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悟”,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p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就“能被3整除的数”课堂教学,谈了自己的感受,认为“做”、“学”、“悟”,会让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关键词:做;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92-1
  一、教学进程
  1.创设情境。
  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数据(教师的手机号码、学校的电话号码、全校的学生人数、班级人数、男女生人数和每个小组的人数等)。
  师:这些数据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数,是我们身边的数。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把是2、5、3的倍数的数分别寻找出来,并观察、讨论,它们有没有特征?如果有的话,是怎样的特征?
  2.分组探究。
  3.交流汇报。
  A.根据小组的汇报,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板书学生回答的数。
  B.这些数有没有特征?分别是怎样的特征?
  小组一:我们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个位上都是偶数。
  小组二:个位上的数应该是0、2、4、6、8。
  小组三:我们发现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总是0或5。
  小组四: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上的数通常是0、3、6、9。
  师:大家同意吗?
  这时,有好多同学喊出来:“能被3整除的数,不是这些特征个位上是1、2也行!”“是吗?谁来验证?”这时,学生列举了好几个数:48、27、21……“那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此时,大家都陷入了思考之中,有许多学生还相互嘀咕着什么。
  4.实验操作(第二次探究)。
  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究竟与什么有关?下面请同学们参考老师提供的表格,按要求利用小棒来做一做实验,然后讨论、思考,看看能不能解决?
  我让学生分别用1、2、3、4、5、6、7、8、9、10、11、12、13根小棒摆数(如图一的数为1201,图二的数为201,图三的数为1200等等),并计算摆出来的数能否被3整除。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对个别小组进行了启发、指导。
  5.交流汇报(第二次)。
  ……
  师:我们摆出来的数与所用的小棒根数有关,如果用的小棒根数是3的倍数,不管摆成的数是多少,这个数也一定是3的倍数。大家想一想,小棒的根数其实是这个数的什么?
  生:应该是这个数的每个数位的数相加的和。
  小结:当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6.练习巩固。
  7.课堂小结。
  二、思考与启示
  1.“做”数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能被2、5整除的数”一课,教材出现的是:让学生计算一组乘2、乘5的算式,让学生计算之后观察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思考:发现了什么?“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教材出现的是:让学生先算一算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然后计算一组乘3的算式,提示学生把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思考:它们的和有什么规律?这样的处理,指向性十分明确、强烈,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启示,但学生的主动性——探究知识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在这堂课中,学生一共经历了两次探究与合作的过程,“究竟有什么特征”“究竟与什么有关”成为学生非常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是学生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是真正的“做”数学。
  2.“学”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堂课中,我组织了较为充足的合作探究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两次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在第一次的探究中,学生比较容易地发现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但却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与个位上的数毫无关系,陷入了问题的思考之中。第二次的数学活动,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学生在用小棒摆数的操作过程中,逐渐感悟到能被3整除的数与所用的小棒根数有关,其实就是与所摆数的各个数位的数之和有关。第二次的“小棒操作”探究活动,显然比单纯的让学生无目的地讨论效果要好得多。在探索“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不能应用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但最终经过实验探究,还是解决了问题,这就是“学”数学。
  3.“悟”数学——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传统的数学教育,关注的是让学生会做,注重的是让学生知道结论。因此,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总提示学生:“大家算一算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但是,在本堂课中,我没有这样提示。我安排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用相同的小棒根数可以摆出不同的数,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其实是与用的小棒根数有关,小棒的根数其实就是一个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经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与讨论,最终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而在本堂课的引入阶段,我特意发掘学生身边的数据,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设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和态度。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氛围中,学生体验了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生成之艰难和成功后的喜悦,达到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在数学的活动中,学生逐步积累学习情感,从而进一步认识了自我,建立了自信,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就是学生“悟”数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人们往往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尖子生的培养上。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差生的转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差生;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55-1  一、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过弱的学习动机会
摘要: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倾听意识、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发挥倾听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效率,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培养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四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倾听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56-1  美国学者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进
摘要:一份好的新授课学案,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份学案的编制内容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认识规律的过程,学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就高中物理新授课的学案编制阐述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分块;难点分散;知识问题化;搭台阶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76-1  老师编制的新授课学案既是为了学生课前更好地自主
摘 要: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笔者经常参加县镇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发现现阶段小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还存在不少误区。在此,笔者着重对这些误区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并与同行们共同探索思考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组讨论;误区对策;深入小组;思维过程;探究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55-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
摘要:一堂数学课,如果能含纳“凤头、猪肚、豹尾”,可以称得好课。凤头,是指开头要精彩亮丽;猪肚,是指课的过程要充实丰富;豹尾,则是指结尾要响亮有力。  关键词:凤头;猪肚;豹尾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86-2  古人常以“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其实这一标准又岂止于写作呢?如果一堂课也能做到此三点,那就可以称得上是一堂精彩的课。
摘 要:体育课要实现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师生关系融洽;二是有效教学需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三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有效设计为核心;四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根本;五是课堂教学要以有效实施为关键;六是合理创建新课程下的课堂学习规则。  关键词: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深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摘要: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在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上,笔者主要采用以下两点教学方法:寻找“闪光点”,引领感悟,培植自信;利用“代表作”,迁移知识,快乐写作。  关键词:作文指导;闪光点;自信心;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59-1  一、寻找“闪光点”,引领感悟,培植自信  我很欣赏一位著名音乐教育家对弱智儿童训练时的做法,例如
摘要:面对当前教育的功利化、文化关怀缺失、学生思想贫瘠等现状,本文强烈呼唤在新课程中,语文教育要回归民族文化,从以儒学为核心,继承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以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在语文教育中融区域文化于一炉;以文化关怀为归宿,用民族文化点亮学生的心灵;以熏陶教育为手段,高度关注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四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民族文化回归对当前语文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儒学;文化关怀;人文教育  中
摘 要:本文针对文科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与困境,结合“红楼咏物诗鉴赏”一课的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语文教学;困境;突破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84-1  文科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些弊陋:思维僵化,模式陈俗,高耗低效。如此拖累了教师的身,更拖垮了学生的心,教学双赢不啻天方夜谭。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将文科多出来的知识
摘要: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中,评课者必须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重构评课理念。教师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调整一下观察的角度,注重一下评课的实效,就会发现语文课堂评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限“风光”尽在眼前。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评课;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24-1一、转变评课者角色,变评价者为教师成长的促进者  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