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i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新课内容的准备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语文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好就难以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体现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皮亚杰说:“智力方面的工作要依赖兴趣。”怎样使预习题目富有趣味、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故事点评是一种好办法。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从罐口放进罐中几个鹅卵石并问:“罐子满了吗?”“是。”教授笑着再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现在满了吗?”“也许没满。”教授拿出一袋沙子,倒进罐子里:“现在满了吗?”学生不敢回答。教授又拿出一大瓶水,并把水继续往罐子里倒。然后让学生思考:1.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你觉得这个故事与《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有何联系?这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具有启发作用,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看似和课文无关,实则已经深入课文的内核,即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必须作出决断。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决断正是一次重要的决断。这样的问题既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搜寻课文信息,又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自然精神饱满、兴趣盎然。
  二、让学生学会提出质疑,深化预习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显示出一个人的创造才能。”预习深入就会有疑。疑,就是要求在精读文章、思考揣摩文章有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钻研文章,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就学得深刻,便于讨论研究。如果在预习时,学生不能深入,不能提出问题,那么他就不能深入了解文章的要义,只有会“疑”才会读书。例如:在预习《孔乙己》时,有学生提出:“孔乙己是个呆子,既然去偷了,为什么不偷值钱的东西,而去偷书呢?”这一问题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看,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但学生如果联系背景深入思考就会理解,书是孔乙己的命根子,他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书上,寄托在科举上。科举制度毒害了当时很多像孔乙己一样的读书人,考上举人是当时读书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作者正是想借助被毁了的孔乙己的形象来批判当时的社会和制度。通过这样的预习思考,学生不仅感知了文章的内容,而且也理解了文章的主旨,这才是预习的最终目的。
  三、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预习中的障碍
  在一篇文章中,一定或多或少有些学生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要把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遇到书上没有注释,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弄清读音和字义,学会辨析词语和感情色彩,特别是那些不能理解的字词,更不能轻易放过。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标致”一词的意思及“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中的“正人君子”等词的意思较难理解,这些看似是褒义的词语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学生搞不清楚,可让其在书上做个标记,当老师在课堂上讲到时,学生带着问题听,就能弄懂了。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查阅与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了解背景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如在教学《春》时,要求学生搜集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材料,熟记有关写春的名言名句,了解春的气候特征等。课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
  四、重视检查,督促学生预习的效果
  学生对新课文内容进行预习后,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地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所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每天要进行抽查和评价。在检查中,看看学生在课本上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看看预习笔记本上的收获和问题;再辅以谈话的方式,有师生之间的,也有学生之间的。在交谈中,交流预习中的疑惑、收获,学生在谈话中体会到了预习成功的喜悦,而教师也从谈话中获悉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了解学生对新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预习是一个学生自己寻疑、自己发现问题的过程,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学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能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认为最完美的课堂教学应该有流畅的教学流程、顺利的师生活动、紧密衔接的教学设计。如果在某一环节学生出现了“卡壳”或“错误”,这样的课堂教学还完美吗?该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呢?笔者现从界定学生错误以及处理学生错误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学生错误的内核界定  什么是错误?《辞海》对“错误”的定义是“不正确”。在哲学层面上,“错误”是指主观与客观“不符合”。本文所
期刊
教师、学生、课堂,是教学活动构建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各自特有的功效和作用。其中,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双边互动的重要载体,是师生双向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开展形式。同时,课堂也是学生个体有效获取知识、积极锻炼能力和提高学习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未能很好地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有效定位,未能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进行有效地“统一”,导致教师上课时循规
期刊
课堂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学的解题技能,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提问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提问的技巧。现笔者依据教学经验,浅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一些思考。  一、重视 “新度”,提升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的东西易成为注意的对象,而司空见惯的东西则引不起我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同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需要依托教师的引导、启发与诱导,自主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给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程特征与学生特点,组织对话式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将数学学习变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每位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意味着学生能以激昂的态度和积极的探索精神进行学习和思考,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要使学生对英语课堂产生兴趣,就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就“如何让英语课堂生动有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
期刊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文言文,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极具价值的教学素材。然而,要想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到作者的人格及文章的美却不是那么容易。本文将谈谈初中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审美与人格,并尝试探讨如何将文言教学中的审美与人格更好地融合,给学生以更深的启发与感悟。  一、 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格指向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要点,在这些经典
期刊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大多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学生的作文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但是无法给其高分,我想这类作文的主要问题应该是缺色缺彩,无法打动批改者的心灵。如果说,把“有物”“有序”比作房屋的框架,那么还得给房屋添砖加瓦,内外装修。同样,文章在“有物”“有序”的同时,也得给它“装修”,给它增色添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给文章增色添彩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锤词语  在各类
期刊
简约式实效性教学策略,顾名思义,就是为传统教学课堂内容“瘦身”。该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即“从冗繁走向凝炼,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教学”,避免传统“填鸭式”教学一味填充而不顾学习效率的弊端,把学生会的知识略过,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教学难点和重点上。这种教学法不仅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都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法。比如,在预习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
期刊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发现近几年来学生是越来越不爱写作文了,作文的质量也不容乐观。我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学生们忙于应付各科学习,难以静下心来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来,学生仅仅将写作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其次,写作对于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难以从中及时获取成功的喜悦、前进的动力。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也会发现,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上,专门腾出时间进行作文练习和指导时间非常紧张,效果也不太理想。
期刊
创新能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写作作为最具个性特征的精神活动,为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在作文训练中积极运用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如何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充分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呢?  一、学会发散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其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