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身边有一群天真的孩子,经常会听到一些稚嫩的童音——“地球到底有多大?”“为什么天空是蓝的?”“为什么树叶是绿的?”“为什么有男孩和女孩?”“为什么没有人帮卖火柴的小女孩?”面对我们成年人习以为常的大千世界,孩子们提出了绝大部分成年人没有想到也回答不了的问题。有时,甚至会让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感到汗颜。其实,这正是孩子们想象力觉醒的表现。
想象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正是以儿时的想象力觉醒那一刻为起点,并在日后一直延续下去,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始终没有停止提问和思考,终于找出了隐藏在事物中的某个或某些重大的秘密。尽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儿童时代的这个时刻仿佛注定只是昙花一现,然后不留痕迹地消失了。但是,趁現在的孩子们正拥有着这个时刻,我们能否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留住它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善待孩子的奇思怪想
在一次以“我发现……”为主题的说话课上,有个孩子突发奇想:“我发现田里的玉米秆青翠挺拔,它长得真快,等到它长得和蓝天一样高时,我就可以爬上去和白云捉迷藏了。”我听后,先是吃了一惊,而后就乐了。当我正要告诉他这是异想天开时,忽然看见那张得意而又不乏认真的小脸,那神情仿佛在告诉我:“瞧,我这个发现多么伟大!”如果当时我否定了他的话,哪怕是很温和的态度,不就把孩子的想象力给封杀了吗?于是,我打消了原来的念头,拍着他的肩膀鼓励道:“你真了不起,给大家讲了又一个版本的《杰克的豆茎》!”孩子天真的脸上漾起了自豪的笑容,我暗自庆幸没有伤害孩子想象的积极性。
给点儿阳光,孩子就会灿烂。不是吗?对待孩子,找出一点儿肯定的,总比全部否定好。孩子喜欢用好奇的眼睛去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也爱用天真烂漫的头脑想象出许多奇怪的东西。这些想象的内容可能是新颖的、奇特的,也可能是古怪的、离谱的。可是,不论他们想象的内容正确与否,作为教师,都应该善待他们的奇思怪想,不要轻易地对孩子说“不”,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想象力创造一个可以生长的环境,才能让孩子养成敢于思考、善于想象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和孩子的想象齐步走
在学习《春天来了》一文时,有这样一句话:“一只青蛙从洞里钻出来,在河边慢慢地爬来爬去。”有个孩子就问:“老师,我看见的青蛙是蹦蹦跳跳地走路的,为什么这里用了‘爬来爬去’呢?”犹如一粒石子使平静的湖水荡起了涟漪一般,他的话一下子提醒了其他的孩子,于是,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小青蛙刚从冬眠中醒过来,正在河边懒洋洋地散步呢!”有的说:“它正一边散步一边欣赏柳树姑娘梳头呢!”有的说:“它在听蜜蜂唱歌呢!”还有的说:“它在闻花香呢!”最后,孩子们让我评判谁说的好。我微笑着说:“大家说得精彩极了!因为春天的角色实在是太美了,连青蛙都有些依依不舍呢!所以是‘慢慢地爬来爬去’。”
其实,在听到孩子们的答案之前,我原本要说:“青蛙既会蹦蹦跳跳地走,又会爬着走。”可是,孩子们的想象是那么美好生动,而且充满了童趣和诗意,这样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也更易于让他们接受,干嘛非要把成人的答案强加给他们呢?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孩子提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针对自己提的问题讲故事,通过故事给问题一个答案,是对是错无所谓,只要是在动脑筋,就能使他们的思考力和想象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教育需要技巧,在处理学生的想象内容时亦是如此。当孩子突然向老师提出奇怪的问题,或者发表他们的看法时,我们不要总是以教师自居,强制命令学生“要怎样”或“不要怎样”,而应该和孩子从相同的出发点向前“齐步走”。这样,你才会真正理解孩子的思想。
三、不要轻视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想象力到底有多丰富?恐怕很难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生活中,人们始终把孩子看作“孩子”,对待一个“孩子”的话大可不必太认真。于是,“一笑了之”或“充耳不闻”成了应付孩子的“挡箭牌”。至于孩子的想象是否丰富奇妙,很少有人重视。其实,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的小脑瓜里装的东西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么简单。如果你和孩子交往时稍微留点心,你会发现孩子们那童稚的话语中有认真,更有智慧。
在一次语文活动课上,我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有个孩子居然用了黑、黄、红、绿四种颜色给柳枝涂色。我就好奇地问他:“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画吗?”他一脸认真地说:“河水变黑了,柳树喝了黑水,柳枝自然就黑了。”嗯,还挺有道理,我点点头,又问道:“那黄色和红色又是为什么呢?”孩子接着说道:“我在电视里看到春天有沙尘暴,大风刮来的黄沙把柳条给遮住了,就变成黄色的柳枝了。至于那些红色,是大自然给人们亮起的‘红灯’。”
我惊讶极了: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奇妙呀!我由衷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并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相反,如果我当时责怪孩子不守规矩、胡抹乱画,我可能永远也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做,也永远不知道那小小的脑瓜里竟有那样精彩的想象!我想对大家说:“重视孩子的想象吧!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如果你肯蹲下来问他一个为什么,我相信,你不会再为那些奇怪的思想而生气,或者你还会为有這样的学生而自豪!”
或许我们有些不理解:为什么这些孩子总喜欢用出乎我们意料的想法来看问题?其实,这正是孩子和我们的不同之处。我们喜欢用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去看问题,殊不知,正是这种习惯思维束缚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从而导致思维僵化、呆板。也正是这种观念,孩子们那些丰富奇妙的想象被视为“离谱”,于是我们总是更多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做一个乖孩子,时间久了,孩子那纯真的想象火花便会渐渐熄灭。我们可以自问:这样的教育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吗?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而丰富的想象则是创新的基础。孩子的想象力是多彩绚丽的,但也是稚嫩脆弱的。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想象,用心地呵护他们,让那一颗颗想象力的春芽沐浴着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让那一颗颗纯真的童心伴随着梦想起飞,尽情地翱翔!
想象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正是以儿时的想象力觉醒那一刻为起点,并在日后一直延续下去,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始终没有停止提问和思考,终于找出了隐藏在事物中的某个或某些重大的秘密。尽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儿童时代的这个时刻仿佛注定只是昙花一现,然后不留痕迹地消失了。但是,趁現在的孩子们正拥有着这个时刻,我们能否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留住它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善待孩子的奇思怪想
在一次以“我发现……”为主题的说话课上,有个孩子突发奇想:“我发现田里的玉米秆青翠挺拔,它长得真快,等到它长得和蓝天一样高时,我就可以爬上去和白云捉迷藏了。”我听后,先是吃了一惊,而后就乐了。当我正要告诉他这是异想天开时,忽然看见那张得意而又不乏认真的小脸,那神情仿佛在告诉我:“瞧,我这个发现多么伟大!”如果当时我否定了他的话,哪怕是很温和的态度,不就把孩子的想象力给封杀了吗?于是,我打消了原来的念头,拍着他的肩膀鼓励道:“你真了不起,给大家讲了又一个版本的《杰克的豆茎》!”孩子天真的脸上漾起了自豪的笑容,我暗自庆幸没有伤害孩子想象的积极性。
给点儿阳光,孩子就会灿烂。不是吗?对待孩子,找出一点儿肯定的,总比全部否定好。孩子喜欢用好奇的眼睛去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也爱用天真烂漫的头脑想象出许多奇怪的东西。这些想象的内容可能是新颖的、奇特的,也可能是古怪的、离谱的。可是,不论他们想象的内容正确与否,作为教师,都应该善待他们的奇思怪想,不要轻易地对孩子说“不”,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想象力创造一个可以生长的环境,才能让孩子养成敢于思考、善于想象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和孩子的想象齐步走
在学习《春天来了》一文时,有这样一句话:“一只青蛙从洞里钻出来,在河边慢慢地爬来爬去。”有个孩子就问:“老师,我看见的青蛙是蹦蹦跳跳地走路的,为什么这里用了‘爬来爬去’呢?”犹如一粒石子使平静的湖水荡起了涟漪一般,他的话一下子提醒了其他的孩子,于是,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小青蛙刚从冬眠中醒过来,正在河边懒洋洋地散步呢!”有的说:“它正一边散步一边欣赏柳树姑娘梳头呢!”有的说:“它在听蜜蜂唱歌呢!”还有的说:“它在闻花香呢!”最后,孩子们让我评判谁说的好。我微笑着说:“大家说得精彩极了!因为春天的角色实在是太美了,连青蛙都有些依依不舍呢!所以是‘慢慢地爬来爬去’。”
其实,在听到孩子们的答案之前,我原本要说:“青蛙既会蹦蹦跳跳地走,又会爬着走。”可是,孩子们的想象是那么美好生动,而且充满了童趣和诗意,这样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也更易于让他们接受,干嘛非要把成人的答案强加给他们呢?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孩子提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针对自己提的问题讲故事,通过故事给问题一个答案,是对是错无所谓,只要是在动脑筋,就能使他们的思考力和想象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教育需要技巧,在处理学生的想象内容时亦是如此。当孩子突然向老师提出奇怪的问题,或者发表他们的看法时,我们不要总是以教师自居,强制命令学生“要怎样”或“不要怎样”,而应该和孩子从相同的出发点向前“齐步走”。这样,你才会真正理解孩子的思想。
三、不要轻视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想象力到底有多丰富?恐怕很难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生活中,人们始终把孩子看作“孩子”,对待一个“孩子”的话大可不必太认真。于是,“一笑了之”或“充耳不闻”成了应付孩子的“挡箭牌”。至于孩子的想象是否丰富奇妙,很少有人重视。其实,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的小脑瓜里装的东西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么简单。如果你和孩子交往时稍微留点心,你会发现孩子们那童稚的话语中有认真,更有智慧。
在一次语文活动课上,我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有个孩子居然用了黑、黄、红、绿四种颜色给柳枝涂色。我就好奇地问他:“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画吗?”他一脸认真地说:“河水变黑了,柳树喝了黑水,柳枝自然就黑了。”嗯,还挺有道理,我点点头,又问道:“那黄色和红色又是为什么呢?”孩子接着说道:“我在电视里看到春天有沙尘暴,大风刮来的黄沙把柳条给遮住了,就变成黄色的柳枝了。至于那些红色,是大自然给人们亮起的‘红灯’。”
我惊讶极了: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奇妙呀!我由衷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并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相反,如果我当时责怪孩子不守规矩、胡抹乱画,我可能永远也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做,也永远不知道那小小的脑瓜里竟有那样精彩的想象!我想对大家说:“重视孩子的想象吧!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如果你肯蹲下来问他一个为什么,我相信,你不会再为那些奇怪的思想而生气,或者你还会为有這样的学生而自豪!”
或许我们有些不理解:为什么这些孩子总喜欢用出乎我们意料的想法来看问题?其实,这正是孩子和我们的不同之处。我们喜欢用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去看问题,殊不知,正是这种习惯思维束缚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从而导致思维僵化、呆板。也正是这种观念,孩子们那些丰富奇妙的想象被视为“离谱”,于是我们总是更多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做一个乖孩子,时间久了,孩子那纯真的想象火花便会渐渐熄灭。我们可以自问:这样的教育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吗?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而丰富的想象则是创新的基础。孩子的想象力是多彩绚丽的,但也是稚嫩脆弱的。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想象,用心地呵护他们,让那一颗颗想象力的春芽沐浴着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让那一颗颗纯真的童心伴随着梦想起飞,尽情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