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校”式校企合作模式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从办学模式上着手职教改革的成功一例,总结经验在于:以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引发自主的学习内驱力;以合理的人生定位来引导科学的职业规划;以企业文化的深度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素养,造就了他们出色的就业适应力;以过硬的操作技能来胜任严峻的就业挑战;以学与做同步发展来实现了专业对口和高效上岗。总之,它弥补了当今职校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严重欠缺,彰显了科学模式和职业素养及就业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分校式”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素养 就业
  随着教改的成熟和全面推行,中职教育也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和考验,“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职教领域深入人心的教学目标。作为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学校,我校自2005年起就从办学模式上着手了大胆地改革,正式创办了“分校式”校企合作的实验点,迄今成效显著,成为我校探究优化职教的成功一隅。
  这是一种职校和企业联手办学的模式,具体是指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下,根据当地企业的需求,职业学校直接到企业里创办学校。它不仅实现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了学校实现从招生“入口”到毕业“出口”的良性循环,它还灵敏地把住了当今职校生就业低效、被动、僵化等病症,尤其能针对当今职校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严重欠缺,扬长避短地强化了职校特有的育人功能,彰显了科学模式和学生职业素养及就业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引发自主内驱力的基点
  我们知道,活动主体是否愿意参与、或者愿意付出何种程度的努力去完成活动,都与主体内驱力有关系;而内驱力的强弱又决定于主体参与活动时所怀的预期目标是否明确,从活动中获取的预计利益有多少……这些功利因素凝聚成个体完成任务的自主内驱力;所以,帮助学生明确就读目标,提高学生对学习功利的认知,这是激励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内驱力的基点。
  相对来说,一般模式的职校生对自己的读书目标非常渺茫,他们坐在课堂上接受着空洞的理论学习,远离着知识在岗位上的可感性体现,久而久之,知识和实践之间形成了时空的隔阂,不明白就读是为何,也就导致了他们缺失读书的内动力。“分校”式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首先,专业目标更明确。“分校”建在企业内部,可以针对地方的企业特色,依据企业急需人才去设置特有的专业,也就是说,专业学习的目标更明确。从入学初始,学生的间接利益就相当清晰,为何工种而来,为何专业而学,专业定向十分明朗。
  其次,教材目标更实用。分校还可依据企业发展的特色和方向,大胆摒弃可有可无的课程或教材,加重技能课程的设置与相应教材的开发;而且,对于校本教材的开发来说,无论是实例实物、图片视频还是实地观摩都可就地取材,内容充实且行之方便。什么实用学什么,什么急用先学什么,学习的直接利益是如此明确,学习的热情自然高涨。
  第三,课程目标更合理。“分校”建在企业内部,更便于设置独特实用的教学安排,例如,“分校”规定,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持续性地安排学生间时性上岗实习,即相应周期的课堂学习和相应周期的顶岗实习互相贯穿,间时并行。这种设置可极大满足学生的即时利益:理论一经掌握,就安置学生上岗实习,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的感性体验;同时,通过实践带动认知强化的过程还便于反馈学生认知方面的不足,便于及时从理论和实践双方面进行重新认知和操作。如此循环,如此渐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融合让学生明白,课堂所学即为岗位所用。
  二、科学的人生定位是引导合理职业规划的方向
  目前的中职生因长期在校远离现实,不知就业艰辛,不知创业苦涩,他们对职业的定位和规划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三年蒙混的状态就是他们对待未来的准备;或不切实际,好高务远,将出人头地看得易如反掌。以这样的心理准备踏上岗位,极易导致就业的脆弱性,上岗态度极被动、短期内反复跳槽的现象普遍存在。
  针对此种弊端,直接在企业内部建分校的作法,决定了学生进校门就是上岗位,学的过程就是做的过程,在学生自我定位和职业规划上起到指引作用:
  首先,在间时操作中,学生可逐步见证着自己技能的进步,满足自我成就感,坚定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其次,以地方支柱产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定位,然后在持续的学与做中,学生反复感受着未来职业的氛围,体验着自己在岗位上创造的社会价值,稳定了就业方向,明确了人生定位,这必然也提高了就业稳定性;在艰辛的劳作中,他们逐步明白,生活或职业都不会是不劳而获的馅饼,而专业领域里可闻可见的模范又引领着他们对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合理规划,他们明白自己的需要,更明白了什么才是实现自己需要的必经过程。
  三、企业的文化熏陶是培养良好素养、造就出色就业适应力的平台
  封闭式管理模式容易造成职校生就业准备不足、适应能力差、就业率难以巩固等局面,反之,当学校与企业间一旦实现深度融合后,就构建成一个平台,学生身在其中亲历企业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造就出色的就业适应力:
  首先,人文素养在熏陶中得以深化。“分校”建在企业,学生在岗时间就可远远大于在教室的时间,下车间,上岗位,这都涉及了个体的人文素养。而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会积累丰富的企业文化,这种真实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创业历程诠释了坚忍不拔,顶岗实习锤炼了吃苦耐劳之精神,在师傅面前必须学会尊敬与谦虚,与工友相处需协作意识和团对精神,厂规厂纪加强了法纪观念,严格考核培养了务实精神……这些点滴的熏陶可以换来终生受益。
  其次,专业素养得以巩固和提高。任何专业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素养,“分校”中的学生三年里的学与做都要身处企业与岗位之中,真实环境易于引发出他们爱岗敬业的热情,优秀员工的言传身教使他们认识到一个合格员工的必备条件……或是亲身体验,或是专题讲座,或是榜样示范,诸如劳动观念、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创新精神等专业素养在日积月累中得以巩固和提高。   第三,身体素养得到强化和提升。目前,职校生就业低效有一种表现:毕业时争先恐后抢机会,一上岗吃不了苦就放弃。家长牢骚,企业埋怨,学校尴尬。其实,身体素质难以适应也是原因之一。“分校”式模式克服了这一弊端:实习期间,完全按照工人的作息时间和厂规厂纪来规范学生,上岗一站就是八小时。高强度的体力消耗对于安逸惯了学生来说绝对是一个严峻考验。从一开始的站不住做不完,到逐渐适应坚持完成,再到完全胜任。三年的“站岗”训练,既锻炼了身体,又锤炼了毅志。
  四、过硬的操作技能是胜任严峻就业挑战的保障
  根据企业需求在企业内部办分校,最根本的优势就是方便学生技能训练和上岗操作,保证实习落到实处,保证专业技能得到最扎实的训练:
  第一,增加实习时间,强化实践性环节,突出技能培养。“分校”按照三年内个体的成长变化和课程的相应设置作出了合理有序的实习安排:一年级一月实习一周,以认识性实习为主;二年级实习时间适当增加,实习目标逐步具体和深化,要求学生懂得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要学会基本操作技能,实现逐步顶岗;三年级能顶岗实习:总之,三年实习时间充足,实践性环节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学生的技能操作培养明显突出。
  第二,落实训练便利且高效,消除理论与实践、课堂和岗位的时空距离。在企业内部办学,便于双方整合优势资源来展开多方高效合作。首先,便于理论的理解和巩固。学校提供资深专业教师展开课堂讲解,企业提供实物展示、视频观摩或师傅讲解、车间训练等,直观具体、形象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易学、易懂、易记,实现高效学习。其次,便于技能的训练和提高。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间隔安排,便于学生及时将课堂所得通过应时的操作训练得以巩固和提高,学校就在企业内,更便于随时带学生下车间,上岗位,跟师傅…....
  学后就做,做了再学…相比“先两年学后一年做”的陈旧模式存在2年时间隔阂的弊端,“分校”学生的课堂所得和岗位训练不再会因时空的不可衔接而产生断裂。
  第三,便于问题的及时反馈与解决。首先,实习期间,严格遵照一人一师的规矩,无论是从责任还是精力、时间来讲,都可以保证训练的高质高量;其次,学生下车间实行三定,即定岗位,定师傅,定工艺,任务明确,偷不得懒;三是学生必须带着问卷下车间,,每周答卷后由专业老师批阅:学生一旦出现理解或操作上的问题,便可在第一时间内反馈到师傅眼中,反馈到老师眼中,也便于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纠正,或在第一时间内重新进行教学的调整……
  “实习不出门,师傅是家人,手把手教技能,毕业就成有用人”,这是我校“分校”模式稳定就业效率的一大法宝。因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人才的实用技术才是他们征聘的“铁”标准,过硬的专业技能远远胜于学历要求,所以,对中职生来说,只有拥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才能拥有胜任就业挑战的保障。
  五、学与做的同步发展是实现专业对口与高效上岗的途径
  “分校”坚持学与做的双线并行模式,不仅可以消除长久时间内单调学习造成的“心理饱和”负效应,更重要的是,严重困扰中职生甚至大学生“专业对口”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分校”学生始终处在“学为了做,学了即做”的打磨中,学了就可用在岗位上,能做才是学的目的。最终,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岗位之间有了明显的针对性,学习和操作密切对接,在边学边做中他们逐渐适应了特定岗位,在边学边做中他们自然养成了“学校=企业=职业”的意识,在这种默契下自然就实现了专业职业的对口关系,也就真正实现了毕业生整体素质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这样的学生走上岗位后技能熟,上手快,心态稳,缩短了一般模式的毕业生必需的就业过度期,上岗顶岗及时高效。
  纵观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模式的成功所在,它贵在切实贯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精神,实现了职校应有的育人功能;它妙在充分调用了个体和企业的双向需求,激活了个体及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依靠多方合作赋予了职教以新的活力,它足以成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职教改革的一个榜样,是引领职教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的科学而可行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陈丹辉主编.气象出版社2006年5月
  [2]《“大职教观”问题探微》董仁忠,石伟平.《职教通讯》2007年3期
  [3]《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张丽.《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4]《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办学模式的探讨》赵宪利,韩运波.《黑河教育》 2009年第3期
  [5]《从在“校企合作”教学实习模式中思考学生职业素质能力》邱波,陈丽霞.《职业圈》2007年.第11S期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宜兴)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更好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据食品感官检验技术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对食品感官检验技术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提出了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培养目标与方法。  [关键词]食品感官 检验技术 培养目标     食品感官检验是通过评价员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
期刊
解读手机实名制    手机实名制是指用户以自己的名字等个人信息为手机号码进行注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手机短信功能相结合,用户注册实名后,即将相关信息存储在互联网数据库上,需要查询时,通过手机短信方式,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
期刊
[摘要]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每名教师必须面对并且头痛的问题,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要求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充分重视这部分学生,遵守教育规律,运用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想方设法消除他们不良的心理因素,使之保持不断前进势头。  [关键词]后进生 找根源 因材施教 耐心等待  后进生是指班级中在学习、品德两方面都落后的学生,也称之为“双差生”。由于后进生经常遭到别人的嘲笑和歧视,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丧失信
期刊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这种教育是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不可能立竿见影的。本文针对高校在创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某种急功近利的倾向、原因和后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改进对策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研究生 创业 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校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曾席卷全
期刊
[摘要]构建高中政治的魅力课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魅力课堂构建主要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的兴趣培养、时事政治的运用、探究魅力的达成四个方面体现。)  [关键词]政治 魅力课堂 教学有效性 人格魅力 兴趣 时政 探究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政治课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着不懈的探索。魅力课堂的构建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在这方面
期刊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习文言文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因此,针对目前的现状,应从激发学生情感需求,落实学前预习,重视课堂诵读和文意疏通,背诵促进文本理解,形式多样的活动代替简单的复习检查等方面提高文言文教学的
期刊
在制作PPT示文稿时,为了让演示文稿更吸引人,往往会插入一些背景图片。其实,不仅仅是图片,Flash动画也可以做为PPT幻灯片的背景。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实现。
期刊
[摘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和把握教学艺术,促动学生快乐的神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是采用典型事例,启动学生快乐学习的“发动机”;二是创设情境、方法,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兴趣;三是借助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快乐学习的神经。通过在教学中加入“快乐的元素”,改变了以往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產生乐学情绪,开启了政治课“新、奇、活、特”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期刊
[摘要]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例如,父母争吵不断,甚至动辄
期刊
[摘要]阐述了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些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说明了各种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阅读 能力 兴趣 方法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虽然需要一个长期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