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善心,纳善言,践善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sc2Xid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讲“行善积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就是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恶就是做对个人道德家庭社会乃至对国家不利的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就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人为善,不仅是古代,更是現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
  诗人泰戈尔说:“每个婴儿呱呱落地,都带来了上帝并未对人类气馁的消息。”每个人在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纯净如一方纸笺,透明得如灿烂的水晶。我始终坚信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教育和环境的不同而有“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的差别,教育对人与生俱来的善性的保持和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开展的“日行一善”活动就是一种及早的善端教育,在孩子懵懂的心里撒播善的种子,能让孩子的每一天都经历善的洗礼,而当善言、善行成为一种如影随形的习惯时,就能达到积善成德的目的,并培养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
  一、寻源知善,孕育善的土壤
  “日行一善”最早是由教育家陈鹤琴倡导的,旨在教育、引导学生回归善的本质,启迪美好的心灵,从“日行一善”到“日日行善”,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如果能以自我意识为基础,就能使善行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行善。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冷漠无情,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对“善”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够的,极少数甚至出现了偏差。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哪些为“善”,这是“善行”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寻源知善”才能将“善行教育”的理念植入学生心田。
  古代有位葛繁日行一善,后来官职太守职务,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日行一善,哪怕是扶正板凳之“小善”,都能引导我们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
  “人无有不善”,每个人心中都深埋着一颗善良的种子,需要爱护的阳光和呵护的雨露,才能使之茁壮成长。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善的内涵及行善的方法是多样的。如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在公交车上让个座,做一次家务,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等,这些都是在做善事,哪怕是你捡一片纸屑、借出一块橡皮、说一句好话、给别人一个微笑,都是善的行为。
  二、崇善思行,播撒善的种子
  善心最终要以善的行动表现出来,学生只有大致经历从感受善到向善再到行善这样一个过程,才有可能形成善的品德。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师生的榜样引领和示范作用,形成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互动模式。学校以“校园行善”、“家庭行善”、“社区行善”为三大活动版块,激励学生的存善之心、习善之行。
  我们号召学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引导他们认识到不管是“小善”还是“大善”,都蕴藏着“爱”。在校园、家庭、社会行善,可以做哪些“善事”,小学生可能之前受环境的影响,刚开始靠双眼是很难发现的。我们通过教师、家长的配合,让学生把一件件做过的善事记录下来,然后仔细感受做好事为别人带来方便的同时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渐渐地,孩子们行善的范围就会扩大,从校园到家庭再到社会,从身边熟悉的人到路遇的陌生人再到远方素未谋面的需要帮助的人……通过长期坚持做好事,长期记录、感受,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这样从小形成做好事、做善事、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最终才能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弘善践行,茁壮善的幼苗
  歌德说:“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好的教育形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做到有的放矢。我们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实现人格的品质优化与完美,善虽小而必为,积善成德,完成由小善到德的质的飞跃,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善行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一是与传统经典相结合。经典文化中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日三省吾身”等精髓若能陪伴孩子的成长,则将对他们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将“经典文化”布置在墙面上,发挥其无声的育人功能;我们每学期开展大型的阅读经典活动,让学生诵经典,受益于经典,感悟善的文化魅力,夯实做人的根基。
  二是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学校德育处用相机随机记录学生的善言、善行,留下美好的瞬间,并把这些表现突出的学生事迹在橱窗展示,在电视台展播,在校园营造崇尚“善”的浓郁氛围,发挥榜样示范力量,让其他学生以此为镜,清楚地认识自己身上的“不善”行为,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三是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班级种了一棵善行树,每月设立“日行一善记录”排行榜,学校设立“善行小天使”榜样台,定期对学生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评比、表彰。学校期末评选出优秀典型并进行大力表彰,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激励他们更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
  四、扬善树行,丰茂善的绿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做好事的快乐时,就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天天行善”,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在善待自然这一块,我们大力宣传善待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学校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发放垃圾分类的宣传材料,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家里做一回“小小环保员”,开展“全家垃圾分类总动员”,由学生向家长宣传,让家长明白一个城市的文明离不开一个家庭的文明,唤醒家庭的环保意识、节约资源的意识,在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进一步提高家庭的文明素质。组织学生每周五把家里的废纸、塑料、饮料罐等带到学校,由学校统一分类回收出售,所得回收款存放在校绿色爱心基金,并将此用于帮助家庭贫困的孩子。另外,学校还和社区成立了长期的志愿服务项目,结合学校环境教育的特色,志愿者宣传环保理念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
  “学在于习,善在于行,德在于积”。日行一善重在实践、贵在坚持,只有通过日积月累、耳濡目染的熏陶,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行善的快乐和幸福,才能真正培养行善、乐善的品质,最终形成“一人行善带动一家行善,一校行善带动一方行善,人人行善促进社会和谐”的氛围。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紧密联系于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分析生活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并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提出运用策略。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 高中英语教学 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  一﹑高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著名教学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四大教育理论之一。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分别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生活即教育”,是
摘 要: 本文首先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对《再别康桥》中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进行了介绍,其次从情感的角度指出了该诗实际上是一首“初恋失败的咏叹调”,诗人通过意境描述和意象的运用,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巧妙表达了初恋的酸甜苦辣。  关键词: 徐志摩 《再别康桥》 林徽因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之一,典型地反映了其剑桥系列诗歌的风格,同时也融合了其剑桥诗歌的所有特色。全诗诗体节奏整齐,押韵独具
摘 要: 古诗词源远流长,名篇佳作众多,美不胜收。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小学生诵读大量古诗词,尤其是经典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深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根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经典诗词 文学素养 语文素养  近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和推广,一些中小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过多关注西方
在接到“2013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的通知后,单纯地以为这次活动跟以往一样,是解决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一些疑难点,或是针对新课改大环境下高中政治课教学、高考复习等方面进行研讨。但是到达目的地后得知本次研训活动的主题是有关选修课开发、开设方面的,心里有些失落。但是第二天我就发现自己的想法是不成熟的,因为在这次活动中我有了意外收获,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对选修课这
摘 要: 本文揭示了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有助于青少年自我完善,促进其健全人格、提高独立性、心理健康发展等,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了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我意识 发展方法 途径  一、自我意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自我意识指主体的我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简言之,即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从心理结构看自我意识是认知、情感、意志三
摘 要: 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从教师的任务和学生的发展两方面阐述了教育的首要任务——育人,育“五爱”、“四有”、积极向上、科学创新、充满正能量的人。作者带着对魏老师的崇敬及对其教育思想深深的思考,开展了“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活动。牢牢抓住语文课堂教学这块育人的主阵地,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书必须育人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时时事事皆育人两大方面,实践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对祖国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人们已经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告诉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方法,即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摘 要: 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是预防医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加强卫生理化检验实验课程建设这一课题从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多媒体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 课程建设 实验教材 实验课题 教学改革  卫生理化检验及实验是高等医药院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的专业课。温州医科大学在2001年开始在卫生检验专业中开设卫生
摘 要: 创新教学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明确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有利于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力度的提高。创新初中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与形成。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科目特色 创新 教学设计  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强化历史科目特色,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感的增强。在当下的初中历史
摘 要: 池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制约该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地质构造与水文条件、化学污染、群众的水源保护意识等方面分析池州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成因 对策  饮水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农村地区饮水水质、水量等问题一直影响农村地区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1]。池州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池州市人口20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132万人[