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政治课是对广大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现行的中学中许多课堂教学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这就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将实践环节引进到中学政治教学理论教学中,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改善生涩的理论灌输,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政治 引进实践 教学研究
中学政治课的目的是引导中学生立志、树德、做人,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现有的政治教学中的问题颇多,集中表现为中学生以理想化的思维看待社会。但是,由于对国情、民情以及各类社会现象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容易受蛊惑产生采取偏激、冲动的行为。面对这种状况,中学的政治教学需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理念和方法,尤其是要引进社会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性认识社会。
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高教学的生动性
在政治理论教学中引进实践环节已经取得了共识,如何推进和落实实践环节,各个学校往往采取不同的方法。比较可靠的方法是建立稳定的、完善的社会实践基地,为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基本载体和基本保障。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劳动和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对农村、农业和农民有深入全面的认识,亲身体会新中国60余年来三农建设的成果与不足,鲜活生动的实践与教材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理论相互辉映,启发学生寻找政治知识与现实的差异,探讨农村、农业和农民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增强教育效果。
(2)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
(3)建立对媒体教学实践基地。用生动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行为的持久。在政治理论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必然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从而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同时,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把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很自然地受到感染,培养起道德情感。
二、在教学实践中提升价值取向的形成
引进实践环节,开阔视野,促进学生自我转变。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专业实践,让学生看到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从而变成行动的指南,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人格的完善。课堂上学生们把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以 PPT的形式展演、新闻时事的播报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了总结。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需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促进有效的师生交往,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性动机。情感性动机叫交往性动机,是指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师生关系和学习倦怠显著相关,这说明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倦怠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师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交流外,可以在彼此的交往中增加感情的投入,更关注对方的现实生活,促进深层次交往的实现。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师生交往受时空的限制,更需要使师生切实提高认识水平,转变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明白为什么而教,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实际生活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真诚相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体验高度的依存感。 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认识性动机。学习的认识性动机是对学习正确认识上产生的动机。首先大学生必须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正确的认识,如果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就会产生一种内在学习驱动力。学校必须加深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意义的认识,还可以通过讲座、现场参观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真切体会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结合社会实践扩展社会实践教学的领域
政治教学不能只是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感到切实的效果,需要让学生生活第一线,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学生思考企业发展在管理、运营等方面还需要做什么,让学生思考 “我”进入社会后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现在该在哪些方面加强学习,增长技能培育高尚的职业精神。政治教师在随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发现学生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比社会上的专业技能需求与学生技能水平的差距,更加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惜时教育,促进学生成长。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了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完善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引进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效果
1.引进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和深化了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结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组织学生列席观摩实践基地村民选举活动,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就参选最美乡村进行街道整治,村容美化宣传活动;了解农村发展特色经济的发展历程,从一村一乡的民主建设、经济发展变化让学生既看到我国建国 60余年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带领农民改变农村面貌,不断创新发展的勃勃生机,又正确看待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端正思想认识,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爱国热情,生动热烈的课堂讨论、提问、辩论深化了学生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正确的在发展方向。中学时期的在校学生,心理冲突时常发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因此,教师除了可以提升自己语言的魅力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游戏等途径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外因是条件,内因则是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整个宏观的社会和学校大背景下,中学生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提高自我调试情绪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朝着所期望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不断前进。
总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高校政治理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丰富政治教学的内容,吸引广大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立志、树德、做人,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龚芸 .《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与对策》.职业与健康,2010.
[2]林媛,王嘉怡.《师范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比较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4): 465-467.
[3]马东升,王春林 .《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学,2007(1):
162-164.
关键词:中学政治 引进实践 教学研究
中学政治课的目的是引导中学生立志、树德、做人,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现有的政治教学中的问题颇多,集中表现为中学生以理想化的思维看待社会。但是,由于对国情、民情以及各类社会现象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容易受蛊惑产生采取偏激、冲动的行为。面对这种状况,中学的政治教学需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理念和方法,尤其是要引进社会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性认识社会。
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高教学的生动性
在政治理论教学中引进实践环节已经取得了共识,如何推进和落实实践环节,各个学校往往采取不同的方法。比较可靠的方法是建立稳定的、完善的社会实践基地,为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基本载体和基本保障。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劳动和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对农村、农业和农民有深入全面的认识,亲身体会新中国60余年来三农建设的成果与不足,鲜活生动的实践与教材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理论相互辉映,启发学生寻找政治知识与现实的差异,探讨农村、农业和农民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增强教育效果。
(2)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
(3)建立对媒体教学实践基地。用生动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行为的持久。在政治理论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必然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从而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同时,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把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很自然地受到感染,培养起道德情感。
二、在教学实践中提升价值取向的形成
引进实践环节,开阔视野,促进学生自我转变。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专业实践,让学生看到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从而变成行动的指南,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人格的完善。课堂上学生们把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以 PPT的形式展演、新闻时事的播报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了总结。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需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促进有效的师生交往,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性动机。情感性动机叫交往性动机,是指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师生关系和学习倦怠显著相关,这说明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倦怠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师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交流外,可以在彼此的交往中增加感情的投入,更关注对方的现实生活,促进深层次交往的实现。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师生交往受时空的限制,更需要使师生切实提高认识水平,转变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明白为什么而教,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实际生活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真诚相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体验高度的依存感。 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认识性动机。学习的认识性动机是对学习正确认识上产生的动机。首先大学生必须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正确的认识,如果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就会产生一种内在学习驱动力。学校必须加深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意义的认识,还可以通过讲座、现场参观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真切体会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结合社会实践扩展社会实践教学的领域
政治教学不能只是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感到切实的效果,需要让学生生活第一线,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学生思考企业发展在管理、运营等方面还需要做什么,让学生思考 “我”进入社会后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现在该在哪些方面加强学习,增长技能培育高尚的职业精神。政治教师在随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发现学生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比社会上的专业技能需求与学生技能水平的差距,更加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惜时教育,促进学生成长。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了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完善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引进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效果
1.引进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和深化了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结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组织学生列席观摩实践基地村民选举活动,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就参选最美乡村进行街道整治,村容美化宣传活动;了解农村发展特色经济的发展历程,从一村一乡的民主建设、经济发展变化让学生既看到我国建国 60余年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带领农民改变农村面貌,不断创新发展的勃勃生机,又正确看待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端正思想认识,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爱国热情,生动热烈的课堂讨论、提问、辩论深化了学生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正确的在发展方向。中学时期的在校学生,心理冲突时常发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因此,教师除了可以提升自己语言的魅力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游戏等途径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外因是条件,内因则是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整个宏观的社会和学校大背景下,中学生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提高自我调试情绪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朝着所期望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不断前进。
总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高校政治理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丰富政治教学的内容,吸引广大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立志、树德、做人,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龚芸 .《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与对策》.职业与健康,2010.
[2]林媛,王嘉怡.《师范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比较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4): 465-467.
[3]马东升,王春林 .《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学,2007(1):
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