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因为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美国学者布鲁巴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质疑的质量呢?
  一、 创设“疑”的氛围
  在“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高高在上,一把戒尺,一付尊容,足以把学生的“疑问”吓到九霄云外。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以亲切的微笑欢迎每一个提问的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的甚至是无理的问题。如此平等、民主、博爱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疑”的环境,为每一个敢问或不敢问、会问或不会问的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开放“疑”的空间
  一个爱学习、善学习的人,“疑”将贯穿其学习的全过程。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如何使学生的“疑”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呢?我以为可以对学生的“疑”实施“开放”政策。(1)有疑可以“随时”而发,即课前、课中、课后,均可质疑,(2)有疑可以随“人”而发,语文教师、数学教师、其他学科教师,以及同学、家长、朋友,均可成为学生质疑的对象。(3)有疑可以随“惑”而发,天文地理、自然科学、文字领域、数学王国,凡课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只要有“惑”均可质疑。(4)有疑可以随“趣”而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多了,其语文兴趣会愈见其浓,而伴其趣浓的则是疑也愈见其多。对于语文学习的爱好者来说,教师要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和他们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成为他们诉疑探疑的良师益友。总之,开放学生“疑”的空间,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 激发“疑”的动力
  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课堂上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学生均是优等生。优等生有疑问,难道中差生会没有疑问?不是!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胆量,二是不会质疑,三是缺乏主动探究的信心,其中第三点是他们致命的弱点。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要求的是全体参与,因此激发他们“疑”的动力,是培养“问号”学生的关键。我认为激活与保持学生心理的觉醒状态,树立自主探究的信心,可以从培养学生形成一些“学习心语”做起。
  “我要问!”——这是学生敢于面对语文学习的现实而跨出的第一步,他们勇于承认语文学习中存在的无知点,并开始向自我挑战。
  “我要说!”——这是学生经过积极的尝试、主动的实践而勇敢地展示自我的心态。这是自主型课堂教学中热烈的学习气氛形成的重要因素。
  “我也行!”——这是学生投身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自信心,它不但鞭策了自己,也肯定了自己,最终将一定会超越自己。
  “我发现!”——这是学生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渴望主体创新的自我追求。
  这些“学习心语”是激发学生“疑”的动力,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四、 教给“疑”的方法
  对课文的标题进行质疑。推敲标题,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主要内容。如学习《负荆请罪》,读题后学生提出:“谁负荆请罪?”“向谁负荆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结果怎样?”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讨论,学生不但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而且认识了宽容大度、深明大义的蔺相如和性格率直、知错就改的廉颇,更清楚他们言归于好的基础是“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对课文的重点词句质疑。精读课文重点段,会发现许多的疑难,而解决了这些疑难,则掌握了文章的重点,甚至对文章的语言表达之妙、结构安排之巧,以及对文章中心、人物感情等有更深刻的领悟,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课文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如教学《爱之链》时学生提问:“为什么老妇人看见脸上带着微笑的乔依反倒紧张地闭上眼睛?”“为什么贫穷落魄的乔依听到老妇人要给他钱时‘愣住了’?“这些语句是理解上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就此质疑解疑无疑会帮助他们领悟这篇文章的中心。
  对细微处质疑。语文教材中有的地方虽然是不经意的一笔,却往往是精彩之笔。引导学生于课文细微处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细致阅读、深入研究的学习习惯。如教学《海上日出》,学生提出了许多细小问题:“为什么写太阳上升时是‘一纵一纵’的?”“明知是太阳为什么还说‘这深红的圆东西’?”“太阳是‘躲’进云里还是云遮住了太阳?”……学生边读边疑,边疑边究,在探讨中明白了这些描写的精妙,并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
  对矛盾处质疑。课文中有的看似是矛盾之处,实际是表达上的亮点,阅读中抓住矛盾之处质疑会让学生受阻的思维豁然开朗。如《游园不值》中的“久不开”与“关不住”;《赤壁之战》中的曹操明明是个典型的多疑的人,却为何接到黄盖的投降信就“欢喜得不得了”;《船长》中的船长明明知道船上有六十一人却说“必须把六十人全部救出去”?让学生在阅读的矛盾处质疑思辩,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质疑孕育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新世纪要求教育培养出在世界竞争中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创造性人才。我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彻底废除传统的“口传耳受”的教学格局,实施开放性自主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发现活动”,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一定会不断涌现。
  (作者单位:丹阳市新桥中心校)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他们以“创设情境——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为基本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把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呈现给学生。情境教学被众多的数学课堂采用,成了数学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数学教学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与学生生活关系如何?创设情境需遵循什么原则?需注意哪些问题?对此,谈谈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应该以听说为主,尤其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然而,现实的英语教学却存在着问题。例如英语学科检验、考查中笔头的内容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再加上课时数的限制,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就相对地减少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呢?对此,笔者向英语教师提出三条建议。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一般而言,拥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学生,英语的学习就会很轻松。他们会合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  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觉得作文没什么内容可写,写进作文的内容也是空空洞洞的,绝大多数都是编造出来的。要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应该带着学生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生活的魅力,让作文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  水平。  一、 视导纪实:有粗略的阅读,无内在的气韵  
期刊
现代课程论认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那么“关注生活,运用生活”对于当今小学科学教学的作用就更具有典型意义了。只有将科学课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才可以缩短学生与科学教材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只有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才能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科学就更具生命力和挑战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笔者认为生活在小学科学教学
期刊
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但由于情感目标是一个隐性的、长期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些触摸不到的东西,在当前教育评价体制下无法量化;又由于“情感”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很难界定它的内涵,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情感的培养还是常常被忽
期刊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入厕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一项内容,属于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智力、情感,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如何来关心小孩子的这件“大事情”呢?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实际,主要从三个层面来抓好小孩子的这件“大事情”
期刊
【课题】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五语)  【教材简介】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寓理于事,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父子间的浓浓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父爱之心,也体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是理解作者意图的第一个层次。文章的后半部分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一封信,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给别人留下了美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小班化教育的兴起,教育越来越强调以生为本。一年级的新生,如同白纸一张,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去实践去操作,希望自己可以变得五彩斑斓,因为他们对学习有“兴趣”。这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但很多时候,他们的兴趣只停留在对事物或规律的好奇和新鲜感上,持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干扰,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三分钟热度;同时,随着学习内容、课业负担的逐步加深、加重,老师和家长越来
期刊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热爱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首先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因为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其次体现在以学习为基调。包括学生课前的学习准备、上课时的小组讨论和课后的刨根问底。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学习的内容,更强调学习的方法。第三体现在以小组合作为形式。无论是课
期刊
我校通过“指导学生自学”课题研究的实践后发现,学生课前能自主预习,课上能带着问题积极参与学习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发展。下面给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片段,就是一个例证。  片段一、 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上课伊始,我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打开书本自学。大概五六分钟后,有学生示意已看完书上的指定内容。于是,就组织交流。  师:通过看书,你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