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精神,叫“中国女人”

来源 :善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rjl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变革中国》中感叹道:“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甚至有一点恐惧。”
  美国国家统计局曾发布了一组关于世界各国劳动参与率的数据:中国赫然位列世界第一。中国的劳动参与率达到了76%,而美国为65%,日本为58%,印度则低至255%。
  如果对比世界各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中国女人达到了70%,而新西兰为60%,法国为50%,美国为58%,日本为30%,印度仅有28%。
  在就业、经济、家庭、教育中,中国女人用柔弱的肩膀展示着惊人的倔强。

中国女人的累是常态


  中国女人累成了什么样?
  有人总结中国女性的四大悲剧: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中国有20.3%的家庭,女人包揽了全部家务;41.7/%的家庭,女人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家务;只有22.4%的家庭,能做到家务男女均分;而男人承担大部分家務的家庭则仅有10.4%。
  在中国大多数的家庭观念里,家庭的整洁与否直接代表着一个女人是勤奋还是懒惰。但做家务从来不是判定一个男人是否有价值的标准。甚至有很多婆婆和老公用“男人是要做大事的”的奇葩理由,心安理得地逃避做家务。
  要知道在一些欧美国家,如果一个女性既外出工作,又承担绝大部分家务,那会被认为是非常值得尊重和赞许的。但在中国,这只是一种常态。
  虽然日本、韩国、印度的女性们也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但她们的劳动参与率却远远低于中国女性。
  在抚育后代方面,有91.1%的女性认为自己承担了一半、大部分、甚至全部照料孩子的责任。在中国男人集体父爱卷入缺乏的现状下,中国女人担负起了繁重又繁琐的照料孩子的任务。
  如果说照顾孩子让中国女人耗尽体力心力,那孩子的教育简直让她们“哑巴吃黄连”。
  上海一项针对16个区县学生家长的抽样调查显示:由母亲负责与学校和老师联络的占到63%,主要承担家庭教育职责的占到62.4%。父亲也并非全然不参与教育,但都是间断式的、一时兴起的。
  家长群、校讯通、家长会、学校活动几乎都被妈妈们“霸占”。陪写作业、陪上兴趣班,陪做手工、陪玩、陪聊。“入学拼爹,开学拼妈”,中国孩子的教育几乎全压在妈妈们的身上。

70%女人想兼顾事业与家庭


  但即便已经“累成狗”,仍然有70%多的中国女性想兼顾事业和家庭。纽约工作生活政策中心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女性是全球最有野心的女性。76%的中国女性希望在公司内担任高管职位或者最高职位,美国女性只有52%有此想法。
  胡润富豪榜2017年发布过一份全球各国白手起家女富豪排行榜,12个上榜国家88名女富豪中,中国女性占了56个席位,占比64%,位列第一。前10大白手起家女富豪中,中国女性占了6位,并包揽了前3名。
  中国女人真是强悍的存在!她们在承担生儿育女、照料老公、繁重家务的同时,早出晚归、兢兢业业,满脸疲惫却又内心坚定地想在职场上“杀”出一条血路。
  公司要求女性独立、勇敢、自信,认真细致又敢于挑战,富有创意又踏实肯干;丈夫要求妻子温柔体贴、勤劳贤惠,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孩子要求妈妈有学识、知教养、懂陪伴,情绪稳定,最好还是本详解版“十万个为什么”。
  一个中国女人,不但需要做好员工、好妻子、好妈妈、好儿媳,好女儿,更可能需要做一个好厨师、好司机、好财务、好保姆、好采购、好心理咨询师、好按摩师、好垃圾桶,更恨不得一天工作24小时不眠不休,自带太阳能充电板,奔赴周旋在各个“战场”,时时刻刻“血槽满满”。
  曾经有一种品质叫“中国制造”,而现在有一种新的精神,叫“中国女人”。

无安全感的玩命“折腾”


  中国女人,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累?
  除了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客观现实,让女性们不得不外出工作,贡献一份收入外;除了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女性独立意识增强,视野不再拘泥于照料家庭外;能让中国女人这么玩命“折腾”的更痛心的原因是:强烈的无安全感。
  在中国,女人的青春期很短。25岁不谈恋爱,被各种催促;28岁前没男友,被戏称为“嫁不出去的老女人”;30多岁还没结婚,被定性为“大龄剩女”。
  一个女人,最好能在25岁到35岁十年里,快速恋爱、结婚、生娃,妥帖又踏实地进入妻子和妈妈的角色,否则便会视为“不会拥有幸福人生的另类”。这种社会集体潜意识逼迫着女人,不能在最黄金的年龄,像男人一样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是随时准备挂好标签,“沽价待售”。
  《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和罗子君就是当今中国女性生存现状的典型代表。
  唐晶精明、能干又雷厉风行,三十几岁不婚不嫁没孩子,把所有精力全放在事业上,才能在男性世界中争得一杯羹。而结果呢,与她一样单身的贺涵被称为“钻石王老五”,她却仅仅是在人们眼中的一个“有钱的大龄剩女”,坚强背后隐藏无穷心酸。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实施的确实是两套评判标准。
  而顺利进入婚姻的罗子君又幸福吗?十年倚靠老公,光鲜的全职太太换来的是抛弃和背叛,所以,她才会感慨“婚姻是男人哄骗女人吃下的毒苹果,早晚有一天会毒发身亡”。离婚后她只能倒退回十年前刚毕业的自己,逼着自己硬生生从零开始。
  相对于国外,中国男性离婚的成本太低了。日本女性离婚后,除了会分到房屋财产,还能分到丈夫50%的退休金;英国人离婚即使房产不在女方名下,为了子女的生活,也能分到;而美国、德国、荷兰等国,男人想离婚,必须支付给前妻一大笔赡养费,以保障她们离婚后的生活。
  而中国女人,几乎是在婚姻里“裸奔”,如果不工作、没收入,那么幸福只能靠丈夫的良心。
  这些因素让中国女人有强烈的危机感和无安全感:不努力,是自取灭亡。靠男人,死得会很快。她们必须不停努力,不断进化,才能不那么容易被踢出局。

渴望拥有珍惜和理解的怀抱


  中国女人,能不能不这么累?
  其实,中国女人怕的不是累,怕的是不被理解。
  根据淘宝网公布的中国人消费大数据显示:中国女性的钱都花在儿童用品、家具、度假和家庭消费上。而中国男性最常消费的是外卖、手机、电脑、车和网络游戏。
  劳累的中国女人,钱全花在孩子和家庭上,可能给自己买一个好包都要思量再思量。肩扛工作、手抱娃娃、腰背家务,后面再拖拉着一个“不思进取”的老公。
  自己已经觉得自己坚强得如美国自由女神像,高高耸立,日晒风吹,坚不可摧。可来自于丈夫或者婆婆愤怒中的一句“你自找的!”,会立马让所有坚强和隐忍土崩瓦解。
  一位妈妈在育儿论坛上说:我不怕辛苦,怕的是没人真正能理解我。丈夫和婆婆经常抱怨我“经常加班,管孩子太少”,而同事和领导也常常反感我迟到、请假、工作效率低。可谁不想像霹雳娇娃一样能干又不知疲倦,有时真的是四顾不暇了……
  “没在深夜一个人默默痛哭过的女人,不足以话人生。”
  在中国,很多家庭主妇对家庭贡献最大,但家庭地位却不是很高。即使能为家里贡献着一大笔收入的职业女性,有时也会在婚姻中处于一种很微妙的“弱势”里。
  中国女人扛起来了一切,要的到底是什么?在濒临崩溃边缘的时候,她们也许只想得到一个拥有珍惜和理解的怀抱……
  请理解并善待你身边的中国女人! 【责编/吴言】

网友扎心热评:


  @雪儿:看的眼泪涟涟,这是中国女人的真实写照。文章完整剖析了现在中国大多数女性的生活,道出了无数中国女人的心声:无安全感,渴望被理解。
  @C&J:记得某人曾经一句“自找的”,让我瞬间崩溃。都是泪!都是累!职场妈妈面面俱到,哪一樣都不能少,所以只能苛求自己雷厉风行,时间管理,精力管理。长路漫漫,负重前行,疲惫不堪。
  @Mandy:戳中了我无以诉说的痛处!孩子出问题时,一句“你是怎么当妈的”?完全崩溃!单位、家庭样样离不了,把自己活成了钢筋混泥土,却换不来家人的关心和理解。不怕累,也不想博同情,只想被认同、被理解。
  @派派派大星:我周边年轻的新晋爸爸们都挺棒的。产检几乎全程陪同、孕期开始学习相关知识、产后照顾孩子、分担家务……我老公就是这样。现在中国男性的压力也很大,比起60、70后,80、90后的男性在平衡家庭和工作方面,已经是跨越式的进步了。
  @刘泽:很感动。作为一名父亲,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更多的承担家务,更多的陪同爱人、关注孩子。
  @汪程程:这个社会在不断的催促女性成长、独立、与时俱进。当女性思想、经济、能力都独立的群体达到一定程度时,单身贵族、不婚族会越来越多。
  @一路向东:中国女人越来越自立,越来越有能力,承载的越来越多。请你在照顾所有人的同时,也要心疼自己,爱自己!要活出自己精彩、有品质的人生。
  @云淡风轻:人生是自己的,想开点,开心活!有深夜哭的空间能把自己心情抚慰就够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向前看,努力过好每一天是你必修课。为自己点赞!
  @悠然:女人,太累!女人,不哭!女人,加油!送给自己,也送给所有辛苦的女人!
  @Anne:难得共鸣,尤其是中国女人在婚姻中裸奔,真的是一针见血!不要活在别人的期望里,应该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靠谁都不如自己!
其他文献
今年1月27日,WCBA(中国女篮)全明星赛场,一支以叶沙命名的特殊篮球队与全明星数位女篮队员,进行了两分钟的比赛。让为拯救七个生命的16岁少年——叶沙圆了篮球梦。  原来,2017年4月27日,16岁男孩叶沙因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父母将叶沙的心脏、肝脏、肺脏、左右肾脏、左右眼角膜进行了器官捐献,救助了7个人。  2018年8月19日,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策划安排下,7个被捐赠者中的5人从
期刊
阳春三月,海棠怒放,宛若云霞。多年来,海棠学院以公益慈善活动塑造青年学子的完美人格,我从一个个志愿者朝气蓬勃的脸庞上,看到了海棠花般明丽的光艳,他们不正是可爱的“花中仙子”吗?从樊亚惠的故事说起  面前放着一本雯馨儿撰写的自传《抗病人生》,若非亲眼所见,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到,这本20余万字的作品,出自一位小脑萎缩的患者之手。  作者真名叫樊亚惠,今年43岁。她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幸福的婚姻和一个孩子,
期刊
2008:志愿者元年  2008年,中国发生了和志愿者相关的两件大事。一是很早就开始酝酿的奥运志愿者的集结;二是突如其来的汶川抗震志愿者的集结。这两者发生的背景和原因都不相同,但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建设却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奥运志愿者的集结,基本上是一个中心化的、具有很强政府色彩的事件。国人了解关于志愿者的知识和管理都是从奥运志愿者开始的。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其一,志愿者是个光荣的称号;其二,奥
期刊
这次能够获得“最美志愿者”的荣誉,并且能代表广大志愿者讲几句话,我真的非常激动。从小到大,特别是在过去2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我获得过不少奖励、荣誉,但这一次很不同,因为“志愿者”这三个字是我内心深处极为珍视的,它意味着友爱与责任、文明与进步。而在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里,当志愿服务与学雷锋紧密融合在一起时,这三个字更意味着不变的初心和永恒的光芒。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雷锋叔叔的故事,知道了“学雷锋”就
期刊
近几年,中国的志愿者无论是数量还是服务时间,都在飞速增长。中国的志愿服务在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方面并不弱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内外的一些重大活动中,志愿者的专业化和负责精神,更是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者的工作对树立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起到了正面作用。  从呱呱坠地到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社会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食粮。因为我们吃的粮食不是自己亲手种植的,我们穿的衣服不
期刊
善评:  叶沙的梦想在全明星赛场落地,这场两分钟的公益赛成为整个赛事最令现场观战者动容的瞬间。善良的人虽已离去,却以另一种方式永远活在最爱的赛场中。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时,配发点评:你的生命,我帮你延续;我的梦想,你帮我实现。“叶沙篮球队”感人至深,让我们震撼的同时,也获得一场灵魂的洗礼。谢谢叶沙,是你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奉献的力量:谢谢“一个人组成的篮球队”,是你们让世人体悟到人性的张力、精
期刊
前几年,北京西站的“志愿者诈骗”事件,在圈内及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以志愿者之名骗人,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社会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志愿者事件发生。比如志愿者受伤,之后发现是一个商业活动,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值得公益从业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现在,国家层面就志愿服务条例已经立法,对此现象也有了法制层面的遏制。  在一個复杂的社会里,去探究志愿者、组织者的动机为公还是为私,没有太大必要。很多志
期刊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8年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超过1亿人。全国标识志愿服务组织1.2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2亿小时。  自2008年大规模参与汶川地震救灾和奥运会志愿服务开始,志愿服务正式出现在我国大众视野之中。随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民间社会的自发参与热情高涨,有序参与和专业参与的渠道却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发展。  十年来,志愿者队伍超过1亿人,志愿服
期刊
1月10日,马云在阿里科技脱贫大会上演讲时说:“脱贫光靠政府肯定不行,光靠企业更加不行,政府是左手,企业是右手,只有左右手联合起来才有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这是阿里系自2017年末高调投入100亿元作为脱贫基金以来,最高规格的对外宣讲。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阿里以极高的速度造出了若干脱贫“样板”,并拥有了成型的思想框架、行动理论。就像是一夜之间,一支大军出现在公益慈善领域。与政府共舞  按照马云
期刊
钟扬: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