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所有的男孩女孩们(创作谈)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W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有两对恋人,一对站在台上,一对坐在台下,他们打了起来。”
  “台上那个被揍的少年叫张王飞。他被喜欢的女孩揍了,不仅没哭,反而笑了出来。”
  “张王飞,1992年生,从小喜欢看电影,哭闹的时候只要一听到《人鬼情未了》的音乐《Unchained Melody》,就会停止哭闹。”初三的时候,父母离婚当天,他独自一人坐火车去米兰市看大海,从桐城出发,历经十二小时。钱是曾祖父给他的,那时曾祖父的退休工资才700,出发的时候,曾祖父给他一沓明信片,正面写着家的地址,背面写着“顺利平安”,每天寄出。毕业那个暑假,他拍了人生第一个短片,用的是祖父的老旧相机,第二年秋天,他升入高中,见到了那个令他心动的少女,他们演出了《麦琪的礼物》。大学毕业后,他在一家电影公司留下,距离她的单位只有两站地铁的距离,又过了几年,他们辞掉工作,周游世界,拍照,收集邮票,在四十三岁那年,他们一起拍摄了人生第一部电影《戴蝴蝶项链的少女》,无子无女,挚爱一生。”
  “台下那个揍人的少女是汪海洋。她那天穿了一件红色的套头衫,在绿色的校服中格外显眼,而那个被她按在身下,眼神呆滞的白衬衫少年正是她的意中人。”
  “汪海洋,1991年生,家庭和睦,父亲常年在外地经商,初二时,头一次被电影中的爱情击中,杰克是她的择偶标准,但是她喜欢的人一点都不杰克。”她捉弄他,又对他好。这感情远近闻名,大学毕业后,她成绩优异,出国继续深造。再之后,从业服装设计,参与过大大小小数十个知名时装周。多年后同学聚会,俩人再次相见,据同一桌的人说,他们一见如故,聚会没结束,便提前离场,事后有在场同学说,那天打车回家时,看到一对熟悉身影走在街上。时间往后二十年,汪海洋事业上风生水起,服装品牌越做越大,其中一个叫白鲸的系列,无一例外都是做旧的白色衬衫,这在时装圈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某次采访中,谈及灵感,汪海洋一脸自豪,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个来自《泰坦尼克》的少年。”
  这是他们的人生,在我的小说中出现,人生远不至此,汪海洋与张王飞,他们的生活在一个空间,又一个空间里继续延续。
  让我欣喜。
  时值二零一九年十月十三,我养了七年的猫失踪了。初次见面是在家门口的宠物店里,他那时已近八个月,被主人遗弃。英短,黄眼睛,灰皮毛,也不关着,独自一人在宠物店里闲逛,客人进进出出,他悠然自得,毫不介意。我蹲下叫他,他像一条鱼,晃到我身前,微微站起,前掌搭在我的膝盖上。我一见如故,自作主张买下他。听老板介绍,他本名邦邦,我让他安心,仍如此叫他。
  他失踪那几天,我正在苏州,当时《少年》刚写了一半,心中顿塞,丢失的过程已经不愿再想起,回北京后,没过多久,我便又领养了一只新的小猫菜花,奶牛色,有白色围脖,四只脚是不对称的白,再之后,《少年》写得很快,甚至并没有思考太多,至于不够好的地方,少了些什么,语句是否还通顺,我不愿再多纠结,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自我感觉良好。写完之后心情开始回落,断断续续,开始写第二篇《少女》,情绪仍然连接《少年》,仍然没有过多的思考,两周后,《少女》也完成了,碰巧之前投出去的一篇短篇刚被退稿,我心不在焉,把《少年》《少女》发给我母亲的时候,没了以往的忐忑与激动。
  在此之前,每当我心中有新的构思,跑步的时候,游泳的时候,我都会反复咀嚼,构思,思考,直至完成,完成后再次陷入这种循坏,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情绪越来越复杂,很多小说越改越失去了初衷,甚至会忘了自己为什么会要写这篇小说。这一次,我无暇多想,有时候打开健身包,还能闻到邦邦留下的气息。名字可以延续,气味同样,那么感情也理应如此,对我而言,菜花是邦邦的延续,《少女》就是《少年》的延续。放下了以往写作时的心理负担,这次的创作远比之前几个短篇要来得顺利。
  在不经意的生活经验里寻找到新的写作体验,有点难过,也有点高兴。
  我本想在小说里写到他,给他换一个洋气的名字,说:“再见,詹姆斯邦。”但是最终有关他的一些细节被我删除了,我不想就此与他告别。几日后的晚上,我正在院子里遛狗,那天北京气温骤降,并且有不小的风。我母亲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这两篇的完成度不错,可以发表,我当然是高兴的。
  关于小说内容,我不想再多复述,想表达的,都已经表达了。
  回到自己身上,我是个恋爱经验匮乏的人。所以写《少年》和《少女》的时候,我的切入点就变得模糊,暧昧。在《少年》里我借着我“我”与“表哥”之手,而在《少女》里我则借着《少年》中的张王飞之手,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回过头去看,就像不同宇宙中的多元空间,变得有趣。这也是我在小说里想探寻的东西。我想探讨,在无数相似、对称的少年少女情怀里,有着怎样的不对称。这两篇小说内核不同,互有牵连,互有影响。《少年》写的是少女情怀,《少女》写的是少年心境,少女最后拒绝少年,少年最后接受少女。
  到底什么是爱呢?
  接受是爱,那么拒绝是不是也是爱?喜欢是爱的话,那么不喜欢也同样是爱吧?亲人之间、恋人也是、熟悉的、陌生的、好与坏、男男女女。
  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定义爱?
  所以借张王飞之口,说,爱有千种形式,万种结果。
  《少年》《少女》里的爱有着一条相同的轨迹,就是从不平等逐渐趋于平等,这之间存在某种博弈,你进我退,弱者为王、胜者为寇也不是不可能。这也是魅力所在,当然,这种关系最终会无限趋近于平衡,平衡了我们会怎样?会恍然大悟。
  我喜欢这种不平等,不对称。并痴迷于以弱胜强。不仅如此,我甚至是拒绝过分美化爱情的,这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爱情同样如此,那么完美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内心的期待,期待是夢,梦有美噩,但是我们期待美梦,这些美梦往往包含着更强大的能量,它们平时小心翼翼,生怕走错一步,但在必要的时刻,它们会升空,爆炸。多年后的回望,这些蕴含美好希冀的梦,将成为人生中耀眼的光。
  我当然也心怀美梦,期待《少年》《少女》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
  小说里,我同样描写了一些美好、不切实际的场景,《少年》里舞台演戏那一段,《少女》里表弟离家与张王飞夜晚奇遇那一段。有些句子非常奇思妙想,让我刻骨铭心,再次读起的时候,我仍然会感动,沮丧。
  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总之,写作是一条认识补充自我的途径,这话老生长谈,听着乏味无趣,与少年少女们的与众不同格格不入,一点也不酷,但当我真正迈入这条连接这异世界的漫长道路之时,内心还是会充满感动。
  最后,这是我人生第一个小辑,《少年》《少女》是我至今短暂的只有两年的写作生涯中为数不多喜爱的作品,感谢主编吴玄老师,感谢《西湖》,感谢赵依老师不假思索、百忙之中为我写评论,并督促我完成创作谈。
  这一切让《少年》《少女》在此相遇。
  最后的最后,我怀抱美好期待,希望世上所有的少年少女们,向爱而生,找到所热爱珍惜之人,之物。
其他文献
房地产中介给我介绍的那个男人站在江边。浮标从鱼竿垂下,浮在水面上。男人旁边有一个破旧的渔具包和已经喝空的烧酒瓶。没有下酒菜就喝光了所有烧酒,这令我对这个男人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可能是因为还没有钓到鱼,网兜里一条鱼也没有,不过男人似乎并不在意。  房地产中介向男人简单说明了一下我的情况。“没有押金”、“来自首尔”、“没有说好住多久”,无非也就是这个程度。说不定还说了看我的打扮像是犯事之后逃窜过来
期刊
1  我需要一个临时藏身之所。  和成公寓每栋楼有五层,每层由一条过道贯穿首尾,没有电梯,也不供水电,因为被划为拆迁区域已有一年之久,居民们早就搬走了。这期间,施工公司换了两次,不但拆迁计划中途搁浅,未能如约获得补偿的原住民当中还有人曾经焚身自杀。现在的和成公寓就像是衰落的游乐场里的幽灵之家,无人问津。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全部信息,K说着递给我一张和成公寓的拍立得照片。  “这里有足够生活一个月
期刊
宴  ——给奶奶  砍柴  杀鸡  给灶神上香  晚风如酒  我点燃柴火  把死亡留下的空隙  烧得噼啪作响  搭台唱戏,锣鼓喧天  相识与不相识的人都已到来  如果离别是场无尽的宴席  那么  就请门前的野草   拐弯的河道  草里的蟋蟀  也进门饮一杯吧  春雷  走进三月,走入它期期艾艾的眼眶  新草啃噬墓碑  又一次,死事古老而新鲜  世界经历阵痛,等待分娩  我们正穿过傍晚的无边和它  
期刊
和蒋话认识的具体场景我已经忘了,朋友应该就是这样,人生不一定如初见,但是总感觉天天在见。反正已经认识了很多年。  蒋话作为一名推理作家,给我的印象是,帅和聪明。  某一天晚上,我和蒋话去了一家杭州玩狼人杀的地方,一进去诸位长三角地区的文学青年才俊齐聚一堂,那桌子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的中圈那么大。文学青年们开始玩起了狼人杀。我一脸懵逼地进去,一脸懵逼地出来。蒋话却逻辑缜密、条理清晰,轻松面对各种局面。
期刊
第二次见赵挺,在2014年,一架往上升的电梯中。  当时正值使用高峰,一同搭乘电梯的人很多,電梯在每一层都会停留,陆续进出些人,给人正在乘坐一架向上垂直地铁的错觉。  Hi,你是蒋话吧,我看过你的小说。等电梯里只剩下我俩的时候,赵挺忽然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微笑着说道。  眼前这位眉眼略似周杰伦的瘦削青年与我年龄相仿,举手投足充满亲和力,这种亲切感当然不仅仅来自于我俩相近的穿衣风格(那时候杭州刚降温变
期刊
时间:2020年12月21日  讨论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专业教师与研究生  1、多元战争陈述中的文化反思  郭洪雷:以往写“抗战”题材的作品很多,有写共产党抗战的,也有写国民党的。还有颇具史诗性的大作品,如王树增的《抗日战争》三卷本。然而必须看到,由于文化或观念的原因,“抗战”题材的一些方面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呈现,例如“大屠杀”,大陆作家写得非常少,反而是一些有海外身份的
期刊
我出生在卞庄。  在卞庄,人死了是都要扎纸人的。老话说,生在人间,死到阴间。人死了,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人死了还有去处,去处就是阴间。就好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影子。人间和阴间就好像一个人和他自己的影子,阴间就是人间的影子。所以,在卞庄一个人快要死了,他们的亲人就会提前到三老猫那里去定制一批纸人,当然“纸人”只是一个统称,“纸人”除了纸人,还有纸房子,纸牛,纸马,纸桌子……三老猫一辈子都在卞庄扎纸人,
期刊
一  牛解凤到儿子家半个月后,才从晕晕乎乎的感觉走出来。她一辈子没出过这么远的门。从文星镇乘中巴,到县城换大客,再到市里坐火车,次日再转地铁、公交。到达千里之外的K市,她差点把胆汁呕出来。脑子里云山雾罩,早已分不清东西南北。住下来后,那些密不透风的电梯、呼啸而过的汽车、闪烁迷离的霓虹灯、奇奇怪怪的方言,甚至空气中弥漫的烟尘,都让她感到不安。  这种胸闷气短的感觉,不会因为到了空旷地带就有所改善。有
期刊
深圳的夏天很长,到了十月,天气仍是炎热的,但也是在这个月里,天气悄然变化着,不知不觉就入了秋。这样的天气,如果在户外,也许你依然可以穿着短袖闲逛,但在室内久坐之后,你会忽然觉得有点冷。尤其是,当你不得不整天待在屋子里的时候,那种无聊和苦闷,会让你身上的凉意变得更加痛苦而绝望。  十年前,正是在这样的十月里,在十月底的一天,我抱着两床毯子,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看望我的表哥。他来深圳一个多月了,还
期刊
叶迟写《少年》《少女》创作谈,受到了我的稍许逼迫。这一越俎代庖的行为还要从我尚未收到小说试读时说起——  猝不及防地,叶迟问我能不能聊聊他的短篇小辑,我立刻感叹好久没见他的动静,同时反问他,为什么不写一个中篇。  一个答案由叶迟给出:写短篇特别锻炼人。  叶迟推崇的短篇的“锻炼”,与《少年》《少女》中的奇想和特殊叙事保持一致,熟悉的平常世界复魅为陌生的异质感受,文体及其文学模式经由非静止的相关时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