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实现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构想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boliwen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展变化很大,只要孩子想看书,家长是愿意慷慨解囊的,但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首先家长不能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所处环境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劳动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更不去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他们认为孩子在家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少看电视就行。在家长和小学生的潜意识中,对于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选中的是优秀作文方面的书籍。这种狭隘的概念束缚了学生放眼看世界的视野,从而使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与学生失之交臂。阅读无深度的第二个表现是:学生阅读的方法粗糙,缺少引领。小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略浏览,没有心灵的碰撞,只能是“大雪无痕”。而且很少有人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也无非是几个好词好句而已,受益不深,思想无法受到启迪。
  二、 课内引领,课外延伸:珠联璧合活水来
  1. 课内引领:让兴趣激发、习惯培养。农村学生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种危机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尤为严重。而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我们教师课内引领,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不愿读”为“我想读”。
  首先,用榜样激励。教师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言语营养、精神食粮。
  其次,用名言启迪。教师时常在课内有意识地用名言警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或在教室或阅览室张贴名言警句,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还可以鼓励学生选取有关阅读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家中或床头,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再次,稳定兴趣,养成习惯。我每周利用阅读课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每次选择一名学生当主持人,其他同学为观众,轮流上台讲述自己本周读过且感受深刻的一篇文章或一则故事等。然后评出一周阅读之星,充分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形成阅读期待。教师要用恰当的方法,有效的活动,让这种阅读期待经过时间的锤炼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力,从而养成阅读习惯,终生受益。
  2. 授之以渔,驾轻就熟出异彩。有了阅读兴趣,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还需要教师“授之以渔”,掌握常用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第一,要培养“读书莫放拦路虎”的精神。阅读时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等阅读障碍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莫放拦路虎”。
  第二、要努力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自己的图书资料可以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如果是别人的书籍,则可以摘录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分类摘抄一些句段,以备日后习作之用。
  第三,学会精读与略读。所谓精读就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因此我们还须要学会略读,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第四,结合教材指导阅读。根据教材的单元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尽量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如在学完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后,推荐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既进一步领略到法布尔的人性魅力,又品读了文美辞丽的佳作,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
  第五,督促训练有保障。课外阅读一味依赖课外是不行的,课内应适度让位于课外,为课外阅读大开绿灯。每天要求学生利用下午上课前的时间自主阅读,专人负责,轮流值日。值日生次日晨读时向老师报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要求。另外,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共同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老师利用家长会及时掌握学生在家所读书籍及数量,对书香家庭予以表彰。
  (作者单位:安徽马鞍山市和县腰埠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课文被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用词表达,不如引导学生们主动把自己当成作者,遇到课文里的情、景、事、人,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取材、表达,在课文里展开一次新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既有作者的引领,又能关照自身的实际体验。这样,针对一段语言的再创作体验完成之后,学生们不仅会感受到创作一段文字的愉悦,还能不知不觉的利用自身的旧知,自然而然的将新知纳入自身的认知体系,事半功倍,教学
期刊
一、 教师心入诗境  要想带领学生入境,作为执教者首先应该做到让所教的诗歌了然于心,要逐字逐句地了解诗歌的内涵,知道,诗歌写作时运用的手法,诗中包含的典故,作者写诗时的情境,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每一句诗朗读的感情基调,同一个诗人不同时期相同题材的诗作对比等……都要用心体悟,用心与诗歌的作者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充分体验诗歌的灵魂所在,让师心与诗情相融合,再一遍遍大声朗读,直到自己能读出诗歌的独
期刊
一、 抓好阅读,仿写习作  阅读和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翼,写作教学实际上从阅读课上就已经开始了。阅读教学不但要引领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含义情感,而且要指点学生领会表情达意的方法结构。例如,学习《西湖》这篇课文后,就应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层层推进、方位清晰的写法,让学生对南京的知名景点再次进行游览,鼓励学生学习此种写法,仿写南京的景点:玄武湖、中山陵、灵谷寺、栖霞山等等。再如,学习《东方之珠》一课后
期刊
一、 给学生一个灵活的课堂  1. 灵活地渗透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记叙文的事理和人物形象是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好例子,比如教《卡罗纳》这篇课文时,通过老师和同学们对卡罗纳的帮助,让卡罗纳走出失去母亲的悲伤,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在教《搭石》这篇课文时,通过乡亲们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四个故事情节,使学生明白从小要树立心想他人、无
期刊
我校开展了“学名师,仿名师,赶名师”的活动,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仁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引领中完善自我。下面主要介绍我校从“摹”课到“磨”课,进行校本教研的探索情况。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篇传说故事《嫦娥奔月》。教研员王一娴老师教学设计巧妙,立意高,以欣赏美和领悟美为课标,扎扎实实地以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感悟到了一个美丽善良,一心想着人民的嫦娥。回来后,我们年级组对教研员的课
期刊
一、 课前准备要充实  “准备”应该重在“备”。“备”一方面指我们老师自己的备课,另一方面指学生的准备。无论哪项准备都应力求充实。  1. 教师的备。教师备课要做到五备,即备深教材、备透学生、备好教法、备活过程、备全自己。  (1) 备深教材。备教材涉及的面很广,但就紧扣课文而言,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如《比本领》一文,教师除了备好一二层次,更应该思考:作者为什么选
期刊
【片段一】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  生:“九百多级石梯”说明它是很高的,“银丝”“飘飘悠悠”说明它是很险的。  师: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险”了,那么,谁能把我们带到那高而险的天游峰上去呢?(生读)  师:怎么样,听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险”吗?  生:我觉得不够险。  师:是啊,听他朗读,只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六百多级台阶,谁能再
期刊
一、 倾听鸟语,激趣导入  1. (播放鸣叫语音频)同学们听,猜猜鸟儿在说什么?  2. 是啊,鸟儿也会说话,鸟儿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鸟语》。  【点评】 教学伊始创设情境,猜测激趣让学生亲近鸟语。  3. 古时候有个叫公冶长的人,就是位通晓鸟语的专家。板书“公冶长”,“冶”字是个生字,加上一个点就是——你想像公冶长那样通晓鸟语,去听听鸟语,跟鸟儿说说话吗?  二、
期刊
第一课时的教学有很多共性,根据人类的认知和阅读规律,可以概括为七个板块:“激趣导入→生字识写→生词理解→提炼段意→概括文意→精读某段→拓展延续”。但是,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这七个版块有的先后衔接,有的下行取舍,并不都会体现在一节课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清,根抓不同的文本内容,来灵活取舍。  —、 激趣导入拉开序幕  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其学习课文的兴趣,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
期刊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关注目标,有效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其他两个维度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在具体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环节要扎扎实实围绕着这三个目标在落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