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保教育策略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lul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教育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可结合心理学原理从三个方面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推动环保行动的高效进行: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提出巧用“强化”培养正确的环保意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妙用“从众”树立科学的环保态度;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善用“认知”引导公众加入到环保行动中。
  关键词:环保;心理学;高效
  21世纪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与公众所关注的热点,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事业。环境保护心理学应运而生。从2000年至2005年的5年中,环保心理学已经呈现出作为一种新学科的发展趋势。提出环保意识培养,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支配行为,养成习惯的前提,因而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养成个人环保习惯,对于其今后从事岗位工作,行为习惯,具有终生意义。
  中学地理教材从人类和环境关系着眼,提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一、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巧用“强化”培养正确的环保意识
  1.教育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在进行各种强化活动,如表扬、关注等。强化的方法是建立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之上的。例如,某一行为若得到奖赏,那么,以后这个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反之,得不到奖赏的行为出现的次数就可能会减少。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如何通过强化去塑造行为,斯金纳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
  2.根据“强化”设计的环保教育策略——制定渐进式的目标逐步强化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
  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时,要注意制定适当的目标。假定要塑造孩子学会节省水资源的行为,第一步的标准可以是当孩子知道洗完手要关紧水龙头。如孩子做到了,就可以表扬他,因为达到第一步的标准了。当这种行为稳定地出现时,第二步的标准可以是他知道洗手的时间不要过长,此时若他洗完手关紧了水龙头,但是花了很长时间洗手时,就不再表扬他了,而只是在符合第二步标准的行为出现时,再予以表扬。第三步可以扩展到邻里的孩子,他知道要告诉其他人洗手要注意控制好时间并洗完后及时关紧水龙头。如此做下去,使孩子的行为一步步接近希望的行为模式。
  日常的环保教育,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可以发动学生布置“绿色教室”;组织学生“变废为宝比一比”活动;开展“生活节俭技巧大比拼”竞赛;还可以组织 “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等。
  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妙用“从众”树立科学的环保态度
  1.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 原理
  关于从众行为,拉坦内创导用社会作用力理论加以解释。在社会生活中,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个体的全部心理活动。不论是认知还是情感,不论是意向还是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群体和他人的影响。作为个体,面对外界的诸种影响,可能自觉地接受,也可能不知不觉地接受,甚至是出于无奈而被迫地接受。结果使个体行为与群体习惯相一致,或使群体中少数人的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相一致,这些都是从众行为。
  2.根据“从众”设置的环保教育策略——推举环保宣传形象大使带动公众树立科学的环保态度
  大家的“从众”并不是盲目的,羊群的行动总是跟随着牧羊人。谁是牧羊人?心理学家通过观察马路上那些撞红灯过马路的人后发现,一个人的不良行为被其他人观察到后,可能会引起他人的模仿,也可能不会引起模仿。有趣的是,人们更有可能是模仿那些穿着衣冠楚楚的人,而不是那些穿戴破烂不堪的人。原因可能在于,即使被抓住,前者受到的处罚也会比后者的轻,因而前者的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仿效。说明大家在选择从众行为时也会注意趋利避害。
  因此,一个城市想要大力宣传环保,必须要先找一个“牧羊人”。可以选择一个市民所喜欢的公众人物作为城市的环保宣传形象大使,向人们发出倡议——选购绿色产品;维护社区环境;遵守环境保护规范公约;参与环境整治;主动提出改善环境的建议;支持参与垃圾分类。
  从众行为的公开性和权威人士的影响力增加了从众行为的可能性。从众行为公开程度越高,人们作出独立行为就越少,从众倾向就越大。高地位者或权威人物容易使人从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人微言轻,人贵言重”。因此,环保宣传形象大使的带动作用不可小瞧。
  三、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善用“认知”引导公众加入到环保行动中
  1.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 原理
  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可以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计算机接受符号输入,进行编码,对编码输入加以决策、存储、并给出符号输出。这可以类比于人如何接受信息,如何编码和记忆,如何决策,如何变换内部认知状态,如何把这种状态编译成行为输出。计算机与认知过程的这种类比,只是一种水平上的类比,即在计算机程序水平上描述内部心理过程,它主要涉及的是人和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是性能方面的类比,而不是计算机和人脑硬件及操作方法的类比。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2.根据“认知”设定的环保教育策略——大量播放公益广告促使公众将“认知”内化成行动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环保知识是环保行为的重要前提,对于环保行為的直接参与也会反过来强化环保体验,加深公众环保意识。环保公益广告作为大众传播内容之一,则可以通过作用于公众无意识注意心理,创造共同的环保情感体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公众的环保知识有效转化环保行为。大众传媒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如能继续加大公益广告的投放力度,必能促使环保事业更上新台阶。
  四、结语
  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应该明白,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作为万物之精灵,人类应该对大自然抱有感激之心,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的教育模式已逐渐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并帮助学生提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从而有效的改善了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数学;有效性  要想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的进行中学数学教学,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
期刊
摘 要:“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本文探讨了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微课  微课和微博、微信、微电影一样,是信息网
期刊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将三维目标作为其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并通过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讨,使学生在掌握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起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树立起正确的情感价值。本文就是对初中化学教学中以三维目标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其他的教师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三维目标;初中化学;教学措施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是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的基础和前提下,积极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环境;交流;实践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
期刊
一、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是指利用形象而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真实或拟真实的情境,借助体态语或场景将教学内容再现,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感知、理解新知。如在引入“How can I get there?”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出两条街道,桌椅当作是建筑物,自己扮演问路者,引发学生兴趣后,再教学“How can I get there?”“You can go by the No.15 bus.
期刊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学新课标颁布以后,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形式,都有较大的变化。而作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整个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作文教学需要不断进行整改和更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新课标;实践策略  以教学策略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从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入手,全面深入地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详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并根据分析作文教学任
期刊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想象力。而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思维能力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需要重视起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为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兴趣教学法;研究  初
期刊
一、“学习中心”论的理论前提是认知论  1.学生应成为构建新知识的主体。根据认知理论,在学习新的语言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周围的语言输入,而且对面临的新任务也积极地进行诠释和理解,他们不再是消极被动的语言接受者,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与老师配合,使教学活动得以全面有效地展开。  2.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中使用一些策略,这些策略作为思维方式和思辩能力也是可以学习或改变的,它们用于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实行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教学形势,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还要认真分析课堂教学需要,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看,由于对新课标理解不深入,导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实际效果上还有所欠缺,要想达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除了要认真分析存在问题之外,还要认真分析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因素,并制定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作者作为班主任,在充分了解学生背景的基础之上,通过有效沟通并采取措施,对自己班中的后进生心理健康起到了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班主任工作对后进生克服自卑感,走出心理阴影,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主客观因素;学习目标;上进心理  我所任教的上海中学是一所著名的重点中学,竞争十分激烈。学生来自全市不同的各个初级中学,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异。入学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