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学习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n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参与和主体体验的过程。可见,改变学习方式根本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体验性。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活用教材,创造性地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学数学、说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数学”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来,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也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也就是说,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如教学“分数化小数”一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小数除法,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的特点,总结出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通过讨论、演示等教学手段和学生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发展了学生能力。
  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的是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开始,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做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數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根据争辩结果和探索规律,首先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在体验中“说数学”,在交流中学数学。同时,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是不寻常的“乱”也带来了主体性的不寻常的发挥,使学生尽情享受了随之而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换来了合作能力的培养、群体凝聚力的增强、学习自信心的激发。 
  三、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 
  数学学习应强调实践性。 实践活动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思考与策略,自主探索再创造的学习过程。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量一量、试一试……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靠背、靠记进行接受知识,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比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实践操作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又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再如: 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捏一捏,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总之,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会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注重运用实践操作的方法,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用数学” 
  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这就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领悟数学、应用数学、体验快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而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所以从生活入手,可以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如认识了“1千克”后,让学生猜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 1个西瓜大约重多少?再动手称一称,证实谁的猜想更精确些?由于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比较中,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创设贴近生活的“找朋友——长方形”活动中,学生发现黑板、门、桌面、数学书等都是长方形。这时他们体会到原来“长方形”这个朋友就藏在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身边。再如学习了“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实现数学内容生活化,生活过程数学化。
  综上所述,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D412.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以人为本这一重要方针,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就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切实增
期刊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论文摘要】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英语阅读有厌烦感,没有耐心,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也有很多问题。但深究其原因,也并非与老师无关。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更侧重于语篇的分析理解,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方法的培养,训练学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钻研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物理教学,使之成为有效教学,就得脚踏实地。有效教学过程可以有多种描写方式,比如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杜威的“暗示―问题―假设―推理―用行动检验假设”等等。我却更愿意从“备课”、“指导”和“激励”三个关键性教学行为来谈谈如何优化物理教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得到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就应该调整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思维节奏,知识延伸的节奏,以便适应学的节奏,让师生共同弹奏出美妙的教学乐
期刊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交际能力`文明程度,语言素养的平台。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的依据,更是提高口语交际的凭借。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
期刊
中图分类号:C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往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只论传授语文基础知识,重视学生的记忆,重视能力,而忽视了应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文学科也是思维训练很强的学科。语文的教学过程,其实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和作者一起思考,回顾作者创作时的情景并产生新的启迪,也就是说,静止的教材,在参与着学生们的活生生的思维活动,如果不让学生由记忆进入思维,由一般思维进入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一年级小朋友该怎样学好拼音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进行了点滴尝试,使学生在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学的轨道上发展。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乐中学,让学生心情愉快地获得知识。  一、教从表象入手,学在直观感知 。  一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
期刊
中图分类号:TB4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项目概况: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煤矿扩能改造工程新建一座设备维修中心,冬季车间供暖设计方案的研究,寒冷地区冬季供暖,通常采用对流散热器的方式,这对于层高不高(小于4.5 m) 的房间比较适合。但对于(其高度均大于12.5~25m)高大厂房,采用此方法热损失就极大。这主要是由于浮力作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最后形成厂房顶部区域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