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调的信息传递功能浅析

来源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是语调语言。英语语调具有表态功能、语法功能和语篇功能,随着对语调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语调还具有交际功能,能帮助说话者完成话语信息传递。文章借助韩礼德的“调群理论”,结合奥巴马演讲文本,粗浅的分析了语调结构和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口语语篇中,语调对信息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调使用不当可以直接导致信息交流的失败。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掌握正确的语调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调 交际功能 信息传递 调群理论 演讲
  1 引言
  想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除了单词发音准确,措辞搭配合理以外,语调合宜、应景也是必不可少的。英语属于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汉语的语调主要是体现在单个词语层面,单词语调的不同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可以完全不一样,因此汉语是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英语的语调系统很复杂,且主要在句子层面体现。英语使用者使用各种语调来表达话语的意思,也借其传递态度、感情和情绪。英语语调使用不正确可能导致信息误传,影响交际效果。语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各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总之,语调关系到语言艺术所有的人。再如R.Kindon所言,语调实是语言的灵魂。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在语调研究领域多有著述;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如英国伯明翰话语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Brazill,就从说话者和听者互动,共有和非公有知识及会话控制的角度来探讨语调和意义之间的联系。Chafe对语调的研究则更加注重对认知因素的考察。总体而言,传统上对语音语调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单音和词重音进行探讨;对节奏的研究也主要因其在诗歌中的韵律作用才收到关注。此外,对语调意义或功能的探究也主要还是围绕着其语法功能(grammatical function)和表态功能(attitudinal function)展开。近30年来,随着语篇分析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调的语篇功能(discourse function)及与此相关的交际功能(communicative function)越来越被语言学家们所关注。笔者认为,正是语调的语篇功能及交际功能最好的体现出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讲话者通过语调的超音段音系学的特征(properties of suprasegmental phonology)达到信息传通的目的,即让听话者知晓、明晰话语所包含的含义;明确话语流中哪些是重要信息,哪些是非重要信息。如此可见,在口语语篇中,语调可以辅助讲话者完成信息传递。语调的信息传递功能正是本文论述的切入点。
  2 语调的定义及其功能
  语调是连贯语流(connected speech)里声音音响变化所造成的旋律模式。换言之,语调是人们在说话时,音调时高时低如波浪起伏般的音高变化。Peter Hawkins指出了语调的三个基本特征:
  (1)它是语言所共有的属性,没有任何语言是单一声调的(level tone);
  (2)语调是功能性的,其在语言中的应用有目的性,它绝不只是装饰;
  (3)在任何语言中,语调是成体系的。
  总而言之,语调是一个有规律的系统,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社区(speech community)中约定俗成的语言使用模式。语言使用者们应用这些模式表达感情、情绪、态度和言外之意。
  2.1 语调的功能
  对语调功能的解释,各派学者都有不甚相同的观点,但基本都一致认可英语语调的传统功能,即其表态功能。除此之外,学者们对语调的功能做了很多分类尝试,如Paul Tench把语调的功能分为六种:信息的组织、交际功能的体现、表态功能、句法结构功能、篇章结构功能和语体辨析功能。更常见的分类是由Peter Roach提出的。他把语调功能分为四种:表态功能、重音表示功能(accentual function)、语法功能和语篇功能。所谓表态功能是指在语言交流中,说话者会根据具体情形使用一些非常规的语调来表达感情、情绪和态度,如兴奋、发怒或厌烦等;语调的重音表示功能是指,当讲话人在话语中强调某个信息时,通常会将主重音置于要强调的词之上。此外,重音的变化可以表示言语中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变化;语法功能是指不同的句子种类可通过不同的语调模式来区分,如一般疑问句句尾为升调,特殊疑问句句尾为降调等。
  Peter Roach在其语调功能分类中还提到了语调的语篇功能。他指出,将语调应用于口语语篇研究中,主要涉及到两个领域:一是通过语调将听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最为重要的信息上(“注意力聚焦功能”attention focusing);二是语调能调节对话行为(“对话行为调节功能”the regulation of conversational behavior)。
  在口语语篇中,说话人会通过调核重音(tonic stress)的位置向听话者标示出话语中那些部分承载着重要信息,将听话者的注意力聚焦到核心信息上。通常情况下,调核重音的位置(tonic stress placement)与信息内容(information content)呈对应关系。调核重音一般会置于包含有重要信息内容的词语之上(words with high information content)。如下例所示:
  a. I’ve got to take the dog for a walk.
  b. I’ve got to take the dog for the vet.
  以上两个句子重音位置不一样,被强调的单词dog和vet在各自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就更为重要些。
  关于语调对对话行为的调节功能,Peter Roach认为,语调在两个或多个对话者的会话互动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调在一些特定的会话互动中能对话论转换机制(turn-taking system)进行调节和管理,如在医生与病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中,特定的语调及其中所包含的音韵特征(prosodic components)能够确定话论是否转换;此外,听者也能通过语调确定讲话者的真正含义,如询问、质疑、忠告、反对等。除了上述特定的会话互动以外,其他会话形式也能体现语调的作用。讲话者用不同的语调表示他的讲话已经结束,期待他人讲话或需要某种回答。如:   a. They are coming on Tuesday, aren’t(降调)they?
  b. They are coming on Tuesday, aren’t(升调)they?
  a句用降调表明讲话者希望听话者对已知信息进行确认。而b句用升调表明讲话者要求听话者对其不确定的信息进行确认。
  此外,在口语语篇中语调是实现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降调能表示递进关系,如:She had almost failed the exam, but her sister, by contrast(降调), had done very well. 降升调能加强转折,如:-I don’t like my present job. You don’t like your job(升调)? In that case(降升调), why don’t you leave?
  2.2 韩礼德的调群理论和英语语调选择系统
  作为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韩礼德对语调研究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他的“调群”(tone group)理论为在非标记情形下(unmarked situation)将句法、语调和信息三者的结合提供能理论分析框架。
  韩礼德的调群理论及其语调选择系统突破了对英语语调功能的传统研究,即语调的表态功能、语法功能。他从概念(ideational)、人际(interpersonal)、语篇(discoursal)三大元语言功能角度出发,将语调功能研究转向其信息功能领域。若语调的交际功能涵盖的是“为什么这样说”这一层面,那么信息功能所涵盖的则是“说的是什么”。韩礼德在其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中,揭示了语调对话语信息的组织功用,阐释了话语信息是“如何被说话者说出来的”。
  2.2.1 语调的基本单位
  韩礼德在其调群理论中指出,英语语调的基本单位是语调组或调群(tone group)。韩礼德认为,在非标记情形下,尤其是在演讲等语篇中,调群一般与小句、名词短语、介词短语等句法结构或语法结构相对应。在每个调群内都有一个在节奏、音高、音强等方面突出的重读音节(a stressed syllable which carries the main burden of the pitch movement in the tone group),这个重读音节被称为调节(tonic syllable)。调节也被称为调核(nucleus)。在调核前面的音节称为调头(head),在调核后面的音节称为调尾(tail)。在一个调群中,调核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非标记情形下,调核会落脚于调群中最后一个实词上(the last lexical item in the tone group),该实词承载着该调群的核心信息(新信息/前景信息)。
  2.2.2 语调选择系统
  为了将调群理论和话语信息结构联系起来,韩礼德提出了语调的选择系统。语调的选择系统由调群切分(tonality)、调核位置(tonicity)及调型(tone)三部分组成。调群切分指如何将一段话语划分成调群;调核位置指如何在调群内确定重读音节和调核的位置;调型指调群的核心语调,一般指调核的语调。
  结合语调选择系统,从语调的信息功能来看,调核(调节)的位置、调群的切分确定及调型都可以确定话语的信息焦点,都可以向受话着表明什么是重要信息或新信息(未知信息),什么是非重要信息或旧信息(已知信息)。韩礼德认为在一个调群内,新信息和旧信息靠调核位置来区分,调核所在的位置就是该掉群的信息重点。换言之,说话人用重读音节来强调调群内的新信息(重要信息),用非重读音节来标明已知信息或共享信息(shared information/knowledge)。如:
  (1)a. Who phoned Marry? b. JOHN(重读)phoned Mary.
  (2)a. What did John do with Mary? b. John PHONEd(重读)Mary.
  (3)a. Whom did John phone? b. John phoned MARY(重读).
  以上三组对话中,大写部分即为调核的位置,也就是话语中重读的部分。可以看出,b部分调核所包含的信息都为a部分问话者所不知晓的新信息;b部分除重读调核外的部分都是非重读的音节,也即回答者认为不重要的或问话者已了解的信息。由以上例子可知,调核位置和话语的信息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在非标记情形下,调核位置决定调群的信息结构。
  以上例子仅仅是单个调群,它与单句紧密对应。如果在一段由过个调群组成的话语中,新信息和已知信息就要靠调核位置与调群的调型来共同确定了。一般而言,降调表示新信息或者前景信息;升调或降升调表示对话双方共知的信息(旧信息或背景信息)。例如:
  / Since the last time we MET(降升调)/, when we had that huge DINNER (降升调)/, I’ve been on a DIET (降调)/.
  以上语段由三个调群组成,调群之间用“/”标记。三个调群中的调核用大写加下划线标注,分别在“met”、“dinner”和“diet”上。前两个调群的调型体现在调群末尾的实词met和dinner上,都是降升调,也就是说这两个调群所传达的信息都是会话双方已知的背景信息;而第三个调群的调型是升调,即该调群所传达的信息是发话者强调的,未被受话者了解的信息。
  在非标记情形下,调核落脚于调群末尾最后一个实词上,该实词即为调群的信息焦点。但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发话者会根据信息传递的需求,改变调核的位置,使调核落于承载着重要信息的语段。
  总之,英语调核位置的确定取决于说话人对信息传递的需要。无论是无标记调核还是有标记调核,都是新信息最高点的标志。鉴于调群切分、调核位置及调型与信息结构的密切关系,分析调群及其相关要件有助于理解话语在口语交际中所要传递的信息。   3 实例分析
  演讲辞属于较为特殊的语篇形式。它的体裁与书面语篇很接近。无论从句法、词汇,还是从修辞手段来看,演讲辞都非常严谨和正式。但演讲辞最终还是要通过演讲者之口将其所载的信息传递给听众。因此,演讲者的演讲技巧就显得尤为关键。演讲者恰当的音高、语速、吐词及语调有助于演讲信息的传通,最终达到说服、鼓动听众的目的。
  下面,文章基于韩礼德的语调选择系统,尤其是调群切分和调核位置确定原理,分析2008年奥巴马胜选演讲的演讲辞片段,以揭示调群中调核位置对演讲辞文本信息传递的辅助及强化作用。
  笔者主要通过听辨结合句法结构及标点符号确定调群边界;同样,通过听辨感知明显的音高变化从而确定调核位置。在以下分析中,“/”用以区分调群;大写字母用于标明调核所在位置。
  (1)/There is new energy to HARness/, and new jobs to be CREATed/; new schools to BUILd/, and threats to MEEt/, and alliances to REPAIR./
  “我们要蓄积新的力量,创造新的工作,建设新的学校,直面危机,修复盟友关系。”
  在这句话中,调核全落脚于调群末尾的三个实意动词上。借此,奥巴马强调了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马上要采取的新动作,借以表明其政府的立场。
  (2)/The road ahead will be LONG/. Our climb will be STEEP/. We may not get there in one YEAR or even one TERM/. But America, I have never been more HOPEful/ than I am tonight that we WILL get there/. I PROmise you we as a PEOple will get there/.
  “前方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的前行也将是艰难的。可能我们无法在一年或一届任期中达成目标。然而,我从未有过像今晚这样如此充满希望的相信我们一定会达成目标。我向你们保证,我们作为一个民族,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目标。”
  在这个语段中,出现了一个调群中同时存在两个调核的非标记情形。通过调群分析,我们可知奥巴马客观的陈述了美国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也同时强调,只要美国人民团结一心,就能共度时艰。
  (3)/But I will always be HOnest with you abou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I will listen to YOU/,ESPECIALLY when we disagree/. And above all, I will ask you JOIN in the work of remaking this nation/…
  “但是,我会永远诚实的告知你们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当我们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我会认真听取你们的意见。而最重要的,我邀请你们加入到我的工作中来……”
  通过该段演讲,奥巴马想着力树立奥巴马政府的擅于纳谏的亲民形象,拉近与听众、选民及支持者之间的距离。
  (4)/…This victory alone is not the change we SEEK/. It is only the CHANCE for us to MAKE that change/. And that cannot happen if we go back to the way things WERE/. It cannot happen without YOU/, without a new spirit of SERvice, a new spirit of SAcrifice/.
  “我们所追求的也并非是一次胜利,而是一次机会,一个让我们能够造就变革的机会。如果我们仅仅回归到一切原来的样子,我们所追求的改变是不可能发生的。没有你们,没有奉献和牺牲的精神,这些也不可能发生。”
  奥巴马强调选举胜利本身不意味着变革,更重要的是国人要本着奉献和牺牲精神,摈弃原有的做法,才能造就变革。这里他同样肯定了“你们”即人民的作用。
  (5)/Let us RESIST the temptation to fall back on the same PARTISANship and PETTIness and IMMATURITY that has poisoned our politics for SO long…./
  “长期以来,两党隔阂以及不成熟的狭隘主义造成了我们现在的失败政策,所以让我们一同抵制住这种倾向,避免回到那条老路。”
  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调群。调群中有五个调核。很显然,奥巴马通过调核位置,强调了他认为的困扰美国的政治倾向,那就是党派政治。同时,他也号召选民,包括其他政党携起手来,摈弃分歧,共同致力于美国的振兴。
  (6)/And to THOSE Americans whose support I have yet to earn/, I may not have won your VOTE tonight/, but I hear your VOICES, I need your HELP, and I will BE your president too/.
  “我要告诉那些没有将选票投给我的朋友,也许我没有赢得你们的选票,但我将聆听你们的声音,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因为我同样将成为你们的总统。”
  奥巴马继续向不同政见者喊话,表明他的开明态度和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作为总统他不会排挤任何人。同时,值得玩味的是,他强调“be”动词,表明他将行使总统应有的职权,以树立总统的权威;任何不同意见只能通过国家法制的渠道来表达。   (7)/To THOSE/- to THOSE who would TEAR this world DOWN/, we will deFEAT you/. To those who seek PEACE and security/, we suPPORT you/. And to all those who have wondered if America’s beacon still burns as bright/, toNIGHT we proved once more that the TRUE strength of our nation comes not from the might of our arms or the scale of our wealth, but from the enduring power of our iDEALS: deMOCRACY, LIberty, opporTUNITY, and unyielding HOPE/.
  “我要告诉那些试图破坏这个世界的人们,我们将打败你们!我要告诉那些追求和平和安全的人们,我们将全力支持你们!我要告诉那些对美国的未来持怀疑态度的人们,今晚,我们再次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国家拥有强大的力量,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拥有众多的武器和财富。民主、自由、机遇、坚定不屈的希望才是这个国家保持强大的持久力量!”
  奥巴马的这段演讲可谓慷慨激昂,语调起伏跌宕,他的政治自信表露无疑。同时他也再次强调了美国的立国根本:民主和自由。现场的听众听到这里,立即群情振奋。可见演讲者的激情以及演讲的内容确实引发了他们的共鸣。
  (8)/America, we have come so FAR/. We have seen so MUCH/. But there is so much more to DO/. So toNIGHT, let us ask ourselves/ – if our CHILdren should live to see the next century/; if my DAUGHters should be so lucky to live as long as Ann Nixon Cooper/, what CHANGE will THEY see/? What PROgress will we have MADE/?
  “美国,我们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太多,但前方仍有许多梦想等待着我们去实现。今晚,让我们大声地问自己,我们的孩子是否还能看到下一个世纪;我可爱的女儿是否能和安妮·尼克松·库珀一样幸运,享受漫长的人生。他们将看到怎样的变革?我们将取得怎样的进步?”
  奥巴马强调了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美国人作为一个民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胜负沉浮,而正是这些经历造就了美国。当前,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他号召美国人民为了后代子孙努力奋斗,完成变革和进步,实现梦想。在这段调群中,几处调核的安排可谓恰到好处,把演讲者想要传递的重要信息凸显了出来。
  (9)/This is our CHANCE to answer that call/. This is our MOment/. This is our TIME/, to PUT our PEOple back to work and open DOORs of opportunity for our kids/; to restore prosPERITY and promote the cause of PEACE/; to reclaim the American Dream and reaffirm that fundamental TRUTH, that out of many, we are ONE/; that while we BREATHE, we HOPE/, and where we are MET with cynicism, and doubt, and those who tell us that we CAN’T/, we will resPOND with that timeless CREED that sums up the spirit of a people: Yes we can/.
  /THANK you, God BLESS you, and may God BLES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这是我们给出答案的机会。这是属于我们的时刻。这是我们的时代:让人们有事可做;为我们的孩子打开机遇之门;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再次锻造美国梦,重申这一不可动摇的事实——虽然我们每个人不尽相同,但我们是一个整体,只要我们呼吸尚存,希望就永不磨灭。我们将用那历经时间考验的不朽信条掷地有声地直面质疑:‘是的,我们可以!’
  谢谢!上帝保佑你们,保佑美利坚合众国!”
  这是奥巴马胜选演讲的最后一部分。诸如“机会”、“时刻”、“时代”、“和平”、“繁荣”“希望”等,无一例外都是在鼓动民众,展望未来;向民众传达了应树立自信,坚信美国美好未来的信息。
  2008年11月5日,当选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的家乡芝加哥发表了激昂的胜选感言。演讲辞构思精巧,句式、词汇使用得当;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演讲技巧使用的恰到好处,声音富有磁性,吐字清晰,语速快满适宜;尤其是其语调的高低起伏,与演讲辞本身配合默契,相得益彰,重要信息通过调群的切分及调核安排得到了强调和凸显,使听众很容易就抓住了重点,引发了共鸣;文本信息顺利实现了传通。
  4 结论和不足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可以看出语调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重要性。语调除了具备传统意义上的表态功能、语法功能外还具备信息传递功能。在演讲中,演讲文本信息的传达与演讲者的语调处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恰当调核位置可以强化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反之则会造成传通障碍,演讲也就不能达到其预期的目的。   在文本分析过程中,笔者并没有采用仪器进行辅助,只是通过听辨结合句法分析来确定调群及调核。这很有可能导致调群边界及调核位置标注不准确,从而影响分析的可靠性。
  本文借助韩礼德语调的三大选择系统理论,结合奥巴马演讲文本,粗浅的分析了语调结构和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口语语篇中,语调对信息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语调使用不当可以直接导致信息交流的失败。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掌握正确的语调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David Bolinger,Intonation and Its Parts. London: Edward, 1986
  [2]田朝霞.英语口语语篇中的调核位置与信息焦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4):60.
  [3]Peter Hawkins, Introducing Phonology. London: Hutchinson & Co. Ltd, 1984
  [4]Peter Roach,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 Practical Cours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5]曲明文.英语语调在口头语篇中的意义[J].外语教学, 2006(3)
  [6]田朝霞.英语口语语篇中的调核位置与信息焦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4)
  [7]M. A. K. Halliday, '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 Part 2', Journal of Linguistics,3,1967
  [8]Gillian Brown and George Yule, Discourse Analysi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10
  [9]平洪.英语语调的语用理解[J].外语教学,1999(2):29.
  [10]Gillian Brown and George Yule, Discourse Analysi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10
  [11]柯素芬.英语语调的调核位置及语用功能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8):45.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对余兆昌所著的《鬼魂列车》进行解读,探讨该小说怎样借助梦境和鬼魂等“逸闻主义”元素来叙写以聪艺的父亲为代表的第一代华人移民在太平洋铁路修筑工程中所做出的贡献,从而对加拿大官方正史进行质疑,掀开了真实历史的一隅,实现了对族裔历史的重构。《鬼魂列车》以虚构的故事讲述历史, 解构了历史与文学的二元对立,实现了二者之间的互动与交融。  关键词:《鬼魂列车》 新历史主义 逸闻主义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了保山本地人对保山话和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及态度,并将他们的语言态度作为语料分析的依据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发现,保山话在保山地区仍然享有很高的声望,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低变体内的交际功能,同时也是当地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地域人群身份的象征等等。  关键词:方言 普通话 双语 语码转换 社会功能  1 引言  标准语与地域方言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期刊
摘要:近年来,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渗透教育的一些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跨文化渗透教育  1 跨文化意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也是重中之重,学校阶段正是中职院校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中职院校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对中职院校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长期存在,德育教育一直流于形式表面,很难对中职院校学生成长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旧形式的德育工作甚至阻碍到了中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
期刊
摘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在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许多地方外宣材料的英语译文质量堪忧,严重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地方对外宣传材料因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译成英文有一定的难度。德国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有目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文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作为对传统“等值论”的重大突破,功能目的论对
期刊
摘要:国内外学术界对9/11文学的关注并不充分,分析也不够深入。本文从9/11事件的文学关联、9/11文学的合法基础、9/11文学的界定论说以及9/11文学的评价等四个方面试图对9/11事件以来的美国文学所关注的内容、主题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一次梳理,以便观察美国文学对9/11事件的反应。  摘要:9/11文学;综述;  1 引言  9/11事件发生已经十年;9/11文学的许多方面都很难有个定论。本文
期刊
Translation is based o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linguistic structures, their equivalences, and meanings. H.P. Krings defines a translation strategy as “translator’s potentially conscious plans for
期刊
Abstract: By mean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hidden ideologies of the English economic news reports of Google’s Pullout of Chi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ESP课程的性质,ESP教师的角色特点。并对ESP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如何改善ESP教师面对困境的方法以及对ESP教师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ESP课程性质 ESP教师角色 ESP教师现状及发展  1 引言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即专门用途英语,是针对传统的通用英语EGP(English
期刊
摘要: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及三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双语或三语教学,云南省学前双语和三语教学还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还需要解决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材编写、学术研究、教学实验等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对策略的思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双语教学 三语教学 少数民族教育  1 研究背景  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毋庸讳言,经济的腾飞和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