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历史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7792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核心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控制并制约着其他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他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由此看来,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教学,面对世纪挑战,必须毫不含糊地做出自己的选择,那就是必须通过教师的创新,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唤起学生的创新个性,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教给学生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同仁。
  
  一、课堂分析讨论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颇有裨益。通过开展讨论以及辩论,学生不仅谈论对问题的见解,而且阐述自己之所以这样认识的理由和依据。通过讨论,可达到活跃学生思维、扩展思路、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目的。
  如:在教学中国近代史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这一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中启发学生抓住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几种不同态度进行分析对照,引导学生运用大量历史事实发表意见,教师最后归纳总结。这样,使学生对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这一问题加深理解。关于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问题,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掌握了它就会为理解以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有关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等问题打下基础,所以对这一问题组织讨论很有必要。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是讨论中的重要辅助形式之一。在分析讨论中可以通过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历史现象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比较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同一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如进入帝国阶段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如“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一个历史事件的两个对立面,如美国内战的南北双方等都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找出异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以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达到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
  
  二、问题意识阅读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善于读书,不会进行分析、概括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指导学生读书,选择典型内容说明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维活动。
  如:在教学世界史关于原始社会内容时,原始社会解体对以后亚非奴隶制国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必须让学生清楚而又牢固地掌握原始社会解体时经历的变化,从而形成明确的概念。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教材,要求学生结合阅读的内容分析:由于生产力提高的影响,氏族公社末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经过哪些大的变化最后走向解体?学生在启发诱导下,通过分析、综合,认识到经历过的四次大变化,由此发展了思维能力并激发了求知欲。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如:在教学美国内战时可提问: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什么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会再次爆发大规模的国内战争?这场战争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还是消极影响?使学生围绕内战爆发的原因、经过、作用、性质、影响等方面积极阅读,活跃思维,掌握知识。再如:在教学辽沈战役时,可提问:当时国民党的军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城及其附近地区,人民解放军应该先打哪个地方的敌人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首先要打锦州。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先打锦州,而不先打长春和沈阳呢?这个问题是要启发学生理解毛主席在辽沈战役中的战略思想,这是学生很希望知道答案而在阅读教材后又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教师给学生提出疑难并激发他们急于求得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三、因果关系推导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讲,用因果关系来诱导教学,利于实现思维的系统化,以达到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正确地在立体的历史时空框架结构中实现知识定位和思维定向,然后再进行分析、判断与评述,从而避免孤立地掌握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现象。这样,从具体史实中得出的结论就更为客观、可靠;反过来,又促使知识系统化在层次上的提高。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用因果关系推导法教学以启发学生思考是十分有效的。
  如:在教学两税法的施行与封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可用因果诱导法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实施“两税法”?因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统治的基础,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就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更加严重。土地兼并使大批农民丧失土地,而成为大土地所有者的附庸,所受压迫剥削更重,阶级矛盾随之激化;同时由于经济的分散性和封建统治内部的贵族、官僚地主等具有一定的割据性,土地兼并使部分地主实力增强,所以统治者不断调整政策,通过变革地税制度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兼并,缓和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层层的因果关系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总之,历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配合、共同进行的活动,教和学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促使学生自身素质变化的内因。因此,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就越明显。所以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优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研究图形的基础,它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它不但可以计算图形中角的大小、边的长度、图形中面积等,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河流的宽度、不可达的两点间的距离等等,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
期刊
在滑轮组的教学中,用分割法判断承重绳子的股数,方法简便,往往被教师认同并采用。但初学阶段仍有学生会问:图1画线处不是有三股绳子吗?为什么是2F=G呢?要想彻底搞清认楚上面的问题。只是划一条虚线来分割滑轮组是不够的,必须首先搞清“分割法”的原理——力的分析。正确解决滑轮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对象受力,利用力的平衡条件解题。首先要让学生知道: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
期刊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呢?    一、朗读有助于
期刊
在高中三年,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张进人大学的门票,还要给予他们走向社会所必需的能力。    一、勇于创新 善于引导    在当今时代,创新已经成为衡量教育的最重要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一)更新观念、发现创新    有了新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观念不转变,新课程、新教材都只能是空谈,一旦遇到困难便会回到老路上去。我们必须由过去的知识第
期刊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英语写作即书面表达就在英语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下功夫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变得非常迫切与必要,同时这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以及高考考纲的一项基本要求。上学年笔者担任高一年级英语教师,入学伊始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了英语写作训练的新尝试。一年下来,小有成效,现记录下来实践过程中的点滴所得,与朋友们共同探讨,期待大家的帮助,使之变得更完善,更合理,更接近预期目标。    注:本
期刊
每种语言中都有否定现象,但初学者要注意英语中的否定是非常善变的。    一、否定词的构成多样    英语中存在着常见的否定词,构成否定句。如:not,no,nothing,no one,nobody,never’one,nowbere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多少年来,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经典模式,以教师的精彩讲演、学生的全神贯注程度来评价讲课质量,似乎无人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出质疑。可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全方位育人理念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受到挑战,促使广大教师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做出有益的尝试。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参观了一些兄弟学校的教学改革后,笔者的这一思想和理念得到了很好的启发,开始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教师作为新课程的执行者,更应紧追课改步伐,用新的课程理念做指导,从中进行反思调控、品味提高。符合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就发扬光大,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就加以调整,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实际、学生学习需求及个性差异,确定采用何种教学策略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多元互动教学策略下的阅读教学,就是多元互动教学策略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阅
期刊
一、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教师直接培养或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为此,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给学生营造一种个性化、民主化的学习氛围是创新思维的保障。    1 历史课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历史课中,有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所进行的奋斗,对学生创新品质形成具有启发教育作用;他们的崇高声
期刊
摘要:本文从人文的角度。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角色关系、认知方式、评价机制等多方面的弊端,并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主张,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应是培养发展的人,教育的过程应人性化,力求使学生获得多元、全方位的教育。  关键词:以人为本 发展 人文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改革的范围涉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角落,面对如此浩繁的教改工作,我们首先要改变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