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一名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呢?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
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开发小学生的悟性
一个人的成绩如何,首先看他有多大的悟性,數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抓口算培养敏捷思维
口算对思维敏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准确迅速的解题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
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它非常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乘法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0~9的数字卡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再算出来。看谁编得题多,算得又对又快,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活跃了思维,有了竞争意识。
四、锤炼心理
对学生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对其心理的培养。比如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其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五、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六、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可以通过电脑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全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鸡兔同笼”等形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巩固自身所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开展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屏幕上可以为学生显示“再接再厉”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
七、加强反思
反思是前进的力量,没有反思,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上一节课,教师都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进行总结,找出规律,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八、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但学习往往专心,听课时间短,学习起来也比较马虎,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
总之,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同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让学生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
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开发小学生的悟性
一个人的成绩如何,首先看他有多大的悟性,數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抓口算培养敏捷思维
口算对思维敏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准确迅速的解题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
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它非常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乘法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0~9的数字卡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再算出来。看谁编得题多,算得又对又快,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活跃了思维,有了竞争意识。
四、锤炼心理
对学生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对其心理的培养。比如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其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五、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六、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可以通过电脑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全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鸡兔同笼”等形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巩固自身所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开展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屏幕上可以为学生显示“再接再厉”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
七、加强反思
反思是前进的力量,没有反思,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上一节课,教师都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进行总结,找出规律,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八、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但学习往往专心,听课时间短,学习起来也比较马虎,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
总之,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同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让学生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