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尺寸之间的差异 求关注全体的方法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原《卜居》中言:“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此言旨在说明人各有长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正视“尺长寸短”的客观性存在,并利用一定的方式,让尺长者能凸显出其优势,也要让寸短者发挥其作用,使得尺和寸各得其所。
  一、要认可学生的差异
  除了语文能力的差异外,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是不一样的。它可以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我们的课堂,学生层次各异,对待语文的兴趣各异,这种差异使得语文课堂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万物都具有差异性。同样的,体现在我们语文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并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体悟。以《土地的誓言》为例。
  师:文中作者说“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故乡的土壤是香的”,这里作者说“埋葬”,是否有别样的原因。
  生1:我觉得那是他小时候的事情,所以用“埋葬”。
  生2:作者想说的是欢乐属于过去,现在没有了欢乐,他其实是想表明自己对过去美好家园的怀念之情。
  在上例中,生2的思维明显比生1敏捷,但也不能全面理解作者的情感;生1则无法深入文本寻找文本的真正深意。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性才给了教师更多的挑战,让语文课堂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笔者是这样延续这个问题的。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都很不错。生1说作者埋葬的是小时候的欢乐,那么,作者现在还欢乐吗?
   生1:应该不欢乐。
  师:为什么?
   生1:因為作者当时远离故乡,依旧无家可归。
   师:那么,你觉得作者当时只是为了写自己小时候的欢乐吗?
  生1:不是,应该是通过写过去来表明现在的痛苦和无奈……
  到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透过表象深入到实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文本都有了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客观实际,习惯于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来引导全体学生朝着教师的思路前行。这无疑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理,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要认可和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差异是要寻找到学生差异的根源,一方面要看这种差异是否由周围的环境引起;另一方面,看差异是否由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所造成,如一直以来对语文的反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等。找到了差异的根源,才能找到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
  二、达成“尺长寸长”之基点
  在发现差异和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教师要寻找到改变差异的方法途径,这个过程能让教师充分享受到教育教学的巨大魅力。
   1.充分调动情感
  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如果我们能让所有层次各异的学生“亲师”,那么师“授道”,生“信道”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课堂外生亲其师,师必先爱其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智能的钥匙。热爱学生,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关爱中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堂内生信其道,师必先有其道。要学生信其道,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必须有灵活的课堂应变技巧,有幽默的语言,有让学生信服的人格魅力。语文本身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所以教师要不断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自身能力素质是被学生信服的重要因素,让学生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定势,由此在课堂上就会出现教与学的和谐协调。
  2.改变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课堂形式。在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很少关注学生不一样的能力水平,而根据自己的预设来完成课堂教学环节,这让成绩好的学生感觉“吃不饱”,而成绩相对差的学生“吃不下”,这样就培养不出真正优秀的学生,也不会使差生有提升的空间。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改变课堂形式,提升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各项语文能力。
  教师主持的课堂形式。随着课改的进行,教师已经不是课堂的主角,而学生是整个课堂的“舞者”,是教学环节的“焦点”,教师只是串联教学环节的“主持人”。但是,舞台要表演什么?按什么顺序表演?为何要表演?这些问题作为“主持人”的教师必须有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让表演者尽情发挥,得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学生主持的课堂形式。我们有句俗语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么,教师为什么不让自己走出文本,去聆听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呢?让学生自己主持课堂并完成教学环节,教师则成为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以七下《丑小鸭》一文为例:课前两天布置任务,分六个小组,每一组由一位组长负责,经过共同讨论,确定重点难点,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课前随机抽取一组,由组长上课。
  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远远超过了教师主持的课堂。由于各组都得到了充分准备,学生对文本的剖析理解达到了相当深远的地步。而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明白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缺陷和优势并做有效点拨,这样的课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得以大大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采取多层次作业设计:教师“定额配送”。教学任务完成以后,教师会配以一定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如果把教师布置的作业比喻为企业配送的物资,那么学生固有的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作业的态度和完成作业的能力也决定了教师布置作业量的多少,涉及面的大小和作业的难易程度。教师在“定额配送”作业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自身的情况,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让他们既可以满足物资需求,又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具有充分的回转空间。
  比如:七下《伤仲永》重点字词记忆作业:
   基础差的学生:抄写重点字词的翻译两次,并记住一半重点字词意思。
  中等基础学生:记住重点字词意思,并在家长面前顺利翻译。
   基础较优学生:记住重点字词,翻译一遍,并试着背诵。
  但这种作业设计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教师是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而强制配送“物资”,学生没有自己主动选择的权利。
  多层次作业设计由于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根据情况灵活选用,并能结合各种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接受学生差异的同时,去尊重这样一种差异。如何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让各层次学生公平地享有教学的权利,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竭力寻找的目标所在。
  教学是一门永远的艺术,让我们跳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单一欣赏,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客观实际面前,竭力去达成学生“尺有所长,寸亦有所长”的最终目标,让语文课堂面向全体,瞻望未来。
  作者单位: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学(312000)
其他文献
一、明确方向,策略为先  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学习的起点,为教学提供依据,指明方向。笔者在教学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写作中,运用了不同形式的写作导学稿,以搭建作文教学中师生、生生以及自我对话平台。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独立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不是随意、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选择和整理加工的;教学过程不是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教育过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写作
期刊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部编教材选入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章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这篇短文共194个字(包括标点符号)。却写得精彩绝伦,趣味盎然。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
期刊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6版)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培养有明确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中生阅读鉴赏能力还没有形成,教师应给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明确阅读鉴赏基本操作步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验证机会,自然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支持。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在技法传授时,需要有观照意识,如何实现教学操作的主体诉求,这是
期刊
托尔斯泰认为:“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语文课堂的对话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启迪学生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然而笔者在教学与调研中发现,部分课堂看似热闹,然而细思冥想,不少对话浮于表面,非但不能启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兴趣,相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对话主要有以下具体表现。  伪对话现象。课堂上部分教师掌控提问,以师生的问答为主要形式,集中表现为
期刊
中国的古代诗文几乎都有“山水”的烙印,难道古代文人很悠闲,有大量的时间去游山逛水吗?其实不然,不少文人都是将他的无奈苦闷、志向乃至隐逸情怀寄托在“山水”之中,“山水”亦成了他们精神的家园。  《答谢中书书》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一篇山水小品。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黑暗的时期,各种矛盾非常尖锐,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以期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陶弘景,曾经担任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
期刊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让他们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强调它的“实践性”。大量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关键的是把文言文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实践过程,变成一个训练过程。学生在训练中理解文意,积累字词,培养语言,习得言语,文言文学习的品质得以改善,言语能力得以提升,语文素养得以提高。这个实践过程,训练过程落实到具体
期刊
《谈读书》是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精读文章。作为文艺随笔《谈读书》的教学常常让不少教师喜忧参半,文章对读书有许多精辟论述,贴近学生生活,似乎有很多宝藏可以挖掘。但在具体教什么、怎么教时却又让人颇费思量。  纵观当前的课堂实践,《谈读书》的教学分化为两个极端:一是把此文当作议论文来教。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培根的读书观点,然后让学生分析文章是怎样围绕观点来论述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等
期刊
新课改在强调革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也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和新课改的教育要求相适应,运用更多高效、新型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
期刊
微写作顾名思义是指语言比较简练、篇幅比较短小的写作方式。相较于常规写作方式,微写作的灵活性更强,可以做到即时、个性、创意的表达,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单一僵化,比较枯燥,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帮助学生见微知著,写出赏心悦目的精彩作文,提高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苏教版文言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新课标指导下的南通市近几年语文中考,关于文言虚词考查的形式和分值,应该是稳中有变,稳中求变,以解释加点的文言虚词为主要的考查形式,同时将重要的文言虚词放在句子中去考查考生的掌握情况。  一、近几年南通中考文言虚词初析  2014年关于文言虚词继续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