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哈姆雷特》中的小丑形象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场中,王子告诫扮演小丑的演员:"演丑角的人除了脚本规定的以外不要再多说;因为他们有的只顾自寻开心,引得一大部分愚蠢的观众发笑,而那时候剧中正有些必须严重考虑的问题"。这从侧面说明莎士比亚笔下的小丑,一言一行都经过了作者的深思熟虑,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这里,就具体分析一下掘墓人在《哈姆雷特》中的作用。
  一、戏剧节奏的调节者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失足落水淹死后,第五幕第一场出现了两个掘墓人。他们无名无姓,在剧中被称作为小丑。两人一上场就对奥菲利亚的葬礼采用基督教的仪式发表了一番评论:
  "小丑甲:……假如我故意淹死自己,这便是一件行为,而一件行为又要分做三部:那便是,去行,去为,去完成;所以,她是故意自溺了。
  ……
  小丑甲:……但假如这汪水走过来淹死他,他便不算是淹死他自己;所以,凡是没有犯杀死自己的罪的人就不算是自杀。"
  一个恶贯满盈的坏人死了,嘲弄一下也不为过,但奥菲利亚这么一个令人同情怜悯的形象,却成为两个小丑调侃的对象。在正面角色遭受悲惨境遇后安排一段滑稽可笑的场面,似乎有悖常理。对此,席勒就曾经抱怨过:"当我很年轻的时候初读莎士比亚,他的冷漠无情使我恼怒:他居然在悲痛欲绝时还有心情戏谑,在《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等等伤心断肠的几段戏中让丑角来扰乱情绪。"言下之意是随着阅历的丰富,席勒渐渐地理解了莎士比亚的这种安排。
  依据严格的戏剧划分标准,莎士比亚的创作既不属于悲剧也不属于喜剧,它们总是悲喜混杂、雅俗交替。别林斯基对莎士比亚戏剧的这种完整表现生活的情形极为推崇,称之为"艺术完成的极境,是真正的创造"。这样的处理避免了戏剧情感和节奏的单调和重复,增强了对比和力度。掘墓人对奥菲利亚的死的评头论足,更能激起读者对奥菲利亚的哀叹和同情,对生命无常的敬畏和思索,将悲惨事件与滑稽场景并置也更能凸显世界本身的残酷性和荒谬性。此外,两个小丑的插科打诨、歌唱、谜语、打赌、文字游戏等,使读者从生死至情的沉重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释怀的轻松。对此,席勒格有一段经典的评述:"散见各处的喜剧穿插可以防止娱乐变成一本正经,它让心灵保持宁静,并避免了那些枯燥乏味的严肃性,这是非常容易浸入感伤的而非悲剧的戏剧里面去的。"
  二、间离效果的制造者
  间离"要求现众与舞台上的演出保持一段距离,也即产生间离效果.从而观众可以采取一种静坐观察的姿态.能够以冷静、科学的头脑去认识生活、改造生活.能够进行理智的思考、分析和批判"。在《哈姆雷特》中,小丑的插科打诨本身就是一种"间离",它使观众能够随着丑角的言语来批判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作为主要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边缘人,丑角在荒诞不经的话语中,揭示了事件或现象的本质。
  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若是自杀身亡,死者的尸体应埋在荒郊野外,上面堆上石头和瓦砾,而不应葬在教堂的墓地之内。通常情况下,读者沉浸在对奥菲利亚的哀伤上,往往会忽视她贵族身份享有的特权。两个小丑的辩论,则能够提醒读者:"大人物就是投水自杀悬梁自尽,也要比普通基督徒能多邀得世间的赞许"。真正能决定葬礼的形式的是财产与特权,而不是所谓的宗教信仰。
  三、情节发展的推动者
  巴赫金认为,只有在对话中,在同异己的人和事物的交往联系中才能证明和完成自身。"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而源于丑角的边缘人地位,他们"同正面人物的交往不同普通人,似乎可以拨开对方面具的遮挡而直接探知对方的隐私"。丑角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解放情感、团结观众,在主人公和那些嘲笑他的人之间创造一种互相理解,以唤起共笑,把笑的目标转向对恐惧的对抗、对世界的丑陋与霸权的征服"。
  剧本中,两个小丑作为第五幕的序幕人物,引出哈姆雷特、国王、王后等重要人物登场,展开故事,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小丑甲边掘坟边唱歌,随手掷起国王的弄臣约利克的的骷髅,并大胆咒骂其为"杂种疯子"。在他的眼中,尊贵与崇高并不存在,再高贵的人死后尸体也会腐烂,化作骷髅。正源于此,哈姆雷特才豁然领会到死亡作为自然现象,是人生的必然终结,它本身无足轻重。这样,哈姆雷特渐渐走出思维误区,在墓地中、从一律平等、不分贵贱、不分男女的骷髅中认清了死亡。这样,关于本剧对死亡的沉思得到进一步的重申。也正是受了小丑的情绪感染,哈姆雷特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勇敢地接受了赖尔蒂斯的挑战,将剧情推向了高潮。
  四、生活的观察者和揭示者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是莎士比亚语言的一大特色。要做到这一点,莎士比亚就不能随便地让他剧中的人说一些不合身份的话,可以说,小丑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巴赫金认为,小丑"有着独具的特点和权利",他们有说话可以没有分寸,随便开人的玩笑,即便满口骂人,别人也不会怪罪。利用这一特权,莎士比亚可以针砭时弊而逃避世人的指责和非难。他们被排除在剧情的发展人物的纠纷之外,几乎不参与任何重大的事件的抉择,他们的行为对故事的结局也并无多大影响;但其言行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崭新角度。
  在《哈姆雷特》中,剧中的小丑以特有的戏谑、滑稽的方式撕下了死亡的假面具:即便是朝廷的弄臣死后也是一堆骷髅。他们歌唱"我小时曾经恋爱过,以为那是很甜蜜,只恨,啊,光阴,啊,去得快,觉得委实太委屈",感慨时光易逝,展示了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时代精神。他们尖锐指出,葬礼的仪式并不取决于基督教的教义,而是死者的身份地位。在他们眼中,造坟的造出来的东西比石匠、船匠、或木匠造的更坚固,"因为他造出来的屋子可以一直用到世界末日。"死者的寓所远比生者的器具更坚固,死是不可抗拒的,它比生更长久,而生则是暂时的、易受损害的。他们和王子插科打诨式的对话,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义,鞭挞了政客、朝臣、律师、地主、风骚女人等等的钻营和无耻。
  五、莎士比亚的代言人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经常出现两个莎士比亚:一个是作为"理想主义者"的莎士比亚,充满浪漫激情和理想,奋发有为,尽情享受生命的欢乐事业的荣耀;一个是作为"现实主义者"的莎士比亚,冷静淡漠和现实,嘲弄人性的愚昧,思索生命的奥秘。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也存在着两种明显对立的倾向:"一种是正面塑造人物的激情昂扬的倾向,一种是侧面剖析人物的冷静淡漠的倾向"。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小丑总是冷静、清醒,从不大悲大喜、忽东忽西、或者轻易改变自己。他们所产生的对立和反讽的效果,使读者从对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的迷恋或震惊中惊醒过来,以一种别样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个世界,以一种别样的态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从而获得更丰富,更客观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当了莎士比亚的代言人,诉说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威廉•席勒格对莎士比亚塑造人物的这种嘲讽和淡漠倾向就有一个高度评价:"这种塑造人物的隐秘讥讽,蕴含着深不可测的睿智,激起了我们的赞赏:可是,它又成为埋葬热情的坟墓。只有饱经忧患,历经沧桑,才能达到这一境地;"
  六、结语
  相对于莎剧作品中的其他小丑,如《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皆大欢喜》中的试金石、《李尔王》中的弄人等等,评论者对《哈姆雷特》中的两个挖墓人的关注则相对少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个小丑不重要。莎士比亚对这两个掘墓人的塑造,充分显示了他非凡的艺术创造能力;掘墓人在《哈姆雷特》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增加了该剧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参考文献:
  [1][3][7][12][1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梁实秋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远东图书公司,2002.
  [2]席勒.论朴素诗与感伤诗.转引自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二卷),缪灵珠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4][5][15]别林斯基,威廉•席勒格等.莎士比亚研究.转引自莎剧解读,张可,元化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8][9]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三卷,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0]秦勇."巴赫金的'戏剧丑角'理论".俄罗斯文艺,2001,02.
  [11]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白春仁,顾亚铃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4]易红霞.诱人的傻瓜:莎剧中的职业小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一、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从历史渊源维度探寻,罗马法奉行与贯彻"任何人不得将大于其所有的权利让与他人"及"发现己物,我即收回"的原则,侧重对所有权人的保护,无善意取得制度的踪迹。善意取得起源于日尔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缘起并形成于大陆法系国家物权法,因其契合近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后逐渐被普适于包括英美法系国家在内的诸多国家。作为一项独立的物权制度,传统民法中善意取得制度仅适用于动产,是动产
期刊
一、什么是"黑色幽默"文学?  "黑色幽默"文学,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风行于美国文坛的一个文学流派。作为文学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在世界各国的文学传统中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它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黑色幽默是"现代小说和戏剧中,运用病态和荒诞,已取得可怕的喜剧效果。它既指愤懑,辛辣的笔调,更指荒诞,病态的处境,这
期刊
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交流时使用日益频繁的工具。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着网络语言的发展,使之日益的个性化、特色化,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语言。网络语言主要用于网络上的沟通和交流,但是现在也不局限于网络。一些其他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出现网络语言的身影。网络语言有着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特殊用语的特点,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发展
期刊
一、我国电力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经过长时间的持续发展,中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类大型信息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ERP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基础设施较好  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各电力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到了全
期刊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批评流派。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是以弗雷泽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结构主义语言学。神话原型批评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剑桥学派、荣格学派和弗莱的原型批评体系。本文将梳理荣格的原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原始意象,并试图找到原始意象在原型的结构中的位置。  一、荣格的"原始意象"概念与大海这一原始意象  要理解荣格提出的"原始意象"概念,首先需要弄清意
期刊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四部悲剧之一,它呈现的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以一杀人犯为悲剧主角,那么麦克白的痛苦与毁灭何以能被称为悲剧,恶人如何能够成为悲剧人物,读者如何对其产生怜悯之心,一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以往的解读要么把麦克白简化为惩恶扬善的道德剧,要么从麦克白身上抽取好的品质,悲叹如此具有想象力的人的向善的可能性和潜力,或者认为麦克白代表了我们身上潜在的恶,来证明麦克白作为悲剧主人公的合理性,
期刊
沃尔特司各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共计9部长诗,27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传记、评论等,在世时即享誉欧洲文坛。时至今日,他的诗歌,特别是他的历史小说,已经成为英国及苏格兰文学经典。   司各特深受英国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继承并发扬了英国启蒙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他的历史小说气势磅礴,逼真生动地再现了中古时期英格兰轰轰烈烈的时代大背景。在他的笔下,历
期刊
诗歌的结构与诗歌的语言一样,是诗歌重要的表现艺术之一。诗人对诗歌的剪裁不仅体现在诗歌的谋篇布局上,还体现在材料的取舍上。历朝历代的诗人都重视对诗歌结构的巧妙安排,而唐人尤是如此。作为唐末诗人,唐彦谦虽存诗不多,但不少诗篇都能汲取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运用倒装、反笔、跳脱等艺术表现手法,使诗歌结构在整体上呈现倒转离脱的特征,开拓、深化了诗歌的意境,为诗人表情达意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所以从他为数不多的
期刊
一、引言  警察讯问是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就案件事实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以言词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的一项侦查行为。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和其他有侦查权的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而且为加强监督以保证讯问质量,也为了防止意外事件,以保证讯问安全,讯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应当制作笔录,即讯问笔录。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传达意思,表达感情
期刊
现今我国餐饮处于兴盛时期,餐饮企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传统性的小生产经营模式逐渐变成了连锁经营模式,它不仅带来了规模性的效益,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思维。  餐饮企业连锁是现代化节奏加快的一种需要,是时代的必然产物。随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餐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各种特色性的餐饮也在逐渐提升;要想在市场中立足,不仅要做大做强,而且要让世人认可,具备一定的冲击性和挑战性,而要做到这些,只有连锁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