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nj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详细分析了高校如何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加快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52-01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给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快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创新,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就业。尤其是在新课改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更应加快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以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应用成效。
  一、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就业辅导中心,用以辅助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但每个高校的实施策略不同,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效果也各不相同。
  为了确保就业指导课程的實施效果,高校应统一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并明确课程课时、课程目标、课程计划等。也就是说让就业指导课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另外,我国早在2007年就出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各大高校也积极响应了国家号召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规划并不够合理。鉴于此,高校还应当结合整体教学计划,细化就业课程规划。比如在大学一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在大学生二年级,重点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大学第三年级,增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及辅助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如开设社交礼仪、沟通交流等辅助性课程。
  二、改革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也应积极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创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中,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首先,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创设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分析等学习活动。其次,教师应当重视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性,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经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最后,教师还应当扩展教学的活动,丰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
  三、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应依据年级段的不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个性化就业指导主要是针对毕业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时,应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并帮助学生建立终身职业理念。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测评工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使学生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职业、适合做什么岗位。这样更能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另外,在个性化就业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指导。毕竟在就业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问题。比如遇到一些比较自闭、内向的学生,教师要积极运用心理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勇敢面对就业问题;若学生多次面试不成功,产生自卑感时,教师应适当地鼓励学生,并帮助学生选择合理的职业。总之,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也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之路奠定基础。
  四、打造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
  教师是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非常大。为此,高校在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时,也应当组建一支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首先,高校应当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咨询服务。另外,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平台还有助于教师参与就业指导教研活动、了解最新就业政策,从而达到提高教师就业指导水平的目的。其次,高校还可以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团队,并积极邀请校友、企业家进行就业指导教学,充实就业指导教学队伍。最后,高校还应重视教师的再教育。毕竟就业环境日新月异,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更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质量。
  综上所述,在就业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开展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应结合教学实际,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慧.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探索[J].科技风,2015(01):216.
  [2]于晓丹.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J].科教导刊(下旬),2016(05):171-172.
  作者简介:
  万玲曦(1986-),女,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同伴交往对发展幼儿社会性、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培养良好情绪情感以及养成亲社会性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具体情境对幼儿同伴交往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幼儿 同伴交往 社会性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46-02  一、幼儿同伴交往的内涵  幼儿同伴
期刊
【摘要】要创新,教师就要敢于走出书本。能自如地走出课本最终又落到课标要求上,老师必须做深入细微地研究,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電。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境界,就必须真正向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学能手转变。这才是根本所在。  【关键词】传统教学 走出教材 教学原则 学习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
期刊
【摘要】情绪表達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幼儿年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经验的不断累积。幼儿适当、合适的情绪表达有利于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建立,提升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指出:5~6岁幼儿应该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消极情绪的原因,能努力化解。教育建议为“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因此,在幼儿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中,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
期刊
【摘要】当前,高职道桥专业教学中,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高度重视开展实践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实习以及引导学生自主测绘桥梁的长度、占地面积,并独立自主完成检测任务,整个过程中加强学生基本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专业技能。  【关键词】高职 道桥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
期刊
【摘要】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当地保留大量本土化的地域特点、文化特色、传统手工艺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侗族传统手工艺已经渐渐流失,继承与发展成为了现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当地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采用侗族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侗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得到体现。幼儿园环境创设融合侗族传统手工艺的元素,为幼儿提供一个侗族风情浓郁的物质环境,培养幼儿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与爱好。本文
期刊
【摘要】在“双一流”背景下,大学生党员中以“对标争先”活动为契机,将“对标争先”计划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推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应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关键词】双一流 高职院校 对标争先 学习型学生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G712【文
期刊
【摘要】“研究-体验”研训模式重视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经历与体验,培训者与参训教师共同就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切磋、探究、体验,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完整生命发展。笔者尝试根据此模式以“有效观察的方法与策略”为主题进行了新教师研训实践,有效丰富了新教师个体的体验和思考,在行动中学习、研究和成长。  【关键词】研训模式 研究-体验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较差,而语文又相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且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了学生的差异。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58-02  一、分层教学的涵义  分层教学即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级,并根据实际情况开
期刊
【摘要】培养适合现代化教育的专业人才和高水平劳动者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学习环境的日益成熟,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加强中职财经商贸专业组织学习的能力,有利于中职财贸专业迈向学习型组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和交流性,使学生的知识的积累程度和创新能力逐渐加强,对中职财经贸易专业人才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络学习 财贸专业 中职教育  【中
期刊
【摘要】加强实践教育是贯彻新时代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想要切实地加强实践教育,不但要对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还要了解开展实践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地进行创新。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推动实践教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实践教育 育人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53-02  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