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课堂提问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06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是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要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应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把握提问时机,确保提问的精当、高效;激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开启智慧之门,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提问的功能,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有效提问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是教师最主要的语言活动,与其他人群相比,教师是“职业提问家”。的确,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它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沟通交流的桥梁。教师教学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和方式。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认知的状态,诊断学生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有效提问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沿着一条正确的思路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智慧。下面是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界定
  有效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切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质疑和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它包含了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有效问题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回忆,关注学生思维思想的问题才是有效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和转换,这与以往灌输和强制式的“提问”有质的区别。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有效的课堂提问的研究正在从以往只关注理论思辨层面的思考,逐步走向关注可测性和可操作性。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误区
  1.提问时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沉默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大部分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很多时候,教师其实是自问自答,老师只把提问当做一个教学环节,为了提问而提问,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当他们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出于赶教学进度或老师个人的原因,总是提出问题就想立马得到答案,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往往学生正在思考的时候就被老师打断,不能真正的通过提问对学生有所启发。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教师的最佳选择,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巨大的作用。
  2.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数学问题思考的价值
  课堂上,教师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缺乏思考价值,学生随口可答,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不但起不到启迪思维的功效,反而会滋长学生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真正简单的问题就不要问,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充斥的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地答“是──”、“不对──”。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例如:在讲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时,老师问数轴上的正数右边的数是不是最大?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老师问按照步骤“下一步怎么做?”。
  3.提问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提问涉及面较少,不能合理分配被问对象。其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一些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对特长生可合理提高难度,提一些专门的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創新。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新课:“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提问:1、过一点可画多少个圆?为什么?2、过两点可画多少个圆?圆心的位置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提出这些问题并得到解决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问: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A、B、C画圆,这样的圆要经过A、B,圆心在哪里?这样的圆又要过B、C,圆心在哪里?若同时经过A、B、C,圆心又在哪里?4、这样的圆可画多少个?这样,分层设疑提问,学生动脑、动手,把自己作为“研究者”,逐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学得轻松,记得也牢。
  4.所提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的能力之外
  课堂有效提问不仅能够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也来在一定程度上打开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可是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难度大而空,所提问题较偏,学生不知该如何作答,课堂气氛紧张,不仅挫败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严重阻碍师生正常交流互动。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教师的提问随意拔高,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跳来跳去够不着”,这样提问毫无效果可言。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演绎更多的精彩课堂教学呢?
  三、有效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课堂教学提问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设计提问。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例如:在讲三角形边的性质时老师要这样问“任意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再如在讲分式的加减时不能问与有什么特点?”这样问的话目的不明确,应改问与分母相同吗?能相加吗?为什么?”。
  2.启发性原则
  提问要针对学生的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矛盾,提出对于学生来说既不是完全不知,又不是完全知道的问题,让学生借助已知去探索未知,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
  3.明确性原则
  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表述要清楚。要使学生明确提问什么,思考什么,回答什么,而不是笼统模糊、模棱两可,产生歧义。
  4.层次性原则
  所提问的难度要有一定的层次,既有认知水平较低的问题,又有认知水平较高的问题。一般可以设置以下各种层次的问题:
  ①学生参照已学过的概念、定理、公式或例题,就可以回答的问题;
  ②所提问题没有现有的模式可以模仿,但不过是现有模式的适当变化和改进;
  ③要求学生能综合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回答的问题;
  ④要求学生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创造性地回答的问题。
  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可以这样问:
  ①你会解吗?②你会解吗?③这两个是同一个方程吗?④你能将化为的形式吗?⑤你能将化为的形式吗?
  5.系统性原则
  要按教材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步步深入,环环扣紧,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链。各个问题之间内部密切联系,或并列或递进。例如命题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下问题:
  ①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②如何进行分析和探索?
  ③题设和结论之间有些什么联系?
  ④问题能不能简单化,特殊化?
  ⑤如何进行证明?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⑥可以得到一些什么规律?问题能不能推广到一般?
  ⑦如果题设改变,结论会发生什么变化?
  6.针对性原则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和能力来设计问题。问题难易要适当,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按班级中等水平设计问题,兼顾两头。要使问题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可以回答。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较”的思想,现在它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是因人施问。“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長的学生回答。
  如今初中生课堂提问情况并不乐观,流于形式的、低效的提问层出不穷,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不断进行反思。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中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问”出课堂精彩。
  参考文献:
  [1]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5;
  [2]李如密《中学课堂教学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黄贵勤《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1;
  [4]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语文对小学生来讲,是一门重点学科,关系着小学生的思维建设以及文化素养建设。因此,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微课程教学创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创建微教学平台,从而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微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
期刊
摘要:从创新型教师的定义谈起,重点论述了创新型教师的个体特征、对教育影响的调控特征、对学生调控的特征和对环境的把握特征,并且进一步阐述了创新型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特征;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客观上对人才提出了要求,即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创新型教师。目前我国对创新型教师的研究刚
期刊
摘要: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个体品质和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关乎幼儿成长,我们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正确自信心培养理念,从意识层面上重视起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经验,分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和路径,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成功率;期望值;耐挫力  引言:  培养幼儿自信心是幼儿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当
期刊
摘要:一般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整个课程干预性较强,进而导致模式化的教学形式生成,限制了初中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互动生成的教学形式探讨,能够将学生的归纳总结以及技巧应用的能力加强,同时,这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分析,促进个人的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探究分析  一、互动生成教学梗概  (一)互动生成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互动生成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而新媒体的诞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新传媒如何为校园文化服务,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建设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
期刊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是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师德师风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教风,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因此,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只有对藏语文教学的理念、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藏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藏族学生才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对作文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能力、表达能力进行培养,要从不同角度或者不同层面出发,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學生的认知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方法多种多样,有赖于教师在实践中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以趣味的授课方式及特
期刊
摘要:结合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现状,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多角度论述了互联网时代对音乐教学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互联网时代增强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希望对于今后的初中音乐教学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初中音乐;音乐教学  在美育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学工作则是重要的措施手段,也是开展初中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不断开展音乐教学的优化活动,积极开展音乐教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理念视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培养,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指引孩子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自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从而成为一名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另外,语文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及时引入创新元素,活跃学生形象思维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教育孩子爱读书、读好书,对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而言可以说是很有助益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是高考的一门必修课,其本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而人文素养是作为一名合格公民所必备的核心素养。学好历史对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今后的成长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好历史不仅是出于一个历史老师身上应尽的职责,而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家庭和国家应该承担的使命。但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后进生,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利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手段循序渐进的转化后进生,改善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