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为了切合当前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必要改进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学方法,以学好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兴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电子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适应当前的职业技术教学工作。
一、学习情感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头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需要有情趣的提问,从而使他们对学习电工基础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还可以让学生寻找课本中一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和好处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整体了解,从而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门课兴趣的程度,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说服学生扩大自己的学习活动范围,不只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要充满兴趣地去做一切可能做的事情。作为学生,因为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对个别课程不感兴趣的情况。但为了系统地掌握知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我们必须把心里对一些课程的排斥放下。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
1.重视“电工与电子的绪论”课教学
所谓的‘绪论’就是开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电子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子电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大概讲述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带学生察看实训场地,把观看数控机床的控制电器电路作为学习电子电工基础“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打开机床,一开始继电器的吸合声使学生“吓”一跳,再次开动时就有了准备也有了兴趣。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机床电路与机床电器学习兴趣,从而认为在职校学习不再是初中阶段那些泛味的理论与概念,能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2.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电子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
3.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电工基础是研究电能应用技术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况难以被学生想象, 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就比较困难了。同时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过程无法看到,变化小,学生不理解,也不是很相信。利用计算机制作逼真的多媒体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那么它的电阻就比较小;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反向电阻就比较大的。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 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专业知识的储备
1.把握基础理论“够用”原则
不能仅以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基础理论过分薄弱,将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基础知识与实际能力培养的尺度,保证必须的基础知识,如三个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 与二极管、三极管构成模电和数电所有电路基础,掌握这五种元件的使用方法与特性为基础,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的基础知识部分深度不一定很深,但專业知识面应适当宽泛一些,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用性的关系,使课程教学更加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尽可能兼顾所传授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2.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原则
在注重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非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工作得好坏更多地取决于自我表现。在《实验课》的教学中,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当前,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主要是完成专业知识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非专业能力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等。
所以,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在专业基础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培养有知识、有技能、会学习、会做人的高适应性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能力的培养
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要侧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出问题,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来判断处理问题
如新调试的机床电机的旋转方向与标记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出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根据三种电机如何进行改变方向的控制理论,学生很快提出新的问题。首先要知道电机是什么类型,如电机是三相交流电机,则改变相序。如是直流电机,则改变电源极性。此时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改变了电源相序而其它电机旋向不一致的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学习讨论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氣和信心。
2.提出设计任务,让学生学习设计方法与过程
在模电教学结束后,提出设计一个24V、1A的稳压电源的电原理图与选择计算所有的电路参数,从输出端电压反算到变压器U2交流电压,根据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部分功能选择计算元器件参数。在数电学习后,试设计一个时钟电路,秒信号电路开始到小时显示的全套逻辑电路与7段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因为学生对时钟的各种进制比较熟悉,其中涉及10进制、60进制、24进制。通过对电路的设计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设计能力的培养。选择典型的设计图纸进行讲评,对较好的设计图纸进行挂图展览,对于设计中不足的学生也有再次学习的作用。
一、学习情感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头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需要有情趣的提问,从而使他们对学习电工基础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还可以让学生寻找课本中一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和好处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整体了解,从而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门课兴趣的程度,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说服学生扩大自己的学习活动范围,不只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要充满兴趣地去做一切可能做的事情。作为学生,因为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对个别课程不感兴趣的情况。但为了系统地掌握知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我们必须把心里对一些课程的排斥放下。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
1.重视“电工与电子的绪论”课教学
所谓的‘绪论’就是开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电子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子电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大概讲述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带学生察看实训场地,把观看数控机床的控制电器电路作为学习电子电工基础“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打开机床,一开始继电器的吸合声使学生“吓”一跳,再次开动时就有了准备也有了兴趣。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机床电路与机床电器学习兴趣,从而认为在职校学习不再是初中阶段那些泛味的理论与概念,能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2.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电子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
3.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电工基础是研究电能应用技术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况难以被学生想象, 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就比较困难了。同时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过程无法看到,变化小,学生不理解,也不是很相信。利用计算机制作逼真的多媒体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那么它的电阻就比较小;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反向电阻就比较大的。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 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专业知识的储备
1.把握基础理论“够用”原则
不能仅以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基础理论过分薄弱,将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基础知识与实际能力培养的尺度,保证必须的基础知识,如三个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 与二极管、三极管构成模电和数电所有电路基础,掌握这五种元件的使用方法与特性为基础,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的基础知识部分深度不一定很深,但專业知识面应适当宽泛一些,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用性的关系,使课程教学更加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尽可能兼顾所传授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2.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原则
在注重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非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工作得好坏更多地取决于自我表现。在《实验课》的教学中,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当前,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主要是完成专业知识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非专业能力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等。
所以,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在专业基础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培养有知识、有技能、会学习、会做人的高适应性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能力的培养
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要侧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出问题,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来判断处理问题
如新调试的机床电机的旋转方向与标记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出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根据三种电机如何进行改变方向的控制理论,学生很快提出新的问题。首先要知道电机是什么类型,如电机是三相交流电机,则改变相序。如是直流电机,则改变电源极性。此时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改变了电源相序而其它电机旋向不一致的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学习讨论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氣和信心。
2.提出设计任务,让学生学习设计方法与过程
在模电教学结束后,提出设计一个24V、1A的稳压电源的电原理图与选择计算所有的电路参数,从输出端电压反算到变压器U2交流电压,根据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部分功能选择计算元器件参数。在数电学习后,试设计一个时钟电路,秒信号电路开始到小时显示的全套逻辑电路与7段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因为学生对时钟的各种进制比较熟悉,其中涉及10进制、60进制、24进制。通过对电路的设计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设计能力的培养。选择典型的设计图纸进行讲评,对较好的设计图纸进行挂图展览,对于设计中不足的学生也有再次学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