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文面女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海南省,有个神秘的部族,女子到十三四岁,都要在身上刺出各种神秘的图案,这个习俗绵延千年。这个神秘的部族为什么要以奇怪的文面示人?这个奇怪的习俗为什么能够延续千年之久?(图1)
  
  


  (1)《中国记忆》节目摄制组抵达海南探访这个神秘的部族
  
  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是黎族在中国仅有的聚居地区,文面女就住在这片海岛上(图2)。
  
  


  (2)2006年3月,摄制组来到海南黎寨,正巧赶上被当地人称为“谈爱日”的传统节日“三月三”
  
  关于“三月三”的起源,黎族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一个故事与文面有密切的联系。传说上古时期发洪水,一对兄妹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重建家园,他们决定分头去寻找爱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一年过去了,兄妹两人都没找到心上人。妹妹忍痛在自己的脸上刺上花纹,用植物染上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然后兄妹二人结为夫妻,种族因此得以延续。
  
  寻找文面女
  
  在节日狂欢的人群中摄制组没有找到一位脸上有纹饰的女子。那些黎族阿婆甚至声称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文面女。“文面女”是否曾经存在?
  从事海南地方文化研究的学者周伟民教授告诉摄制组,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远在秦汉以前,这支部族就从中国大陆的两广地区迁徙到海南岛,还带来了自己的民族习惯,其中就包括文身。在先秦的一个很重要的典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黎族文面文身的文字记载,这种风俗已经延续了4000多年。1931年,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在海南做完民族调查后,著述《海南岛民族志》,其中就记录了他亲眼所见的黎族妇女的文身习俗。1956年,中南民族学院学生也在黎族社会调查中找到了很多文身的黎族妇女。
  按照黎族女子十三四岁方能文身的习俗来推算,那些曾经在上个世纪50年代文面的少女如今应是花甲老人了,能否找到她们?
  
  


  (3)五指山市曾为海南建省前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这里是黎族传统文化的发祥地
  
  摄制组按照当年的调查路线,也将寻访的第一站锁定在五指山地区(图3)。五指山地区的远古文化遗存保存相对完好,但是摄制组却得知五指山周围众多黎族寨子里最后的一位文面女,已经在两年前过世了。随行专家告诉摄制组,新中国成立后,黎家女子文面文身的观念逐渐淡化,年轻女子几乎不再文身,传统的文身技艺也慢慢失传,要找到她们绝非易事。海南文面女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否已经在时代变迁中完全消逝了?
  黎族按方言分为5个支系,其中润方言被称为“本地黎”,意思是最早在海南岛上居住的黎族,她们所生活的白沙县黎母山也被誉为黎族人民的始祖山,不知那里是否还有健在的文面女。摄制组来到地处黎母山脉中段北麓的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县下辖15个乡镇、485个自然村,该从哪里开始寻找?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摄制组意外得知,在当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的过程中,文化站站长符朝兴曾经走访了白沙县南开乡所辖的27个自然村,寻访到156位文面女,其中年纪最小的55岁,最大的已经90岁了。
  
   最后的文身师
  
  白沙县共有16万人,文面女如今已经不足千分之一。在符朝兴的帮助下,摄制组终于找到了几位文面阿婆,而且找到了白沙县最后一位文身师。
  在一个氏族里,文身师不仅待遇优厚,而且地位尊贵。符玉花14岁那年,在族里做文身师的嫂嫂便把文身技艺传授给她。文身的针是用当地一种叫红藤的植物做成的,它不会使人被刺破的皮肤产生溃烂。红藤刺异常锋锐,针落皮破,血滴随即渗出。文身师将血水拭去,把一种特殊的颜料敷在伤口上,然后再继续敲打。这种颜料是用当地的野蓖麻和山海棠的果实烧制而成的,待伤口痊愈脱痂,就出现了青色花纹,永不褪色(图4)。
  
  


  


  (4)图组:已经年逾70岁、曾经以文身作为职业的符玉花阿婆,演示传统的文面技艺
  
  黎族女子长到十三四岁,就可以文身了,只有在文身后,才能婚配嫁娶。从这个意义上说,黎族的文身习俗带有成年礼的性质。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成年礼,它意味着被施礼者从孩童长大成人,从此就可以走向社会,因此有的成年礼带有考验的性质。在符玉花的记忆里,文身是与血和泪交织在一起的,这种风俗带给女人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是深重的,因此她放弃了众人瞩目的文身师职业。
  
   文身中的秘密
  
  如此痛苦的习俗为什么能够绵延数千年,那些神秘莫测的青色花纹隐含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明代顾写的《海余录》中记载:“黎族男女周岁即文其身,自云不然则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也”。黎族奉行祖先崇拜,各个氏族都有自己的谱系,有自己的“祖先鬼”。“祖先鬼”是氏族中最大的鬼,支配着人们的生存和幸福。文身在黎族是归宗认祖的一个标志,女子只有文面文身,死后才能受到祖先神灵的指引,和祖先团聚。不文身,祖先就不承认,她死了以后就变成孤魂野鬼了。
  黎族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谱系,黎家女身上的纹饰不同,代表归属不同的氏族,而且每个人身上的纹饰完全因袭代代相传的祖训,不得擅自更改。祖训同时明示,本族男子也不得娶文有本族图案的女子。处在氏族社会初期的原始民族,生产力水平几乎完全体现为人口的数量,氏族首领为了保证部落的强大,往往要求人们在氏族内部通婚。但是,长期的生活实践让人们逐渐意识到近亲通婚的不良后果,人们便把血缘婚姻视作是一种禁忌,进而提出以文身作为约束人们婚姻行为的一种手段,所以每个氏族有自己独特的图案。在今天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文身现象,其实是人类告别蒙昧阶段的历史印记。
  黎家女子身上的纹饰甚至还有不同村寨的区别。仔细观察,每位阿婆的纹饰都有细微的差异。原来,这些阿婆来自不同村寨,她们身上的纹饰都是自己村寨的标识,因此各不相同。局外人雾里看花,当地人却能凭借阿婆脸上、身上的纹饰,很容易地判断出她来自于哪个村寨。
  在符玉花以及其他几位阿婆的膝盖上,摄制组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符号——青蛙。这是因为黎族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民族,青蛙能保护稻作获得丰收,所以他们崇拜青蛙,并以青蛙为图腾(图5)。
  
  


  (5)黎族女子会在身体的某个部位(膝盖)上刺刻青蛙图案,以求消灾避邪
  
  
  黎家女子给不同部位的文身图案起了不一样的名字。比如,自口角斜至两颊的几何线纹,称为“福魂文”;下颌的圆形图案为“多福文”;而腿上的双线纹则叫作“护身文”。在她们眼里,这些抽象的图案不是简单的装饰符号,它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信仰,有芸芸众生对生命的祈求,对幸福的祈望。
  
  最后的文面女
  
  海南岛四周环海、气候炎热,拥有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这就成了保护海南原始文化的天然屏障,使海南岛的黎族文身风俗得以保持原始的形态,传承千年。
  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这一至少延续了4000年的女人文面的习俗,其最初的含义完全有可能在世世代代的因袭中变得模糊。尽管如此,文身作为人类学上罕见的一种活的化石,一代又一代相传,在人的身体上保留下来。生活在与大陆分离的海岛上的人们顽强地保留了祖先的痕迹,黎族妇女用自己的身体记录了一部无字的民族历史。
  时至今日,那道天然的地理屏障已经不复存在,即便是在黎族文化的起源地,文面女也难觅踪迹。今天海南岛仍然健在的文面女不过千人,她们的平均年龄将近70岁。她们或许是生活在古老山岭里的最后一代文面女(图6)。
  
  


  


  (6)图组:(6-1)73岁的符月花,20岁那年文面,目的是为了相亲找婆家;(6-2)虽然年事已高,但文面阿婆们依然操持简单的农活
其他文献
在母亲妊娠期的第二阶段,也就是第13周到24周期间,胎儿在母亲肚子里是如何发育的?到底长成什么样子了呢?如今新兴的3D以至4D扫描技术,再加上对真实拍摄影像的电脑合成技术,为人们清晰揭示了这一过程。    在母亲妊娠期的前12周内,新的生命从一粒种子似的受精卵,经历了神奇的变化,已发育成了一个约7厘米长不丁点儿大的小全乎人,同时也度过了他(她)最终成为一个独立新生命的一段最危险的时期。因为流产的现
期刊
“生命源于海洋”,是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并为世上多数人所接受的一个科学论断。但是,面对如今陆地上的芸芸众生,人们仍不禁会问:在当时的众多海洋生命中,是谁第一个踏上陆地的呢?化石证据显示:是植物。那么,与动物相比没腿没脚的植物为何能先于动物、又是在什么时候成功登陆的呢?    科学研究发现:在距今约6亿年前的古生代伊始,广袤的地球陆地上寸草不生、绝无生息,只有大海,才有生命的痕迹。但随着距今5.4亿年
期刊
源自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欧的一场“味精害人风波”,令许多追寻天然、崇尚绿色的人们对味精这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镜率”最高的鲜味调味品可谓是谈之色变、食之惶惶。  那么,摄入味精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处?它是否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呢?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美国风传:很多人在去中餐馆吃饭以后,出现了头疼、口渴、脸发麻、肠胃不适等症状,主要是因为中餐里加入了很多味精。这一下,使欧美的许多中餐
期刊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有一只让科学家困惑了20年的神秘标本,据说,它是世界上惟一一种能够钻进竹筒里栖息的神秘的扁颅蝠。2002年,动物学家张礼标在标本来源地广西苦苦搜寻,他最终能在蛛丝马迹中找到这种罕见的奇异物种的活体吗?    奇异的物种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有一只珍藏了20多年的来自广西的蝙蝠标本,因为它有着独一无二的扁平颅骨,人们给它取了个形象的名字——扁颅蝠。20年来,扁颅蝠谜
期刊
世上骗人的把戏太多,这些把戏一旦沾上科学的边儿就更让人真假难辨、捉摸不透。2005年的国际科学界并不太平,甚至连印尼海啸、南亚地震这样本是弥漫着伤痛的场合,也被人有意无意变成传播伪科学的舞台,韩国克隆之父更是把韩国乃至全世界搅得天翻地覆。然而,骗局终究是骗局,就如林肯的名言:“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一、最耸人听闻的骗局:天王星引发印尼海啸  
期刊
“上九天揽月”、移居“天上人间”一直是人类古老的神话和幻想。随着人类空间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类的这个古老幻想或许不再虚无缥缈,太空有可能成为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疆域。    面对重重危机人类生存路在何方——外太空或许另有人类的生存之地    有人推论,大约50亿年后,越来越热的太阳会令地球的水分蒸干、生命终止;有人断定,引力超乎寻常的黑洞和漂浮不安的小行星,将对地球构成毁灭性的威胁。  不管是
期刊
这是我们熟悉却又如此陌生的世界——深蓝色的世界。在这蓝色的怀抱中,孕育着我们这个星球上80%的生命。当我们的祖先期望自己能同飞鸟般翱翔在天空的同时,也希望自己可以像鱼儿一样畅游海底,这就是我们对海最初的向往。今天,当人类已经把足迹踏上外星球的时候,我们依然对身边的海洋充满未知,深蓝色的世界依旧是那么神秘和充满诱惑。  于是,让我们在有关失落于海底的城市——《亚特兰蒂斯》的美丽传说中,踏上美丽、神奇
期刊
石头,坚硬而冰冷,然而经过人类之手获得了新的生命:人们把形象和文字镌刻在石头上,替脆弱的生命记录下印迹,留住了人类许多曾经的故事和希冀,于是,石刻便成为——    石器——人类对石头的最早利用    位于中国河北省井陉县的于家村,被称为石头村。这里俨然是一个石头的世界:石板路,石房子,石拴马桩,还有石磨、石井、石水槽等,至今石水槽仍是村民们洗衣服的地方。全村共有石头房屋4000多间,石板街道370
期刊
学术界对于曾经雄霸世界1.3亿年之久的恐龙为什么会在距今6500万年前突然消失一直争论不休,在尚未形成令人信服的科学定论之前,人们的探索仍将继续。    如今学术界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测很多,有“大碰撞理论”、“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铱元素致病说”、“地磁变化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复仇女神’说”、“酸雨说”等等,而“大碰撞理论”无疑是其中的主流。   通常,一个科
期刊
人类有过多的欲望和梦想,却没有上天入地的天赋异禀,利用动物来替代人类进行艰苦的甚至人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已经有近万年的历史了。  在人类利用动物的近万年的历史中,辕马、耕牛、信鸽已经成为被人们驯化,从事人类日常活动的特殊工具。当人们产生探索天空宇宙奥秘的愿望后,对于进入太空旅行的一系列无法预计危险的未知领域,动物更是被人类当成最好的敢死队,代替人类先进入了飞行器(图1)。科学家们通过对动物的监控,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