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的文化史迹“活态化”保护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丝绸之路美术遗产是中西艺术交流的重要资料,是新时期中国美术发展的有力支撑。本文旨在分析陕西丝绸之路美术遗产保护现状与成因,发掘美术遗产的“活态化”动力,尝试在互联网+视域下营造“文化史迹”和“现实发展”相得益彰的氛围与环境,通过“美术遗产+活态互动”、“美术遗产+公众娱乐”、“美术遗产+信息技术”等模式,推动美术遗产保护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 美术遗产 陕西 开发模式
  陕西作为十三朝古都和丝绸之路起点,美术遗产种类众多、数量庞大、品质精美,包括墓葬壁画、雕刻、玻璃器、铜镜、唐三彩、碑刻、佛教造像等。陕西的丝绸之路美术遗产不仅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深,能填补中国美术史和文化史的空白,还对揭示汉唐精神及丝路文化特质、提高公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陕西丝绸之路美术遗产保护现状
  当前,丝绸之路美术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保护意识日益深入。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同意丝绸之路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相关专业机构组织、文物展、美术展、艺术节、夏令营层出不穷。2017年5月18日,在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上,“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国际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3个组织共同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2017年6月,在浙江杭州发起倡议,成立由全国21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联合倡议建立“丝绸之路文物科技联盟”。2018年6月25日,又在浙江杭州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院联盟协调办公室”,进一步弘扬丝路精神,提高文化自信。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陕西也对丝绸之路的文化艺术产业事业非常重视,目前已成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有相关网站——陕西“一带一路”网。自2014 年9月12至9月27日舉办第一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节”起,每年一届,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4届,艺术节包括美术展览、文艺演出、专题活动、文艺评论等多项围绕丝绸之路的活动,不断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同时,艺术节还成立了“陕西省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人才建设方面,自2018年5月起,陕西省文物局拟联合丝绸之路沿线各省,组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开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调查登记工作”,意在整合陕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人才资源,提升信息化管理,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2018年1月19日,西北大学与秦汉新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丝绸之路博物馆”等项目。此外,西安还建立了以丝绸之路为主体的专题性展览馆——“西安曲江丝路遗珍博物馆”,收藏并展陈丝路沿线文化历史留存下来的珍贵文物及艺术品,展现中华文脉乃至人类文化遗产。
  总之,陕西丝绸之路美术遗产保护开发研究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当前工作主要集中在历史遗产领域,就美术遗产而言稍显薄弱,且由于遗产数量大、分布广,涉及众多相关部门,如文物、考古、文博、艺术、旅游、高校、科研院所等,加上资金投入有限、相关研究机构急需拓展、相关研究人员亟待扩充、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使得很多美术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难以顺利展开,部分美术遗产资源流失,一些美术品遗产长期存于库房、疏于保护,一些未列入数据资料统计,甚至有损坏和被盗现象发生。
  二、陕西丝绸之路美术遗产保护模式
  丝绸之路美术遗产保护是一个持续、系统的过程,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及认识论、方法论的基础铺垫与指导,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科学有效的保护规划,建立长效动态管理机制,从思想到行动、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实施保护开发措施。资金投入方面,提高财政支持,建立多元机制;人才培养方面,成立专门机构,完善梯队建设;宣传教育方面,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全民意识。同时,针对各类美术遗产具体特质,采取行之有效的专业保护方式。在此基础上,带动周边地区丝路文化产业互动交流,开展信息共享,加强联系合作,不断提升美术遗产的保护开发力度。丝绸之路美术遗产不是僵化不变的,应将其视为不断发现、发展的活态文化。在互联网+视域下,可通过“美术遗产+活态互动”“美术遗产+公众娱乐” “美术遗产+信息技术”等模式,使珍藏在博物馆、美术馆内的美术遗产和陈列在大地上的美术遗存“活起来”,提高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充分发挥美术遗产的多元价值。
  1.美术遗产+活态互动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公众认知水平提高,对丝绸之路美术遗产的价值认同逐渐提升。然而,对美术遗产的碎片化、去活态化、遗迹化、景观化现象仍然存在。如何从丝绸之路美术遗产的主客体双向角度出发,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提升美术遗产价值,催生保护与开发的“活态化”动力显得至关重要。结合陕西地缘特色,秉承“官方主导、公众参与、因地制宜”理念,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立足居民自主意识,将传统博物馆的保护、展陈和宣传等功能与遗产承传保护及地理环境结合,形成“活态性”互动协调,通过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主题公园等模式,促进保护发展互利共融。
  (1)社区博物馆
  社区博物馆起源于西方,是一种新型博物馆理念。当前,我国社区博物馆正值发展之初。陕西作为丝绸之路起点,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广阔的文化空间,加之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自觉度,具有建设丝绸之路美术遗产社区博物馆的天然土壤。将社区博物馆理念引入丝路美术遗产保护开发工作,丰富美术遗产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不仅能促进丝路遗产保护工作,形成多部门、多渠道合作的运作机制,还将在开发和保护之间构筑良性互动循环。
  (2)生态博物馆
  1971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生态博物馆,和传统博物馆不同的是,生态博物馆对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的整体保护、原地保护、动态保护及居民自身保护更加系统、更加完善,被称作“后工业社会的文化产业”。目前,全世界已建立三百多座生态博物馆。我国生态博物馆大约有二十多年发展史,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如浙江安吉县、安徽西递宏村、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等地。在理论成熟时积极建设生态博物馆,激发美术遗产内在发展动力,不仅能为美术遗产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还有利于形成传统与现代的“活性流转”,有效发挥美术遗产的当代价值,实现“活态化”保护的最终目的。   (3)主题公园
  丝绸之路美术遗产主题公园的建设是诠释丝路文化形象、地缘特色、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以非盈利性公益性为主导,以本土化、动态化、多元化、创造“陕西模式”的“丝路品牌”文化内涵,利用“文化特色+科技创新”,形成具有陕西地缘文化特色的自助式新型主题公园。2018年3月27日,韩城市就与陕西某公司举行中德·汉斯菲尔德游乐休闲度假项目签约仪式,联手打造国内首个以“古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公园。
  2.美术遗产+公众娱乐
  在新时期,鼓励公众参与,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公众美术遗产保护机制,通过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公众宣传等途径,借助激励措施、政府引导、舆论宣传、媒体教育等中介作用,潜移默化地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其成为一项公众事业,最大限度的发挥公众作用,是深化丝绸之路美术遗产保护开发,使美术遗产“活态化”的重要途径。
  (1)文化节和艺术展
  各类文化节和艺术展不仅能反应丝绸之路美术遗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还有利于向公众展示丝路文化的优秀传统,对促进美术遗产的开发保护有重要意义。作为丝绸之路的桥头堡,陕西具备浓厚的历史风貌,鲜明的地域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无论是门类、题材、数量、种类还是创作水平,都为研究丝绸之路美术遗产发展现状、价值取向、艺术风格的认同提供了优良范本。
  (2)文化产品
  陕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在日益商业化的今天,一方面,美术遗产如何进行自身营销,是将美术遗产保护开发基础化社会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自身影响力和融入社会潮流的最直接方式之一。目前,无论国际环境还是国内博物馆产品开发与营销策略,都急需发展综合性文化艺术交流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平台,为美术遗产文化产品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3)节庆旅游
  节庆旅游是美术遗产文化因子展示的优势舞台,科学合理的利用节庆旅游开发,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美术遗产的“活态化”动力,还有利于丰富美术遗产保护开发模式,使保护主体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由静态向动态转化,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对其实施最大限度的有效性保护。
  3.美术遗产+信息技术
  在“互联网+”视域下,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得美术遗产的资源整合迫在眉睫。从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公众对美术遗产资源的全面性需求角度考虑,加上网络的普遍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资源的全面共享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支持。截至目前,陕西尚缺乏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化体例,应规范流程、完善信息、提升规范化数字资源模式和动态信息支撑,为藏品后续研究整理、保护及开发应用提升效率、减少后续工作中的不必要麻烦显得尤为重要。普查整理各类美术遗产,针对不同种类及特点的美术遗产开展数字化管理,对各类遗产进行科学评估是合理保护开发的先决条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立三维数据采集,统一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證藏品的安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明晰的基础资料,利用数字化及网络平台,以陕西为范围,以西安为中心,整合区域美术遗产资源,推动美术遗产资源共享工程,建立全面覆盖的资源体系,提升丝绸之路美术遗产的传播与共享平台,为专业领域及广大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丝绸之路美术遗产是中西方艺术交流的珍贵资料,是新时期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提升陕西丝绸之路美术遗产的“活态化”传承,催生保护与开发的“活态化”动力,有利于协调美术遗产的历史价值与当家价值之间的关系,为“文化史迹”和“现实发展”营造一个相得益彰的氛围与环境。随着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的影响,相关开发模式必将不断优化完善,不断推进丝绸之路美术遗产保护开发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符岚.区域合作视野下的博物馆活态化新路径[N].中国文物报,2018-4-24-006.
  [2]陈履生.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具有与实现文化共享相关的多方面表现[N].文艺报,2018-4-18-005.
  [3]杨秀芝.“互联网+”视野下的民俗文化活态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2):66.
  注:本文为201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丝绸之路艺术品中的国家意识》(项目编号:17JHQ009);2018年度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丝绸之路汉唐艺术品中的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项目编号:18JK0590)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一  “美学”一词中国古代没有,是从西方引进的。实际上,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在西方出现得也很晚。美学被认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属于认识论范畴。据朱光潜先生《西方美学史》载,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才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给它命名为‘埃斯特惕克’(Aesthetik)。这个来源于希腊文的名词有感觉或感性认识的意义。他把美学与逻辑看作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名理思维,而美学研究的是具体的感性
期刊
【摘 要】 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民歌、歌舞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以及民间的、文人的、宮廷的、宗教的器乐曲,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专业音乐的形态与背景。它们是具有鲜活艺术灵性的生命释放,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心灵记录和具有独立认知价值的历史传承。它们与其他形式的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相依相和,形成了我们独特的民族音乐遗产。《中国风》系列作品就是对这些宝贵遗产进行提炼和再创造,通过已经成为当下国际主流文化的交
期刊
摘 要:超现实主义运动在1925后进入其发展的黄金阶段,在催生许多优秀男性艺术家的同时,也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思路固定在男性视角中。二战后,一批女性超现实主义者在运动提供的哺育环境中逐渐成长,她们反思前期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探索着属于女性的超现实主义艺术语言。莱奥诺拉·卡琳顿是其中的代表,她的创作生涯是超现实主义的女性主义转向这一过程的缩影。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 现代艺术 女性主义 卡琳顿   一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华夏乐府行动计划的构想与实践探索,并以此为案例,在分析其产生背景、酝酿过程及形成整体轮廓的基础上,探讨了传统音乐研究面临向“传承”拓展转型的问题。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传统音乐研究经历了“集成”和“非遗”两个阶段,现在随着国家发展的需求,已经进入以“传承”为关键词的阶段,传统音乐传承不仅要关注音乐非遗项目本身,还要探索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脉,还需要关注其在当代不同文化生态—民俗
期刊
摘 要:写生是创作的灵感源泉、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第一步,因而创作者十分重视。中国山水画目前面临巨大的转折点,但它的发展前景依然值得被大家看好和肯定。在不断探索中,相信中国山水画文艺事业会迎来不败的春天。  关键词:写生 艺术创作 中国山水画 基本技能   写生是写实性创作的灵感源泉、是创作出优秀艺术作品的第一步,对于山水画的创作者而言更是十分重要。一个山水画创作画家通过其外出写生,对于自然界有了
期刊
【摘 要】 中华意象美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化意为象,炼意成境,以明象、设境来明心达旨,传情表意,不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形象思维模式的体现,而且渗透于中国电影的艺术创造与理论阐释过程之中,形成中国电影理论的民族特色。因此,梳理中国电影意象美学历史脉络,推进中国民族电影理论研究,既是加强中国电影学派民族化建构的必要举措,也是夯实中国电影建设理论根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电影意象美学;中国电影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世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四位作曲家的四部赋格套曲(亨德米特《调性游戏》、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谢德林《24首前奏曲与赋格》和斯洛尼姆斯基《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赋格曲主题创作技法的分析、比较,进而探究20世纪赋格曲中主题构成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赋格套曲 主题 亨德米特 肖斯塔科维奇 谢德林 斯洛尼姆斯基  在漫长的音乐历史当中,音乐作品的风格总是与其技法密切
期刊
从五台山文殊骑狮图像传到敦煌地区之后,文殊菩萨化现成为最主要的图像元素,尤其是乘云而至的文殊骑狮图像,拖着长长的云尾,象征着从五台山乘云腾空而来的含义。或许有读者认为,拖着长尾的云朵用于乘载佛、菩萨等天人,在敦煌壁画中随处可见,非文殊所独有;但比较同一种材料,即同样出于藏经洞的、同一时期且都是作为观想供养使用的版画,不论是与文殊骑狮对称的普贤骑象(图19)或是无所不在的观世音(图20),都缺乏文殊
期刊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苏北盐阜区抗日根据地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新四军抗战歌曲,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志,形成了独特的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音樂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盐阜区 抗战歌曲 艺术特征   苏北盐城,在抗战争时期,是开展华中敌后抗战、积累人民革命力量的战略要地。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领导在指挥全面抗日武装斗争的同时又十分重视文艺战线的建设。一首首优秀的抗战歌曲在盐阜大地上
期刊
摘 要:中国近现代音乐从“学堂乐歌”时期发展到学院派、左翼音乐,再到新秧歌运动时期的几次“新音乐”类型,正是代表了音乐发展从直接引用西洋或者日本旧曲填词的方式到“自度”曲融合本民族元素的创作过程。黄自作为近现代具有卓著成就的音乐家,他的音乐创作可谓是“中西合璧”的最佳体现。本文笔者从黄自先生音乐生涯中西洋音乐理论与中国传统的结合形态进行剖析,包括音乐创作以及音乐教育方面,略谈己见。  关键词:黄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