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K-L (Kocher-Langenbeck)手术入路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采用K-L手术入路并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对3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年龄、间隔治疗时间、骨折程度对临床表现的影响。结果:36例患者治疗后,完全复位29例,复位满意6例,复位不佳1例;影像学优良率为97.22%;d,Aubingne-Postel髋臼骨折评分系统评价优良率为77.78%。患者年龄较大、间隔治疗时间较长、骨折程度较严重都会导致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结论:髋臼后壁骨折早期行K-L手术入路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提高影像学及其临床疗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髋臼后壁骨折;K-L手术;重建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151-01
髋臼后壁骨折常是由于遭受强大的暴力所致,如果骨折后处理不当,会导致关节变形,甚至导致股骨头坏死,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髋臼后壁骨折由于位置较深,解剖形态不规则,骨折表现出多样性,临床常通过手术内固定治疗,以维持髋臼后壁骨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笔者采取K-L手术入路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患者3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髋臼后壁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年龄(37.6±9.2)岁。骨折位置:左侧16例,右侧20例。骨折原因:车祸伤25例,高空坠落伤11例。骨折程度:复杂骨折15例(Judet Letournel分型:横行合并后壁2例、后柱合并后壁骨折13例),简单后壁骨折21例。间隔手术时间:15例在伤后7d内进行,21例在伤后8~21d进行。
1.2 方法 术前拍摄骨盆平片,同时摄髋骨斜位片观察髋臼的前壁和后柱,摄闭孔斜位片以观察闭孔、后壁和后柱,双侧髋关节行CT扫描以及三维重建。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给予镇痛治疗后行闭合手法复位(复位失败则直接手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同时采用K-L手术入路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K-L手术入路切口,在髋后上棘的外下约5cm处开始沿臀大肌纤维走形方向,切开臀肌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显露出深层组织结构,同时注意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及臀上动脉等重要结构。探查髋关节腔,取出破碎骨折块;清除股骨头圆韧带;复位髋臼后壁骨折块,选用髋臼重建钢板或螺丝固定。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患者,行股骨頭骨折加压螺丝固定;对合髋臼后壁压缩骨折的患者,复位骨折后行松质骨植骨,并用压螺丝固定。
1.3 观察指标
1.3.1 复位质量评价 采用Matta标准评价[2]髋臼的解剖复位质量,完全复位(位移<2mm),复位满意(位移2~3mm),复位不佳(位移>3mm)。
1.3.2 影像学评价 术后定期X线摄片随访,按照Epstein标准评定[3],优:关节间隙正常,软骨无硬化;良:关节间隙狭窄小于1mm,软骨下轻度硬化;可:关节间隙狭窄大于50%,软骨下中度硬化。优良率=(优+良+可)/总例数×100%。
1.3.2 功能评价 采用d,Aubingne-Postel髋臼骨折评分标准系统[4],通过关节活动度、步态和疼痛3项指标来进行评价,每项的分数满分为6分,3项分数相加≥17为优,13~16为良,9~12为可,≤8为差。并比较患者年龄、间隔治疗时间、骨折程度对临床表现的影响[3]。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评价情况 采用Matta标准评价髋臼的解剖复位质量,完全复位29例,复位满意6例,复位不佳1例;术后1年X线摄片随访,优14例,良15例,可6例,差1例,影像学优良率为97.22%;采用d,Aubingne-Postel髋臼骨折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17例,良11例,可5例,差3例,其优良率为77.78%。
2.2 年龄、间隔治疗时间、骨折程度对临床表现的影响 由表1可知,患者年龄较大、间隔治疗时间较长、骨折程度较严重都会导致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
3 讨论
研究表明,通过手术进行内固定治疗可以显著的改善解剖位置关系,恢复其原有状态,但是后期由于承载压力和运动等改变,其功能不一定都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影像学评分的优良率为97.22%,而d,Aubingne-Postel髋臼骨折评分的优良率为77.78%。说明通过K-L手术入路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可以提高影像学及其临床疗效评分,临床效果较好。
对于手术的时机选择发现,手术的时间越晚,软组织产生瘢痕、纤维黏连,造成术中复位困难、剥离面积大、出血多、同时也增加产生异位骨化的几率。如果伤后一周以上再进行手术,术中可观察到陈旧性骨痂的形成,不仅使复位的难度增加,同时也会导致术后的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增加。因此,最好的手术时机建议在骨折后3~7d。对于损伤导致本病治疗延迟时,会继发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甚至是股骨头坏死,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5]。
综上所述,髋臼后壁骨折采取K-L手术入路并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可以提高影像学及其临床疗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较大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可赜,张寿.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J].海南医学,2010,21(20):63-65.
[2]Matta JM.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n:accuracy of reduction and clinical results in patients managed operatively within three weeks after the injury[J].J Bone Joint Surg (Am),1996,78(11):1632-1645.
[3]刘百伟,李云峰,陆坚,等.快速成型髋臼后缘锁定钢板治疗髋臼后缘骨折的初步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2014,(2):155-157.
[4]DAubigné RM,Postel M.Functional results of hip arthroplasty with acrylic prosthesis [J].J Bone Joint Surg(Am),1954,36:451-455.
[5] 衣英豪,王汝武,王相如,等.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J].山东医药,2012,52(18):67-69.
(收稿日期:2015.02.12)
【关键词】 髋臼后壁骨折;K-L手术;重建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151-01
髋臼后壁骨折常是由于遭受强大的暴力所致,如果骨折后处理不当,会导致关节变形,甚至导致股骨头坏死,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髋臼后壁骨折由于位置较深,解剖形态不规则,骨折表现出多样性,临床常通过手术内固定治疗,以维持髋臼后壁骨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笔者采取K-L手术入路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患者3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髋臼后壁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年龄(37.6±9.2)岁。骨折位置:左侧16例,右侧20例。骨折原因:车祸伤25例,高空坠落伤11例。骨折程度:复杂骨折15例(Judet Letournel分型:横行合并后壁2例、后柱合并后壁骨折13例),简单后壁骨折21例。间隔手术时间:15例在伤后7d内进行,21例在伤后8~21d进行。
1.2 方法 术前拍摄骨盆平片,同时摄髋骨斜位片观察髋臼的前壁和后柱,摄闭孔斜位片以观察闭孔、后壁和后柱,双侧髋关节行CT扫描以及三维重建。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给予镇痛治疗后行闭合手法复位(复位失败则直接手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同时采用K-L手术入路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K-L手术入路切口,在髋后上棘的外下约5cm处开始沿臀大肌纤维走形方向,切开臀肌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显露出深层组织结构,同时注意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及臀上动脉等重要结构。探查髋关节腔,取出破碎骨折块;清除股骨头圆韧带;复位髋臼后壁骨折块,选用髋臼重建钢板或螺丝固定。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患者,行股骨頭骨折加压螺丝固定;对合髋臼后壁压缩骨折的患者,复位骨折后行松质骨植骨,并用压螺丝固定。
1.3 观察指标
1.3.1 复位质量评价 采用Matta标准评价[2]髋臼的解剖复位质量,完全复位(位移<2mm),复位满意(位移2~3mm),复位不佳(位移>3mm)。
1.3.2 影像学评价 术后定期X线摄片随访,按照Epstein标准评定[3],优:关节间隙正常,软骨无硬化;良:关节间隙狭窄小于1mm,软骨下轻度硬化;可:关节间隙狭窄大于50%,软骨下中度硬化。优良率=(优+良+可)/总例数×100%。
1.3.2 功能评价 采用d,Aubingne-Postel髋臼骨折评分标准系统[4],通过关节活动度、步态和疼痛3项指标来进行评价,每项的分数满分为6分,3项分数相加≥17为优,13~16为良,9~12为可,≤8为差。并比较患者年龄、间隔治疗时间、骨折程度对临床表现的影响[3]。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评价情况 采用Matta标准评价髋臼的解剖复位质量,完全复位29例,复位满意6例,复位不佳1例;术后1年X线摄片随访,优14例,良15例,可6例,差1例,影像学优良率为97.22%;采用d,Aubingne-Postel髋臼骨折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17例,良11例,可5例,差3例,其优良率为77.78%。
2.2 年龄、间隔治疗时间、骨折程度对临床表现的影响 由表1可知,患者年龄较大、间隔治疗时间较长、骨折程度较严重都会导致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
3 讨论
研究表明,通过手术进行内固定治疗可以显著的改善解剖位置关系,恢复其原有状态,但是后期由于承载压力和运动等改变,其功能不一定都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影像学评分的优良率为97.22%,而d,Aubingne-Postel髋臼骨折评分的优良率为77.78%。说明通过K-L手术入路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可以提高影像学及其临床疗效评分,临床效果较好。
对于手术的时机选择发现,手术的时间越晚,软组织产生瘢痕、纤维黏连,造成术中复位困难、剥离面积大、出血多、同时也增加产生异位骨化的几率。如果伤后一周以上再进行手术,术中可观察到陈旧性骨痂的形成,不仅使复位的难度增加,同时也会导致术后的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增加。因此,最好的手术时机建议在骨折后3~7d。对于损伤导致本病治疗延迟时,会继发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甚至是股骨头坏死,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5]。
综上所述,髋臼后壁骨折采取K-L手术入路并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可以提高影像学及其临床疗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较大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可赜,张寿.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J].海南医学,2010,21(20):63-65.
[2]Matta JM.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n:accuracy of reduction and clinical results in patients managed operatively within three weeks after the injury[J].J Bone Joint Surg (Am),1996,78(11):1632-1645.
[3]刘百伟,李云峰,陆坚,等.快速成型髋臼后缘锁定钢板治疗髋臼后缘骨折的初步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2014,(2):155-157.
[4]DAubigné RM,Postel M.Functional results of hip arthroplasty with acrylic prosthesis [J].J Bone Joint Surg(Am),1954,36:451-455.
[5] 衣英豪,王汝武,王相如,等.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J].山东医药,2012,52(18):67-69.
(收稿日期:201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