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佛法的主要精神内涵,一曰智慧,二曰慈悲。成就无上正觉的佛陀,并不以自己的生命达到圆满状态而满足,而是悲悯众生,将众生的苦难看做自己的苦难。他徒步跋涉300多公里,来到了恒河岸边的圣城瓦拉那西,在郊外的鹿野苑找到了乔陈如等5位故人。
对于佛陀放弃苦行,乔陈如等人非常失望,以为他是因为娇气而放弃了修行。当佛陀迎面走来,5人商量好,不对他表达礼敬。但当佛陀迈着从容自信的步伐,浑身散发着不可逼视的容光,逐渐靠近他们时,他们却情不自禁地起身迎接佛陀,恭恭敬敬地接过佛陀的石钵和禅杖,为他准备好座位。
佛陀坦率地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觉悟了真理,此行是为了要帮助他们完成觉悟。乔陈如等人说什么也不信:“6年残酷的苦行都没有实现目标,放弃苦行,享受生活,怎么可能实现解脱?”
佛陀恳切地对这些昔日同伴说道:“30多年来,你们可曾听我说过一句不诚实的话吗?”
乔陈如等回答:“没有,太子。”
“可曾听我说过一句自以为是的诳语吗?”
乔陈如等回答:“没有,太子。”
佛陀又问:“可曾听过我以如此自信的方式宣示自己的智慧吗?”
“没有,太子。”
“可曾见到我如此的清净光明吗?”
5人回答:“也没有,太子。”
佛陀继续说道:“我已真正获得圆满觉悟,你们接受我的指导,很快就能如我一样获得不死的智慧。请你们称我为佛陀或世尊,旧日的称呼已不再合适啦。”5人终于被说服,佛陀开始向他们开示“四圣谛”的解脱智慧。
何为“四圣谛”?这是佛陀觉悟的苦、集、灭、道的核心智慧,是佛法的根本智慧,也是全部佛法的总纲。
首先是苦谛,佛陀对众人解释:“人生纯苦无乐,这就是‘苦圣谛’的内涵。”
乔陈如询问:“佛陀,有苦有乐才是生活的现实,您为何说只有苦没有乐呢?这该如何理解?”
佛陀回答:“我以清净的智慧观察凡夫生命的现象和本质。苦乐之中,苦是根本和绝对的,乐是从属和相对的;苦是不可回避的,快乐只是苦恼的短暂缓解。相对于圣者的生命快乐而言,凡夫经验中的快乐,其性质也是躁动之苦!故此说人生纯苦无乐。”
乔陈如又问:“有的宗教主张及时行乐,通过不断地满足欲望来减少痛苦,对此您如何看待?”
佛陀回答:“满足欲望的生活,表面上会减少痛苦、消除烦恼,但因为与人生的本质相矛盾,最终将会令人抑郁或狂乱,心灵深处的痛苦将会更深重,生命的活力将会丧失。我在王宫中的生活就是证明。但另一方面,刻意自我折磨的修行,是在制造苦,是苦上加苦,对解脱也没有价值。”
乔陈如问:“那么如何才能彻底止息苦恼,获得真实安乐呢?”
佛陀回答:“若想根除苦恼,首先要了解苦恼产生的原因,这是我觉悟的‘集圣谛’智慧。欲望是苦恼产生的直接原因,自我意识是束缚产生的根源,而纠结于欲望和自我意识,是因为不了解生命的真性,心中没有智慧光明,这就是‘无明’。只有破除了‘无明’,放下虚妄的自我意识,欲望之火最終才能熄灭,苦恼才能彻底结束。”
乔陈如疑惑地说:“自我意识和欲望都破除以后,生命还能存在吗?那会是什么状态呢?”
佛陀开示:“破除了自我意识和欲望以后,生命非但不会结束,真实、自由、清净、快乐的觉悟状态将永远成为生命当下的现实。这就是解脱之乐,是涅槃的境界,是我已经获得的‘灭圣谛’智慧。涅槃结束的是凡夫苦恼的生命,开启的是圣者快乐的生命,永远不会再有生老病死的苦恼和束缚。”
乔陈如问:“如何才能获得不死的涅槃境界呢?”
佛陀答道:“这就要讲到‘道圣谛’,即通往涅槃的8条道路。只要按照八正道来生活和修行,就能行走在觉悟的大道上,不久就能止息苦恼,实现彻底自由的涅槃境界。八正道的内容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是以智慧为核心的中正之道,是微妙精深的解脱法门。”
接着,佛陀为5人详细解释了八正道的具体内涵和修行要领, 鼓励他们勇敢地破除固有偏见,真实地面对自己:“每个生命都有无限自由的觉性潜能,一切苦恼根本上都是自己造成的,解脱只能由自己来完成。”
就在鹿野苑宁静的树林中,没有校舍,没有课本,没有任何教学设备,一位伟大的导师和5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实践着一场关乎人类心灵的崇高教育。有时两人去城里乞讨饮食,佛陀就指导留下的三人;有时三人去乞讨,佛陀就和留下的两人一起钻研修行。
教学传道的难度,不亚于佛陀独自在菩提树下的觉悟,因为佛陀的智慧,具有很大的超越性。经过艰难的努力,这5位佛陀最初的座下弟子,也都实现了觉悟。
我们通常说,佛教有“佛、法、僧”三宝。此时,圆成佛道的释迦牟尼、解脱修行的法门、5位圣贤比丘,三宝具足,佛陀创建的智慧教育传统在人间诞生了!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事件,史称“初转法轮”。
佛教自初次传法开始,就鲜明地表现出理性探求生命智慧的特质。佛陀尽其一生,都反对僧团对自己的崇拜,反复强调“我入僧数”“我不领众”,真诚地表达他只是僧团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主,这与古印度那些崇拜神灵的信仰截然不同。
时至今日,即使作为一名普通人,也能从佛法中获得一些日常生活的指导。放弃沉迷享乐的观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苦恼,建立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主动面对问题,认清问题的实质;认真研究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规律和实际情况,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把握要点和平衡,勤奋而谨慎地处理问题……这些纯粹理性的生活原则,都是“四圣谛”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对于佛陀放弃苦行,乔陈如等人非常失望,以为他是因为娇气而放弃了修行。当佛陀迎面走来,5人商量好,不对他表达礼敬。但当佛陀迈着从容自信的步伐,浑身散发着不可逼视的容光,逐渐靠近他们时,他们却情不自禁地起身迎接佛陀,恭恭敬敬地接过佛陀的石钵和禅杖,为他准备好座位。
佛陀坦率地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觉悟了真理,此行是为了要帮助他们完成觉悟。乔陈如等人说什么也不信:“6年残酷的苦行都没有实现目标,放弃苦行,享受生活,怎么可能实现解脱?”
佛陀恳切地对这些昔日同伴说道:“30多年来,你们可曾听我说过一句不诚实的话吗?”
乔陈如等回答:“没有,太子。”
“可曾听我说过一句自以为是的诳语吗?”
乔陈如等回答:“没有,太子。”
佛陀又问:“可曾听过我以如此自信的方式宣示自己的智慧吗?”
“没有,太子。”
“可曾见到我如此的清净光明吗?”
5人回答:“也没有,太子。”
佛陀继续说道:“我已真正获得圆满觉悟,你们接受我的指导,很快就能如我一样获得不死的智慧。请你们称我为佛陀或世尊,旧日的称呼已不再合适啦。”5人终于被说服,佛陀开始向他们开示“四圣谛”的解脱智慧。
何为“四圣谛”?这是佛陀觉悟的苦、集、灭、道的核心智慧,是佛法的根本智慧,也是全部佛法的总纲。
首先是苦谛,佛陀对众人解释:“人生纯苦无乐,这就是‘苦圣谛’的内涵。”
乔陈如询问:“佛陀,有苦有乐才是生活的现实,您为何说只有苦没有乐呢?这该如何理解?”
佛陀回答:“我以清净的智慧观察凡夫生命的现象和本质。苦乐之中,苦是根本和绝对的,乐是从属和相对的;苦是不可回避的,快乐只是苦恼的短暂缓解。相对于圣者的生命快乐而言,凡夫经验中的快乐,其性质也是躁动之苦!故此说人生纯苦无乐。”
乔陈如又问:“有的宗教主张及时行乐,通过不断地满足欲望来减少痛苦,对此您如何看待?”
佛陀回答:“满足欲望的生活,表面上会减少痛苦、消除烦恼,但因为与人生的本质相矛盾,最终将会令人抑郁或狂乱,心灵深处的痛苦将会更深重,生命的活力将会丧失。我在王宫中的生活就是证明。但另一方面,刻意自我折磨的修行,是在制造苦,是苦上加苦,对解脱也没有价值。”
乔陈如问:“那么如何才能彻底止息苦恼,获得真实安乐呢?”
佛陀回答:“若想根除苦恼,首先要了解苦恼产生的原因,这是我觉悟的‘集圣谛’智慧。欲望是苦恼产生的直接原因,自我意识是束缚产生的根源,而纠结于欲望和自我意识,是因为不了解生命的真性,心中没有智慧光明,这就是‘无明’。只有破除了‘无明’,放下虚妄的自我意识,欲望之火最終才能熄灭,苦恼才能彻底结束。”
乔陈如疑惑地说:“自我意识和欲望都破除以后,生命还能存在吗?那会是什么状态呢?”
佛陀开示:“破除了自我意识和欲望以后,生命非但不会结束,真实、自由、清净、快乐的觉悟状态将永远成为生命当下的现实。这就是解脱之乐,是涅槃的境界,是我已经获得的‘灭圣谛’智慧。涅槃结束的是凡夫苦恼的生命,开启的是圣者快乐的生命,永远不会再有生老病死的苦恼和束缚。”
乔陈如问:“如何才能获得不死的涅槃境界呢?”
佛陀答道:“这就要讲到‘道圣谛’,即通往涅槃的8条道路。只要按照八正道来生活和修行,就能行走在觉悟的大道上,不久就能止息苦恼,实现彻底自由的涅槃境界。八正道的内容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是以智慧为核心的中正之道,是微妙精深的解脱法门。”
接着,佛陀为5人详细解释了八正道的具体内涵和修行要领, 鼓励他们勇敢地破除固有偏见,真实地面对自己:“每个生命都有无限自由的觉性潜能,一切苦恼根本上都是自己造成的,解脱只能由自己来完成。”
就在鹿野苑宁静的树林中,没有校舍,没有课本,没有任何教学设备,一位伟大的导师和5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实践着一场关乎人类心灵的崇高教育。有时两人去城里乞讨饮食,佛陀就指导留下的三人;有时三人去乞讨,佛陀就和留下的两人一起钻研修行。
教学传道的难度,不亚于佛陀独自在菩提树下的觉悟,因为佛陀的智慧,具有很大的超越性。经过艰难的努力,这5位佛陀最初的座下弟子,也都实现了觉悟。
我们通常说,佛教有“佛、法、僧”三宝。此时,圆成佛道的释迦牟尼、解脱修行的法门、5位圣贤比丘,三宝具足,佛陀创建的智慧教育传统在人间诞生了!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事件,史称“初转法轮”。
佛教自初次传法开始,就鲜明地表现出理性探求生命智慧的特质。佛陀尽其一生,都反对僧团对自己的崇拜,反复强调“我入僧数”“我不领众”,真诚地表达他只是僧团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主,这与古印度那些崇拜神灵的信仰截然不同。
时至今日,即使作为一名普通人,也能从佛法中获得一些日常生活的指导。放弃沉迷享乐的观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苦恼,建立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主动面对问题,认清问题的实质;认真研究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规律和实际情况,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把握要点和平衡,勤奋而谨慎地处理问题……这些纯粹理性的生活原则,都是“四圣谛”给我们的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