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中青春与死神的象征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1a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腊神话中的青春女神叫赫柏,她的父亲是天神宙斯,母亲是天后赫拉。赫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地位并不高,也远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出名,但每个人都想讨好她,以便得到她的青春之酒。神话中关于赫柏的描述并不多,她最初担任诸神宴会上的侍酒官,后因失误被免职,嫁给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有意思的是,赫拉克勒斯与岳母赫拉的关系极其糟糕,赫拉将女儿赫柏嫁给赫拉克勒斯,恐怕也是为了调和自己与大力神关系的无奈之举。
  赫柏的形象大量出现在肖像画中,富裕的女性赞助人常常头戴花冠、手持金杯,装扮成赫柏的样子。当然,画家还会在画面上描绘宙斯的巨鹰,暗示画中女性为青春女神赫柏,因此,这类肖像画常常呈现出“程式化”的特征,毕竟,青春永驻是女性赞助人最大的心愿。让·马克·纳蒂埃的《装扮成青春女神的修尔纳公爵夫人》即是此类作品,画中的公爵夫人一只手拿着酒瓶,另外一只手持有金杯,老鹰自空中俯冲下来,正要饮用金杯中的青春之酒。
  不过,最能表现赫柏青春活力的作品,来自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弗朗索瓦·吕德的《赫柏与朱庇特的鹰》。在传统题材中,赫柏主动斟酒喂食老鹰,但吕德突破了以往绘画中赫柏与鹰的关系—赫柏的右手高举酒杯,眼睛看向从身后钻出来的鹰;老鹰探着头,张开喙,扇动翅膀,似乎迫切地想喝到青春之酒。吕德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又有浪漫主义的激情,他设计的浮雕群像《马赛曲》,奠定了他在雕塑史上的地位。《马赛曲》又名《1792年志愿军出发》,表现了法国人民在胜利女神的庇护下勇敢反抗外国侵略的故事,整座雕塑以寥寥几个人表现出千军万马之势,充分展示了艺术家高超的表现能力。

  赫柏侍酒的职责后来被伽倪墨得斯替代,法国画家查尔斯·凡·卢卡的天顶壁画中展现了赫柏将职位传于伽倪墨得斯的场面。画中为诸神斟酒的就是赫柏与伽倪墨得斯,赫柏头戴花环,手持酒壶,刚刚为主神宙斯斟满美酒。初次学习为诸神斟酒的伽倪墨得斯有些紧张,他跪在宙斯脚下,双手奉上金质酒杯。查尔斯·凡·卢卡的油画稿中,原本没有伽倪墨得斯和火神伏尔甘,天空中的天使捧着椭圆形饰板,上面画着字母“FR”(“FR”为腓特烈大帝的缩写)。在最终完成的壁画中,画家增加了伽倪墨得斯學习斟酒的情景,紧张的伽倪墨得斯与旁边侃侃而谈的诸神形成了鲜明对比。冶炼神伏尔甘也是宙斯与赫拉所生,但相貌丑陋的他一直不受诸神待见,因此被安排在画面下方,并没有与诸神同坐。天使手中的椭圆形饰板则被一块布蒙住了。
  当然,凡人和诸神一样渴望青春永驻,但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正如汉斯·巴尔东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与死神》中所表现的那样:年轻的女性欣赏着镜子中的自己,殊不知死神已将象征时间的沙漏放在了她的头上。在西方文化中,镜子象征另外一个自我,并且常以手持镜子的年轻女性象征人们对青春的留恋。在薄伽丘的《十日谈》中,艾米莉娅甜美地唱着:“我爱上了我自己的美丽,忠贞不渝,一心一意,再没有别的感情能把我困扰。我对着镜子看我自己的美貌,赏心悦目,欣喜不已,我知道无论新的感受和旧的回忆都夺不去这份惬意。还有什么愉快的事物能使我动情,能勾起我新的渴望?”画中年轻女性旁边的婴儿与老妇,分别象征了她的昨天与明天。没有人能抗拒死神的到来。

  奥地利画家克利姆特同样执着于描绘女性的一生。他的画作《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年轻貌美的妈妈与怀中的婴儿陷入梦乡,她们旁边的老妇似乎在掩面哭泣,生命的循环无过于此情此景。克利姆特的学生席勒继承了老师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同时走向了纯粹的表现主义。席勒的作品《少女与死神》同样描绘了青春的美好与死亡的恐怖,画中的少女紧紧抱着象征死神的老人,少女绯红的脸颊与死神枯槁的面容形成了鲜明对比—少女的周身充满了生命的力量,而被少女拥抱的死神却面露恐惧之色。

  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用一系列作品慨叹“生命、爱情与死神”这个永恒的话题。《生命之舞》是蒙克“生命组画”中最重要的一幅,画中的人们正演绎着人生百态。画面前景中的三个女人象征人生的三个阶段:最左边是刚刚绽放生命之花的白衣少女,白色象征纯洁;画面中间跳舞的红衣女子是活力四射的青年,红色象征生命的短暂喜悦;画面右边的黑衣妇人已步入暮年,黑色揭示出其内心的哀伤与孤寂。
其他文献
董其昌在中国书画史上一直影响巨大,在许多人心目中,他的地位甚至远在“明四家”之上。董其昌是一代书画大家,他的书画理论是中国书画美学史上的重要宝藏。董其昌的主要著作有《容台集》《容台别集》,流传最广的则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董其昌一生最大的成就,当属他有关山水画“南北宗论”的评说了。  “南北宗论”乃是董其昌根据中国禅学分为南北二宗之说而立论的,这一论说也为他引来了许多非议。原因是在董
1975年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墓葬,和1976年青海贵南县尕马台墓葬,各出土了一面铜镜。这两处墓葬均属齐家文化,这两面铜镜的出土,标志着中国古代铜镜至少在3000多年前就已出现,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现存最早的两面铜镜。至于我国古代铜镜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铸造、使用,目前还不太清楚,有待今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我国古代铜镜从齐家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经过漫长历史的发展、演变,一直延续到清代,其间虽然经历了各个社
弥勒佛像金身法像  统计《汉书》《后汉书》关于黄金赏赐的记录,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汉时期,曾用于赏赐的黄金多达1300吨;进入东汉以后,皇帝们一反常态,很少再用黄金作为赏赐,用金量锐减至5吨。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佛教流行,佛寺建造和佛教造像耗用了大量黄金。到了北魏时期,佛教进入第一次兴盛期。北魏献文帝曾在天宫寺铸造释迦牟尼佛立像,高达14米左右,用铜50吨、黄金0.3吨,如此巨大的金铜佛像
五色鹦鹉图(局部)五色鹦鹉图绢本设色 53.3×125.1cm 宋 赵佶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中国花鸟画发展至宋代,其写实性达到了最高峰。宋徽宗赵佶尤为重视写实,在他统治初期,画院曾有一条戒律:“盖一时所尚,专以形似,苟有自得,不免放逸,则谓不合法度,或无师承。”  邓椿《画继·杂说》记之甚详:“徽宗建龙德宫成,命待诏图画宫中屏壁,皆极一时之选。上来幸,一无所称,独顾壶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
五色鹦鹉图 绢本设色 53.3×125.1cm 北宋 赵佶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此作写实水平极高,用色非常和谐。鹦鹉深邃的眼神十分逼真,其头部黑色、颈部红色、身体青色的羽毛浓淡相宜,立体感很强。杏花开放姿态万千,层次分明,树枝间偶见点点绿芽,动感明显。清新的春天气息扑面而来。欣悦之意  《释名·释采帛》曰:“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物生之时,总是鲜活生动的。因此,青色总能给人以喜悦之感,虽不似
关键词:棚室栽培;番茄;套作;品质;产量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间套作较单作增产幅度为30%~50%。据统计,世界间套作面积在1亿hm2以上,国内间套作种植面积约有0.2亿hm2,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间套作相对于单作具有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的特点。近年来,间套作养分资源利用及间套作优势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合理地间套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这种优势生态基础主要包括地上、地下等
艺术家Bruce Nauman的装置作品《自然光 蓝色光房间(Natural Light, Blue Light Room)》在伦敦的Blain Southern画廊进行了展览,这是此作品自1971年首次面世以来第一次对外展览。  该装置就像一个Petri培养皿,两个不同光源的光线在里面发生碰撞、交织和结合,把时间变成一种可触摸的“艺术品”,代表的是一种极简之美。进入房间后,人们就会被充满房间的照
伤心的小蜗牛慢慢爬,身后拖出一条弯弯的曲线,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他心情好一点了。草叶沙沙响着,把他的殼擦得亮亮的。他心情又好一点了。下雨了,他的壳溅出的水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等雨停了,他用触角蘸着雨水,再蘸一点花粉。在壳上画了一幅画。现在,他已经是一只快乐的小蜗牛了。
早在《詩经》时代,荷就逐渐被赋予了文化含义。此后,历代文人吟咏荷的作品极多,寄托了诸多情感。其中,宋代周敦颐最为著名,他在《爱莲说》中把荷花比作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荷是夏季的水生花卉,是遍布全球的观赏性植物。荷花大瓣大,有黄色、红色、粉红色和白色,子叶肥厚。早在《诗经》以前的时代,荷作为实用植物就已经出现在典籍中,如《逸周书》中就有“薮泽以竭,即莲掘藕”的记载。《尔雅》对荷的介绍更为具体:
摘要:在赣江下游蒋巷镇水稻田示范基地设置径流监测点,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田生态系统地表径流中氮、磷养分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连续多次监测期内,自然降雨条件下常规施肥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总氮、总磷平均含量为3.09、0.29 mg/L,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可溶性无机氮是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尤其以硝酸盐形态的氮流失更显著;溶解态正磷酸盐是该区域水稻田土壤中磷流失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