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文化建设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在传统中国社会备受推崇,它不仅是“百善之首”,而且历史上不只一个朝代明确宣示以孝为国策,“以孝治天下”,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孝心文化,传统社会建立在以家庭为本位的孝心基础之上,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得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国民在民国之内,需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了。”梁漱溟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没错。”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同样认为:“中国纯粹建筑在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孝心文化不仅具有道德伦理意义,即亲子之间的价值观念与规范,而且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
   文字学家唐兰认为孝“即老之本字,子搀扶之,会意”。康殷《文字源流简说》对孝的解释更为形象,他说,像“子”用头顶着老人走路,老人走路艰难,儿女扶着老人行走来显示孝心。
   儿女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所以善事父母是孝心文化题中应有之义。《论语·公冶长》记录了这样一次对话: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颜回、子路跟孔子聊天、孔子说你们二人何不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的志向就是车马,衣服这些好东西都跟朋友一起享用,即使坏了也没有什么抱怨。颜回说,我的愿望就是不显示自己,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做到谦虚就可以了。他们也希望孔子谈谈自己的志向,所以子路对孔子说:“愿闻子之志。”孔子讲了三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成现代汉语是希望老人有个安定的晚年,朋友有着对自己的信任,年轻人能够怀念自己。我们生活在社会里,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处在三大关系之中:跟长辈的关系,主要是生我养我的父母;跟平辈的关系,即和我们有着交往和友谊的朋友;跟晚辈的关系,主要是子女,他们能记住我们的好处。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摆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老人在物质上不缺乏什么东西,精神上能得到安慰,这就是老者安之的内容。尽管子女对老者安之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也不一定做得那么完美,老人所需要的并不是很大、很高档的住房、高级轿车,也不一定要到名山大川去旅游,尽己所能也就行了。
   儿女的生命不仅是父母给予的,而父母的生命又源自到列祖列宗。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文化性的存在,人不仅需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同时还会追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孝心文化还包含“慎终追远”这一内容。《礼记·郊特牲》:“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先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炎黄子孙不能不慎终追远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弘扬大庆文化精神不能不追溯到铁人王进喜。清明节祭祖扫墓、 缅怀先烈就充分体现出了孝心文化中的慎终追远,所以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他把个人有限的生命融入历史长河之中、融入整个民族、国家的谱系之中。
其他文献
周厉王时,西戎猖獗,宗周岌岌可危,但动荡的王室对于作乱的戎狄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清剿,如果不是其西邻那个边缘华夏部族担任了抗戎的主力,甚至付出了其一个支族被灭的代价,那么宗周倾覆的时间可能发生得更早。  周人历来惯于借秦人与戎狄间的仇怨将其当作屏藩王畿的血肉城墙,但这个临近宗周,不断为宗周立下赫赫战功的嬴姓部族却一直没有得到周人的分封,直到周宣王即位,才第一次封秦人首领秦仲为大夫,不过仍不是诸侯。
期刊
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以文化复兴为前提。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代价。诸子百家,各有各的理念。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轴的价值理念,主要在“六经”。“六经”中蕴涵的理念,是中国人立国做人的基本依据。  我近年一直在研究“敬”这个价值理念。“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庄严。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光说有道教,有佛教,还不够。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不是宗教,但是它有信仰层面。我
期刊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对象时形成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促使人们“自强不
期刊
每到年终的时候,天气变得很冷,孔子会安排一些问题课,同学可以问一个字,也可以集中问一个问题,目的是将这个问题研究透彻。这一年的问题大家都关注一个字,其实也是一个大问题,就是“政”。   政,也是道德。如果执政者道德高尚,那么,就如同天上的北斗星,你不用号召别人来景仰你,但却有无数的人围绕着你,向往着你。反之,如果执政者无道无德,那么,别人就会疏远你,甚至背离你、反对你。  
期刊
我们这一代60后出生的人,正在以急快的速度奔向老龄化,没有时间、没有心情、甚至没有资格去反思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环境、文化基础、文化积累,是幸?是不幸都不重要,但是该到我们开始反思的时候了。   1911年前的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把孔家店打倒了,把传统文化革命了,余下的是西学东渐,好不热闹了三十多年。20年代到1949年的三十年间,传统文化在中国的知识阶层是得到了些许传承、弘扬
期刊
周代末年是个乱世。可以肯定的是老子的心里已经抛弃了那个乱世。也大抵因有远去之志,于是老子在公元前516年前后选择西游秦国。那一年,周王室发生内乱,老子也受到牵连,蒙受失职之责而辞旧职。宫廷的纷乱,戎伐的无情都让老子决然地想要离去。相传老子一路看见野外一片荒凉:断壁残垣,井栏摧折,阡陌错断,田园荒芜。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目击这一切,老子是否心如刀绞已经无从知道,但是在《道德经》
期刊
音乐能治病。能治什么病?心病、抑郁、狂躁这些情绪和心理上的病,很多人都知道可以通过音乐来调理。那生理的病能用音乐来治吗?音乐能调整人的内分泌,能调整人的五脏六腑,那自然也能治一些生理上的病。   音乐养生的核心机理:“摩”细胞、唱“巫”   音乐治病最核心的机理,就是“摩”细胞,也就是按摩你全身的细胞。唱“巫”的时候就能把全身内的细胞都给按摩了。人体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水,声
期刊
中国诗兴精神表现出生命的脉动,它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因此,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便高度关注这种人文精神与社会发展的彼此关系,贬斥不良文艺现象,以推动文化精神的向上发展。鲁迅先生在1925年写的《论睁了眼看》中提出:“文艺是国民精神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从芝麻中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宗白华先生在上个世纪的1935年《建国月刊》写过一篇文章《唐人诗歌中
期刊
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抽象虚无的东西,但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文天祥《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孟子云:“吾善养浩然之气。”武术人炼气功,生活中,人们恭维一个人时说:“你真有福气。”遇高兴事云:“喜气洋洋。”遇不吉之事时云:“今天真晦气。”国家、集体、个人运势衰退时说:“气数已尽。”商场人头攒动说:“这里有人气
期刊
孝为儒家文化起点   如果说道家是天地自然的道,而儒家的道是人文的道,社会的道,道德的道。我们理解儒家的孝道一定要从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上来思虑和考量。儒家有一个“三年之丧”的故事。过去就是父母死了以后儿女要守三年的丧,孔子的学生宰予认为三年时间太长了,三年礼乐都不做,都礼崩乐坏了。孔子那么重视礼乐的一个人,在孝这个问题上他是绝对不让步的,他说了一段话:“予之不仁也。”(你这个没有仁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