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分析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vv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索应用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凊除植骨融合术对于治疗腰椎结核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实验组应用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凊除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应用前路内固定前路病灶凊除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完成手术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以及Cobb角等具体清况。结果:在研究对象的感觉、运动以及Cobb角等方面,实验组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式疗效显著,患者感觉更好,运动性能更优,Cobb角更佳,可显著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腰椎结核
   Posterior fixation anterior debridement and fusion spinal tuberculosis treatment effect analysis
   Abstract Objective: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a fixed anterior posterior lesions chilly except lumbar fusion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specific clinical effect. Methods: The hospital admitted me these patients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group therap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 fixed anterior posterior lesions chilly except bone grafting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applied anterior fixation of anterior bone lesions in addition to chilly fusion treatmen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surger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lear conditions specific sensory, motor, and Cobb angle. Results: In the study of sensory, motor, and Cobb angl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ut (P <0.05). Conclusions: The way a significant effect, patients feel better, exercise better performance, Cobb angle is bette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Posterior fixation; fusion; spinal tuberculosis
  作者简介:宁文杰,男,宜宾市南溪区人民医院副院长 【中图分类号】R5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10-01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结核病发生率均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该类疾病中,骨关节结核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中的脊柱结核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类型。临床研究表明,在脊柱结核中,腰椎结核具有最高的发病率[1-3]。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方式均为外科手术,但其具体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以前一般采用单纯脓肿引流方式,近年来已经演变为内固定以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方式主要为后路内固定和前路内固定。为探讨其优劣,我院积极开展了此项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06年3月-2013年4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24.5-55.4岁,平均 (43.2±2.5)岁;研究对象病程为6-30个月,平均(13.4±2.5)个月。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通过X线、CT以及MRI检查确诊,其腰椎病变程度、椎体塌陷程度以及骨质破坏等各有不同;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经历2-3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研究对象上述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手术之前,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执行后,患者俯卧。采用常规消毒铺巾覆盖。找准病椎位置,并以其为中心,进行后正中纵行切口,将手术视野展露出来。然后应用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定位后,再置入椎弓根螺钉。对于椎板以及小关节部位的结核病灶,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清除。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安装好钉棒以及横连,然后对后路切口妥善缝合。完成后,患者取仰卧。此时根据术前探明的结核病灶节段位置,进行前路正中切口或者左侧、右侧倒"八"字切口,对发现的病灶彻底清理。清理完毕后,在病椎剩余椎体间位置,仔细修整出植骨槽一条,取合适大小的自体骼骨嵌入。未准备自体骨骼者,则采用自体碎骨粒的钛笼嵌人。完成后冲洗干净,局部注射链霉素1.0g。再用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确定植骨位置良好。最后放置入引流管,将切口妥善缝合。
  1.2.2对照组: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执行后,患者仰卧。采用常规消毒铺巾覆盖。再应用倒"八"字切口,经过腹膜外进人,将病区展现出来。将腰椎节段性血管进行结扎,将病椎及其上下各一正常椎进行剥离。将其坏死椎体以及组织彻底清理。之后做一骨槽,取合适大小的自体骼骨嵌人。止血后局部注射链霉素1.0g,再应用钉板矫形并固定。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无误后置入引流管,将切口妥善缝合。
  1.2.3术后处理: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均卧床静养3个月。早期开展强度适当的四肢以及腰背肌锻炼。抗结核药物治疗维持18个月。定期进行复查。
  1.3评价指标:对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感觉、运动评分以及Cobb角进行测定评价。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感觉、运动评分及Cobb角测定情况手术完成后6、12个月测定数据表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感觉、运动以及Cobb角比较情况组别感觉评分 运动评分 Cobb角(°) 6个月 12个月 6个月 12个月 6个月 12个月实验组(26例) 158.3±3.4 162.3±8.5 46.7±1.6 48.2±2.7 13.9±2.8 11.7±1.9对照组(26例) 146.1±2.1 150.1±9.7 40.1±1.5 42.3±3.1 15.7±2.0 17.5±3.0t 15.566 4.8233 15.344 7.3180 2.6673 8.3283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复查情况在患者手术完成后6个月时进行X线检查,确定对照组研究对象有4例患者未实现骨性融合,实验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实现骨性融合。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生结核复发、切口感染以及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大量成功案例的实施,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手术方式治疗结核病逐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针对该病开展手术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清除病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还可以重建脊柱、防止其发生畸形。有学者研究表明,应用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矫正患者的后凸畸形,切实避开椎管内部的静脉丛,有效减少了患者术中的出血情况,同时降低了術后并发症发生率[4,5]。在本研究中,实验组研究对象在术后6、12个月的运动、感觉以及Cobb角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其复查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实现临床治愈。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本研究针对年龄较大以及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患者,采取了一期后路内固定、二期前路病灶清除和植骨手术,有效降低了患者的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该方式治疗,具有前后路手术方式的有点,同时避免了其不足,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盛斌.胸腰椎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1):73-75.
  [2]陈明,赵劲民.胸腰椎巨人结核性脓肿8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36-638.
  [3]施多伟,蓝旭.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2):4094-4096.
  [4]矢庆明,殷明.脊柱结核植入内固定安全性的体外实验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8):16.
  [5]瞿东滨.彻底病灶清除应回归到传统意义上概念[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0):799-8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根据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患有霉菌性食管炎的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检查情况,进行深入探讨。结果:患有霉菌性食管炎的患者中病情重度患者13例,病情中度患者23例,病情轻度患者14例。所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2例、血液系统疾病3例、红斑狼疮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肠癌1例、肺癌1例,除上述合并症状外未合并其他严重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便秘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小儿便秘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便秘患儿中显效43例(71.6%),有效13例(21.6%),无效4例(6.8%),有效率为93.3%。结论: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调整饮食,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功能性便秘根据个体情况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小儿便秘;原因;预后【中图分类号】R72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西药口服治疗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腹痛、发热、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消失,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0%。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治疗,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缓解疼痛、营养状态得到改善,提高其自身保健能力。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持续动脉灌注【中图分类号】R574.6【文献标识码】B【文
期刊
摘要: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探讨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治疗效果优18例,良20例,复发4例,手术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日常活动均无腰腿痛。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以非手术治疗为治疗基础,大部分患者经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可获缓解或治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盆腔牵引;手法复位疗法【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要:吸入气体中毒一般都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工人因为处于容易产生有毒气体的环境中,所以发病率高。吸入性气体中毒是有毒气体通过气道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造成损伤的一种情况。呼吸道是有毒物质最初接触的器官,根据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毒物质会第一时间对呼吸道造成损伤。患者临床主要以呼吸道炎症和中毒性肺水肿为主,有部分患者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毒物让患者出现哮喘症状。能够导致肺部损伤的毒性气体比较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外伤性感音神经性耳聋进行临床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曾经收治的外伤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38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性方法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两组患者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标记,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别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听力评分改善情况,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儿童龋齿是较为常见的儿科口腔疾病,细菌、口腔环境等均可诱发疾病。临床上预防儿童龋齿的方式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三种。氟化泡沫是90年代美国最新研制的防龋产品,是目前行之有效、较为先进的龋齿二级预防手段。本文重点分析氟化泡沫对于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研究氟化泡沫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童龋齿;氟化泡沫;预防;效果【中图分类号】R78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九龙县疾控、乡镇预防保健队伍人力资源现状,为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抽取九龙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36个人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 SPSS13.0 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县防保人员年龄偏大,40岁以上人员占36.11%;职称偏低,初级及以下占80.56%;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不足。近10年新进入防保队伍人员比例占80.56%,公共卫生专业毕业人员为0%。且新进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37例显效,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率达100%。结论:避免接触变应原为最有效,其次为脱敏治疗。控制复发效果良好,不良反应极少。  关键词:微波凝固治疗;变应性鼻炎【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36-01  变应性鼻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在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直视下行输尿管硬镜下结石清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石,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11%、(92.5±20.6)min和(7.5±3.2)d,明显低对照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