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菲利普·帕特,生于1949年,法国高空钢丝表演者。1974年,他因在纽约世贸中心双塔间走钢丝一鸣惊人,其经历被改编为多部电影。
菲利普·帕特的故事又一次被搬上了大银幕:1月22日,根据这位法国走钢丝大师的自传改编的电影《云中行走》在中国上映。电影3D特效精致逼真,在美国首映时就看“吐”了数位恐高观众。电影中,好莱坞男演员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说着一口“法式英语”,向观众解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412米的高空,走完42米的钢丝,需要多久?
事实上,答案有两个。1974年8月7日,帕特在当时世界最高建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间(间距42米)来回行走8次,一共只花了45分钟。然而,如果算上前期的准备,时间就会变得异常漫长。为了这次行走,帕特花了7年练习走钢丝,7个月间谍式考察,以及24个小时在双塔间架起钢丝。
正如他所言,每一次瞬间亮相的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付出和恒久不灭的热忱。
“我要去美国”
人生是场悲喜剧,这是帕特在少年时代就发现的事:13岁时,他满口烂牙,整天在巴黎街头游荡,却因此结识了许多街头表演艺术家,还学了不少魔术;16岁时,他第一次看到马戏团的走钢丝表演,一周内就学会了这门技能,却因为沉迷练习接连被5所学校开除;18岁时,他已在巴黎街头小有名气,在一次表演中磕坏了牙齿,结果在牙医诊所等待就医翻阅杂志时,看见了美国纽约要建世界第一高楼的新闻。杂志登出了世贸双塔的设计图,帕特突然神来一笔,在双塔间画了一条线,“这是走钢丝最完美的地方。”他撕下内页放进兜里,匆匆离开诊所,骑着独轮车到巴黎市中心街头,兴奋地爬上街灯,对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喊:“我要去美国!”
此后帕特开始了向世界最高点迈进的征程。1971年6月一个寂静的夜晚,刚刚入夏的巴黎鸢尾荼蘼,帕特和发小让?路易斯偷偷潜入圣母院。他们分别站在圣母院的两座高68米塔楼上,帕特把钓鱼线系在棒球上扔给对面楼的路易斯,再以麻绳系在鱼线上、钢丝系在麻绳上的方式把钢丝送到了对楼,从而在圣母院两塔间架起了一条10多米长的钢丝。
第二天太阳升起,人们发现圣母院两座塔楼之间有一位走钢丝的人,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一身黑色,一根长平衡杆举在胸前。最终,帕特因破坏公物被警察拘留,巴黎人却因此记住了这位大胆的艺术家。
之后,帕特不断增加走钢丝的高度。1973年,他在悉尼海湾大桥的拱桥顶端、142米的高处走钢丝,造成海湾大桥交通一度瘫痪,并被澳大利亚警方拘留。回到法国后,他看到报纸上世贸中心即将竣工的报道,他意识到,实现梦想的时刻近了。
惊险24小时
1974年1月,帕特第一次来到纽约,站在耸入云端的世贸中心,自言自语:“不可能!”大厦正在装修,10个月后将交工。等到他偷偷坐电梯登上楼顶,又说了一句:“不可能!”要躲过高科技监控把一吨重的设备运到104层,在412米的高空架起一座40米的钢丝桥,还要在风速近30米/秒的情况下走钢丝,任何一项看似都是不可能的。
但帕特选择挑战不可能。他假装工人,潜入大厦探究监控位置和藏匿地点。一次,他的脚被钉子刺伤,不得不拄着拐杖。他发现,人们主动帮他开门、按电梯,没人查他的证件。因此,哪怕脚好了,他也常用拄拐做掩护。一度世贸中心深陷舆论压力,许多人对其设计提出质疑。于是,他假装成法国建筑杂志的记者,登上楼顶并拍摄了许多照片。根据照片,帕特制作了一个大厦模型,设计绳索、防风绳的固定位置。回到巴黎后,他开始密集训练,为了适应大风,他让朋友拉着钢丝上下抖动,他必须在摇晃中走完全程。
1974年8月6日早上7点,帕特一行人分两拨,利用伪造的通行证躲过了盘查,潜入世贸中心南北楼。他与好友弗朗索瓦带着鱼线、麻绳、钢丝等装备进入南楼,乘运货电梯来到104楼,不想遇到警卫巡逻,只能躲在电梯井里,踩着一根20厘米宽的L形梁,身上盖着防水布,在黑暗中等待了4个小时才出来,将器材往楼顶搬。此时,潜入北楼的路易斯用射箭的方式把鱼线射到南楼,双方开始按老办法运输钢索,其间,警卫多次到楼顶巡逻,都被帕特巧妙躲过,终于在第二天黎明时架设好钢丝。8月7日早上7点半,帕特迈出了自己在412米高空的第一步。几分钟后,世贸中心楼下人潮涌动,警车轰鸣,而帕特身边除了云,别无一物。
帕特在高空中走了8个来回,一共45分钟,其间多次躺下、单膝下跪致意,连楼顶上的警察都赞叹:“他就像一个舞蹈家。”直到警卫队派出直升机,天空开始下雨,帕特才停下表演。
帕特最终又一次因扰乱公共秩序被逮捕,当他被押出世贸中心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他鼓掌不息。
找到初心
这次走钢丝让帕特在美国声名大噪,纽约市法院最后给帕特的“惩罚”是,在中央公园免费为孩子们表演一次走钢丝,而世贸中心送了他一张永久参观券。
上千家媒体争着采访帕特,人人都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每次都回答:“你们美国人真喜欢问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之后的十几年,帕特忙着表演、出书、赚钱,还制作了一部根据自身经历改编的动画片,一直没有时间去想这个问题,直到1987年,他在以色列表演走钢丝后,才找到了自己的初心。
那一年,他应邀在耶路撒冷欣嫩谷表演走钢丝。钢丝一头连着阿拉伯区,一头连着犹太区。两个区的观众一共8万,视对方为敌。帕特走到钢丝中间,单膝跪下,准备从口袋里变出一只白鸽放飞,以象征和平。结果,这只不配合的白鸽怎么也不飞,一会儿落在帕特头上,一会儿落在平衡杆上,最后摔在钢丝上,差点连累帕特也摔下去。观众们以为这是帕特和白鸽的表演,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最后甚至跟着帕特的脚步,有节奏地鼓掌,听起来就像是合奏。后来,耶路撒冷市长泰迪?克里克对帕特说:“我桌上有一张鸽子在你头上的照片,每次我遇到种族纷争特别疲惫时,总告诉自己,‘帕特可以做到,我也可以!’”
这时,帕特才真正了解了自己渴望不断挑战极限的原因。“当我们启发自己、挑战自己时,我们也振奋了别人。人要学着张开翅膀,从更高的地方看世界,你会发现另一种美,”他说,“当你看见山的时候,记住,山也可以被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