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共赢的落脚点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什么时候“厂商共赢”、“双赢”这个词汇开始
   流行于各大媒体和厂家及经销商的口中,然而,几年过去了,双赢似乎只是一句口号又或是厂商相处时的一句台面话,真正能做到双赢的并不多见。
  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人之常情,向合作对象多争取一些好处也并不过分,但前提是要控制在对方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要有利于销量的增长。要不然,厂家把经销商榨干了,市场也就没了,经销商把厂家给弄烦了,经销权也没了。那么在这种厂商相互依存又相互侵占的新形势下,作为厂家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实现与经销商的共赢呢?
  思想引导,寻求认同
  思想决定行为,要达到厂商双赢并能持续赢下去的目的,要整合双方思想,让经销商的想法向自己靠近是最大的关键所在。因为,市场工作并不是由厂家单独完成的,很多时候经销商能否按厂家的意图去实行市场推广、操作终端,则决定了双方能否获得更多的赢利,但在实际过程中,经销商对营销方案、新品推广往往会用一种完美的眼光去批判,不少的经销商还有一种习惯性否决的情结存在,你想给消费者来个买赠促销从而提升销量,但渠道商却将赠品据为己有,你需要在销售终端实施形象展示来提升推力,但经销商在思想上并不认同,在行动上也不配合。这样,方案都不能落实下去,共赢的基础又从哪里来呢?
  在这方面,宝洁是榜样,尽管宝洁在渠道规划上可能还存在水土不服的毛病,但他们在引导渠道商的思想方面却不得不令人佩服。在卖场管理方面,他们拿出一套品类管理理论让各大卖场奉为经典,从而保证了自己占领了更多的展示位,在经销商管理方面,用一套嵌入式管理方法让经销商感恩戴德,从而牢牢地把销售渠道抓在了自己的手中。一手抓品牌建设一手抓思想引导,双管齐下,把厂家共赢的第一步做到位。
  厂家要想与经销商共赢,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经销商、培训经销商,让他们的经营理念、行为准则与自己的战略方针相一致。虽然改变思想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疼痛过后回报的就是经营质量的提升以及销量的增长,最近很多厂家都开始召集经销商、分销商开会、培训,也应该是基于这个目的吧。
  利益分配,明确有序
  娃哈哈的成功离不开他们那套价值链管理,即利益的有序分配。作为厂家来说要想与经销商共赢,首先要做的就是规划好每级渠道的利益,并把它落实到市场控制和终端推广的细节里面。“真的共赢吗,那我可以赚多少钱?”这可能是大多数经销商都想问的一句话。因此,经销商的利润率应该是多少,经销商可以享受哪些权利并承担哪些义务,在市场操作中,经销商要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厂家要扮演的又是什么角色,等等,这些都需要分配好。一句话,只有把各环节赚钱的框架结构确定了,从厂家到各渠道商都赚到钱了厂商共赢才能不是句戏言。
  市场投入,合理控制
  做市场肯定要投入,一方面要经销商按照厂家的规划投入时间和资源去运作,这就需要厂家对经销商进行控制,以保证经销商在厂家设计的轨道上行驶,不然经销商移情别恋了可就麻烦了;另一方面在与经销商打交道的过程中,厂家少不了要支出这样那样的费用,要让出这样那样的利润,虽然说“有漏洞的渠道政策才是最好的政策”,但漏得太多了,双赢合作就只能成为经销商单赢的牺牲品了,因此,厂家要想和经销商共赢还得学会控制好他们的经营方向以及控制好自己的荷包。
  那么厂家的投入如何控制才能算得上是合理一点呢?笔者的意见有两点,一是成熟市场的投入要控制得严一点,薄弱市场的投入控制要松一点。理由就是成熟市场的经销商随便都可以在产品销售方面赚到一大笔钱,不需要给予其它形式的利益补贴,而且成熟市场的费用相对较大,稍稍缩紧一点,几个薄弱市场的费用都差不多够了;而薄弱市场的经销商则不一样,可能同样努力的干完一年却没有成熟市场经销商十分之一的收获,厂家要是不让薄弱市场的经销商有一定的利益可图那就很难在市场站稳脚跟。
  共赢机制,重在出货
  厂商双赢,赢的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钞票,思想再统一、利益分配规划得再好,如果卖不动货,共赢就是一句空话。货卖得多利润就大,货卖得快投资回报率就高而且风险就变小,加大加快出货既是大家的目标也是共赢的前提。因此,厂家要想和经销商共赢必须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提升销售终端的出货量。你按做品牌的方式提升市场拉力也好,你按做销量的方式提升渠道推力也好,不管你怎么做,出货就是硬道理,不然,别说双赢,就是单赢都有问题。
  在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服装行业的一匹猛马——森域休闲服饰,森域在一年之内猛的扩张了600家专卖店,就是因为以帮助商家出货为己任,将“到哪里选址、没有人气怎么办、顾客提出特殊异议的时候怎么办”等提高出货量的要素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从而大大提升了单店的业绩和商家取得了真正的共赢。
  其实,共赢机制的主要内容除了利益分配、区域保障和市场控制之外,更多的应该放在如何促使终端出货上面。只有终端的出货量可观,利益分配才能实现,市场控制才能派上用场。无论你是通过广告提升还是指导终端店面进行形象展示、产品陈列和导购提升,作为厂家应该有一套规范的系统的方案去操作、执行。你的货好卖了,与大卖场的谈判也就容易多了,你的货好卖了,经销商想不和你共赢都不行了!
  不过,提升销量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厂家选择提升的方案就得配置相关的资源并要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花钱当然是一件心痛的事,另外,要说服经销商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执行市场操作方案也得花很多心思,所有这些投入,在回报的快乐到来之前都是痛苦的。
  持续共赢,优质服务
  前面说到给经销商的利益分配和保障,指的是经济方面、物质方面的利益,另外还有一种精神方面、情感方面的利益,则需要通过优良的服务才能分配出去。说到底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如果厂家让经销商在精神方面感觉到很不爽,即使厂家的产品卖得再好,经销商都会慢慢地死心,从而移情别恋投向竞争对手的怀抱——除非这种产品只有你一家生产和销售。
  所谓优良的服务,笔者认为其判断标准有三:第一是态度要好;第二是要准确无误;第三要高效快捷。而某公司的商务部门却不是这样,向客服人员问个什么事,说话的语气就像领导跟下属说话一样。发货呢,则是第一次发少货、第二次发错货、第三次来不及发货,最后有个代理商有个七天之内必须到货的临时工程单要向厂家进货,但刚好碰上周六,商务部门无人值班,该代理商给商务经理打电话要求马上发货,但被一句“我们双休日不上班,找不到人发货啊”给打发了回来,像这样的服务,经销商还能有与厂家双赢下去的心情吗?最后该代理商的选择就是不再销售这个公司的产品。
  一时之气可以忍让,但气受多了,也会突然爆发,经销商不做你的产品还有大把的产品可做。虽然我们不能要求客服人员面对经销商骂娘的时候还说太委屈自己的话,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客服人员热情一点、亲切一点、准确一点、快捷一点。我们要培养经销商的忠诚度,除了要让他们赚到钞票以外,还得让他们有一种贴心的感觉、归属的感觉,这样才能让他们忠诚地跟着厂家干下去——经销商卖产品赚到钱了,厂家能不赚到钱吗?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提出了市场细分的概念,即按照消费者欲望和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总体市场通常太大以致企业很难为之服务)划分成若干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细分市场的理论虽被很多企业运用于实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国内来看,很多企业还是对细分市场抱有疑虑:第一,中国的消费人群并不像国外那么清晰,在中国,不太容易完全区隔一个细分市场人群的全部消费特点;第二,企业在产品
期刊
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分析  化妆品已经成为中国市场最为活跃的日用消费品之一,从1987年到2000年,化妆品行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8%左右。进入2005年,化妆品市场呈现出全新的态势,竞争更加剧烈,大量国际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各大品牌都在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实力的同时密切关注市场份额的变化,敏锐地发现市场变化并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的品牌将最终将被市场所认同。     根据上海新秦信
期刊
准备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我熟识的一位企业家,也是叶茂中的一位客户,刚刚定购了300套新书——《叶茂中策划·做》和《叶茂中策划·想》。  据说这些书要分发给这家企业所有的管理层和经销商,除了能够作为参考书之外,书中收入了该企业案例,也是员工和经销商的一剂强心针。  能够成为强心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叶茂中曾经服务过的企业,基本上都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叶茂中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两本书的封面上都有一句同样
期刊
很多人一谈到营销,马上就想到了促销,足可见促销策略在营销系统里的普及性与重要性了。而促销的最好载体莫过于一年中的几大节假日,节假日的销售业绩通常是平日的2—3倍以上。在年末的春节、元旦大节时更有销售业绩呈十倍、数十倍增长的现象。所以引无数英雄竞热捧,当然也就致无数英雄显“风流”、无数英雄泪“忧愁”。同是佳节伴促销,为何几家欢乐几家愁?只因市场更拥挤,硝烟味更浓,促销活动过多,你方唱罢我登台,我未下
期刊
对于提高营销执行力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都从包括公司管理、制度体系、流程管理等方面做了很详尽的分析,今天我主要从一线业务的工作内容和管理上来分析一下。确实,很多公司、企业非常头疼的营销执行力低效现象是由公司管理的不规范引起的,但仅仅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就够了吗?不然,笔者认为要强化营销执行力,必须从一线抓起,从现场抓起。    做好市场基础工作    市场基础工作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说法,就白酒行业
期刊
经常会有营销人为市场出现的大量问题感到烦恼而且不知其所以然,例如:经销商难以管理,进货回款缺乏热情;市场价格混乱,渠道利润不足;广告、促销对消费拉动效果欠佳;销售人员工作效率低,积极性不高;企业对零售终端缺乏掌控力,终端陈列差、推荐率低;市场份额难以增长,甚至销量下滑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企业的营销管理体系。(见图1)市场问题是由于营销政策不恰当或执
期刊
广告策略对于任何一个啤酒品牌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啤酒品牌的建立对广告(策略及其传播)的依赖远高于普通休闲食品(如糖果、小食品等),其原因在于啤酒比上述任何一类产品更具“口感嗜好性”——这种嗜好的品类特性加上啤酒的“高流转性”共同构成啤酒的“品牌忠诚度”。啤酒广告的策略及传播当量(媒介投放量)都是为了建立、维持、强化这一消费倾向。  基于上述观点,本文以真正依靠广告策略建立消费者偏好
期刊
曾经叱咤风云的资本玩家顾雏军无奈地在顺德看守所里签下了与海信的股权转让协议。为什么海信愿意耗费9亿元的巨资收购科龙这个曾经盛传已经关门停产的资产,海信下一步的动向又是什么?  当年顾雏军进入科龙时,科龙亏得已经很惨,外销收入只有6000万美元,几乎难以为继。顾雏军入主科龙后,其设想的战略是用科龙1300万的冰箱产能,为世界大的白色家电企业贴牌生产,为过剩的产能寻找到一个崭新的释放点,在和跨国家电公
期刊
徐飞,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上海展望集团总裁,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副院长,EMBA项目主任。  企业高管学习EMBA的动机,除了提升学位层次这一基本目的外,更重要的目的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一是系统学习和提升经济金融和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过去,在消费者不成熟,市场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竞争不激烈,市场空白大,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的情况下,企业家们依靠以往的经验和直觉就能打理企业
期刊
一、 EMBA满足了企业高管再教育要求。  目前参加EMBA教育的主要有三种人:一是老板,二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三是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  有些是获得过博士学位来读EMBA的,更有不少是以前获得过各种硕士学位的,据粗略统计,国内知名商学院的EMBA学员,以前曾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人不少于20%。EMBA学员的年龄也有较大的区别,小的不到30岁,大的可能接近50岁。  根据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就不难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