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个学期在本学院的号召下,许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它是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社会进步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的路子。企业实践不仅为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让教师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大量引用自己的亲身案例,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引导。本文就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此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双证型;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2095-3089(2013)4-00-02
引言众所周知,实现职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升是根本。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大幅度提高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是适应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迫切需要。2012年中国教育报文章指出,目前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并不高,绝大多数只是纯粹的“双证型”教师,即同时拥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证书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他们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缺少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此外,我院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经常被称为“安排”教师“下企业”,多少给人感觉有学校强制和教师被动的意思。我想,这当然与教师企业实践所遇到的诸多问题有直接关系,因此建立更为合理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一、切实调动教师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变“外压”转为“内需”
学院应加强宣传,统一思想认识,使教师深刻认识到深入企业一线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只有走进企业才能使自己的职业内涵得到延伸,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激发教师强烈的求知欲和专业成长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往往可以产生无穷动力和无限的创造性。在学校制度层面加强规范,给专业教师制定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任职要求,在评优晋级直至奖金福利等激励措施上给予调控,让其先“被动地”尝到深入企业的“甜头”,再逐步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在学校管理层面对全校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增强计划性,并在课务安排、时间协调、人员对接等方面对教师给予关照、提供方便,让教师能够真正有需求、有积极性、有条件地走进企业,汲取营养和真知。
二、指导教师有目的地进行企业实践
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应包括以下环节:一是参观考察——参观企业运营和机构设置,观摩主要岗位和业务流程,考察企业人才培训培养,了解企业管理实务等。二是培训研讨——邀请企业主要岗位负责人就企业组织结构、岗位设计、业务流程与管理方法等进行讲解,邀请专家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邀请培训负责人对企业人员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培训方法等进行讲解,分享观点、交流感受、互换心得,通过集中研讨构建认知框架。三是课程体验——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研修过程中可安排体验企业部分精品课程,分析企业人才培养方法和实践,体会基于课程开发方法和授课技巧所形成的教学体验,激发企业人才培养方法在院校实践教学中应用或改进的思路。四是进行实践——深入企业主要业务岗位,了解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进行一定时间的岗位工作记录、业务操作实践,达到可操作水平,并在多岗之间轮岗实践。深入企业人才培养岗位和课堂,了解企业培训的步骤和流程,参与了解岗位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人员级别分析、关键能力定义、培养方法设计、课程开发、授课技巧、教学评估等工作,深入了解企业人才培养方法与实践。五是联合开发——实践的教师参与到企业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完成面向特定岗位和培养对象的岗位分析、关键能力分析、培养方法定义、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掌握一到两门企业培训核心精品课程,具备独立讲授能力。同时,教师可结合自己讲授的主要课程,借鉴企业人才培养方法,针对在校学生开发基于案例、情境、任务的实践教学课程。因此学院在教师决定进行企业实践之前,应当要求教师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制定合理的企业实践工作计划。教师到企业实践最好带着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学科研课题,作到有目的地进行实践。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教师针对计划进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别于动手操作训练。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本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请教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本该涵盖以下内容:教学原理即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方法;专业知识即所在专业的主流理论与专业知识;企业实践即企业运营管理实践应用实务;课程开发即基于方法论的实践教学开发方法;授课技巧即基于行动学习催化技术的授课技巧。其中,企业实践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鼓励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研究和优化和教育教学方法,发现与开拓新的科研课题,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争取早日让来自于企业的课题转化为有价值的成果回归于生产一线。
三、积极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机会
我学院2009年12月经北京电子控股有限公司批准建立的电控技师工作站,旨在为企业培养有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理论水平的技师队伍。学院应充分发挥基地的教学资源优势,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及我院基地实际能力寻找结合点,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成一批一流的专业实训基地,为学员实习、实训提供场所、提供实践条件。同时通过校企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企业行业人才资源、发挥企业行业技术经济人员在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指导作用,与企业共同建设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较高标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合作企业与学校应是优势互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共赢,在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开发、人才培养、师资培训、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咨询服务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共同谋求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以求校企合作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关注企业需求,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教师通过企业实践,结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在预测未来几年的技术发展趋势的情况下,与企业做到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负责师资培训、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学校教师只有深入到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有可能学习掌握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及管理经验,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将自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双师型”人才;只有在校企合作中有突破性进展,才能使基地成为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多方面的紧密合作伙伴。加强校企合作对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职业教育,不光是有了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有了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就可以了。定期地到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不断地改进教材内容,把最新的东西不断地加入到新的教材或讲义中去,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都说理论是从实践中发展提炼而来,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的,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多少人又是遵从了这一原则的呢?目前通行的教材虽多,但体系结构都大同小异,大多数是大学教材的翻版。强调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看重学术价值,或者体现作者个人的学术水平,对于“教材是给不懂的人去学习”这一理念基本不关心。
五、结论
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总之,只有到过了企业,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实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卢鹏程,《如何打造实至名归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
[2]王寿斌,《教师企业实践当由“外压”转为“内需”》,中国教育报,2012年6月
[3]夏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能碎片化》,中国教育报,2012年6月
【关键词】 双证型;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2095-3089(2013)4-00-02
引言众所周知,实现职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升是根本。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大幅度提高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是适应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迫切需要。2012年中国教育报文章指出,目前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并不高,绝大多数只是纯粹的“双证型”教师,即同时拥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证书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他们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缺少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此外,我院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经常被称为“安排”教师“下企业”,多少给人感觉有学校强制和教师被动的意思。我想,这当然与教师企业实践所遇到的诸多问题有直接关系,因此建立更为合理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一、切实调动教师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变“外压”转为“内需”
学院应加强宣传,统一思想认识,使教师深刻认识到深入企业一线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只有走进企业才能使自己的职业内涵得到延伸,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激发教师强烈的求知欲和专业成长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往往可以产生无穷动力和无限的创造性。在学校制度层面加强规范,给专业教师制定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任职要求,在评优晋级直至奖金福利等激励措施上给予调控,让其先“被动地”尝到深入企业的“甜头”,再逐步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在学校管理层面对全校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增强计划性,并在课务安排、时间协调、人员对接等方面对教师给予关照、提供方便,让教师能够真正有需求、有积极性、有条件地走进企业,汲取营养和真知。
二、指导教师有目的地进行企业实践
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应包括以下环节:一是参观考察——参观企业运营和机构设置,观摩主要岗位和业务流程,考察企业人才培训培养,了解企业管理实务等。二是培训研讨——邀请企业主要岗位负责人就企业组织结构、岗位设计、业务流程与管理方法等进行讲解,邀请专家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邀请培训负责人对企业人员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培训方法等进行讲解,分享观点、交流感受、互换心得,通过集中研讨构建认知框架。三是课程体验——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研修过程中可安排体验企业部分精品课程,分析企业人才培养方法和实践,体会基于课程开发方法和授课技巧所形成的教学体验,激发企业人才培养方法在院校实践教学中应用或改进的思路。四是进行实践——深入企业主要业务岗位,了解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进行一定时间的岗位工作记录、业务操作实践,达到可操作水平,并在多岗之间轮岗实践。深入企业人才培养岗位和课堂,了解企业培训的步骤和流程,参与了解岗位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人员级别分析、关键能力定义、培养方法设计、课程开发、授课技巧、教学评估等工作,深入了解企业人才培养方法与实践。五是联合开发——实践的教师参与到企业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完成面向特定岗位和培养对象的岗位分析、关键能力分析、培养方法定义、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掌握一到两门企业培训核心精品课程,具备独立讲授能力。同时,教师可结合自己讲授的主要课程,借鉴企业人才培养方法,针对在校学生开发基于案例、情境、任务的实践教学课程。因此学院在教师决定进行企业实践之前,应当要求教师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制定合理的企业实践工作计划。教师到企业实践最好带着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学科研课题,作到有目的地进行实践。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教师针对计划进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别于动手操作训练。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本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请教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本该涵盖以下内容:教学原理即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方法;专业知识即所在专业的主流理论与专业知识;企业实践即企业运营管理实践应用实务;课程开发即基于方法论的实践教学开发方法;授课技巧即基于行动学习催化技术的授课技巧。其中,企业实践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鼓励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研究和优化和教育教学方法,发现与开拓新的科研课题,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争取早日让来自于企业的课题转化为有价值的成果回归于生产一线。
三、积极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机会
我学院2009年12月经北京电子控股有限公司批准建立的电控技师工作站,旨在为企业培养有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理论水平的技师队伍。学院应充分发挥基地的教学资源优势,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及我院基地实际能力寻找结合点,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成一批一流的专业实训基地,为学员实习、实训提供场所、提供实践条件。同时通过校企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企业行业人才资源、发挥企业行业技术经济人员在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指导作用,与企业共同建设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较高标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合作企业与学校应是优势互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共赢,在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开发、人才培养、师资培训、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咨询服务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共同谋求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以求校企合作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关注企业需求,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教师通过企业实践,结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在预测未来几年的技术发展趋势的情况下,与企业做到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负责师资培训、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学校教师只有深入到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有可能学习掌握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及管理经验,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将自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双师型”人才;只有在校企合作中有突破性进展,才能使基地成为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多方面的紧密合作伙伴。加强校企合作对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职业教育,不光是有了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有了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就可以了。定期地到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不断地改进教材内容,把最新的东西不断地加入到新的教材或讲义中去,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都说理论是从实践中发展提炼而来,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的,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多少人又是遵从了这一原则的呢?目前通行的教材虽多,但体系结构都大同小异,大多数是大学教材的翻版。强调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看重学术价值,或者体现作者个人的学术水平,对于“教材是给不懂的人去学习”这一理念基本不关心。
五、结论
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总之,只有到过了企业,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实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卢鹏程,《如何打造实至名归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
[2]王寿斌,《教师企业实践当由“外压”转为“内需”》,中国教育报,2012年6月
[3]夏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能碎片化》,中国教育报,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