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质疑课堂,实施对话教学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yhi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以来,尽管中学历史课堂面貌发生了一些好的变化,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课堂质疑仍非常缺乏。笔者通过对200多节录像课教学语言的分析发现,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提问和学生被动回答为主,课堂上教师讲授、提问和学生被动发言的比例分别为20%、15%和18%,学生的主动发言比例仅占2%,教师接纳和利用学生观点的比例为5%。学生的质疑寥寥无几。此外,对历史教材内容或教师讲授内容经常提出质疑的学生占总体的0.75%,很少提出质疑的学生占总体的45%,从未提出质疑的学生占总体的33.5%。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迷信教材和教师的权威,缺乏质疑精神。因此,构建质疑课堂,提升学生问题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教育意义。
  一、质疑之“道”
  所谓质疑,就是提出疑问。所谓“道”,即万事万物运行的轨道或轨迹。质疑之“道”,即指质疑的终极价值、最高法则和在教学上的意义。对此,前人有许多哲理性的表述与实践:“入太庙,每事问”(孔子);“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也”(陆象山);“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上进”(朱熹);“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可以说,质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起点,也是哲学的原点。在现代教学意义上,质疑的名词化表达为“问题意识”。关于“问题意识”,尽管国内学者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已初步形成较为认可的提法:“主体在进行认识活动时,通过主体对认识对象的深刻洞察、怀疑、批判等多种方式,产生了认知冲突,经过深入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时,出现了一种具有强烈的探索情境的真实问题或想做出发现式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中学各科课程标准均将学生的质疑与探究置于重要地位,如历史课程标准表述为:“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注重探究式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上表述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式学习”均应以质疑为前提。可以说,没有质疑,学生就不会发现问题;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探究式学习;没有质疑,也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学习。
  二、质疑之“术”
  质疑是一切学习的起点,问题意识又是科学素养的逻辑起点。让质疑弥漫于课堂,让问题意识彰显于班级,构建质疑课堂,这既是课改理念的时代诉求,也是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变革的新基点。
  1.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营造“质疑场”
  学习共同体是学生和教师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通过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的基层学习集体。以“学习共同体”为组织形式的课堂应遵循“民主”“和谐”“卓越”三原则,实施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学习,营造“质疑场”,促进学生相互启发。
  首先,师生应共同讨论、协商决定共同遵守的课堂规范。如果课堂始终被教师专制,学生只有服从和接受,那么学生很难点燃质疑的火花。其次,师生要营造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只有努力形成一个宽松快乐的课堂文化氛围,学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才可能主动质疑。再次,师生要不断营造“追求卓越”的班级生态。在语言交流和思维碰撞中敢于质疑,进而勤奋自强,弥补不足,吸收和接纳新知识、新事件,战胜挑战,超越自我。
  2.共享质疑,彰显“我质疑,我优秀”的价值追求
  为让学生真正明白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进而形成“我质疑,我优秀”的价值追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开展如下探索:一是定期开展“质疑的学习价值”的专题系列讲座、历史板报展览和历史勤学善问人物故事会等社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师生共同认识到质疑和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重大意义,并凝结成具有质疑内涵的校训和班名。二是让教室四壁“会提问”。精心设计质疑园地,让学生可以随时用粉笔写出学习疑问,或者张贴疑问纸条,使其成为课程教学中师生的问题生成性资源。三是让质疑成为学习评价的重要权重。过程性评价中应考虑质疑的数量与质量,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3.教师视角的“加减”策略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对学生质疑的生发具有巨大的影响力。除了在理念上、价值追求上营造质疑氛围外,教师还应在具体教学行为上细加琢磨,有所损益,善用“加减”之策。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应减少固化预设,增加不确定性环节。课时目标要有可调性,教学环节要有可变性,教学对话与讨论要有“大预设小生成”,教学情感要有感染性等。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简化处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只设计了“反法西斯胜利的原因分析”和“人类能否有效地避免战争”两个主题活动,课中提供丰富的史料,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师以学生思维激发为基准,灵活机动地调控学习环节,关注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使课堂学习目标充分达成,教学效果良好。
  其次,在历史解释上减少结论性的表达,增加开放性的、包容性的解读。教学中,教师的历史解释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质疑与探究欲望。因此,教师的历史解释要尽量避免封闭式和结论性的表达。例如,教师对“义和团的认识与评价”“半坡尖底瓶的使用功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等解释不应囿于教材表述,应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并给出合理解释。同时,对学生的不成熟观点和看法也要艺术化处理,并发现其中的可取之处,以呵护学生寶贵的质疑精神与对话意识。
  再次,在课程教学中减少提问数量,提升提问质量。为防止问题教学法被异化、庸俗化。教师要善于管控提问的数量,潜心预设主题问题、引导性问题和激发学生生成性问题,进而增强提问的内涵与质量。在对话教学实践中,笔者提倡每节课教师的主导性提问不超过5个,来自学生的有效问题不少于5个,即“双五型课堂”。它有效地隔离了课堂的许多无效问题,引导师生关注问题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具有积极的教学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从哪里切入.好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两个字,一个是“情”,一个是“采”。“情”指思想感情,“采”指表达技法。文本解读可以任取“情”和“采”的某一点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创新解读。  一、诗意解读  很多课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有着闪光的思想、独特的视野、深刻的见解、美丽的情怀、高雅的格调、绚丽的生机……那五彩缤纷的文字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符号,本来就是魅力四射的诗。学生正值诗意年华,理所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  一、词汇趣味教学  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词汇基础,学生的英语学习就会举步维艰。  鉴于词汇学习的重要性,笔者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有趣的方法记忆单词,比如通过对比、联想等发现英语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是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安排的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正方体的特征等知识,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表面涂色再分开后,每个小正方体表面涂色的可能性及每种可能的数量和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体会分类计数、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  一、化繁为简,明确探究方向  教师出示四阶魔方,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用数学语言描
人教版教材每册都设置了“数学广角”内容,试图系统而有步骤地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就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一个学习支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象出数学模型(点段关系),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语言精致准确,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有条不紊,没有任何“意外”。学生则被当作“牵线木偶”,回答着教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琐碎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不禁思考:学生到哪儿去了?他们在课堂中的存在价值仅仅是被动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是否有人了解过他们的学习困惑,在意过他们的学习需求,倾听过他们的内心想法?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坚守学生立场,让学生站在课堂
部编本教材的写作教学编排很有新意。读懂编者意图对于正确使用教材、科学组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七年级教材为例,简要谈谈研读教材的体会。  注重方法指导。首先,在“阅读”板块示范写法。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是名家名作,很多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教材在相应的课文后面设计了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写法。如:上册第一单元《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济南的冬天》要求学生“借鉴课文
“前理解”是相对于某种理解以前的理解,或者是在具体的理解之前已有的某种观点或看法。  在对具体的文本解读时,前理解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影响。就积极面而言,前理解是读者解读文本的重要基础,因为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读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对文本进行理解、判断和评价的过程,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就不能正常地阅读相应的文本。就消极面而言,前理解往往表现为一种成见或偏见。消极的前理
课改至今,语文仍是受诟病最多的学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强化分析、弱化阅读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始终在探求走出困境之路,而与“语文主题学习”的结识,无疑为我们的探求指明了方向。我们围绕“语文主题学习”的探求之旅,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主动探路,二是大胆实践。  一、主动探路  2016年6月,学校选派部分主管教学的領导和骨干教师到武穴市实验小学观摩“语文主题学习”开展情况。观摩回来后,小学部召开了
明代教育家、思想家陈献章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一、抓反复处质疑  有些文章,作者为了强调某种思想,或突出某种情感,有意让一个句子反复出现。教师抓住这样的地方质疑,能引导学生顺藤摸瓜,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和情感。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級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下同版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真正将器乐教学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并不多。有些音乐教师即使进行器乐教学,也只是将器乐知识蜻蜓点水般简单介绍一下。笔者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胆整合课本中的器乐教学内容,进行“竖笛进课堂”研究,从小学三年级起要求“人人有竖笛,个个能吹奏”,并在4—7年级选拔40名学生进行考查,组建竖笛乐团,进行合奏训练。经过两年多的教学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团队合作,提高交流能力  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