌针对不同地域要有所侧重,且全球性的品牌维护很重要。
  重视数字营销
  曾被奢侈品企业弃置一边的互联网,现在已变成争夺中国消费者的战场。虽然店内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最重要的购买决定因素,但互联网已迅速成为第二大时尚消费品信息渠道。
  对奢侈品行业来说,近两年最热的一个趋势,恐怕就是奢侈品电子商务的崛起了。国内多家奢侈品销售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一些门户网站如网易、新浪等也相继推出奢侈品B2C平台,就连京东商城、当当网,也忍不住要来分一杯羹。
  研究显示,70%的潜在奢侈品消费者,每月至少一次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各种奢侈品品牌的信息。网上由消费者创造的关于奢侈品品牌的信息作用特别大,而且消费者也认为这些信息是最可信赖的。社会化媒体的惊人增长,可能会为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带来另一股助力。
  虽然奢侈品的网络销售额目,前只占到行业总量的5%左右,但它的增长率非常高。根据美国一家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预计5年之后,奢侈品在线销售额将增长30%,达到40亿到60亿美元的规模。
  对于很多奢侈品品牌来说,也许不愿意供货给奢侈品购物网站,担心影响自家原有供货渠道和价格,但完全可以搭建自有电子商务平台,或在知名度较高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建立官方网站,或自己单独搭建一个官方网站,即使不能取得实质性的销售业绩,但至少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品牌在互联网上的形象。
  去年底,刚刚与香港实现两地上市的美国Coach,在淘宝商城推出官方旗舰店,或许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正如其中国区总裁所言:“这一全新的在线商店将帮助我们了解国内网购顾客的需求和喜好,积累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宝贵经验和洞察,为我们将来在中国市场开设长期的Coach在线销售渠道作好准备。”
  中国奢侈品牌在何方
  如果从文化寻根上来发掘,同仁堂、六必居等老品牌最接近奢侈品的人文底蕴。但何以这些老品牌距离奢侈品定义甚是遥远?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却没有自己的奢侈品牌。仅有最大的消费人群却无对应的本土奢侈产品,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茅台和LV不同境遇
  今年初,胡润将茅台、五粮液,赫然与路易威登、爱马仕和宝马等国际品牌大佬,放在奢侈品牌排名榜上。
  其中,茅台以12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成为全球第四大最值钱的奢侈品牌,品牌价值高于奔驰和香奈儿。而在同类商品中,茅台的品牌价值超过了轩尼诗、酩悦香槟和人头马。五粮液的品牌价值则为70亿美元,排在第七位。
  胡润的一片“好意”,却并未得到茅台、五粮液的认可,而是被它们高调拒绝。不过,媒体一度亦盛传茅台曾向世界奢侈品协会申请“入奢”,但因负面效应明显,外加茅台为国企,最终不得不终止申请奢侈品资格。茅台在中国的独特境遇,从一定程度上诉说了何以本土奢侈品牌难以出现。回顾国际成功奢侈品牌的成长历史,或许能够理解当下的经济环境,期望本土奢侈品牌的出现,其实本身就很奢侈。
  就国际大牌奢侈品而言,最初都是源于手工艺者自己创造的。在酿酒、钟表、服饰、皮具等领域,我们都能看到家庭小作坊或者个人创造的迹象。
  箱包LV的创始人路易威登出身十分卑微,不过是法国皇室的捆衣工,但因此却发明了平盖式旅行箱。
  在19世纪LV立业到成业的过程中,不断打磨、创新,并过20世纪至今的现代化大时代的洗礼,最终历尽百年沧桑,才造就了今日LV的世界第一奢侈品牌的地位。
  尴尬的中华老字号
  而中国本土的当年接近可能成为奢侈品的品牌,要数那些中华老字号了。如果从文化寻根上来发掘,同仁堂、肉联升、六必居、永琦紫檀、荣宝斋、瑞蚨祥等老品牌最接近奢侈品的人文底蕴。不过遗憾的是,这些中华老字号没有一家符合人们对奢侈品的想象和定义。
  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生活品味的变化,是本土这些老品牌的一大问题。缺乏创新精神,是中华老字号难以蜕变成奢侈品的关键原因。
  “大多数年轻人对中华老字号的感觉是,历史悠久但很土。”中华老字号品牌委员会主任丁惠敏,数着协会下2000多家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会员,遗憾地表示,虽然和那些国际奢侈品牌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中国的老字号品牌不仅没有由于时间积淀获得品牌提升,反而正在走下坡路。
  据《第一财经日报》分析,成功的奢侈品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独特稀缺型。如七星级伯瓷酒店、百达翡丽手表等,大多是因为他们的产量、原材料、位置或者工艺、服务相当稀缺;而如路易十六、凯迪拉克、轩尼诗、酋长宫殿等创造尊崇型奢侈品,常与历史以及使用人是分不开的,人们把对明星人物的推崇转嫁到产品身上,造就了高端尊贵的感觉。其实,中华老字号的基因中很多跟这种类型有些相似。
  另一种是强调品味型,如伏特加、大卫杜夫、芝华士、阿玛尼、zippo等服装、烟酒类的快速消费奢侈品。企业通过塑造产品形象,提升产品的情感附加值,使之成为消费品味的象征。而像迪奥、SK-Ⅱ等描绘梦想型奢侈品更常见于化妆品行业,质量是他们的第一保证,描绘良好效果和美好的愿望则是调动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第一要素。这两种类型国内有些品牌在尝试,但效果还有待观察。
  出路何在?
  山寨遍地、胡乱模仿是制约本土品牌奢侈化的一大毒瘤。奢侈品牌营销专家叶剑,在其博客文章中称,“国内销售奢侈产品的品牌,大多互相模仿,今天那款卖得好,明天就开始抄袭。”比如A品牌的畅销戒指,B品牌也一样可以看到,唯一需要你做的决策就是:对比价格。
  而且,国内奢侈品牌少有自己的产业链,OEM是常见形式,原创设计团队更是不可能的任务。
  奢侈品牌自然需要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基于此,升级中华老字号,在这个过程中,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最为关键。曾任法国精品协会主席的克利斯蒂昂·布朗卡尔特对中国老字号有着特别的建议。他认为可以从特殊的包装、特殊的内容、特殊的历史、特殊象征性的颜色、高素质的设计师等多方面去提升品牌。“这些品质背后实际是有巨大的工作,才能生产一件很多人都想拥有的东西。”克利斯蒂昂说,“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完善细节的过程。”
其他文献
一直专注于首富话题写作的张小平,如今选择了自己经营一家传播公司,他的目标是打造中国财经智库第一品牌。    自从三个月前搬到北京朝阳区九龙花园新办公室后,张小平心中就多了一个疑问——因为办公室位于20层,视野开阔,从双井桥到西大望路这一段的广渠路全貌能一览无余。  站在阳台上舒目眺望时,张小平总能发现,在家乐福广渠路店的对面马路边,每天停着一辆长达10米左右、形似一辆小型公共汽车的“怪物”。前几天
期刊
或许现在不是创业的最好年代,但肯定也不是最坏的时期。面对波云诡谲的经济形势,危机之中其实蕴含着很多的机会。创业者只要准备充分,有着新的商业模式,找到合适的团队和投资人,创业成功或许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孙谦:宠在桃花源  干过编导、学过服装的孙谦,正行进在经营宠物美容店的创业路上。她的小店“去商业化”的味道浓厚,有着世外桃源一样的舒适环境。    打开小店的店门,听到一阵清脆的铃铛声音。雪白
期刊
一个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领跑者,如何冲破市场乌云?如何在否定中超越?在“粗放式”发展后逆行而回,奇瑞自己选择了这条艰难却正确的道路。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度过了成长的黄金期。进入2011年,这条上升曲线却陡然下降。随着政策的转向、竞争的加剧、需求的提升,以廉价著称的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空间持续萎缩,市场份额不断降低。  转型——这个过去几年每次面临危机便不断被提及的字眼,让许
期刊
全球90多个国家的300多所大学开设了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海外宣传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数量的增加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的300多所大学里开办了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国语言、文化的教育与研究中心。中国政府向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注入资金,以显著增加语言教学、文化传播和与中国有关的会议与专题讨论会的举办规模,但是在学术自由和教研独立性方面也引发了一些忧
期刊
厨房业“苹果”是方太的梦。柏厨的类似苹果专卖店的体验服务,暗示方太距离这一目标并不遥远。经济寒冬傲然挺立,这与方太完善的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密切相关。  “现在是民营经济比较艰难的时刻,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方太一直重视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在眼下的困难时期,依然还能维持着高增长也十分不容易。”方太柏厨总经理朱让荣和我们开门见山地表示,今年方太业绩逆势增长,他感到十分的自豪,但同时当然也忧心中国制造业的惨
期刊
在论及韩英伟的绘画之前,我必须先对“中国人的艺术精神”做一个自我阐述,即:中国的人文精神一直存在着显(哲学)隐(艺术)两套话语的张力性抗争,而中国的艺术则是在对哲学的话语垄断对抗中完成自己的边缘性诉说。  汉语思想的构成,历来是“儒、释、道”三家并提,文化学术界也一直重复着这样的言说——违背了这三种基本话语,就有可能被视为“有失道统”,于是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现实行为都要显得“有章可循”,而生命的
期刊
曾经是商务智能手机霸主的黑莓,如今风光不再。无论是安静的死去还是凤凰涅槃,对于黑莓来说,复兴到史上的一家独大,已经没有可能。    智能手机鼻祖黑莓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陷入了重重麻烦。  黑莓先是进军平板电脑市场,推出了Playbook。但是由于过于匆忙,新产品只是个技术未成熟的半成品,连最基本的功能都不完善,导致库存大量积压。  2011年7月,RIM宣布裁掉2000个员工,占其员工总数近11
期刊
Mark(23岁)  Q:哪年大学毕业?打算创业吗?  A:今年即将毕业,工作几年再想创业的事情。  Q:创业打算选择哪个领域?  A:可能会选择互联网与信息行业。  Q:用一句话描述你对“创业”的看法?  A:做了也许能成功,但不做的话是万万不能成功的。  Mark即将从大学毕业。现在他一边忙着写毕业论文,一边四处投简历。他说创业的想法一直都有,但是他需要先去社会上学习几年。毕竟一定的积累和沉淀
期刊
《香港商报》曾评论说:“他的一生,斡旋在财富、权谋与美人之间。他的故事是一个标准的港式传奇。”作为中国电影史的见证人,这位老人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他和他的家族一起,用持续付出和对社会的惊人回报,演绎了传统中国最地道意义的“功德圆满”。    他是华人世界里很难超越的传奇人物,影响了华语影视近半个世纪。他与他的家族被誉为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英雄。  从默片到有声,从
期刊
烈火中的圣安东尼  2012年1月16日,西班牙马德里,距马德里西北100公里处的小镇圣巴多罗梅在每年一度的圣安东尼日(Saint Antony)前夕进行庆祝,参加庆典的人需要骑马冲过火焰。每年的1月17日是西班牙纪念动物保护神圣安东尼的节日,人们相信在圣安东尼日接受过祝福的动物可以幸福、健康地度过一生。无论在哪个国家,善良始终是人的天性,而屡禁不绝的虐待动物事件着实令人发指。    新德里之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