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坠”之我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坠”二字,最早是在《乐记师乙篇》中,根据先秦儒者的言论,进而综合提出。《乐记师乙篇》中所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其中的“上如抗,下如坠”是对声乐演唱技巧的描述。在接下来的南朝,唐朝,以及清朝,也有着对“抗”与“坠”相关的记载,同时也赋予了“抗坠”不完全相同的内涵。在古人理解的基础之上,我个人在理解“抗坠”时,也产生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有着不同的观点。由此来说一下“抗”和“坠”,以及它们对于声乐演唱的意义。
  【关键词】:“抗”“坠”;声乐演唱;理论与实践
  《薛谭学讴》中记载:“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其中的“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秦青歌唱水平之高。从他的演唱技巧上来看,我认为这应该和“抗、坠”的原理有一定的关系。
  1.“抗”、“坠”之原理
  所谓“抗坠”,单从词上来讲,“抗”:相互抵御,抗衡。“坠”:落,下沉。很明显,对于“抗坠”的理解,是需要把它们与声乐理论相结合来分析的。在《乐记师乙篇》中的字面意思上来说——“上如抗”:像是把声音用力的举起来。“下如坠”:声音由高变低,像从高处落下来。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理解似乎有些生硬,并不能实际灵活的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声乐演唱之中。
  作为一名学习声乐的学生,我在上声乐小课时,老师有时会给我强调共鸣,以及会让我体会自己的身体就像是站在悬崖边,时刻要往下看,同时还要感到全身上下都是有气流在流动。我认为老师所说的意思,中和起来用来解释“抗坠”应该会比较符合实际。
  我们常常所说的共鸣,它的意思是一个物体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随之发声。而这和“抗”的概念其实是相吻合的。当我们发声的时候,由于声音是从我们自己身体内部发出,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发声。首先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声音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整体,声带振动时,我们的身体其他器官也会产生震动。当我们发出声音时,由于共鸣原理,声音会在头腔聚合,进而我们会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就像是在后脑勺处不停的环绕,从而感受到共鸣。这也就和“抗”所表达的意思相通了。对于“坠”,我认为它要表达的意思是要让我们的声音更加结实,更有质感,要把声音落在一个点上,而不是四处不定。在声乐演唱中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身体比成一个两头带盖的圆柱,通过发声时的“上抗,下坠”把圆柱的两头的盖子“顶”开,让气流带着声音在圆柱里,也就是在身体中自由的流动贯通。那么秦青的歌唱“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也就自然有了它的技巧原理。
  2.“抗坠”之我见及其发展
  关于“抗坠”的记载,在接下来的史料中也有提到。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歌》:“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清 赵翼《题》诗:“抑扬抗坠间,妙有自然节”。这里面都有相同的字“抗”和“坠”。随着朝代的变化更替,我认为它们所要表达的含义是能更充分的做到与声乐演唱戏结合的。对于“抗坠”,我对它们的理解总结起来就是—“抗”:声音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犹如一根细线把声音往上拉动,声音顺着细线往上流动。“坠”:气沉丹田,气息支持,犹如石头从上往下坠落,在底部打下扎实的根基。“抗坠”相结合,声音有强有弱,节奏分明,上下如流水般流动,如丝绸般顺滑。在上述史料中所表达出的有关“抗坠”技巧性的内涵,我认为与我个人的理解是基本相通的。
  首先来说,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靡曼”在这里的意思是柔美、柔丽。也就是说,柔丽的声音,要有高低的节奏。我认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抗坠”所表达的涵义是对《乐记师乙篇》中的进一步发展,它把“抗坠”与声音的柔美和歌唱时的节奏相结合,因而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声音更加的柔丽、柔美,而不是生硬的去描述声音,把它固化。再来说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歌》:“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可以看出,“抗坠”在此的涵义我认为应该是指声音的高位置,也就是直声高位和气从丹田处,从而形成腹部气息支持。这里所描述的声乐的演唱方法更加的全面具体,做到了这些技巧性的东西,才会达到“遏云响谷之妙也”。因此我认为,唐朝时的“抗坠”是更加强调了声乐技巧,更加的规范了声音。最后说清 赵翼《题》诗:“抑扬抗坠间,妙有自然节”。虽然仅仅一句话,但我认为对于前面所提到的“抗坠”来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总结,既有“抑扬”,又有“节”,也就是说声音有高与低,有强有弱,上下流动,自然会有一定的节奏,从而达到声乐演唱的精妙之处。因此,结合这些史料来看,“抗”和“坠”的涵义是不断地在丰富,在完善的,所以我认为我对“抗坠”的理解与看法,是能够在史料中体现出来,并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3.“抗坠”在当代
  联系到当代的声乐演唱,有些用来形容声乐演唱技巧的词,与“抗坠”也有相似之处。我的声乐老师曾告诉过我,声乐演唱要做到上哼下叹,我认为这和“上如抗,下如坠”是接近的。所谓哼,就是哼鸣。在平时的发声练习中,我的老师也让我练习过哼鸣,哼鸣的声音不在于大,而在于位置。对于叹,比方说我们平时叹一口气,会感受到气息从上往下沉。这同“坠”的原理也是相通的。可见“抗坠”发展到如今,在我们学习声乐所接触到的技巧与理论中,是有着对它的继承与发展的。
  總的说来,声乐演唱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综合的学问。“抗”和“坠”也是从古流传至今的非常宝贵的演唱技巧。在我刚开始接触声乐时,虽然老师也会说头腔共鸣,气沉丹田之类的,但最初的我是不太理解它们的涵义的。若用“抗坠”来形容比较抽象的理论技巧,我认为会更加明了。这也足以看出古人的智慧高超。纵观对“抗坠”的理解,我认为只有与声乐演唱相结合,才会更加接近它们想要表达的内涵。同时在声乐演唱中,我们也应该做到举一反三,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唱歌,怎样去灵活的运用“抗坠”。声乐的学习,多想和勤练同等重要,理论与实践要互相结合。还是描写秦青歌唱的那句话:“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虽然字面上看是形容声音之大,但它真正要表达的还是“抗坠”统一的声乐演唱技巧。
  因此,我们要做到声乐演唱与声乐理论相结合,并充分理解。这样,我们才能把“抗坠”的原理融于自己的演唱中,从而达到更高的歌唱水平。
  参考文献:
  [1]项阳.抗坠又解—兼与吉联先生商榷[J].人民音乐,1984.
  [2]洪建生.对我国古代声乐论著中“上如抗,下如坠”观念的再认识[J].中国音乐.2011(04).
  [3]宋康.音乐学应立足实践——杨荫浏的音乐实践之路给我们的几点启示[J]. 音乐探索. 2009(01).
  作者简介:夏艺文(1996—),女,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
其他文献
【摘要】:戏曲舞台美术设计是提高戏曲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条件的提高。人们对艺术表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它融合了多种艺术于一身,本文首先探讨了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内涵,然后提出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舞台;戏曲;美术设计  在戏曲艺术创作与表演过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创作与表演效果,独特的戏曲舞台设计是提高戏曲艺术表现力,
期刊
【摘要】:小说《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作品,一经发表广受好评。小说中“风筝”贯穿全文,成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始末,同时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也赋予它了丰富的象征意。对于阿富汗民族、阿米尔、哈桑、阿米尔的父亲、塔赫里将军以及索拉博,“风筝”承载多元的隐喻,具有不同的含义。  【关键词】:风筝;意象;象征;《追风筝的人》  一、引言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座,并广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展开论述,首先分析了室内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包括的内容,尔后细致入微地解读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一纸管窥,商榷同仁,并期待对自己形成有力地促进。  【關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室内;建筑;以人为本  环境艺术乃是绿色的艺术与科学,是创造和谐与持久的艺术与科学。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空前地加速加大。城市建设、住宅区的建
期刊
【摘要】: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最常见的是视错觉方面的错觉。随着近几年视觉设计的飞速发展,视错觉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笔者将以3D立体画为例从人眼的立体感知能力;人眼立体视觉与立体画;3D立体画在人眼中的原理;3D立体画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等一系列进行视错觉分析。  【关键词】:视错觉;3D立体画;立体视觉  一、人眼的立体感知能力——立体视觉与3维立体画概念  人眼平时看到的
期刊
陶瓷在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经过历代陶工们辛辛苦苦不多创造,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陶瓷装饰纹样。现代建筑同传统的陶瓷艺术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为适应现代人们所追求的简单、舒适的生活带来了建筑视觉上的享受。  陶瓷艺术是火与土凝结的艺术,如中国皇宫建筑和九龙壁已是千古之作,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堪称琉璃博物馆。每个历史时期的审美和制作工艺都有差异,那么从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陶瓷装饰形式。在建筑装饰工程中,陶瓷是最古
期刊
【摘要】:家居装饰中的色彩表现艺术直接体现着人们的情感和敏感度,从某种角度而言,色彩是家居装饰的灵魂。色彩是家居装饰的创新元素,多种色彩的融合运用能够为家居空间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和风格。因此,本文将详细阐述色彩表现在家居装饰中的重要性,探讨了色彩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色彩;家居装饰;艺术表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居装饰的设计理念和人们的品味有了很大
期刊
【摘要】:鲁迅笔下,酒在篇章中的出场频率可谓极高,许多较为受人关注的篇目,也都对酒、或者酒店有着不同程度的描写,鲁迅作为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始祖与奠基人,将酒在其笔下中的叙事功能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鲁迅;小说;酒;叙事功能  在鲁迅的声名远扬中,可能与酒的关系不大。但是鲁迅及作品与酒确有一定联系。统观《鲁迅全集》,对于“酒”这个字的出现算稀松平常,其中《呐喊》与《彷徨》,共计22篇,《
期刊
【摘要】:体育舞蹈服装的服饰之美是其视觉美的焦点之一,也是感染观众与吸引裁判评分的主要因素之一。与目前一些体育舞蹈强国相比,我国体育舞蹈服装的整体色彩美感稍显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我体育舞蹈服的艺术美感。在2010年,随着体育舞蹈已经正式成为了广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提醒着我们应更加注重体育舞蹈服装的设计。从色彩学的角度来看,加强对体育舞蹈服装的色彩设计的研究,应成为缩小我国体育舞蹈与西方国家差距的一项
期刊
【摘要】:山东民歌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在民族音乐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创作素材来源于民间,在人民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在人民的传唱中,不断吸收不同的演唱、配器方法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较浓的乡土气息,通俗易懂,贴近人们生活,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很强的包容性和普及性。本文从民歌的起源与发展,其音乐特征和内容及风格色彩到小调的起源与发展,音乐特性。阐述了民族音乐--
期刊
【摘要】:《音乐人类学》是美国人类学家梅里亚姆的著作,这本书来源于作者十五年间的思考以及和同文化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领域里的同事和学者们的讨论,通过利用广泛的世界区域里许多音乐行为的例子,论证了音乐与它赖以产生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音乐人类学》的阅读,我对音乐人类学这一学科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音乐教育有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 ;濡化;音乐教育;多元文化  《音乐人类学》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