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s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给学生一个灵活的课堂
  1. 灵活地渗透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记叙文的事理和人物形象是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好例子,比如教《卡罗纳》这篇课文时,通过老师和同学们对卡罗纳的帮助,让卡罗纳走出失去母亲的悲伤,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在教《搭石》这篇课文时,通过乡亲们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四个故事情节,使学生明白从小要树立心想他人、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2. 灵活地评价学生。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充分说明教师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学生获得教师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的期待,从而维持这种支持的连续性。对后进生,只要有一点微小的进步,就要表扬鼓励“你真聪明!”“你进步非常大”这些话会让学生感觉到无比温暖、喜悦。对优等生,除了肯定外,还可以提出高一点的要求,如“你有独特的见解!还有别的说法吗?”“你的想法很好,还有别的办法吗?”“你非常有创造力”等,这些话能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 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就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不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我们要在仔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语文课。
  2.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如我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导入部分让同学们想象自己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很久以前的英国,在音乐结束后出示课文插图,问他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然后再引出课题。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三、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 让学生去“展示自己”。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乐园。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一次语文课上,某老师让学生分别用“想”“活泼”“悄悄”“丢”“爬”造句,同学们写道:“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河里的水很活泼”。“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多么精彩的造句呀!我会给这些学生一个优,并且在班上给予表扬,表扬他们造句的生动,想象力丰富。
  2. 注重实践,多方面感悟语言。利用文本这个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我引领学生阅读背诵送别诗,无形中增加了积累。另外,我将《安徒生童话》《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 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之深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他们身边。这样,同学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里、超市里……到处都成了同学们识字的好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 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教学《长城》一课,我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在课堂上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魄,引导学生联想到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这样在他们心中情不自禁涌起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比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体会到是巨人的自私、冷酷,使花园变得荒凉,教育学生快乐要和他人分享,自己才会真正地快乐起来。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和物是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并让他们说说分享后的心情怎样?这样让他们联系自身的经历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北仓路小学校)
其他文献
真实的语文课堂是朴实无华、简约大方的。语文课堂只有具备了简约,才会显得真实,只有真实了,才能变得美丽。  真实的语文课堂总是真情流动的,连空气中都会弥漫着让人倍感温暖的真情。这样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会把满腔热情融入教学,在深入透彻地理解教材,感悟课文情感精髓的基础上,以真情引导学生学习,用激情感染学生,把学生带进充满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驰骋在辽阔的语文世界里,去欣赏动人的故事、
期刊
一、 建立师生情感网,激活创新思维潜能  1. “爱”铸成浓浓的师生情,激发创造思维热情。创新型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在教师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生命的激情,构筑起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的情感网。学生在这样的情感网络中清除一切烦恼、困惑、胆怯、浮躁,引发出内心深处的天真无邪的本性,提倡“童言无忌”,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激发灵感,从而诱发创造的
期刊
语文教师要有高度的教学调控能力,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抓住课堂上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观点,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一、 充分预设为生成打基础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要让课堂有精彩的生成,而不去预设。恰好相反,课堂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的预设,而且,高质量的预设才会促成精彩动态生成。因此,要让课堂有生成的活力,教师必须充分地进行预设,必须深入地分析文
期刊
一、 创设情境中诱发灵性  为了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的阅读更具灵性,教师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媒体呈现、语言煽情、角色扮演、精心布白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在对文本的还原和体悟中感受阅读的妙趣。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我带着一脸的神秘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游览一个地方,请你带上摄像机,拍下你认为最神奇的镜头。”学生兴
期刊
一、 以自主阅读为抓手,为学生构建平台  1. 巧用评价,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学离不开想象,情感的喷发,优秀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通过多元的评价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来唤起其想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例如,教学《田园诗情》一文,有的学生喜欢“水之国——河流纵横交错的荷兰”,有的喜欢“花之国——遍地郁金香芳香四溢的荷兰”,还有的喜欢“牧场之国——成群的骏马自由驰骋的荷兰”,学生喜欢哪一
期刊
由于受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加之古诗的写作年代与我们现实生活相距遥远,其表达方式与现代也有明显的差异,从而给古诗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古诗?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才适合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呢?笔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构建了“破诗题、知背景;熟读诗、析字词;明诗意、背诗篇;入意境、悟诗情;重积累、拓外延”的古诗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一、 破诗题、知背景  古诗的内
期刊
一、 以文为例,品味思考的魅力  入选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可以看作是学生写作的典范。每篇文质兼美的“例子”都自有点睛之笔,传神之处,这些语言就是作者思想的印迹,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托,带领学生品味思考的魅力。  如苏教版六下《山谷中的谜底》一课,它的精彩,在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加拿大魁北克的奇
期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课文被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用词表达,不如引导学生们主动把自己当成作者,遇到课文里的情、景、事、人,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取材、表达,在课文里展开一次新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既有作者的引领,又能关照自身的实际体验。这样,针对一段语言的再创作体验完成之后,学生们不仅会感受到创作一段文字的愉悦,还能不知不觉的利用自身的旧知,自然而然的将新知纳入自身的认知体系,事半功倍,教学
期刊
一、 教师心入诗境  要想带领学生入境,作为执教者首先应该做到让所教的诗歌了然于心,要逐字逐句地了解诗歌的内涵,知道,诗歌写作时运用的手法,诗中包含的典故,作者写诗时的情境,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每一句诗朗读的感情基调,同一个诗人不同时期相同题材的诗作对比等……都要用心体悟,用心与诗歌的作者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充分体验诗歌的灵魂所在,让师心与诗情相融合,再一遍遍大声朗读,直到自己能读出诗歌的独
期刊
一、 抓好阅读,仿写习作  阅读和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翼,写作教学实际上从阅读课上就已经开始了。阅读教学不但要引领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含义情感,而且要指点学生领会表情达意的方法结构。例如,学习《西湖》这篇课文后,就应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层层推进、方位清晰的写法,让学生对南京的知名景点再次进行游览,鼓励学生学习此种写法,仿写南京的景点:玄武湖、中山陵、灵谷寺、栖霞山等等。再如,学习《东方之珠》一课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