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师、生”研究高考意识享受“生生、师生”课堂交流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p2002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试题解题教学是提高高三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师生通过共同研究高考试题,尝试高考试题分析实验课,可以激发师生高考研究意识,享受高三数学课堂“生生、师生”交流的乐趣,提高高三数学课堂教学的“性价比”。
  关键词:高考试题分析实验课;高考研究;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一个专心认真备课的老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
  ——G·波利亚。
  [?] 尝试背景
  高考中的经典试题,重知识发生的过程,是方法发展的源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迁移性和开放性,它们正是让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过程的纽带。 将高考试题恰当地引入高三数学教与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而且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这种做法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2年浙江文科数学试卷第21题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汇聚了对高中数学的函数、导数、不等式三大主干知识的考查,秉承了浙江高考文科数学的传统——对利用三次函数求导判定函数的单调区间,并综合绝对值不等式等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热点. 笔者把它与《函数、导数、不等式的综合应用》的课题进行对接,在自己的高三数学文科班课堂进行了尝试,一节“高考试题分析实验课”应运而生。 现以此为例,供大家参考。
  [?] 高考原题
  (2012年浙文21)已知a∈R,函数f(x)=4x3-2ax+a.
  (1)求f(x)的单调区间;
  (2)证明:当0≤x≤1时,f(x)+
  [?] 教学设计
  1. 课前准备
  (1)精选试题
  教师根据选定课题,精心挑选适合课题的高考试题,潜心研究试题的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和解法。
  (2)作业布置
  教师在课前一天把选定的试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在傍晚放学前上交作业,并归纳好本题中蕴涵的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鼓励一题多解,第二天课堂展示。
  (3)学生探究
  学生自主探索、钻研或自行组合小组讨论、研究、作答。
  (4)分析统计
  教师认真批改,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和记录(典型思路、解法、困惑和错误)。
  (5)教案设计
  教师根据以上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合理的教学设计和课件。
  2. 课堂实录
  (1)审题品题,知识梳理,方法品鉴
  问题1:做题的第一布是审题。 同学们能谈谈你在接触这个试题后,入手时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甲:此题虽然是高考压轴题,但是题意叙述简洁,题意清晰。
  学生乙:题目熟悉、亲切,有心理准备。两个小题难度有区分度,第一小题较容易,第二小题要解答完整有一定困难。
  问题2:第一小题为三次函数的单调区间问题,如何解决?求解单调区间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丙:第一小题用导数,对变量a分类讨论(因为作业反馈中学生答得很好,多媒体演示答案,教师强调)。
  学生丁:求解单调区间还可用:定义法、复合函数法、图象法。
  问题3:第二小题为证明题,常见的证明方法有哪些?本题可采用何种证明方法?
  学生戊:直接证明:综合法、分析法;间接证明:反证法。
  学生己:本题可采用综合法、分析法。
  问题4:本题为函数证明题,同学们也感觉比较熟悉,可转化为什么常见题型?
  学生庚:函数恒成立问题。
  问题5:函数恒成立问题,有哪些常见解决方法?
  学生辛:变量分离法、主参换位法、函数最值法、图象法等。
  (2)成果展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教师根据作业批改情况和学情分析,挑选有代表性的3名学生同时到黑板上展示第二小题的解法,把黑板还给学生,享受精彩师生、生生交流。
  学生壬:综合法、主参换位法黑板展示
  ①当a≤2时,f(x)+
  教师点评:壬学生解法非常精彩,在高考中可得满分。利用函数的思想,把此证明问题转化为求函数y=f(x)+
  的最小值大于0;利用对a的分类讨论去掉了绝对值;采用“主参换位”的技巧先把a作为主变量,把x作为参数,把函数看成关于a的一次函数,轻松解决了函数y=(-2x)a+4x3+2求最小值的难点。
  学生癸:综合法、函数最值法黑板展示
  由(1)知,①当a≤0时,(-∞,+∞)递增,所以f(x)+
  教师点评:癸学生解法完全正确。 此方法顺着题(1)的结论,用大家最熟悉的“函数最值法”对a进行分类讨论,敲开题(2)的大门。 在作业中,此方法也是学生采用最多的解法,但大多数学生对a>0的情况没有进一步细分为0  学生亥:分析法、变量分离法黑板展示——未完全成功
  ①当a≤2时,要证f(x)+
  ⅱ)当0≤x<1时,只需证  教师点评:亥学生的证法很好。前面两个学生使用的都是综合法证明,而亥学生采用了分析法证明,把此题转换为不等式中恒成立问题,用大家最熟悉的“变量分离法”来突破。 虽然没有完成整题,但是也已经完成了此小题的60%以上,且证法更流畅、自然。
  问题6:亥同学,你做不下去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亥:   教师:这么好的一个证法,看来因为无法证明  学生戌:我能。
  学生戌:分析法、变量分离法黑板展示——成功
  要证  教师点评:妙!戌学生的证法巧妙地使用了“分析法”、“变量分离法”和“放缩法”,做到了证法流畅、自然、简洁。
  教师总结:知识、思想、方法,作业布置,下课。
  [?] 感悟反思
  1. 强化教师、学生研究高考意识,锁定高考复习方向,激发主体学习的内驱力,提高高三复习 “性价比”
  “研”是有效复习、针对性复习的前提. 研究以往的高考试题,不是命题人员的专利,应该成为一线教师和高三学生的必修课. 研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研究高考考纲、研究近几年(特别是本省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热点”,锁定高考复习方向,探寻高考命题趋势、规律;二是研究学生实际,找到高考要求和学生能力欲达需求的最佳“契合点”。 根据学情,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专题思维能力的训练、开发和培养,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三是研究学生,研究高考试题、高考命题方向的“兴奋点”。 激化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生主体学习的效果和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我们要围绕着优秀的高考试题,充分开拓其教学功能,引领学生将解题探究教学进行到底,从而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创新热情,使高三数学复习的“性价比”达到极致。
  2. 享受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优化学生思想方法结构,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波利亚说过:“没有任何一道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总结,总会有点滴的发现,总能改进这个解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 学生一个人的思考有时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深入、不到位的,给出的解法有时是单一的,不能充分发挥精选试题的功能,若就此放过,则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集思广益,相互讨论、完善方法,教师在生生交流有困惑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精讲点拨,一是有利于把教师对问题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理解;二是有利于教师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形态”;三是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完善,思想方法结构优化,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独立探究能力培养,相互合作意识增强,自主反思习惯养成,最终走向成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给学生充分接触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的奥妙,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得课内实现有效交流成为可能,这样做对提高教学效果也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亲历探究;体验乐趣;提高能力      背景:一个教学内容就像一部短剧,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戏要精彩既要看教师的“导”,又要看学生的“演”. 教师要懂得引导和调动,而学生能在教师的点拨下
期刊
摘 要:高三第二轮复习以题的形式将原来分散零碎的知识进行穿针引线织网,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大的收获,要以课堂例题教学为突破口,以围绕主干知识为核心,突破知识分类,以例题的拓展性、多解性、归一性、开放性和辨析性等特点精心划分好专题,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要效率.  关键词:第二轮复习;拓展性;多解性;归一性;开放性;辨析性  高考的命题立意是“能力立意”,在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方
期刊
摘 要: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对教材例题、习题进行探索和挖掘,既能疏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深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本题;内切圆;半径;勾股定理  课本例题、习题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典型例题、习题进行适度的挖掘、加工、再生,实现资源功能的最大化,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
期刊
摘 要:本文记录了在一节《函数的概念》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经历了函数概念形成的四个阶段:感知认识阶段、分析本质属性阶段、概括形成定义阶段、应用与强化阶段,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本质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函数;集合;变量;对应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函数思想作为基本的数学思想,贯穿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
期刊
摘 要:我们知道在极限运算中,公式■1+■x=e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常用于求1∞类型的未定式的极限,而几乎所有中高等数学教材都采用拼凑法来解决问题,即主要利用换元法把问题转化为公式形式,再去套用公式.这种方法虽然能解决大部分较简单习题,但它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局限性,如求■1+■5x2-2,这一极限运算符合公式的要求,但硬套公式则要费尽周折;又如求■(1+2x)■,这种极限与公式相似,但与公式有一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一道例题“已知椭圆C:+=1,斜率为1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AOB面积的最大值”出发,逐步将其进行推广,最终将其推广到了一般结论:对于椭圆C:+=1,其中a>b>0,任意的一条直线l交上述椭圆C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AOB面积的最大值为.  关键词:椭圆;三角形面积;最大值  近日,笔者在奉贤中学上了一节《椭圆中的最值问题》的课,在讲解完一个例题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证明部分的要求,在于强调通过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够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因而,我们只有以课标要求为出发点,才能通过对中考试题的研究,真正深入领会命题者的价值意图,从而准确进行中考复习的教学定位,有效提升备考的质量.  关键词:证法研究;内涵
期刊
摘 要:学生对上课的内容表现出不理解,教师就要及时做好反思,反思是一个教师快速成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本文结合一道高三模拟题的讲评及教后反思,说明了对数学归纳法的本质的认识。 进一步得到:通性通法就是扎根于学生的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从核心概念出发,易于理解的常规方法;通过反思,教师、学生的理解力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反思;数学归纳法;通性通法;理解力  问题:已知n个正数a1,a
期刊
摘 要:寓数学教学于情景,调动学生思维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教育的一种趋势. 本文以“直线与平面垂直”一课的情景设计为例,展示了创设问题情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挖掘数学认识动机、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等方面的有效作用,达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牢记知识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线面垂直;思维  寓数学教学于情景,调动学生思维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种趋势. 作为教师就必须想方
期刊
摘 要:图形计算器于数列有多元表征优势,突破数列教学的难点可以在手持技术的支撑下:列表比较中认识递推,图象直观中感受叠加,数形结合中研究性质;以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中感受数列的递推迭代思想;教学实践带来启示和思考:图形计算器于数列有多元表征优势,能为学生“做数学”提供有效载体,让手持技术走近学生需要教师不断挖掘课题资源.  关键词:图形计算器;多元表征;数列教学;递推迭代  作为一种反映自然规律的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