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备考对策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andra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苏教版文言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新课标指导下的南通市近几年语文中考,关于文言虚词考查的形式和分值,应该是稳中有变,稳中求变,以解释加点的文言虚词为主要的考查形式,同时将重要的文言虚词放在句子中去考查考生的掌握情况。
  一、近几年南通中考文言虚词初析
  2014年关于文言虚词继续保稳出题,不改变形式,考查重点为“逾”(可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不敢稍逾约”)“苟”“况”“之”“乎”等,分值为4分,在文言实词“形骸”一词中稍有难度,但如果学生懂得“放浪形骸”一词,句子翻译也应该迎刃而解。
  2015年,在解释词语中,未将文言虚词作为单独命题内容,在“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一句翻译中(3分题),重点考查了“其”“之”“也”,且这一句翻译几乎没有难度。
  2016年考查的文言虚词有“然”,句子翻译“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中,11个词,6个虚词,其中“果”既可以作为名词“结局、结果”;也可以做动词“实现、完成”;还可以做形容词“饱满、充实”“坚决、果敢”,以上义项“果”是以文言实词身份出现,另,“果”还可以做副词“果真、果然”“到底”;连词“如果”,以上义项“果”又是以文言虚词身份出现,而语境“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中的“果”,的确可以算是本句中的第7个虚词。
  从近几年南通地区中考角度出发,所考查的文言虚词一般都作为平时教学的重点进行讲授,且这些虚词考点在课内,延伸到课外,万变不离其宗,分值一般控制在3分—7分,在南通读文85分中所占的比重有一席之地。
  二、归纳总结文言虚词教学方法
  1.语法分析法
  从语法角度去分析,“之”如果作为结构助词去理解,往往是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即:定语+之+中心语的结构,定语可以是名词、代词或形容词。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中的“菊”“莲”和“牡丹”作为名词去理解,不言而喻,而三句后面的“爱”显然不做名词,也就是这三句话的结构为“名词+之+动词”,这一结构让笔者结合“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来分析,请看以下A、B两种类型:
  A类: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送东阳马生序》 。
  B类:菊之爱,陶后鮮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A、B两类从结构看都是“名词(代词)+之+动词”的相同结构,但仔细比较会发现,A类中的动作施动者即为主语“悍吏”“两狼”和“余”,即为“主语+之+谓语”,而B类并非如此,施动者应为人,而非“菊”“莲”和“牡丹”,即为“宾语+之+谓语”,看似相同的结构,却有着巨大的差别,于是,这两种类型也就决定了“之”用法和意义的差别,A类中的“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而B类中的“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2.巧妙追问法
  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学的能动性,让他们在初读文本时,必须学会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上内容参考自钱梦龙先生《愚公移山》教案),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请大家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多少人?其中有几个是成年人?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找到“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这一句话省略主语“愚公”,加上“荷担者三夫”,一共是四人,后文还有“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样参加移山的共有5人。
  关于成年人这一问题,自然会落实到文言词“夫”上,教者完全可以对“夫”的一词多用适时讲解。
  愚公身边的人对移山持哪些看法?
  比较阅读:
  A: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两句话,句式相同,内容相近,但表达的语气、感情却大不相同,何以见得?且看“君”与“汝”两种称谓,自然带领学生去探寻“君”与“汝”这两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君”,其中有一种用法为代词,对对方的尊称,“您”;妻子对对方的尊称。“汝”,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在文言里一般是轻贱的称呼,“你”或“你们”。从称谓上看,愚公的妻子称愚公为“君”,智叟称愚公为“汝”,称谓的对比,自然看出智叟对愚公轻视的态度。
  正如钱梦龙老师《〈愚公移山〉教案》带给笔者的启示,文言文课堂也讲究“三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具体到文言虚词教学课堂,强烈的问题意识,灵巧的发问技巧,务实的训练方式,全方位地辐射和渗透到文言虚词教学课堂上,一定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优化文言虚词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226001)
其他文献
传记文学怎么读,随着整本书阅读的提倡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盲目读和应付读中游走,只求“读了”而不求“读好”,这明显与我们所希望的读书要求相背离。新课标强调,真正的名著阅读应培养學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概括、比较、分析、推理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真正实现与作品的深度交流。整本书阅读应该培养学生找寻关键信息、质疑探究和拓展阅读的能力。如何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发问并寻找答案的能力是整本书
期刊
一、明确方向,策略为先  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学习的起点,为教学提供依据,指明方向。笔者在教学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写作中,运用了不同形式的写作导学稿,以搭建作文教学中师生、生生以及自我对话平台。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独立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不是随意、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选择和整理加工的;教学过程不是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教育过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写作
期刊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部编教材选入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章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这篇短文共194个字(包括标点符号)。却写得精彩绝伦,趣味盎然。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
期刊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6版)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培养有明确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中生阅读鉴赏能力还没有形成,教师应给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明确阅读鉴赏基本操作步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验证机会,自然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支持。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在技法传授时,需要有观照意识,如何实现教学操作的主体诉求,这是
期刊
托尔斯泰认为:“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语文课堂的对话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启迪学生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然而笔者在教学与调研中发现,部分课堂看似热闹,然而细思冥想,不少对话浮于表面,非但不能启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兴趣,相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对话主要有以下具体表现。  伪对话现象。课堂上部分教师掌控提问,以师生的问答为主要形式,集中表现为
期刊
中国的古代诗文几乎都有“山水”的烙印,难道古代文人很悠闲,有大量的时间去游山逛水吗?其实不然,不少文人都是将他的无奈苦闷、志向乃至隐逸情怀寄托在“山水”之中,“山水”亦成了他们精神的家园。  《答谢中书书》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一篇山水小品。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黑暗的时期,各种矛盾非常尖锐,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以期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陶弘景,曾经担任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
期刊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让他们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强调它的“实践性”。大量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关键的是把文言文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实践过程,变成一个训练过程。学生在训练中理解文意,积累字词,培养语言,习得言语,文言文学习的品质得以改善,言语能力得以提升,语文素养得以提高。这个实践过程,训练过程落实到具体
期刊
《谈读书》是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精读文章。作为文艺随笔《谈读书》的教学常常让不少教师喜忧参半,文章对读书有许多精辟论述,贴近学生生活,似乎有很多宝藏可以挖掘。但在具体教什么、怎么教时却又让人颇费思量。  纵观当前的课堂实践,《谈读书》的教学分化为两个极端:一是把此文当作议论文来教。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培根的读书观点,然后让学生分析文章是怎样围绕观点来论述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等
期刊
新课改在强调革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也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和新课改的教育要求相适应,运用更多高效、新型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
期刊
微写作顾名思义是指语言比较简练、篇幅比较短小的写作方式。相较于常规写作方式,微写作的灵活性更强,可以做到即时、个性、创意的表达,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单一僵化,比较枯燥,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帮助学生见微知著,写出赏心悦目的精彩作文,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