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规律与高等教育规律的辩证统一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c0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周知,艺术审美的主观性和艺术价值判断的多元性是艺术的特有属性之一,也是构成艺术教育特殊性的重要方面。但是,作为一门教育科学,艺术教育不仅要尊重艺术规律,还应主动对接并适应教育规律的一般性要求。就高等专业音乐教育而言,实现音乐艺术规律与高等教育规律的辩证统一始终是优秀人才培养的关键。
  自20世纪初叶至今,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现已形成学科体系完整、办学形式多样的发展格局。然而,伴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专业音乐教育面临着内涵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要求。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再次颁发《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并提出了“质量标准建设、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其中,“质量标准建设”开宗明义地指出:组织研究制定覆盖所有专业类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组织和高校联合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形成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由此可见,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共识。2011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穴2011年?雪》中,将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下分离出来升级为第13个学科门类,从而为进一步推进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优化调整学科结构、丰富提升学科内涵、拓展学科发展空间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同时对于促进我国专业音乐教育本科课程标准(简称“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专业音乐教育本科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涵
  长期以来,包括专业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领域常常面临着两种尴尬的局面。一是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艺术教育有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科研等大多数项目的申报、评价与考核指标均按照“大文科”的模式要求,以一般性的量化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缺乏适合艺术教育与艺术学科特点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评估机制;而另一方面则又时常会出现“矫枉过正”的状况,即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常常在强调艺术教育特殊性的同时,却忽视了高等教育规律的一般性要求,尤其是在一些类如音乐创作、艺术表演等学科专业的质量评价过程中,以主观性或经验性来取代专业性和科学性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程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课程标准则是教学实施、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与核心要素,是学校管理和质量评价的重要基础。从2006年起,为了适应新时期专业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特点和教育部“质量工程”的要求,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以徐孟东教授为组长的课题组开展“专业音乐教育本科课程标准”结构设计与内涵研究,邀请文化部、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给予指导及中期评审,研究工作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和上海市教育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的支持。经过百余位包括专家教授在内的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完成了205门本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及出版,目前开始在本科教学实践中试行,并将配合新一轮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优化完善。作为本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专业音乐教育本科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出发点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了课程属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其标准,提出了教学实施与评价建议,并且对不同学科专业的本科课程均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人文修养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同时,“课程标准”在充分尊重艺术审美的主观性和多元性特点的基础上,凝炼本科音乐教育中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一般规律,实现了艺术规律与高等教育规律的辩证统一。
  专业音乐教育本科课程标准由课程属性、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四个部分构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课程属性是对课程性质、课程价值与课程功能进行定性描述,阐明课程在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和价值;课程目标是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审美判断与价值观等方面明确课程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且阐明本课程对于学生人格塑造、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审美感知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内容标准是从“内容”与“标准”两个方面阐明了课程的内涵、外延及其相应要求;实施建议则是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出发,对课程教学原则、实施方法与途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专业音乐教育本科课程标准的意义与特点
  专业音乐教育本科课程标准是依据专业音乐教育本科培养方案中课程的类别与性质,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标准以及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做出的原则性规定,是有关本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于促进“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彼此之间的有机性与内在统一性,构建三位一体的本科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与我国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有所不同,“课程标准”在体现出上述特点的同时还凸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倡导全程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在有关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指导意见中,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以课程结业考试为主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将学生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有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思维与观念等信息纳入质量监控与评价范围。如“音乐学写作”是音乐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贯穿于本科五年学习的全过程。该课程的质量评价不只是关注论文最终的成果体现,而是从选题能力、取材能力、立论能力、成文能力等方面将论文选题开题、资料收集梳理、观点抽象凝练、参考资料应用规范、论文书写规范等过程性行为纳入评价的指标范围,因而使得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二是专业技术定量分析与艺术审美价值判断有机结合。对于音乐表演与音乐创作等学科的课程质量考核与评价,“课程标准”强调量变是实现质变的前提,指明了依据量化指标和要求对专业技术与技能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的必要性,同时也明确强调了对于音乐作品及表演艺术的人文内涵、艺术表现与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审美价值判断的不可或缺性。如钢琴系钢琴演奏专业主干课程“钢琴独奏”将课程内容及标准分为四个层级,每级层级对应学时为一个学年。其中第一级到第三级的课程内容由练习曲、复调乐曲、大型套曲?穴包括奏鸣曲、变奏曲、协奏曲?雪、大中型体裁的乐曲四个板块组成,第四级以大型套曲等钢琴作品为主,进行曲目拓展、风格把握与审美判断等能力的整合提高,课程内容包含了巴罗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20世纪音乐等西方及中国不同时期与风格的钢琴音乐文献,同时,“课程标准”针对每一板块在不同学段的教学曲目及其要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三是强化课程的审美感知与健全精神、优美人格的育人功能。无论是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还是理论共同课,尽管课程的类别或属性不同,但“课程标准”都强化了课程对于学生健全精神、优美人格的目标要求,尤其对于类如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设计等一些技能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要避免使其落入“术科”训练式的简单化机械化的窠臼,要充分挖掘音乐艺术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
  四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是授之以“渔”。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体差异,通过创设和开发学习情境与氛围,形成一种主动参与、积极互动的良好情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于“课程标准”而言,课程教学大纲的对象主体是教师,主要是依据教材制订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的具体计划或方案,是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行为进行明确细致的设计。
  五是为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了创新实践的空间。由于“课程标准”只对课程教学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原则性要求,对于每一节课的内容编排、结构设计以及教材选用等内容不做具体规定,因而为教师的创新实践释放了空间。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容编排设计、教材选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环节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改变课程教学千篇一律、千人一书的局面。如作曲系本科和声课是作曲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不同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材以及不同的内容编排设计,其中既可选用国外经典和声教材,也可选用国内优秀教材,还可以采取自编教材授课;既可以按照自然音体系、变音体系的顺序循序渐进,也可以将自然音体系与变音体系结合起来齐头并进;既可以在授课中将功能性和声理论与调式和声理论有机融合,也可以对二者分别阐释等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作为作曲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其质量监控与评价方式都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原则性要求。
  概而言之,“专业音乐教育本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是一项前瞻性和开创性的系统工程,是上海音乐学院深入推进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院始终坚持的“健全精神,优美人格,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的办学宗旨以及“精品教育战略,国际化战略,服务国家战略”的目标定位。2012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迎来85华诞之际,“课程标准”的出版问世是以特殊的方式向母校献礼,它不仅填补了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领域的空白,对于推进和完善专业音乐教育本科教学体系建设,促进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科学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2007年2月号的《人民音乐》上发表了刘靖之先生的文章,题目是:《音乐作品乐派之本——有关“新世纪中华乐派”之历史思考》。文章对《“新世纪中华乐派”四人谈》(《人民音乐》2003年第8期)里的有关论述谈了不同的看法,并对“五四”前后至今受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音乐元素和民族器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客观的符合史实的分析和简述。刘先生这种求同存异的学者风范和探索历史与民族音乐发展之规律的精神,是我等晚辈学
2010年8月1日至6日,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是中国音乐界的一件盛事,其规模之大、参会人数之多、会议之精彩,堪称国际音乐教育大会历史上之巅峰。本刊记者就申办会议的步骤、会议主题的设想等方方面面,采访了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教授。   张:请您谈谈我们申请举办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步骤和过程?   谢:2004年7月我参加了在西班牙特纳
一、关于创作背景  《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是为参加1980年8月举行的沈阳音乐周而写的(那时期,东北三省为繁荣音乐文化而轮流在其省府所在地举办一年一届的音乐周)。其时,“十年动乱”结束不久,各行各业都在改革开放精神的鼓舞下?熏为振兴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文化而奋发努力;作者也刚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回来,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正有用武之地,为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参加音乐周准备曲目的需要,他如同刚加上了油的汽车发
10年2月25日,青年小提琴家宁峰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了一场独奏音乐会。音乐会的前一天,这位旅德小提琴家给我打电话邀我出席,我在应允的同时,顺便约他于音乐会后的第二天接受我的采访,宁峰欣然同意,我们定好第二天上午10点在宁峰所住的北京前门建国饭店咖啡厅见面。  音乐会上,宁峰]奏得很精彩,尽管开始时的莫扎特奏鸣曲(KV306)略显出]奏家精神上的疲惫,但稍加调整后,剩下的全部是辉煌灿烂的表现。当
12年10月21日,“世界音乐考古大会——第八届国际音乐考古学会研讨会暨第四届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开幕,会议在苏州和北京两地举办,由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共同主办,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管理办公室协办,由中国人民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中国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承办。  开幕式由冯光生先生(
2012年10月14日,“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在柏林举行颁奖仪式,在22个类别的60个奖项中,中国旅意钢琴家居觐荣获19世纪钢琴独奏音乐年度奖,与阿格里奇、波利尼等钢琴大师成为并列获奖的演奏家。  由德国唱片协会创办于1992年的德国古典  回声大奖每年举办一次,用于表彰上一年度表现突出的古典艺术家。大奖的评选一向以公正和注重艺术水准著称,每一届的评奖结果不仅反映出评委的观点,也被认为是乐坛和音乐市
翻阅三十年来的《人民日报》,似乎也是在翻阅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尤其是那一段艰难跋涉、步履蹒跚的历史。从三十年来每个历史阶段的音乐与《人民日报》的关系,我们既可以触摸到中国音乐的历史脉搏,也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历史脚步。  邓丽君、流行音乐、新潮乐派、摇滚乐、西北风,这些改革开放以来音乐发展三十年中的一个个关键词,曾经有力牵动着三十年文化的历史心弦,是社会思潮流变的鲜活表征。每个时代,对这些词汇的感
傅庚辰,1935年11月14日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1948年3月参军,1949年9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八一电影制片厂作曲、音乐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正军职少将。现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作
200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译发行了德国罗沃尔特出版社?穴Rowohlt-Verlag)的“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系列,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该丛书是罗沃尔特出版社推出的“罗沃尔特名人传记丛书”的一部分。所谓传记,一般应以纪实性为基本准则,所以通常难以另辟蹊径,也难以成为经典,然而这部丛书却格外的与众不同,它在全德国乃至所有德语国家都享誉盛名,而且已经几乎成为人们经常查阅的工具性参考书。埃弗雷特赫
08年12月11至14日晚,年青的旅法钢琴家吴牧野连续在东莞玉兰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河南艺术中心举办了四场独奏音乐会。笔者在北京聆听了他的演奏,被深深地感动和震撼。吴牧野的演奏浑然天成,注重音色、层次与分寸感,技巧卓越却毫无炫技之嫌,细腻与热情兼容,给人以音乐的礼遇,正如他予人的第一印象。  吴牧野1985年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5岁起学习音乐,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