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背后的货币战争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qiushi9527118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定拿破仑命运的那场滑铁卢战役,众所周知,它发生在遥远的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近郊。这是一场拿破仑和威灵顿的战役,是一场法国和英国的战役,战役的结果将决定整个欧洲的走向。但大多数人可能并不清楚这场战役背后的金融故事。
  《货币战争》为我们披露了滑铁卢战役阴影里那一段发人深醒的历史。原来,战役的结果关乎着英国公债市场的价格方向。如果威灵顿战败,英国公债将变得几乎一钱不值,而如果威灵顿将军能够击败拿破仑,那么英国公债将是另一番景象。可以说,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电报电话的年代,情报的意义非凡。
  而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这个如今控制着50万亿美元的金融家族,早已颇有远见地在欧洲建立起了他们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的马车和船飞奔或行驶在欧洲的街道和河海。毫无悬念,6月19日清晨,他们最先获得了滑铁卢战役的结果,甚至早于英国政府。
  内森,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英国的成员,他先是抛出了一笔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这个举动暗示威灵顿已战败),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样一波比一波猛烈,英国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毫无表情的内森以及他的抛单被市场认可,抛售变成了恐慌。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经变成一堆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而这时,内森和他的交易员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6月21日晚11点,威灵顿的信使终于到达了伦敦,这个晚了一天的情报,让内森狂赚了20倍,而罗斯柴尔德家族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至今仍是如此。
  像是惊险刺激的好莱坞大片?遗憾的是,这就是发生在我们熟知的战争之后的历史。这也只是这本书所给我们惊讶的开始。
  近两百年历史背后的经济暗流,验证了弗里德曼的最后一句话:政府用增发货币的手段去进行战争,同时更主要的在于如何通过战争将这个世界从金银本位过渡到完全的信用货币,并去控制货币的发行权,而人民成为通货膨胀真正的埋单者。仅仅鉴于弗里德曼对美联储等中央银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方式的批判,我们就有理由去寻找这个世界幕后的真相。
  现实近得我们可以去触摸,但历史却已经走远,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的背后,还蕴藏多少如滑铁卢战役中英国公债市场的故事?
  我曾就罗斯柴尔德家族请教我熟悉的几位国际金融领域的专家。“我很惊讶,我竟然不知道这个家族,但我随即在网络上查到了大量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英文材料,这本书让我震惊的地方在于,这竟然是历史?”一位国际金融领域的专家在电子邮件里对我说。
  实际上,罗斯柴尔德家族下属的银行也已经悄然进入到中国这个全球最热的市场。
  2006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La Compagnie Financiere Edmond de Rothschild Banque)1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并批准其在中国银行开立人民币特殊账户。这家银行即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国的一家银行。除了QFII之外,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还在中国获得了设立私人银行代表处的牌照,希望介入客户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高端个人资产管理领域。
  一战的背后?二战的背后?美国南北战争的背后?乃至20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的背后?这些战争的背后都有国际金融家的影子和黑手?老天,我不知道的世界历史还剩多少与他们无关?
其他文献
博大精深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词语,常用来形容五千多年历史形成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即无法三言两语说清楚,言简而意义深远,内涵深广而含混,具有多重解释维度。一部《论语》,有人看出了圣人情怀,有人看出了王者之道,更流传出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至今,阐释《论语》的书籍依旧洋洋大观,汗牛充栋。  解释的人都认为自己悟得了夫子的真谛,但听众群里却总有不肯买账的人。于丹借助电视媒体普及《论语》知识,这边大
期刊
斯隆是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领导下的通用汽车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建立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结构是载体,战略是组织结构的行为体现。当组织结构与战略匹配时,企业就会产生强大的竞争力。在这种拥有巨大包容性的制度架构下,通用汽车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濒临崩溃一跃而超越福特公司,成为美国汽车业的龙头老大。    通用汽车公司的困境  任何制度都有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企业的组织结
期刊
存在过即“国学”  “国学”原意与今日之大学无异,仅指学府,是包含物质实体的机构。今日众人言之凿凿之“国学”尚未有定论,莫衷一是。根据已有的资料知,国学应“西学东渐”而生,旨在强调老祖宗学问的本位。诸位虽然就国学之内涵外延争得面红耳赤,相互不以为然,但是其动机大抵相似—无非是要整理国故,去芜存菁,汲取精华,古为今用。差异只在于究竟何者为精华,何者更能为今日所用。比如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国赋提出:“
期刊
领导行为一直是管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梳理各种领导理论,体会和品味其中的共同追求与细微差异,对于探究管理活动的奥妙,是一件饶有兴味的事情。  真正从宏观上把领导与组织、管理乃至社会变化紧密联系起来,并试图把类似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人类群体的内在本质统一到完整的理论体系中,从新型管理原理到支持关系理论再到倡导参与式领导方式,利克特是一个佼佼者。他的观点,不仅在领导理论中具有相当影响,而且对行为科学的发
期刊
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一天,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通过化验鉴定报告单发现,自己公司生产的食品中,起保鲜作用的防腐添加剂,虽然含量不大,但长期服用,肯定对身体有害。亨利先生经过再三考虑,毅然决定将这一事实公布于众。他诚恳地告诉消费者:“剂量虽然不大,但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害,删除添加剂,又会影响食品鲜度,最好不要长期大量食用。”这一危机事件使亨利公司的经营状况一度到了濒临倒闭的
期刊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在于他们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或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无法直接测量和评价。知识型员工较之一般员工更有思想,也更为看重老板的承认与鼓励。知识型员工大多是企业各部门甚至是企业高层的中坚力量,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非常重要。  知识型比普通员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中国人民大学张望军、彭剑锋教授在对300名知识型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得出中国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
期刊
国学如何“入股”管理,是目前学术界与企业界十分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这一话题,反对者认为这是一种“肤浅而可笑的现象”,而赞成者则认为国学“入股”管理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哲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走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国学中蕴含的哲学智慧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强烈呼声,并且在实践上做出了各种形式的有益探讨。  那么,国学 如何“入股”管
期刊
“官僚体制是要摧毁的”    管理学家:作为一个未来学家,你是怎么看待未来学的?  奈斯比特:我不能算是“未来学家”,因为我写的是现在正发生的事情。世界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我会收集这些信息,从中获得一些线索,预测未来的两年、三年或者更久。事情是前后关联的,未来学家的想象空间并不大。未来就在我们周围,它孕育在现在之中,一切都在我们周围,都在发生之中。有些事物是没有前途的,很快就会消亡,会过时,但另外一
期刊
编制计算机程序,程序员总会给自己留下一个甚至多个“后门”。这种后门有恶意和善意两种。恶意后门暂且不论,善意后门是必须要有的。一旦出现异常,尤其是系统崩溃,程序员可以借助后门走出困境,解救危机。没有后门,人就丧失了对机器的最终控制权。  各种管理制度,也有类似的“后门”现象。简单来说,这种后门,就是在制度中设定一个特殊条件,一旦符合这个条件的现象出现,管理者就能够借助这个后门来调整制度,甚至运用后门
期刊
我有一个可能“偏激”的观点,经管书不用读太多,读多了没用。财富不是读出来的,成功也不是读出来的,况且,有太多的经管书大同小异,阿狗阿猫、囫囵吞枣,先读它个50本,再读第51本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怎么这么多的似曾相识?没错,就是这样。   如果把经管书限定为“领导力”主题,我的观点会更“偏激”:不用读到51本,可能十本就已经发现“领导力”翻来覆去也就这么点内容了。最常见的首先是对卓越领导的特质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