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临床医生

来源 :青苹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芬森,1860年12月15日生于弗罗群岛的托尔沙温,1890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在发现有效的化学药物之前,芬森采用红光疗法和紫外线疗法治愈了天花及狼疮病人,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也保护了无数人的面容,因而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
  芬森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对光的治病效力发生兴趣。1882年,芬森进入哥本哈根医学院读书,不久便染上了胞囊虫病,疾病损害了他的心、肝、脾脏。当时,他住在一间阴冷的房间里,加上疾病的折磨,因此十分迷恋户外的生活,总想到户外去晒太阳。芬森就是根据这种直觉而提出光线治疗疾病的假说的。
  
  关于芬森如何发现紫外线的医学作用: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芬森家里养了一只猫。一天,芬森到阳台上乘凉,看见家里的猫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晒太阳。他看着看着,觉得很奇怪:每当猫身上晒不到阳光的时候,猫自己就会挪动身体,移到有阳光的地方。芬森心想:“这么热的天,猫为什么还要晒太阳?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芬森走下阳台,来到猫的身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猫的身体。忽然,他发现猫的身上有一处正在化脓的伤口。他想:猫是不是利用晒太阳在治疗它的伤口呢?难道阳光里还有什么我们没有发现的东西吗?芬森带着这种疑问,开始对阳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实验。终于,他在阳光中发现了一种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光线——紫外线,它具有杀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疾病,效果很好。
  1892年,芬森开始潜心研究光线对有机体的影响的问题。他查阅了大量前人的文献,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光谱中不同性质的光线,它们作用的时间和强度不同,对有机体的影响也可能各不相同。他首先分析了阳光照射对天花病人的危害,通过实验,发现光谱中高折射的紫端光线(紫外线),使天花病人皮肤发水泡,发高烧;轻者留下麻点,重者丧命。这些蓝紫光和紫外光被称为化学性光线。他还发现光谱的另一端低折射的红光和红外线,它们属热射线,化学性影响极小,能加快天花痊愈,还能预防正常光照下引起的并发症。1893年,芬森应用红光治疗天花,并发表了《红光治疗天花》的论文。他把病室的窗子挂上红窗帘,让较长的“热波”进入,挡住较短的“化学波”,这样就可防止由天花病毒造成病损处结痂脱落形成的麻点。
  
  他推行让病人待在红光室内进行治疗;在当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保护了无数人的面容。然而,他自己的健康却每况愈下,下肢浮肿和腹水迫使他放下研究,到冰岛渔村去休养。就在那里,他目睹渔民们遭受狼疮的折磨,决心为这些渔民们解除病痛。他试用化学性的紫端光线医治狼疮,因陋就简地改进光源,设计滤去红端热射线的滤光装置,用聚光镜增加紫端光线的强度。经过几年夜以继日的辛劳专:他把空心的平凸透镜充满含硫酸铜的氨水溶液作为聚光器和滤光器;或用碳精电弧灯作光源,用石英棱镜分光,再用两个平凸透镜聚光。这样,他就可以得到一束聚焦的化学性光线。他在细菌培养中证实:这种聚焦的化学光线确有杀菌能力。经在耳廓上试验光线穿透皮肤的最佳条件,他发现,只有把皮肤挤压得苍白无血,才最适于聚焦光线的穿透。1895年11月,他在第一位狼疮病人身上试用他的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病斑消失,皮面恢复正常。1896年,他发表了《聚集的化学性光线在医学中的应用》的论文,立即轰动了全欧洲。那些受狼疮折磨的病人纷纷从各地来到哥本哈根,请他治疗。治愈的病人十分感谢这位用光线治病的神医。他的医德与医术,感动了慈善界,他们决定为他在哥本哈根筹建一座光学治疗研究所。1896年,芬森光学治疗研究所成立。他们开创了日光浴治病,各国医学界派学者来研究所求教,许多著名的大学邀请他去讲学。人们称誉他是揭开光线治病奥秘的先驱。1897年,由于疾病的折磨,心脏功能衰竭,加上腹水和全身虚弱,芬森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仍然坚持去研究所指导工作。1899年,他写出了大量的论文,出版了《光线治疗》的专著,系统总结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由于芬森在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及其他皮肤病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于190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奖后,他把奖金中5万克朗捐赠给光学治疗研究所,另外5万克朗捐赠给一家心脏和肝脏疾病疗养院。他的一生,是与病魔斗争的一生,是坚韧不拔为人类造福的一生。
其他文献
作家孙见喜高屋建瓴,把笔触伸进了丽江的精神内核,以对比的手法进行古今观照、反思,在诗意的文字里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在与现代接轨的同时,我们该如何坚守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样的深思与叩问,不仅深化了文章主旨,而且易于激发读者的共鸣。  用眼看丽江,丽江不过是秀水;用心看丽江,丽江则是一种不朽的文化。《丽江浪淘沙》行文骈散结合,句式丰富多样,这是显而易见的。文中既有对实例的饱含深情的叙述(见第三
期刊
“我觉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了”。这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中的名句。周涛来到遥远的伊犁的赛里木湖,“诚恳”地游历、感悟、思考,然后,用个性化的语言,描绘“一个人内心的风景”。  赛里木湖实在很平凡,具有湖泊的一般特点:由水交汇、聚集而成,随地赋形,平凡,柔和自然;但赛里木湖同时具备其他湖泊缺乏的个性:“有女性的味道”、安静。  如果文章仅仅呈现这些,赛里木湖还不能称之为周
期刊
美国著名化学家路易斯是化学理论研究的先驱,他在价键理论、酸碱理论及热力学化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观点对今天的化学理论研究仍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路易斯为化学理论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路易斯于1875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律师家庭。从1891年开始,他先后就读于布拉斯加大学和哈佛大学。1899年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然后到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和戈丁根大学进修。他曾在物理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和
期刊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有形的,实在的;而情思却是无形的,虚无的。融情思于景物,把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紧密地结合起来,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作品才能感染读者。《雨中随想》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先生早年的一篇散文。在作者看似漫不经心的文字里,“雨”在眼前,“情”绕心头,雨情雨景,可捕可捉。  景因情存。无论是“南方电闪雷鸣的瓢泼大雨”,还是“北方淅沥沥的秋雨”,正是因为有了对
期刊
编辑老师:  我经常看到“法人”和“法人代表”这样的概念,但我不知道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也未去深究。前几天有个同学告诉我,“法人”就是学过法律、懂得法律的人。我觉得他说的不对,可是由于自己也不懂,因此无法反驳。请老师给予释疑解惑。  ××八中  李孔清    李孔清同学:  首先告诉你,你的同学对法人的理解是不对的。法人不是“人”,即法人不是自然人,而是“组织”。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期刊
毛思源,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093班学生。她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之后。突然感到自己长大了许多。她比较崇拜“女强人”,期待能从她们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给青春描上多彩的颜色。  毛思源出生于1993年12月17日,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和别的孩子不同。因为上天赠予她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妹妹。妈妈怀孕的时候付出了很多辛苦,于是,爸爸给她起名“思源”,寓感恩之意;给妹妹起名“思遥”,希望她们能有一
期刊
洛伦兹,荷兰著名物理学家,1853年7月18日生于荷兰东部城市阿纳姆。洛伦兹上小学时成绩就非常优异,上了中学,他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广泛地阅读历史和小说,并且熟练地掌握多门外语。1870年,洛伦兹考入莱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天文。1875年获博士学位。1877年,莱顿大学聘请他为理论物理学教授,这时洛伦兹年仅23岁。他在莱顿大学任教35年,对物理学的贡献都是在这期间作出的。  1912
期刊
《无见天日的疼爱》是一篇小小说,作品中的“我”通过回忆中学时的一件往事,将昔日同桌对残疾父亲的深切关爱大白于天下,令读者为这份不为人知的孝心所感动。这篇小说有如下特点:  第一,于微小篇幅中展示完整情节。《无见天日的疼爱》仅1500多字,却以倒叙的手法完整讲述了“我”的同桌含有隐情的上课早退的事情。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写出完整的故事,首先故事内容应简单,其核心情节可以一言以蔽之,比如本文的核心事件是同
期刊
晋太元中,著名诗人陶渊明写下了千古名文《桃花源记》。他笔下那个宛如仙境的“桃花源”,也成了1600年来中华儿女心之向往的地方。八年级上学期,我们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学习了《桃花源记》,诗人笔下那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深深地吸引了我。桃花源是诗人虚构的美好愿望还是真有其地?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称桃花源的地方共有38处之多。其中有被课本承认的湖南常德说,和其他诸如湖北十堰说
期刊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是新课程体系的一大特点,学生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包括25个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这些专题本身或几个专题之间就具有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如历史必修一的九个专题就介绍了中国和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展现了人类社会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一教材编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