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激活全篇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语文阅读课教师能教给学生什么?能否找到一个切入点,由它来引带出众多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又能形成学生对文章全篇把握的效果呢?因此我以《范进中举》为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选取了范进中举后的疯言“噫!好了!我中了!”为切入点设计问题,学生由此点深入体验、发现、感悟文章的众多知识点,而且兴趣盎然,犹如踏上了一次愉快的旅程。
  一、案例背景
  一堂语文阅读课教师能教给学生什么,这曾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困惑,因为语文教学有其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一堂课需要涵盖众多的知识点(即教学目的)。如从工具性角度说,要求教会学生识记字形字音,理解词义;从文学性角度说,要教会学生理解文章脉络结构,掌握文章主题,理解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从人文性角度说,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情感的熏陶。
  二、提出问题
  《范进中举》是经典的名家名篇,吴敬梓先生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辛辣的讽刺手法,对比的妙用,文章的主题,耐人寻味的语言等都是值得学生品析掌握的知识点。于是想寻找一个切入点,把这些知识点融汇于其中。在反复思考实践中,发现以范进中举发疯时反复说的“噫!好了!我中了!”这句话来设计问题切入,可达到以上的效果。接下来,笔者以《范进中举》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为例,详细地剖析“以点带面,激活全篇”的设想。
  三、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1.品味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文章写作手法,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难点:范进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2.品析范进喜极而疯的疯态。
  让学生齐读范进喜极而疯的文段之后,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分析疯的过程,疯的丑态。这是正面描写,还可引导学生分析其侧面描写疯态的句子,接着可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导致他疯了,是中举,从疯言中可看出。“噫!好了!我中了!”重点揣摩“好”“中了”的含义。这里进行朗读指导,读出两句疯言的变化。
  (这里的“好”“中了”的含义就是“以点带面”的“点”,它为主题的理解作铺垫。)
  3.分析胡屠户等人的言行,从而深层次了解范进喜极而疯的原因。
  由问题“‘中了’是不是真的‘好了’呢?从哪里可看出?”导出胡屠户等人言行的分析。
  重点分析胡屠户这个人物。通过找他对范进的称谓、行为、礼物前后变化的词句来深刻感知此形象。在这我借鉴了对联形式来总结胡屠户的变化,比如他前后送的礼物可概括为“一副大肠一壶酒,数斤猪肉数千钱”。采用对联形式,不但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记住了文章内容,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概括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张乡绅、众乡邻的变化让学生从书中感知。
  接下来提问“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看出什么?”(范進中举后生活地位真的变好了。人们的自私势利。社会的世态炎凉。)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变化呢?范进中举,也可说是封建科举制度。由此引出对文章主题的了解。
  在分析人物前后态度变化时就是让学生去品析耐人寻味的语言,抓住对比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同时又体会到辛辣的讽刺。这些组成了学生对文本“面”的认识,它是由前面的“点”自然带出的。
  4.理解文章的主题。
  由范进中举发疯及中举后周围人对他态度的变化可看出封建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下层读书人,而且毒害了整个社会,它扭曲了人性。
  5.总结并布置作业。
   四、教后反思
  在这里要补充一点,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之前需给学生一堂课的时间扫清文字障碍来阅读文章。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否则我们倡导的“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就是自欺欺人的说法。
  在设计这一课时,笔者直接进入小说的高潮部分“中举而疯”的分析,接着抓住“噫!好了!我中了!”中的“好”“中了”的含义这个点向全篇辐射开来,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众人前后变化的语句。找的过程是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对比、讽刺的手法,耐人寻味的词句及一群趋炎附势的人物形象,这就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探求文本的过程,最后由范进“中了”变“好了”水到渠成地引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到此文章被激活了。因为这堂课已变成学生的一次鲜活生动的文本阅读之旅。当然,在选择切入点时,笔者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了充分的考虑。问题情境的设计遵循了不宜太难也不宜太易,而是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际教学时,当抛出切入点问题之后,学生便很快进入了文本情境,在教师的引领下展开了一次生动有趣的阅读之旅。他们时而与范进同“疯”,时而浏览着众人百相图,时而饱尝世态炎凉,时而痛斥着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依然意犹未尽。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板桥中学(210039)
其他文献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让他们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强调它的“实践性”。大量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关键的是把文言文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实践过程,变成一个训练过程。学生在训练中理解文意,积累字词,培养语言,习得言语,文言文学习的品质得以改善,言语能力得以提升,语文素养得以提高。这个实践过程,训练过程落实到具体
期刊
《谈读书》是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精读文章。作为文艺随笔《谈读书》的教学常常让不少教师喜忧参半,文章对读书有许多精辟论述,贴近学生生活,似乎有很多宝藏可以挖掘。但在具体教什么、怎么教时却又让人颇费思量。  纵观当前的课堂实践,《谈读书》的教学分化为两个极端:一是把此文当作议论文来教。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培根的读书观点,然后让学生分析文章是怎样围绕观点来论述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等
期刊
新课改在强调革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也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和新课改的教育要求相适应,运用更多高效、新型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
期刊
微写作顾名思义是指语言比较简练、篇幅比较短小的写作方式。相较于常规写作方式,微写作的灵活性更强,可以做到即时、个性、创意的表达,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单一僵化,比较枯燥,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帮助学生见微知著,写出赏心悦目的精彩作文,提高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苏教版文言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新课标指导下的南通市近几年语文中考,关于文言虚词考查的形式和分值,应该是稳中有变,稳中求变,以解释加点的文言虚词为主要的考查形式,同时将重要的文言虚词放在句子中去考查考生的掌握情况。  一、近几年南通中考文言虚词初析  2014年关于文言虚词继续保
期刊
屈原《卜居》中言:“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此言旨在说明人各有长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正视“尺长寸短”的客观性存在,并利用一定的方式,让尺长者能凸显出其优势,也要让寸短者发挥其作用,使得尺和寸各得其所。  一、要认可学生的差异  除了语文能力的差异外,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是不一样的。它
期刊
随着中国核心素养的提出、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标的颁布,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用互文性材料推进深度阅读是近年来较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互文性文本选用过量(文本量多而杂);解读过度(文本难度大而深);运用失当(文本没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等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笔者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基本流程:   1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现阶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对学生的学习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批注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错了没关系,只要大胆去批注、去表达就已经迈出很大的一步,再经过长期的练习,不断完善其身。在提升学生批注能力的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针对所学习的不同语文内容进行多样的批注,加
期刊
曹文轩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我觉得品味文学语言,也需要凝视、吟哦、涵泳,才能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领悟情境,体会情感。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课标的要求也适用于散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
期刊
涵泳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有利于语言的积累。相较于一般的现代文,古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以“涵泳”的方式来教学无疑是促进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实施的层面上需要教师结合文本特点及学生基础,设计涵泳的指导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涵泳解决存在的困难,层层深入文本,探寻文章的核心价值。  一、“读过去”重在一个“畅”字     “读过去”即读通顺,体现在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