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随着我国教改浪潮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教学由初步尝试发展为普遍使用。课堂中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为学生创设轻松、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对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十分有效。我作为物理科任教师,本着对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的精神,发挥本科的积极性,努力开展多媒体技术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在教学中对一些抽象概念,用传统的教法,虽然教师解释很认真、准确、费劲不小,但学生却理解很不够透彻,接受较缓慢。譬如讲“磁场和磁感线”一节,我往年用传统教法,只用磁针、铁屑放在磁铁周围做演示,而关用磁场的演示,学生只能粗浅地看到磁体周围磁力现象,而关于磁场方向,即磁感线的分布规律如何,就会模糊不清,难以理解。现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用计算机做逼真的物理模拟,依次将条形、蹄形磁铁,显示在银幕上,并在周围设置一些透光的小磁针,磁针在磁力的作用下,有规则摆布的情况,通过计算机也显示在银幕上,让学生观看和思考。再将这两种磁铁的磁力线显示出来。把这些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抽象东西,形象、具体、清晰、醒目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了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的分布规则等抽象的概念。
教学中遇到一些“微观形态”的内容,如“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内部结构”一节中。“气体分子结构”的内容讲析,只局限在书本的文字理论去道清说透,往往达不到目的。因为这种常规讲法很平淡,没有色彩图形,录像支配,听者感到枯燥无味、精神分散、理解肤浅。我针对气体分子结构特点,通过电脑平面设计模拟制成三种有色彩的且有伴音相伴的能被遥控的动画的图像,这样,有形有色又有声的“微观形态”变得“宏观”具体、形象、生动、醒目。学生边看边听,兴趣倍增,思绪高涨,想象宽达。教者非劳苦功,学生已轻而易举地理解、掌握了气体分子的结构特点,深晓“气体没有一定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的道理,初步了解一些微观世界的本质东西。
二、启迪学生思维
图像是思维的杠杆。对于那些较抽象的物理知识,我利用动画作为中介,帮助学生思索。如楞次定律,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磁通量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让学生想象磁通量的增减及感应电流磁场的反抗这种变化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实验、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即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又如简谐振动的图像,可把单摆振动的实物图,相应的往返运动及振动图像的形成有机地联系起来,用计算机在一幅画面上演示这种有机联系的连续动画,创设形象的思维情境,活化物理过程。这样便能起到启迪思维,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复杂的原理变得整然有序,易讲易懂
上物理课往往遇到的困难似乎不大,但讲起来很复杂、啰嗦,学生会听而生厌。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譬如:“电话”一节教学,若死板地就书上理论和一张实难图用常规的教法进行,就会由于电话的电路复杂、原理过程频繁变化、讲解程序较繁,给教者带来费话费时,学生费解。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把预先设计贮存在计算机里的有关图像、原理,通过一系列有序的银幕显示,利用图声结合进行教学,容易把问题解决。先通过三步显示进行分析话筒部份原理:1、显示整修电话图让学生观看。2、显示原理:声带振动→引起空气振动→引起话筒振动膜振动→引起碳粒忽松忽紧的变化;3、显示“碳粒忽松忽紧的变化一引起电路电阻忽大忽小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流忽强忽弱的变化”。待学生们对这三次显示做必要的观察、讨论后。转入对听筒原理的研究。这时,教师及时承前启后地对学生发问:“从话筒里得到强弱变化的电流,又如何引起话筒发声呢?”接着作最后一次显示:“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引起磁铁对听筒振动膜的吸力忽大忽小的变化→引起→听筒振动膜的振动→引起听筒里发现跟话筒一样的声音。”然后通过计算机屏幕显示话筒和听筒的剖面图,揭示内部结构。这样利用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把复杂变化的电话原理,变得整然有序,直观简明,道理清楚,不但大大节省板书时间,利于教师讲解,而且使学生观之有趣,思之有路,晓之迅速,记之深刻。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复习辅导,收效甚大
运用传统复习方法,教师只靠粉笔在这块面积窄小的黑板上“大做文章”。复习中遇到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尤其期终复习和升中复习,内容多、知识面广、习题量大。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繁重的复杂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压力都很大。运用多媒体技术,按章节顺序或按知识类型合理地把复习内容编成系统的复习纲要和达标习题,并按内容份量,编成程序,贮存在计算机里,在复习中合理地进行投影或播放。模拟精炼的声音代替教师的部分口述。大大地节省教师抄纲、抄题、绘图、解答的时间,增多学生练的机会,加大学生练的数量。同时,把一些较抽象或较易忘记的内容,存在计算机里,通过重映重播旧的东西一一重现于眼前,强化信息,加强形象记忆,从而加深加固对知识的掌握。这种多媒体技术的复习方式,的确能使教师辅导和学生练习合作得更协调、更融合,大大地提高复习的效率,收到更大的复习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在教学中对一些抽象概念,用传统的教法,虽然教师解释很认真、准确、费劲不小,但学生却理解很不够透彻,接受较缓慢。譬如讲“磁场和磁感线”一节,我往年用传统教法,只用磁针、铁屑放在磁铁周围做演示,而关用磁场的演示,学生只能粗浅地看到磁体周围磁力现象,而关于磁场方向,即磁感线的分布规律如何,就会模糊不清,难以理解。现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用计算机做逼真的物理模拟,依次将条形、蹄形磁铁,显示在银幕上,并在周围设置一些透光的小磁针,磁针在磁力的作用下,有规则摆布的情况,通过计算机也显示在银幕上,让学生观看和思考。再将这两种磁铁的磁力线显示出来。把这些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抽象东西,形象、具体、清晰、醒目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了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的分布规则等抽象的概念。
教学中遇到一些“微观形态”的内容,如“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内部结构”一节中。“气体分子结构”的内容讲析,只局限在书本的文字理论去道清说透,往往达不到目的。因为这种常规讲法很平淡,没有色彩图形,录像支配,听者感到枯燥无味、精神分散、理解肤浅。我针对气体分子结构特点,通过电脑平面设计模拟制成三种有色彩的且有伴音相伴的能被遥控的动画的图像,这样,有形有色又有声的“微观形态”变得“宏观”具体、形象、生动、醒目。学生边看边听,兴趣倍增,思绪高涨,想象宽达。教者非劳苦功,学生已轻而易举地理解、掌握了气体分子的结构特点,深晓“气体没有一定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的道理,初步了解一些微观世界的本质东西。
二、启迪学生思维
图像是思维的杠杆。对于那些较抽象的物理知识,我利用动画作为中介,帮助学生思索。如楞次定律,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磁通量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让学生想象磁通量的增减及感应电流磁场的反抗这种变化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实验、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即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又如简谐振动的图像,可把单摆振动的实物图,相应的往返运动及振动图像的形成有机地联系起来,用计算机在一幅画面上演示这种有机联系的连续动画,创设形象的思维情境,活化物理过程。这样便能起到启迪思维,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复杂的原理变得整然有序,易讲易懂
上物理课往往遇到的困难似乎不大,但讲起来很复杂、啰嗦,学生会听而生厌。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譬如:“电话”一节教学,若死板地就书上理论和一张实难图用常规的教法进行,就会由于电话的电路复杂、原理过程频繁变化、讲解程序较繁,给教者带来费话费时,学生费解。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把预先设计贮存在计算机里的有关图像、原理,通过一系列有序的银幕显示,利用图声结合进行教学,容易把问题解决。先通过三步显示进行分析话筒部份原理:1、显示整修电话图让学生观看。2、显示原理:声带振动→引起空气振动→引起话筒振动膜振动→引起碳粒忽松忽紧的变化;3、显示“碳粒忽松忽紧的变化一引起电路电阻忽大忽小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流忽强忽弱的变化”。待学生们对这三次显示做必要的观察、讨论后。转入对听筒原理的研究。这时,教师及时承前启后地对学生发问:“从话筒里得到强弱变化的电流,又如何引起话筒发声呢?”接着作最后一次显示:“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引起磁铁对听筒振动膜的吸力忽大忽小的变化→引起→听筒振动膜的振动→引起听筒里发现跟话筒一样的声音。”然后通过计算机屏幕显示话筒和听筒的剖面图,揭示内部结构。这样利用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把复杂变化的电话原理,变得整然有序,直观简明,道理清楚,不但大大节省板书时间,利于教师讲解,而且使学生观之有趣,思之有路,晓之迅速,记之深刻。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复习辅导,收效甚大
运用传统复习方法,教师只靠粉笔在这块面积窄小的黑板上“大做文章”。复习中遇到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尤其期终复习和升中复习,内容多、知识面广、习题量大。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繁重的复杂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压力都很大。运用多媒体技术,按章节顺序或按知识类型合理地把复习内容编成系统的复习纲要和达标习题,并按内容份量,编成程序,贮存在计算机里,在复习中合理地进行投影或播放。模拟精炼的声音代替教师的部分口述。大大地节省教师抄纲、抄题、绘图、解答的时间,增多学生练的机会,加大学生练的数量。同时,把一些较抽象或较易忘记的内容,存在计算机里,通过重映重播旧的东西一一重现于眼前,强化信息,加强形象记忆,从而加深加固对知识的掌握。这种多媒体技术的复习方式,的确能使教师辅导和学生练习合作得更协调、更融合,大大地提高复习的效率,收到更大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