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打造教育共同体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u22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 周校长,您好!在学校教育中,家校共建的重要性是经常被强调的。安吉县高级中学将打造家校教育共同体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除了加强家校联系确实非常重要之外,应该也基于对当前家校共建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的思考。
  周国平 是的。高中学生都是在特定的教育体制下接受教育的,同时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其成长与置身的家庭教育小环境密不可分。而今,在教育得到了家长、学校与社会充分重视的情况下,如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促进、协调运作,实现家校教育资源的整合,这在物质资源相对丰富而精神需求相对滞后的社会背景下,尤为迫切。2012年6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学校管理活动的自主性、复杂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多样性要得到显著增强,要求建立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让家长承担参与教育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可以说,加强家校合作,是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重要体现。
  然而,对于这个并不算新的话题,虽然大家都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但在实践中还缺少真正的法律和科学研究的支撑。现代化的学校应该具有多元、开放和包容的特点,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学生在学校的话语权、参与权太少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话语权和参与权也太少。我们看不到家长在孩子教育中同行的身影,他们甚至没办法了解教育的真实情况。可以说,当前高中的家校共建,还面临着不少困境。
  记者 请您谈谈具体有哪些困境。
  周国平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家校合作的一个固定模式家长会的流程:先由校长(或年级分管校长)讲话,大体是教导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然后是各班主任教师讲话,主要是介绍全班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指点家长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最后任课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流。毫不讳言,在我校,此类家长会的模式仍被利用,但我们在反省,显然,这样的家长会,家长只是被动的接收器,没有发言的机会,因而认真听取的寥寥,效果可想而知。或许这类家长会的实际目的,是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基本要求、了解自己孩子的成绩在班级中的位次,以此达到分解学校责任的目的。这本无可厚非,但家长对孩子以及班集体的其他状况,包括道德品质、性格发展等所知甚少,因而缺乏真正的知情权,更遑论参与权了。
  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孩子到了高中,父母们往往认为孩子大了,心智上不会出现大偏差,而自己在对孩子的学业协助上已经无能为力了,因而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会热心参与学校对其孩子的教育。另外,还有部分家长只在智育上能与学校配合,即能督促孩子做功课等,但在其他方面则或苛责、或顺从。也有家长认为自己文化素质不高,或不懂教育,没有能力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这些都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意识上的偏差,导致他们放弃了自己应该承担的教育权利和义务。
  二是学校缺少可资借鉴的家校合作的有效机制和案例,更缺少像欧美国家那样的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研究,以及在行政法律上的推动。如美国的学校发展项目SDP模式,由学校董事会负责制订计划,学校发展团队肩负起代表家长、教师、管理者和学校支持者的责任来推进家校合作,家长被要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设立专门的家校协调者加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相比较而言,我们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三是学校教师对家校合作共建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成长的传统土壤。我们民族的特性是权威取向的,崇拜并依赖权威,而传统赋予教师的权威与崇高的地位,在家长心目中十分牢固,也往往为教师和学校管理层所认同。另外,强调中庸、折中,避免冲突;强调和谐,避免失衡;强调集体高于个人;强调顺从和顾及他人,避免得罪他人……这种相对稳妥和缺少改革的精神面貌,造成了相对惰性和抵制变革的心理,如在本就很难的高中专业化学科教学上,如果引入家长对教学的评价,会造成教师团队本不该有的“自尊受损”的心理压力。
  记者 基于这样的现实,您觉得要实现真正的家校合作,学校应该具有怎样的工作思路?
  周国平 首要解决的便是学校和家长平等地位的问题,即协调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改变家庭教育从属于学校教育的认识,平衡家校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有可能调动家庭对其子女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其次,要拓宽家校合作的研究空间和实践领域。学校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但多层面的合作还是可能的,如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上,在家庭和学校的学习文化环境的营造上,在学校管理行为的促进上,甚至在课程建设和教育科研等领域,都有合作的空间。
  总之,作为这项工程的主导,学校(无论是管理者和教师)要改变观念,不能将家长引入学校视为不懂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干扰,不能抱着仅仅将责任分解的意识来通报学生的种种不足,不能让家校合作停留在学校对家长这一单向的交流模式之下,不能只有阶段性考试节点的家校合作而缺少合作的连续性。
  记者 根据这样的思路,贵校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周国平 我们着力打造家校教育共同体,力求通过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科学规范地推进家校共建工作。
  一是抓好节点,丰富家长会的形式,如我校高三年级共要召开三次家长会,分别是起初家长会、临界生家长会、文科优秀学生和理科进步学生家长会。
  二是落实常规,引家长进校园、进课堂,如在校办公会、行政会、教职工大会等不同会议上要求学校上下统一认识,引导家长进校园、进课堂,打破过去单向交流式的家校合作模式。
  三是广开言路,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如学校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这一家校共建组织,目前已经形成了“班级—年级—学校”三个梯度的家长委员会体系。
  四是搭建平台,丰富家校合作的手段和方式,如在拓宽与家长直面交流的平台工作中,邀请家长进行国旗下讲话、百日誓师讲话、班级教师会交流等,在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讲座、食堂安全工作开放日等活动中,都邀请家长参加。
  记者 通过这些措施,贵校希望在家校共建工作上达成怎样的发展愿景?
  周国平 建立家校合作的有效机制,探索提高家校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家校合作的科学、有效推进,并非朝夕可成,但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我们希望能达成如下的发展愿景:
  一是真正实践家校共建下的教育共同体,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家长不是学校教育的看客,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如果能让共建达到一定层次,使得家长具有教育话语权,成为学校教育的评判者、宣传者、服务者,甚至管理者,并以优秀家长的示范来带动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那么我们的教育队伍将多一支同盟军,教育共同体的打造也不会成为空话。我们的这一愿景将具体到家长对学校管理、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教师评价、课程开发、教育科研等广泛领域的参与。
  二是打造一支能全力推动家校合作的管理、实施的教师队伍。我们期待学校管理人员能在家校合作中具备多重角色。他们应该是鼓舞士气的宣传员和组织者,应该是家校合作活动的策划人和主持者,还应该是活动的协调人,对家校合作活动进行有效协调与管理,实现家校合作的连续性。同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家校合作的主力军,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是家校沟通合作的纽带、桥梁及家长的朋友,直接沟通于家长,也是家长们最为重视的教育力量。学校必须全力支持他们顺利开展活动,并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指导。
  三是提升理论研究,形成优秀的家校合作案例,完善家校合作的各项制度和保障。美国家校合作的发展也经历了不重视、引起关注、加强研究、完善立法、逐步规范的过程,社会学家爱泼斯坦认为,分离式影响理论、嵌入式影响理论及重叠式影响理论模式是美国家校合作的主要理论支撑。也许实践的成分在校园里能更直接地得到体现,但拿来主义甚至在家校合作的科学研究上有所专攻也是值得期待的。优秀案例的推广、各项制度的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的到位,这些都将是我校家校合作提升层次的重要内容。
其他文献
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卷)的题型和分值十分稳定,由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综合题)两部分构成,满分100分。从近三年的考生答题情况看,地理综合题看似“普通”,但得分情况却很不乐观,难度系数均低于0.5,成为考生失分的“重灾区”之一。为此,如何提高地理综合题的得分率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一个研究课题、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本文通过对高考地理综合题设计的价值
期刊
在区域教研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关于“区域的故事”的两堂公开课,感觉是同“株”异“葩”,各有千秋,让人听后有所回味和思考。杨春燕、方露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都重探究,却又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 好马配新鞍,凸显学生主体  杨老师采用以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如下:  1. 课堂教学开始前预先发下从网上搜集的相关资料,有历史文献、写景散文、歌词等不同内容。  2.
期刊
【名师档案】戴加平,男,1957年出生,浙江嘉兴人。嘉兴教育学院历史教研员,浙江省历史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教师团队专业发展和传递人文精神上的历史教学研究。创立了“高中教师学科群体专业成长范式”,带出了一个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团队;形成了人格塑造型的“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对达成高中历史教育的目标产生了积极作用。曾任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史专家组成员,为推进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做
期刊
武义县王宅小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素有武义“中原”大粮仓之称的王宅镇上,地处素有“耕读世家”之称的俞源古镇与尊崇“养生之道”的寿仙谷古村的环抱之中。校园内又有“青草殿”的传说。相传清乾隆年间,松阳有一宋姓的大户人家,去金华府办完事回家,经过此地,在路边卸下行李休息,过于疲倦,一觉醒來后竟将大量银子遗失于此而只身回去。第二年宋姓人路过此地,发现路边一草丛比别处更绿更茂,拔开草丛一开,是狗的遗骸及遗骸下的
期刊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但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合作学习操作内涵的理解,尤其是对“什么样的学习任务适合用合作学习方式”这一问题缺乏深层的思考,合作学习的任务缺乏选择和设计上的跟进,导致出现表面化、形式化合作学
期刊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如果按照“创新的基础是人——人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在教师”这样的逻辑推理,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一)当今的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很少鼓励学生创新,甚至阻止学生创新。教学实践业已证明:只有自身具备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的教师,只有积极鼓励学生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201
期刊
编 者 按  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要求学校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体现关照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新理念。新课程实施以来,选修课在高中教学中成效明显,但也存在着需要改进与发展的方面。本期“视点”,我们共选取了3篇介绍国内外高中选修课开设情况的文章,既从纵向上探讨我国高中选修课的设计与实施,又从横向上比较国内外开设高中选修课的经验,以期能为我国当前高中选修课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思想是历史与社会课堂的灵魂,所谓历史与社会“思想型”课堂,正具有让鲜活的社会和历史知识引发思想交融、心灵共鸣的功能,从而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一、 切入生活资源,有效激活思想之泉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脱离生活的知识是死知识,没有生活的课堂是死课堂。所以,我们要把现实生活这股思想之泉引入社会与历史课堂,引导学生认识
期刊
编 者 按  近年来,武义县基础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无论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高考成绩的提高,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得益于武义县基础教育工作机制的创新,得益于全体教育工作者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武义县基础教育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扎实有效:工作思路、办学理念的提出与改进,都立足于当地实际;学校开展工作,也从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等实际情况出发。本期“前沿”,我们刊发武义县教
期刊
【名师档案】项香女,浙江临海人,1963年10月出生,1983年大学毕业后主动请求去偏远小岛——椒江大陈岛中学任教。从偏远小岛到台州一中,从教30年来,项香女始终秉持“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德”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将来,提出“语文的教材是生活,语文的课堂在社会”,同时把文言成语故事、四书五经内容、唐诗宋词鉴赏等引入课堂,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项香女立足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