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突围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BILLGAT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说】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这几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了,雾霾天也越来越多,对人身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近10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北京居民肺癌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五,已成为北京市民的“第一杀手”,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无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钟南山:PM值在5以上的话,就可以到达气管、支气管,到1-3微米时,就会进入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对其他都会有影响。不单纯是对呼吸系统。雾霾天气致肺癌率猛于尼古丁!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比如吸附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调研结果显示,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话,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率要增加6%到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
  国内研究气溶胶的权威专家,“灰霾”一词诞生的见证者、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的头号致病“杀手”。
  
  【数据说】
  据WHO一份报告称,中国居民的疾病负担中有21%是由环境污染因素造成的,比美国高8%。
  据权威资料统计,我国吸烟者数量并未增加,可是肺癌患者在过去30年里却增加了45.6%,这与空气污染绝对有关系。
  中国每年因城市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以上,急诊病例680万人,而且呈逐年增加之势。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
  
  几年前,人们对于“雾霾”这个词还很陌生,现如今,不但对它熟悉,而且带了些“恐慌”,身处不同地区的朋友间打电话都会不禁问上一句:你那边空气质量还好吗?
  近日雾霾天气越演越烈,中国大陆58%城市市民都不得不成为空气的“吸尘器”和“过滤器”。近年许多权威专家不断在提醒着“空气质量”所带来的各种危害。而按照专家的说法,我国已进入累积性环境污染健康危害的凸显期,人们也开始关注到环境对自己健康的影响。那么,近日抢眼的“雾霾天气”到底是什么?会对人体带来怎样的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呢?
  
  雾、霾不是一个天儿
  
  霾古已有之,《尔雅》上说:“风而雨土曰霾”,飞扬的沙尘雨雾等脏东西造就了古代意义的霾。如今,我们清晨目光所及空间,常是灰蒙蒙一片,能见度不高,空气中有时还有一股怪味。这是雾吗?不是,在城市中,我们眼睛所见的朦胧灰雾,十之八九都是雾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谭明旗说:“与其说是大雾天,不如说是雾霾更确切。单纯的雾天对于人的影响其实不大,而雾霾就不一样了,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由于微尘特别细小,像是二氧化硫等微粒非常容易进到肺泡内,对呼吸道有损伤。”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这是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范围》中对于灰霾的定义。“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就属于灰霾现象,5-8公里属于中度灰霾现象,3-5公里属于重度灰霾现象,小于3公里则是严重的灰霾现象”——这是气象学家们给予这种灰霾天气的表述。
  
  【解读】 雾与霾的区别
  雾是低层空气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在近地面上凝结而形成的乳白色的云,大多在后半夜形成,清晨日出前最浓,日出后渐渐消散。霾,也称灰霾,本质是“细粒子污染”,水汽含量低于80%,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机动车尾气、烟尘微粒、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使天空变得灰沉沉或橙黄色,和单纯的雾相比,“霾”就是空气遭受污染而出现的天气现象。
  霾与雾、云不一样,它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更简单点来说,如果出门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颜色发白就是雾。但如果没有湿润的感觉,颜色带点灰黄的就是霾。
  
  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其实确切来说,不是霾对健康有危害,本质上要看细颗粒吸附了哪些化学污染物。细颗粒可吸附很多污染物,比如致癌物就主要是吸附了重金属,不同的颗粒污染物会带来不同的危害。那么,现在人们常常提到的PM10、PM2.5到底和它什么关系呢?
  PM10和PM2.5,都是对大气中颗粒物大小的描述,PM是“大气颗粒物质”的简称,后面的数字,表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所谓PM10是指直径大于2.5微米或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而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这些大小不一的颗粒物密密麻麻悬浮在空气中,肉眼几乎不可见,公众很难意识到它们的危害。
  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大气颗粒物个头越小,对人类来说就越危险。
  PM2.5也是构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由于其粒径更小,吸附或载带的有毒有害成分更多。这些不到头发丝1/30粗的颗粒物,在空气中停留时间更长,输送距离远,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
  PM2.5这些超细粒子,来源分为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两种。自然来源包括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颗粒以及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人为,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以及机动车产生的尾气排放,包括散播到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污染物。
  
   雾霾天气很“伤人”
  
  雾也好,霾也好,都是一种能见度降低的表现,这样对交通各方面都会造成影响。而除了对交通有不利影响外,还会对健康产生极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
  
  雾霾有危险,呼吸需谨慎
  刘大妈每天早上都要出门去晨练。这几天,她晨练后发现鼻子老不通,嗓子也痒痒的总想咳嗽。刘大妈的邻居何大爷也因为慢性支气管炎,住进了医院。据了解,前段时间由于雾霾天气的出现,各医院呼吸科就诊的病人明显增多,其中多数是体质相对较弱、有呼吸道病史的老年人,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
  PM2.5能在肺泡区沉着,溶入血液,作用于全身;不溶性部分沉积在肺部,诱发或加重炎症,所以本身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更容易加重病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科主任谭明旗说:在雾霾天气出现后,来呼吸科就诊的人的确有所增加。大约20%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容易因为雾霾为主的环境、空气污染等因素加重症状。有的霾带有一股呛人的怪味,对呼吸道而言是一种恶性剌激,会使人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憋闷、气短等症状。而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本就多发,雾霾天湿度增大,加上进入采暖季,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严重刺激人的上呼吸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受影响最重的是老人与孩子,“老慢支”、哮喘病人更易继发感染。谭明旗提示大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果出现咳嗽、咳痰增多甚至喘息症状加重的情况就应及时就医。
  
  雾霾或许比吸烟更易致癌
  身体一向不错的徐师傅突然咳嗽不止,吃了很多消炎、止咳药也不管用,赶紧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家人大吃一惊:肺癌!而且到了晚期……亲友们都支持他尽快手术治疗。医生打开了他的胸部以后,发现癌细胞已占据了他的全部肺叶,没有手术价值。几个月以后,不到60岁的徐师傅去世。邻居、亲友和家人都认为徐师傅患肺癌与附近那家制药厂排放的污浊空气和污水有关,而且近年来附近居民癌症发病率也有大幅度上升。
  科学研究发现,肺癌死亡率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上升了许多,但同时和肺癌密切相关的吸烟率却在下降,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而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后发现,严重雾霾污染7年后就会出现肺癌高峰,可见雾霾或许比吸烟更易致癌。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表示,大气污染包括汽车尾气、燃煤燃气,水污染,这些环境致癌因素是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直径在0.1到2.5微米的细颗粒浓度,在1立方厘米就超过3000个,最大的可接近1立方厘米30000个,是空气中颗粒物的“主流”。在这些可入肺的粒子中,包含着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多环芳烃等化合物,就是一种致癌物质,是造就肺癌的头号杀手。而室内的PM2.5包括室内吸烟、燃料燃烧、烹调油烟等,也都是肺癌的诱发因素。
  
  心脏猝死加速器
  雾霾天气特小的微粒可直接侵入人体呼吸系统、肺部和血液。呼吸系统的病变会累及心脏,呼吸系统的不畅会造成低氧,导致心脏供血出现问题。加上雾天气温会比较低,容易引起血管的收缩、痉挛,这些都会造成血管的张力及内皮功能损害,血压增高,也可能会引起心率加快、血黏度发生改变,容易形成血栓。在这种情况下,心电图会出现改变,对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极易诱发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并发症而祸及生命。
  
  其他疾病
  血液系统:PM2.5可引起血液系统毒性,诱发血栓的形成,是心血管意外的另一潜在隐患,还可以造成凝血异常,造成血粘度增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
  影响发育:PM2.5上附着很多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易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和低体重儿。有毒物可以跳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特别是妊娠早期。
  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呼吸系统感染:阴霾天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吸入过多的灰霾会使抵抗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肺部及气管感染而加重病情。
  影响人的情绪:终日灰霾缭绕不见阳光的天气,可使脑内松果体分泌较多的褪黑激素,过多的褪黑激素可抑制能唤起细胞活力和振奋精神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机体细胞便会变得极不活泼,新陈代谢相对减慢,致使人显得郁郁寡欢,百无聊赖,萎靡不振,倦怠困乏,无精打采,抑郁情绪重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导致人体缺钙:阴霾天还会阻挡阳光,致使近地层的紫外线减弱,人的体表无法将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就会影响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可加重骨质疏松症。
  
  雾霾天气治理难
  
  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说:雾霾天气本质是细粒子污染,治理细粒子的难度比治理粗粒子、粉尘污染和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的难度要大得多,比如说,英国伦敦原来是所谓的雾都,实际上以现在的科学认识,它就是个霾都。因为欧洲和美国尤其是英国、比利时、卢森堡这些地区是煤炭、钢铁、能源非常集中的地方,它污染的强度达到了污染物在大气中凝结成絮状物往下掉,就像下雪一样。欧洲和美国那么严重的情况我们没经历,但是我们是压缩型的,很短时间内经历了粉尘污染;二氧化硫他们经历了四、五十年,我们也就十来年;新型复合污染他们也二、三十年了,而我们短短几年就进入了新型复合污染阶段。所以说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就在这里。
  从欧洲和北美治理的过程看,他们都经历了50年,我们的治理过程至少要打个对折,怎么也要二、三十年。另外一个,如果我们按照WHO的质量准则,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这么几步走的话,每个阶段是三到五年,我觉得也要二十年。我觉得政府官员不能走两个极端,一个就是说悲观,说治不好,也不知道从何下手;第二个就是,有的官员认为,两三年就能治好了,我认为也是不现实的。
  
  惹不起咱躲得起
  
  为了防止吸烟导致肺癌,我们可以戒烟,可以设置吸烟室,可有各种各样的办法,然而,我们可拒绝主动的吸烟,但如何阻止被动地受灰霾天气的影响?
  
  晨练最好避开浓雾
  许多人有晨练的习惯,并且常年坚持。64岁的王阿姨坚持晨练已经5年了,每天早上都到家附近公园打打太极,再快走两圈。王阿姨并未意识到雾霾天健身的危害。“就是有点雾,比平时冷一些,没什么不好吧?”
  谭明旗说:雾霾天气不适宜晨练。因为人们晨练时,人体需要的氧气量增加,随着呼吸的加深,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从而危害健康。可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因为即使再大的雾,遇到太阳,也会在很短时间内消散。如果雾天时太阳一直不露面,取消一次锻炼计划也是可行的,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从太阳出来的时间推算,冬天室外锻炼比较好的时间段是上午10时。这时太阳出来后晒到地面,大气开始上下对流,污染的空气向高空扩散,对人体的侵害会减小。
  
  尽量减少外出
  大雾天如果人的呼吸加深、加速后,自然就会将更多有害的物质吸入体内,极易诱发或者加重各种疾病,尤其对有老慢支、哮喘病史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极为不利。所以大家应该尽量减少在户外逗留的时间。老人、儿童以及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不要外出。谭明旗建议,如果一定要出门,戴口罩无疑是个好方法。因为这能有效地阻止细小微粒进入到呼吸道。但口罩的佩戴还是有一些讲究,尽量选择医用的多层口罩,因纱布的层数越多,密度越高,对于微尘的阻断效果也就越好。可是层数太多,佩戴也会不太方便。因此,10层左右的口罩比较适宜。而外出回家后,应立即洗手洗脸,将尘埃、病原微生物清洗掉。雾天尽量不开车。
  
  雾霾天气少开窗
  很多人习惯开窗通风。可如果雾霾一整天不散,是该开窗通风还是紧闭门窗呢?雾霾天气时尽量关闭门窗,减少外环境颗粒物进入室内。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颗粒物的污染。最好在中午开窗,而早晚阴霾浓度较高时则避免开窗。如果是靠近马路的住户,在白天车流量较大时尽量少开窗。此外,开车遇上堵车,也尽量别按下车窗。
  
  调整饮食安度雾霾天
  面对雾霾天,要多关注老人和儿童的健康,因为此类人群抵抗力较弱,钙需求量很大。平时应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豆腐、牛奶、黄花鱼(及其他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瘦肉、乳酪、坚果,这些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对补钙很有利。
  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此时,应多吃润肺食物,例如雪梨、橘子、百合、莲藕、荸荠等。此外,增强免疫力很重要,冬季增强免疫力最好的食物是牛羊肉,牛肉炖萝卜就是一道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家常菜。
  
  【链接】:
  口罩长时间使用是否会失效?
  其实随着防颗粒物口罩使用时间增加,过滤下来的颗粒物会逐渐使滤料堵塞,过滤效率通常会有所增加,呼吸阻力也随之增大,呼吸会非常困难。而且长时间使用主要会有卫生问题,或反复用污染的口罩带来的病菌威胁,建议每天更换新口罩。
  
  【延伸阅读】:
  远离三大PM2.5“高危地带”
  如何在这些高浓度PM2.5的地域保护自己,记者从专家口中探到了一些小技巧。根据PM2.5的特质,专家列举了三类“高危地带”,并介绍了保护措施。
  
  高危地带一:堵车地段
  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汽车尾气,特别是在堵车的地段,驾驶员用开空调来调节车内气温,或者大开车窗换气,会吸入过多的PM2.5。
  【专家支招】 关闭两侧窗,打开天窗。
  
  高危地带二:停车场
  汽车集中,废气太多。
  【专家支招】 别在车里待太久。
  
  高危地带三:燃煤厂、发电厂等
  在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中,还有日常发电、工业生产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比如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等。
  【专家支招】 远离这些区域。
其他文献
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我和李润国教授亲自到三家国际著名的连锁超市做实地考察,方便面被列在我们调研的目录当中。  大多数厂家的方便面包装上都没有标注盐的含量,只有极少数厂家的极少数品牌做了标注。这些标注是这样写的:鈉2000毫克。  目前老百姓基本都了解成人每天食用盐的用量不超过6克(世界卫生组织给中国的推荐量是不超过5克),那么是多少钠呢?盐和钠之间是这样折算的,一般一克盐中含有400毫克的钠,20
【事件回放】  医生尊重父亲意愿放弃治疗  一则旧文两年间不断被转发,关注热度始终未减。文章的作者是一名从医20多年的急诊专家——陈作兵医学博士,这则长微博的标题《一位医生为癌症父亲的临终选择》。内容是浙医一院急诊专家、医学博士陈作兵得知78岁的父亲得了恶性肿瘤晚期,已全身转移无法手术后,将病情如实告知父亲,并尊重父亲意愿,不做放疗化疗,将父亲从杭州送回诸暨老家安享最后人生。还向母亲交代,万一父亲
对三手烟认识严重不足  大家都对“一手烟”的危害,甚至对“二手烟”也都有了不少了解,但对“三手烟”的健康危害认识就远远不足了。一份2000户家庭的调查发现,超过95.4%的非吸烟者和84.1%的吸烟者认识到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与之相比,只有65.2%的非吸烟者和43.3%的吸烟者认识到三手烟对的危害。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说:目前“三手烟”还很少被关注,而对于它所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对儿童的危
●问题一:  性爱时,是否爱抚时间越长女人感觉越好?  答案:女人的确喜欢拥抱、爱抚与亲昵,这是因为她们的性唤起需要更长的时间。但爱抚并非时间越长越好,如果女性已经做好准备,男人却迟迟不进入“主题”,会让女人产生失落感。同时,爱抚技巧比时间更重要,爱抚由轻到重,由“外”及“里”,只需要10分钟,就能让女性进入状态。  ●问题二:  男人戴着安全套,会影响女人获得快感与高潮吗?  答案:大部分男人觉
米字操(依“米”字的笔画方向伸点头部)练习不当,对中老年人也有伤害。王大妈就是一位练米字操反而“练”出颈椎病的老太太。大妈每晚都会做10分钟米字操,可脖子越来越痛。  医生让王大妈示范了一次,发现她在做米字操时,速度很快,总生硬地点头摇头,这就是她为什么米字操越做脖子越疼的原因。  有的颈椎酸痛,就是肌肉劳损、颈部肌肉僵硬压迫椎管所导致,这时候快速运动颈部肌肉,会让颈部肌肉劳损加重。做米字操时,应
专家支持/何裕民  何裕民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民生肿瘤诊疗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内科学”的学术带头人。  长期紫外线“刺激”可诱发  ●本刊记者:2012年谢霆锋曾自曝患上皮肤癌的一种——黑色素瘤,后证实是良性的,已经切除;而前不久出演《X战警》系列中的“金刚狼”而走红的休·杰克曼金也自爆患了皮肤癌的另一种——基底细胞癌。所以本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到下午3点是银,3点到6点是铜,6点之后的则是铅。”水果真是越早吃越好吗?  有专家指出,从营养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没有多少科学道理。  有观点认为这个“金银铜”之说,道理在于早上吃水果最容易吸收,而晚上吃水果的吸收最差。这个解释过于想当然了。事实上,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和进食的时间并没有多大关系。消化吸收的能力主要与消化液的分泌状况和胃肠蠕动的能力有关。
如今,很多年轻父母已经有了母乳喂养的意识,但由于诸多原因,新妈妈又不能或不愿亲自哺乳,于是,“奶妈”——这个似乎很遥远的称谓真切地响在我们耳畔。可当“奶妈”被冠以“现代”这个前缀,甚至渐成一种“职业”时,却折射出人们对母乳喂养的很多误区。     新妈妈高薪聘“奶妈”     35岁的王女士今年生下了女儿,可能由于是高龄产妇,产后奶水一直不好。她知道,对婴儿来说喂母乳是最好的,于是她想尽办法催奶,
很多人在吃水果时会有一些疑问出现。比如,大量吃水果会不会让人容易得糖尿病?现在流行“原汁机”和“打浆机”,它们有的号称能破碎细胞,使营养容易吸收,有的号称能清除重金属污染,保留水果营养。这些说法是真的吗?  吃水果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吗  先说第一个问题,水果会不会让人得糖尿病。这事情相当复杂,因为水果里含有可能促进血糖升高的糖分,但也存在着延缓血糖上升的果胶、纤维素和有机酸。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分
廖新波(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  国家卫计委前不久下发《严控公立医院规模扩张》的文件,被认为是公立医院“瘦身”进行时的到来。公立医院要“瘦身”,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看病难看病贵”能否得到解决。“瘦身”就要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流动。公立医院“瘦身”需要地方政府支持。要把公立医院拉回公益性原点,就是要求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拨款,要求政府养医生、购买医疗服务。另外,政府还要承担起监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