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这也正是“高效课堂”的学习模式。无论“导”还是“学”,都离不开设计好的“问题”。
【关键词】 问题;预设;分层应用
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如何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达到分层目标教学,以实现教学的“高效”,实现教学利益最大化,成为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关键。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重心在于问题的预设和应用上。
一、 问题导入的激趣作用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第一要素。导入部分时间很短,大约在三分钟左右,如何充分利用这个环节达到快速切入课程内容的中心,其方法是多样的。利用图片、歌曲、视频、儿歌、谜语、故事以及直接导入等,但是我认为最好的还是问题导入,因为问题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爬山虎的脚》为例,关于这个课题,我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学生们提出了许多,“为什么题目是爬山虎的脚而不是爬山虎或者爬山虎的叶子?它的脚是什么样的?它的脚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是植物怎么还会有脚?爬山虎真的能爬,那它是怎样爬的呢?”等,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有价值,其中几个问题正好是本可课要解决的重点。通过这个环节,一下就抓住了要点,同时了激起了学生想要马上去探究一番的兴趣。
二、 问题运用的启发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课堂提问的启发性研究。提别是面对一篇较长的文章,怎样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同时也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好不好”,“对不对”,“要不要”等无价值的问题尽量剔除。对于重点难点,应继续追问,以达到课堂高潮,从“里”挖掘文本。
同样以《爬山虎的脚》为例:
同学们,请你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然后有感情地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内谈论,1、有哪些已经提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答案是什么?2、我们还能了解到什么内容呢?
通过这两个问题就把文章的重点解决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清晰地提炼出来,突破重点。
这就远比直接提出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如果让你学该学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再让学生回答所收到的效果好得多,这两个问题大而宽,会致使课堂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云,不知从何应答,即使回答出来的也只是细枝末节,整个课堂就会显得杂乱而沉闷。究其原因,是其过分注重课堂的生成而忽视了有效预设,致使教学无法向纵深发展,时间也无法掌控,起不到启发的作用,也就谈不上“高效”了。
三、 问题预设的合理性
学习目标是到达目的的指路牌,而预设的问题是指针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项目标,而且要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而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第二要结合实际,在充分研读了文本的基础上,全面了解了学情的情况下,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促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着力讲重点,从而摒弃枝叶抓主干,提高课堂效率。
当问题一针见血地切入重点,无疑就为这张指路的牌匾画上箭头,指引求学者前进的方向和用时最短的道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利益的最大化,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四、 问题预设的层次性
高效课堂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所谓分层教学,是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互相兼顾的教学形式,是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分层教学通过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几个层次,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分层是对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分层,不是人格的分层,要向后进生表明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开拓,使他们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想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只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才能使之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五、 问题生成的适时性
新课程对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指导必须具备实时性,问题的生成也应该具备适时性。例如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提出问题引导其回归本位;当学生面对难点踟蹰不前时,教师必须给予点拨,化解疑难;当学生提出了新问题时,教师应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迁移,以达到对本质的认识,以及和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以形成更为正确、全面的认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蟋蟀的住宅》为例,在研究“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问题时,为了启发学生在进行蟋蟀和其他昆虫进行比较中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我让学生举例说,很多学生都开始偏离正题,都交流其他昆虫或者动物的巢穴来,而且兴趣高涨,有股恨不能说遍天下巢穴的趋势,我立即简要进行了小结,“每种小动物都是独立的,它们的生活(下转第141页)
(上接第138页) 方式千差万别,如果有兴趣,课余可以去观察,也可以去查资料。今天的主角是蟋蟀,我们一起走进主角的住宅吧!去看看它的住宅有何特点?”通过这个问题又将学生谈论的焦点转移到“蟋蟀的住宅”上来,回归本位。
六、 结束语
在教育界,教学质量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准之一,是学校和教师工作的灵魂,是学生和家长实现梦想的阶梯,高效课堂要求在单位时间内收到最高效率,精心预设问题并恰到好处地应用,将是实现这一切的敲门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探索,将“高效”进行到底。
【关键词】 问题;预设;分层应用
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如何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达到分层目标教学,以实现教学的“高效”,实现教学利益最大化,成为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关键。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重心在于问题的预设和应用上。
一、 问题导入的激趣作用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第一要素。导入部分时间很短,大约在三分钟左右,如何充分利用这个环节达到快速切入课程内容的中心,其方法是多样的。利用图片、歌曲、视频、儿歌、谜语、故事以及直接导入等,但是我认为最好的还是问题导入,因为问题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爬山虎的脚》为例,关于这个课题,我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学生们提出了许多,“为什么题目是爬山虎的脚而不是爬山虎或者爬山虎的叶子?它的脚是什么样的?它的脚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是植物怎么还会有脚?爬山虎真的能爬,那它是怎样爬的呢?”等,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有价值,其中几个问题正好是本可课要解决的重点。通过这个环节,一下就抓住了要点,同时了激起了学生想要马上去探究一番的兴趣。
二、 问题运用的启发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课堂提问的启发性研究。提别是面对一篇较长的文章,怎样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同时也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好不好”,“对不对”,“要不要”等无价值的问题尽量剔除。对于重点难点,应继续追问,以达到课堂高潮,从“里”挖掘文本。
同样以《爬山虎的脚》为例:
同学们,请你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然后有感情地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内谈论,1、有哪些已经提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答案是什么?2、我们还能了解到什么内容呢?
通过这两个问题就把文章的重点解决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清晰地提炼出来,突破重点。
这就远比直接提出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如果让你学该学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再让学生回答所收到的效果好得多,这两个问题大而宽,会致使课堂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云,不知从何应答,即使回答出来的也只是细枝末节,整个课堂就会显得杂乱而沉闷。究其原因,是其过分注重课堂的生成而忽视了有效预设,致使教学无法向纵深发展,时间也无法掌控,起不到启发的作用,也就谈不上“高效”了。
三、 问题预设的合理性
学习目标是到达目的的指路牌,而预设的问题是指针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项目标,而且要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而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第二要结合实际,在充分研读了文本的基础上,全面了解了学情的情况下,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促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着力讲重点,从而摒弃枝叶抓主干,提高课堂效率。
当问题一针见血地切入重点,无疑就为这张指路的牌匾画上箭头,指引求学者前进的方向和用时最短的道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利益的最大化,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四、 问题预设的层次性
高效课堂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所谓分层教学,是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互相兼顾的教学形式,是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分层教学通过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几个层次,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分层是对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分层,不是人格的分层,要向后进生表明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开拓,使他们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想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只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才能使之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五、 问题生成的适时性
新课程对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指导必须具备实时性,问题的生成也应该具备适时性。例如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提出问题引导其回归本位;当学生面对难点踟蹰不前时,教师必须给予点拨,化解疑难;当学生提出了新问题时,教师应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迁移,以达到对本质的认识,以及和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以形成更为正确、全面的认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蟋蟀的住宅》为例,在研究“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问题时,为了启发学生在进行蟋蟀和其他昆虫进行比较中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我让学生举例说,很多学生都开始偏离正题,都交流其他昆虫或者动物的巢穴来,而且兴趣高涨,有股恨不能说遍天下巢穴的趋势,我立即简要进行了小结,“每种小动物都是独立的,它们的生活(下转第141页)
(上接第138页) 方式千差万别,如果有兴趣,课余可以去观察,也可以去查资料。今天的主角是蟋蟀,我们一起走进主角的住宅吧!去看看它的住宅有何特点?”通过这个问题又将学生谈论的焦点转移到“蟋蟀的住宅”上来,回归本位。
六、 结束语
在教育界,教学质量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准之一,是学校和教师工作的灵魂,是学生和家长实现梦想的阶梯,高效课堂要求在单位时间内收到最高效率,精心预设问题并恰到好处地应用,将是实现这一切的敲门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探索,将“高效”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