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子弹上战场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子弹,你一定会联想到它的杀伤力,没错,一般的子弹都具有这样的功能。但是,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战争环境的需要,关于“子弹”,现在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定义,科学家基于需要,已经研发出了很多“另类”用途的子弹。
  能救命的救命弹
  能救命的子弹是美军为减少士兵在战场上的伤亡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子弹。这种子弹的弹头和普通子弹一样大,只是内部不是金属铅,换成了各种特制的药品,其弹体用一种可溶性高营养物质压缩而成,能被人体迅速吸收。由于采用了激光定位瞄准和激光夜视技术,击中目标部位的准确率在98%以上。也就是说,现在,即使医生不到一线战场,也能通过瞄准器“发射”药品给受伤的士兵进行远距离战场救护。据说这种子弹的有效射程高达1 500米。
  在众多的救命弹药中,止血弹是运用最广的一种。它取代了传统的实地战场涂止血药包扎的止血方法,只要将弹药射入体内,弹壳和弹头就会迅速溶解,药液被毛细血管吸收,立即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发挥急救功效。前方出现伤员,医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前去营救,只要在一定距离上发射止血弹就可以达到急救的目的。
  另外,科学家还研发了电弹、镇静弹、营养弹和强心弹等救命弹药。它们的威力也不可小觑。
  能侦查敌情的窃听弹
  能侦查敌情的子弹是美军研制出的一种传感侦查弹,它能将几十米内的声音接收并发射回指挥部。这种子弹表面看起来和普通子弹没有什么区别,但它的弹头里面藏有高频发射器和微电子芯片,这种子弹发射到敌军指挥部或工事上后,弹头就固定在那里,里面的传声器就开始工作,可以将方圆10米的敌情反馈回来。
  会跟踪追击的智能弹
  随着战略战术的提高,人们对子弹的要求更趋于“智能化”,美军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研发了一种能探测到目标的方位、距离并能自动跟踪追击目标的子弹。这种子弹装有能识别目标并跟踪追击的微型传感器,弹头射出后初速高、射程远,在激光的引导下能命中几千米外的目标,由于智能子弹命中率高、战斗威力大,既可用来对付陆地上的机动目标,也可以用来进行对空射击。
  能给敌人做记号的染色弹
  染色弹爆炸后可以将人的皮肤和衣物染上显眼的颜色,而且短期内难以去除,在军事研究领域中主要用于识别敌人,便于跟踪重要目标。这种子弹的弹壳内装有染色剂,一旦敌人被染色弹击中,便被做上了记号。这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非致命性子弹也可以用在军事演习中。
其他文献
蒸汽机  1851年,伦敦世博会  宣告工业时代的到来:当时掌握蒸汽机技术的并非只有英国一国,因此这届世博会成为了各国蒸汽机的秀场。这些庞大而刚劲的蒸汽机车揭示了工业时代的到来。  电梯  1853年,纽约世博会  加速了现代城市发展:此次世博会上,电梯创始人伊莱莎·奥的斯站在升降机平台上,当升至一定高度后,命人砍断绳缆,升降机平台安全地停住。从此,电梯促使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加速了现代城市的发展。
期刊
10几年前,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地质专家万新南教授,在湖北恩施大峡谷寻找一条失踪的河流时,惊奇地发现了一根奇特的擎天石柱,此柱浑然伫立,直冲云霄,极富峻美。如今,这根高达150米的石柱仍然矗立在恩施的大山里,据说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  1  在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天神送给当地人一炷香,让人们遇到灾难时把香点燃,天神一看到袅袅青烟就会来帮助人们解除苦难,因此当地人都尊称其
期刊
错误1 莱卡犬是进入太空的第一狗  前苏联在实现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前,曾将多只狗送入太空。最著名的当属莱卡犬,俄语名为“Kudjrawka”,意为会吠叫的动物,它是第一只进入地球运行轨道的狗。在莱卡犬之前,其实已经有许多狗曾翱翔于大气层内的亚轨道上,它们在返回地面时仍然完好无损。飞行次数较多的狗是Otwaschnaia(勇敢者),它进行了6次高空飞行。1957年,莱卡经历了数小时的压力和过热而死
期刊
不久前通车运营的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40℃左右。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高铁要安全运行,金属材料的“耐寒”性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金属的“冷脆”现象  100多年前,英国斯科特探险队远赴南极考察,因装液体燃料容器的锡焊缝突然莫名其妙地“化开”,导致燃料流失,最后造成探险队全军覆没的悲剧。1938年3月,一股寒流席卷比利时,气温下降至-20℃,刚建成
期刊
饼,原为面食的通称,后来才逐渐被固定下来,用来称用面粉类制成的、一般为扁圆形的食品。饼的种类颇繁,见于古籍的也有很多。因饼而入史的趣事,在文籍中记录得也不在少数。  有因饼得官的。后汉光武帝刘秀,年轻时因事在新野被拘押,新野小吏樊晔是他的旧交,曾送去一匣饼给刘秀充饥。后来刘秀接皇帝位,封樊晔为河东都尉,并开玩笑说:“以一匣饼换了个都尉,你觉得怎么样啊?”史家记述这件事的目的是为颂扬刘秀的仁厚不忘旧
期刊
夏日的傍晚,如果我们漫步于莲花池畔,就会留意到白天还笑脸迎人的睡莲,此时已经闭合花瓣、掩面酣睡了。待到第二天旭日东升之际,它又会自睡梦中慢慢“苏醒”,重新绽开妩媚笑颜,周而复始。睡莲的名字也由此习性而来。其实,植物和人一样,也有“睡觉”的需求(当然动物也需要)。除了我们熟知的睡莲,像花生、大豆、含羞草、红花苜蓿等植物,也会在清晨日出时舒展叶片,随夜幕降临而闭合叶片“入睡”;蒲公英则在日落时关闭花瓣
期刊
人体冷热感觉属于触觉问题。许多人习惯只以温度的高低作为推断人体冷热感觉的唯一标准,其实,人体的感觉温度和实际温度有时相去甚远。影响人体感觉冷暖的因素很多,除了湿度、风力外,还与人的体质、情绪、年龄等有关。  湿度能使冷热加剧  人们常说“热在三伏”,但翻开气象资料一看,多数地区的最高气温并不出现在三伏,而是在三伏前后,人们之所以感到三伏天最热,是因为这时的“热”加进了“湿”,是闷热。同样,在寒冷的
期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书籍的世界,我们难以想象。探讨一下书籍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发扬传统文化,推进当代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书籍,籍,字典上云,即“书、册”,研究一下这个“册”字,我们会发现,它好像用绳子将两块木板串到一起的样子,这个象形字指的就是在纸张发明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书籍的一种形式,即“编”。  在这之前,人类先是将字刻在石头上,这些字也只是一些很简单的象形符号。这
期刊
我国多名桥,名桥多佳联。桥姿俊秀,桥隧隽永,两相辉映,实为奇观。  桥联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读之耐人寻味,回味悠长。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  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  虹光千尺,横映水晶帘。  此二联前者为河北赵州桥桥联,后者为北京颐和园玉带桥桥联。一副桥联就是一幅山水写意,一副桥联亦为一曲生活咏叹。观桥联如看风景,意马骄桥,不亦快哉!  杭州断桥桥联曰:  断桥桥不断;  残雪
期刊
催眠,真的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浑身瘫软,躺倒入“睡”吗?被催眠者,真的会老老实实地听从催眠师的指令吗?它到底是“迷魂大法”还是科学方法呢?  加拿大催眠师格兰·亚历山大曾经遇到一个19岁的男孩,他的父亲在他4岁的时候就过世了。当时他被告知,他的爸爸去天堂了,那时他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上小学后,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突然间意识到“去天堂”的意思就是爸爸死了,不会再回到他的身边了。当时他感觉非常难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