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调查问卷从专业认同、对工作的期望、自我认知及自我管理、就业信息获取及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前预判等五个方面对2013级、2015级学生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学生的变化趋势,旨在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提供依据。
关键词:就业;职业期望;职业规划;职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65-03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学校、社会、家庭、个人,每个层面都十分重视,也采取很多措施。单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就有可以继续开拓的空间,日常授课过程中,能感知到学生的变化,没有调研时无法说清楚发生哪些变化,就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变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提供高品质服务,基于这样的想法促成本次调研。
一、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对象是刚入校门的2015级和即将走出校门的2013级学生。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为确保信息的完整、有效性,随机选取人选,列队填写。涉及专业认同、对工作的期望、自我认知及自我管理、就业信息获取及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前预判五个方面。
二、数据分析
(一)专业认同
是否主动填报所学专业,2013级主动填报为76%,被动填报为24%。2015级主动填报为74.5%,被动填报为25.5%。选择所学专业的理由,2013级55%因自身兴趣,14%就业问题。2015级49%因自身兴趣,11.3%就业问题。被动选报专业,经过学习之后对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2013级50%感兴趣,50%不感兴趣。2015级82%感兴趣,18%不感兴趣。经过学习之后不感兴趣的同学是否主动学习其他知识,2013级8%主动学习,92%未主动学习。2015级60%主动学习,40%学未主动学习。
2013级和2015级学生“是否主动填报专业”相差不多。“选择所学专业的理由”,同学们首要考虑“自身兴趣”,其次考虑除了选项之外的“其他原因”,再考虑“就业问题”,相比较而言,2013级学生比2015级学生注重“自身兴趣”、“就业问题”,而2015级学生考虑“自身兴趣”、“就业问题”学生的比重有所下降,学生们的思维更加发散,除了考虑自身兴趣、就业、高考成绩、老师建议,学生们选择专业因人而异。经过学习之后,2013级89%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2015级95.5%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经过学习之后仍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中,2013级的8%的学生主动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而2015级的60%的学生主动学习其他知识。2015级比2013级学生更加认同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会积极主动去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比2013级学生有所增强。
(二)对工作的期望
来自城市还是农村,2013级86%来自城市,14%农村。2015级84.5%来自城市,15.5%农村。家长工作单位性质,2013级学生家长61%务农,11%做生意,6%在事业单位工作。2015级学生家长52.6%务农,10.5%做生意,11.4%在事业单位工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2013级学生的家长90%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5%支持孩子继续深造,3%的支持孩子自己创业做生意。2015级学生的家长85.5%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11.5%支持孩子继续深造,2%的支持孩子自己创业做生意。学生想去的用人单位性质;2013级学生46%选择去事业单位,20%国企,14%创业,8.5%党政机关。其他性质企业合起来10%。2015级49.6%选择去事业单位,19.2%国企,7.2%创业,7.2%党政机关。其他性质企业合起来16%。
2013级与2015级学生城市、乡村比差不多。2013级学生的“家长工作单位性质”比重排前三位的是务农、不归属于任何组织也不务农,应该是打零工,第三名是家长自己做生意。2015级学生的父母就业单位性质比重前两名与2013级学生父母的相同,第三名的是事业单位。两个年级的父母最希望孩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其次就是希望孩子继续深造。2015级学生父母比2013级更加支持学生继续深造。事业单位、国企、自主创业成了学生们最青睐的三个去处,但是2015级的学生比重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选择去企业工作。
职业价值观,2013级最看重的价值观中位列前三的是工作稳定有保障(44%)、工作环境的舒适度(17%)、有没有较好的受教育机会(11%)。2015级最看重的价值观中位列前三的是工作稳定有保障(36.4%)、工作环境的舒适度(18.7%)、实现自己的人生(14%)。看重企业的什么;比重排前四位的是2013级,薪酬待遇(31%)、企业制度(21%)、发展前景(18.5%)、企业文化(18%)。2015级,薪酬待遇(30.6%)、企业制度(20.5%)发展前景(19.5%)、企业文化(19.5%)。
2013级、2015级学生最看重的价值观前两项是一致的,青睐稳定有保障、环境舒适的工作,2015级学生对稳定有保障工作追求的热度有所减少,转而追求工作环境的舒适度。第三项受重视价值观,2013级的学生与2015级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2013级看重“有没有较好的受教育机会”,2015级的学生看重“实现自己的人生”,有意思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赫然列在2013级学生最不看重的价值观之列。学生们的职业价值观同样体现在选择企业。选择企业时,2013级、2015级学生受学生重视因素的前四位是薪酬待遇、企业制度、发展前景、企业文化,比重从大到小的排列位置也出奇的一致,比重不同。2015级学生比起她们的前辈不再那么重视薪酬待遇、企业制度,关注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的比例有所上升。这一变化与职业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关系,2013级的学生追求稳定、有保障、舒适,可以接受更好教育机会的工作,她们首先追求工作的稳定性,其次在意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2015级的学生不似她们的前辈那么重视工作的稳定性,转而重视工作是否舒适、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这就不奇怪为什么2015级学生在选择企业时关注企业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的比例在上升。 你期望的工资,2015级比2013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期望值有所提升,学生向往更高的工资。你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工作,2013级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在家庭所在地的城市工作,而2015级的学生在这一项目的比重有明显的下降,突出的表现为选择到省会城市工作,其次要么选择回家庭所在地县城,要么选择去中东部发达城市闯荡。
(三)自我认知及自我管理
是否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两个年级90%以上的学生比较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力的强项,2013级学生较强能力位列前四的是个人品质(24%)、人际交往的能力(20%)、组织管理能力(16%)、自学能力(12%),2015级是创新能力(20.6%)、自学能力(20%)、人际交往的能力(13.4%)、组织管理能力(12.3%)。个人能力强项,有三项是一致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虽然比重有所变化,2013级学生强调的是人际交往能力,2015级是自学能力。最突出的不同是,2013级学生认为个人品质是她们的强项,2015级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是她们的强项。这个比较上看,只差了两年,时代的痕迹在不同时代上的人身上有了不同的烙印。创新能力与自学能力成为了新生代学生追捧的能力,最终也将成为她们的特点。对未来就业前景是否有信心,2013级4%很有信息,41%比较有信心,36%迷茫,19%担忧。2015级9.5%很有信息,8.6%比较有信心,59%迷茫,22.9%担忧。对未来就业信心看,2015级更多的是迷茫,担忧的比例与2013级不相上下。由此说明,学生需要合理的引导,给他们展示出一个职业的现实场景,接触、感受、参与,不迷茫,到最后真正要寻找工作时也就少了些许担忧,多了份信心。
目标是否明确,目标明确的同学计划是否详细。2015级目标明确的学生比例大于2013级,但是2015级学生针对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大多比较粗略,2013级学生已经能够制定出针对目标的详细计划。是否有职业规划,2013级7%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74%有明确职业规划,19%职业规划不明确。2015级7.3%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68.2%有明确职业规划,24.5%职业规划不明确。2013级学生在职业规划不明确的比例在缩减,说明通过专业学习、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学生对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做出的规划可行性强。对待职业规划的态度,两个年级的学生比较一致,大多数认为应该有规划,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学校的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否有用,2013级18%认为有用,80%有一定作用,2%没有作用。2015级34.5%认为有用,63.6%有一定作用,0.6%没有作用。2015级的学生更加重视从课程中获取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学生自主自觉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用理论来指导职业发展。
(四)就业信息获取,就业形势了解
浏览求职网站的频率,2013级23%经常浏览,66%偶尔浏览,11%没浏览过。
2015级3.7%经常浏览,70.4%偶尔浏览,25.9%没浏览过。对于就业形势的了解程度,2013级80%大致了解,14%不了解,6%十分了解。2015级85.2%大致了解,14.8%十分了解。了解就业形势的渠道,2013级34%来自新兴媒体,19%家人、朋友,15%传统媒体,15%学校宣传,13%就业指导课程,4%企业宣讲。2015级38.9%来自新兴媒体,19.5%家人、朋友,17.7%传统媒体,9.7%学校宣传,14.2%就业指导课程,0%企业宣讲。找工作的途径,2013级79%靠自己,6%学校推荐,3%父母安排,12%其他途径。2015级76.1%靠自己,5.3%学校推荐,7.1%父母安排,11.5%其他途径。2013级有迫切的就业意愿,似乎2015级起步更早,2015级没有不了解就业形势的情况,这与学生浏览求职网站,也与他们运用多种途径获取就业信息,而更少的依赖学校宣传、企业宣讲有很大关系。自觉关注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这是求职就业的必修课,不是只有到了毕业时才做。了解某一职业的最直观的途径也是了解就业信息。2015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途径中0%是来自企业宣讲,说明学校提供就业服务应扩展服务群体,虽然2015级学生就业需求并不那么紧迫,提前了解信息也是有必要的。
(五)就业前预判
什么经历对于工作的影响最大,2013级77%选择实训、见习、实习,15%专业理论知识,5%兼职,3%校内活动比赛。2015级56.6%选择实训、见习、实习,18.6%专业理论知识,7%兼职,17.8%校内活动比赛。两个年级的学生都比较重视实训、见习、实习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工作的影响,从比重上看,2015级比2013级更注重专业理论知识。2015级还重视校内活动比赛,说明她们处于学习理论知识、锻炼自身能力的阶段,而2013级已经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阶段。不过可以看出,2015级比2013级更加会运用校内活动这个平台锻炼自身能力。2013级、2015级学生同时认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不过硬、沟通能力与组织管理等通用技能缺乏,但从解决的路径来看,2015级的学生希望通过合理完善的课程设置来增强就业能力,2013级学生更多的寄期望于学校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反映出不同阶段学生解决办法的阶段性局限,2013级学生仍然要完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同时加强求职技巧训练,2015级学生则通过各种平台了解就业信息、职业内涵,职业发展趋势。知识、技能、经验、职业规划、求职技巧都不耽误。
三、结语
比较分析,2015级、2013级展现了许多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一、专业认同,2015级比2013级专业认同度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比2013级有所增强。二、职业期望,大部分学生出身农村,父母多数从事农业,职业发展上无法提供更多建议,只希望孩子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受家长影响努力寻求这样的工作,学生也受时代影响,展现出与时代相契合的职业期望,学习自主自觉,注意培养创新能力,对单位性质不再拘泥于老一辈的铁饭碗,工作地域那么保守,更加现实,若能出去闯一闯就到大地方历练,若不能则留在离父母近点的地方。三、就业信息获取及就业形势了解,2015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所增强,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更早、多渠道的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四、自我认知及自我管理,重视学业、职业规划,根据就业形势,利用校园活动平台锻炼自己的职业素质,整体提升个人素质。2015级呈现个性化需求,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强,也能够付诸行动,就业服务工作应配合学生新变化,尤其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理论只能作为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存在,一个黑板、一个多媒体的课堂承载不了丰满的职业内涵。课程应采用开放式、实践式、体验式、调研式,比如分析就业形势,学生做调查问卷、收集招聘信息,自行得出结论。参观工作场地,与经验丰富的员工交流、讨教经验。必须承认的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与校企合作的深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为这门课程提供新的平台和崭新的内容,效果也会比课堂更有收获。
参考文献:
[1]谭卫华,陈沙麦,陈少平.大学生职业意识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2]王证之.21世纪职业意识内涵研究述评[J].教育与职业,2010.
[3]于澍,唐开元,赵晓.在校大学生职业期望调查分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5.
关键词:就业;职业期望;职业规划;职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65-03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学校、社会、家庭、个人,每个层面都十分重视,也采取很多措施。单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就有可以继续开拓的空间,日常授课过程中,能感知到学生的变化,没有调研时无法说清楚发生哪些变化,就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变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提供高品质服务,基于这样的想法促成本次调研。
一、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对象是刚入校门的2015级和即将走出校门的2013级学生。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为确保信息的完整、有效性,随机选取人选,列队填写。涉及专业认同、对工作的期望、自我认知及自我管理、就业信息获取及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前预判五个方面。
二、数据分析
(一)专业认同
是否主动填报所学专业,2013级主动填报为76%,被动填报为24%。2015级主动填报为74.5%,被动填报为25.5%。选择所学专业的理由,2013级55%因自身兴趣,14%就业问题。2015级49%因自身兴趣,11.3%就业问题。被动选报专业,经过学习之后对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2013级50%感兴趣,50%不感兴趣。2015级82%感兴趣,18%不感兴趣。经过学习之后不感兴趣的同学是否主动学习其他知识,2013级8%主动学习,92%未主动学习。2015级60%主动学习,40%学未主动学习。
2013级和2015级学生“是否主动填报专业”相差不多。“选择所学专业的理由”,同学们首要考虑“自身兴趣”,其次考虑除了选项之外的“其他原因”,再考虑“就业问题”,相比较而言,2013级学生比2015级学生注重“自身兴趣”、“就业问题”,而2015级学生考虑“自身兴趣”、“就业问题”学生的比重有所下降,学生们的思维更加发散,除了考虑自身兴趣、就业、高考成绩、老师建议,学生们选择专业因人而异。经过学习之后,2013级89%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2015级95.5%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经过学习之后仍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中,2013级的8%的学生主动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而2015级的60%的学生主动学习其他知识。2015级比2013级学生更加认同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会积极主动去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比2013级学生有所增强。
(二)对工作的期望
来自城市还是农村,2013级86%来自城市,14%农村。2015级84.5%来自城市,15.5%农村。家长工作单位性质,2013级学生家长61%务农,11%做生意,6%在事业单位工作。2015级学生家长52.6%务农,10.5%做生意,11.4%在事业单位工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2013级学生的家长90%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5%支持孩子继续深造,3%的支持孩子自己创业做生意。2015级学生的家长85.5%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11.5%支持孩子继续深造,2%的支持孩子自己创业做生意。学生想去的用人单位性质;2013级学生46%选择去事业单位,20%国企,14%创业,8.5%党政机关。其他性质企业合起来10%。2015级49.6%选择去事业单位,19.2%国企,7.2%创业,7.2%党政机关。其他性质企业合起来16%。
2013级与2015级学生城市、乡村比差不多。2013级学生的“家长工作单位性质”比重排前三位的是务农、不归属于任何组织也不务农,应该是打零工,第三名是家长自己做生意。2015级学生的父母就业单位性质比重前两名与2013级学生父母的相同,第三名的是事业单位。两个年级的父母最希望孩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其次就是希望孩子继续深造。2015级学生父母比2013级更加支持学生继续深造。事业单位、国企、自主创业成了学生们最青睐的三个去处,但是2015级的学生比重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选择去企业工作。
职业价值观,2013级最看重的价值观中位列前三的是工作稳定有保障(44%)、工作环境的舒适度(17%)、有没有较好的受教育机会(11%)。2015级最看重的价值观中位列前三的是工作稳定有保障(36.4%)、工作环境的舒适度(18.7%)、实现自己的人生(14%)。看重企业的什么;比重排前四位的是2013级,薪酬待遇(31%)、企业制度(21%)、发展前景(18.5%)、企业文化(18%)。2015级,薪酬待遇(30.6%)、企业制度(20.5%)发展前景(19.5%)、企业文化(19.5%)。
2013级、2015级学生最看重的价值观前两项是一致的,青睐稳定有保障、环境舒适的工作,2015级学生对稳定有保障工作追求的热度有所减少,转而追求工作环境的舒适度。第三项受重视价值观,2013级的学生与2015级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2013级看重“有没有较好的受教育机会”,2015级的学生看重“实现自己的人生”,有意思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赫然列在2013级学生最不看重的价值观之列。学生们的职业价值观同样体现在选择企业。选择企业时,2013级、2015级学生受学生重视因素的前四位是薪酬待遇、企业制度、发展前景、企业文化,比重从大到小的排列位置也出奇的一致,比重不同。2015级学生比起她们的前辈不再那么重视薪酬待遇、企业制度,关注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的比例有所上升。这一变化与职业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关系,2013级的学生追求稳定、有保障、舒适,可以接受更好教育机会的工作,她们首先追求工作的稳定性,其次在意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2015级的学生不似她们的前辈那么重视工作的稳定性,转而重视工作是否舒适、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这就不奇怪为什么2015级学生在选择企业时关注企业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的比例在上升。 你期望的工资,2015级比2013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期望值有所提升,学生向往更高的工资。你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工作,2013级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在家庭所在地的城市工作,而2015级的学生在这一项目的比重有明显的下降,突出的表现为选择到省会城市工作,其次要么选择回家庭所在地县城,要么选择去中东部发达城市闯荡。
(三)自我认知及自我管理
是否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两个年级90%以上的学生比较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力的强项,2013级学生较强能力位列前四的是个人品质(24%)、人际交往的能力(20%)、组织管理能力(16%)、自学能力(12%),2015级是创新能力(20.6%)、自学能力(20%)、人际交往的能力(13.4%)、组织管理能力(12.3%)。个人能力强项,有三项是一致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虽然比重有所变化,2013级学生强调的是人际交往能力,2015级是自学能力。最突出的不同是,2013级学生认为个人品质是她们的强项,2015级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是她们的强项。这个比较上看,只差了两年,时代的痕迹在不同时代上的人身上有了不同的烙印。创新能力与自学能力成为了新生代学生追捧的能力,最终也将成为她们的特点。对未来就业前景是否有信心,2013级4%很有信息,41%比较有信心,36%迷茫,19%担忧。2015级9.5%很有信息,8.6%比较有信心,59%迷茫,22.9%担忧。对未来就业信心看,2015级更多的是迷茫,担忧的比例与2013级不相上下。由此说明,学生需要合理的引导,给他们展示出一个职业的现实场景,接触、感受、参与,不迷茫,到最后真正要寻找工作时也就少了些许担忧,多了份信心。
目标是否明确,目标明确的同学计划是否详细。2015级目标明确的学生比例大于2013级,但是2015级学生针对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大多比较粗略,2013级学生已经能够制定出针对目标的详细计划。是否有职业规划,2013级7%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74%有明确职业规划,19%职业规划不明确。2015级7.3%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68.2%有明确职业规划,24.5%职业规划不明确。2013级学生在职业规划不明确的比例在缩减,说明通过专业学习、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学生对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做出的规划可行性强。对待职业规划的态度,两个年级的学生比较一致,大多数认为应该有规划,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学校的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否有用,2013级18%认为有用,80%有一定作用,2%没有作用。2015级34.5%认为有用,63.6%有一定作用,0.6%没有作用。2015级的学生更加重视从课程中获取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学生自主自觉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用理论来指导职业发展。
(四)就业信息获取,就业形势了解
浏览求职网站的频率,2013级23%经常浏览,66%偶尔浏览,11%没浏览过。
2015级3.7%经常浏览,70.4%偶尔浏览,25.9%没浏览过。对于就业形势的了解程度,2013级80%大致了解,14%不了解,6%十分了解。2015级85.2%大致了解,14.8%十分了解。了解就业形势的渠道,2013级34%来自新兴媒体,19%家人、朋友,15%传统媒体,15%学校宣传,13%就业指导课程,4%企业宣讲。2015级38.9%来自新兴媒体,19.5%家人、朋友,17.7%传统媒体,9.7%学校宣传,14.2%就业指导课程,0%企业宣讲。找工作的途径,2013级79%靠自己,6%学校推荐,3%父母安排,12%其他途径。2015级76.1%靠自己,5.3%学校推荐,7.1%父母安排,11.5%其他途径。2013级有迫切的就业意愿,似乎2015级起步更早,2015级没有不了解就业形势的情况,这与学生浏览求职网站,也与他们运用多种途径获取就业信息,而更少的依赖学校宣传、企业宣讲有很大关系。自觉关注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这是求职就业的必修课,不是只有到了毕业时才做。了解某一职业的最直观的途径也是了解就业信息。2015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途径中0%是来自企业宣讲,说明学校提供就业服务应扩展服务群体,虽然2015级学生就业需求并不那么紧迫,提前了解信息也是有必要的。
(五)就业前预判
什么经历对于工作的影响最大,2013级77%选择实训、见习、实习,15%专业理论知识,5%兼职,3%校内活动比赛。2015级56.6%选择实训、见习、实习,18.6%专业理论知识,7%兼职,17.8%校内活动比赛。两个年级的学生都比较重视实训、见习、实习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工作的影响,从比重上看,2015级比2013级更注重专业理论知识。2015级还重视校内活动比赛,说明她们处于学习理论知识、锻炼自身能力的阶段,而2013级已经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阶段。不过可以看出,2015级比2013级更加会运用校内活动这个平台锻炼自身能力。2013级、2015级学生同时认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不过硬、沟通能力与组织管理等通用技能缺乏,但从解决的路径来看,2015级的学生希望通过合理完善的课程设置来增强就业能力,2013级学生更多的寄期望于学校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反映出不同阶段学生解决办法的阶段性局限,2013级学生仍然要完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同时加强求职技巧训练,2015级学生则通过各种平台了解就业信息、职业内涵,职业发展趋势。知识、技能、经验、职业规划、求职技巧都不耽误。
三、结语
比较分析,2015级、2013级展现了许多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一、专业认同,2015级比2013级专业认同度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比2013级有所增强。二、职业期望,大部分学生出身农村,父母多数从事农业,职业发展上无法提供更多建议,只希望孩子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受家长影响努力寻求这样的工作,学生也受时代影响,展现出与时代相契合的职业期望,学习自主自觉,注意培养创新能力,对单位性质不再拘泥于老一辈的铁饭碗,工作地域那么保守,更加现实,若能出去闯一闯就到大地方历练,若不能则留在离父母近点的地方。三、就业信息获取及就业形势了解,2015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所增强,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更早、多渠道的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四、自我认知及自我管理,重视学业、职业规划,根据就业形势,利用校园活动平台锻炼自己的职业素质,整体提升个人素质。2015级呈现个性化需求,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强,也能够付诸行动,就业服务工作应配合学生新变化,尤其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理论只能作为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存在,一个黑板、一个多媒体的课堂承载不了丰满的职业内涵。课程应采用开放式、实践式、体验式、调研式,比如分析就业形势,学生做调查问卷、收集招聘信息,自行得出结论。参观工作场地,与经验丰富的员工交流、讨教经验。必须承认的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与校企合作的深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为这门课程提供新的平台和崭新的内容,效果也会比课堂更有收获。
参考文献:
[1]谭卫华,陈沙麦,陈少平.大学生职业意识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2]王证之.21世纪职业意识内涵研究述评[J].教育与职业,2010.
[3]于澍,唐开元,赵晓.在校大学生职业期望调查分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